城市地理与新型城镇化
雒占福, 刘娟琴, 郑伟, 林小茵, 程学枭, 张晗箎, 邵小莉
文章以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2000—2022年影子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位序—规模法则与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定量认识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机构总量不断增长,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到治理转型阶段,增长过程呈现“S型”形态特征,其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城乡间、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异质性特征;②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的时空集聚经历了先由高等级中心集聚再到低等级中心集聚的时序性、层级式发展过程,集聚规模呈现由城市群核心区向外围区不断递减的“核心—外围”特征;③兰西城市群内城市间影子教育增长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群双核心的兰州与西宁主城区是影子教育形成集聚的首位城市,小城市与边远县城是集聚能力差的低位序城市,其城市体系首位度呈现影子教育>经济>人口的要素集聚差异特征;④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双核”结构的圈层式梯度差异特征,圈层间与圈层内的增长差异经历了由增大到减小的“n”型变化过程,增长差异指数呈现影子教育>经济>人口的要素异质性特征;⑤兰西城市群影子教育空间演变过程是经济支撑因子、社会需求因子、教育倾向因子与自然基础因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因子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等级城市、不同圈层结构中的影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