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郝庆, 封志明, 邓玲
    经济地理. 2018, 38(8): 5-6.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8.002
    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是编制空间规划、实施空间治理的科学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在梳理相关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与理论演化的基础上,围绕现实需求与挑战,由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规划理论的基本构成出发,按照“结构式”的思路,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的空间规划功能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实现空间规划理论的有机衔接,提高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和科学性。研究认为,需要通过立体思维方式将框架内的各种理论进行综合,转化成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工作的理论体系。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其长期实践中发展形成了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具备“立体”思维能力,具有成为空间规划“系统工程师”的先天优势和潜在能力,应强化分支学科的相互融合,兼收相关学科理论,创新面向空间治理需求的理论方法,为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李光勤, 秦佳虹, 何仁伟
    经济地理. 2018, 38(8): 11-18.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8.003
    采用ArcGIS技术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地级行政区1998—2015年PM2.5污染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PM2.5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PM2.5污染的因素进行经验识别。结果表明:①1998—2013年PM2.5年均值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呈阶段性波动特征,但2013年之后有下降趋势;②PM2.5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③基于IPAT模型的PM2.5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显示,PM2.5污染不仅受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邻近地区的PM2.5影响;④在地级市层面上,PM2.5污染满足EKC假说,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污染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最后,在时空演变和空间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PM2.5污染的政策建议。
  •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孙剑锋, 秦伟山, 孙海燕, 李世泰, 杜岩
    经济地理. 2018, 38(8): 19-28.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8.004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②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③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④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朱娜, 胡振华, 马林
    经济地理. 2018, 38(8): 29-36.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8.005
    文章归纳了美国市政债券运行管理的主要经验,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地方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各自特点与彼此差异。研究认为,应立足我国国情,从建立健全法律约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打破传统限额管理、实行发行主体和偿债主体统一、引入债券保险和项目破产机制、推行利率差异化市场机制、丰富发行品种和期限结构等方面,为我国专项债券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政策建议。
  •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
    伍格致, 游达明
    经济地理. 2018, 38(8): 37-46.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8.006
    为了探究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引进的空间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相关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命令与控制型、市场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引进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具有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命令与控制型、市场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引进的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在全国层面不显著,仅在部分区域层面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自主研发能力;二是进一步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作用;三是制定跨区域的技术引进补偿机制;四是制定跨区域、层次性和阶梯性的环境保护政策;五是有效利用财政分权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