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演化路径
郭本海(197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技术贸易。E-mail:guobenhai@163.com |
收稿日期: 2024-11-11
修回日期: 2025-05-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8-07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474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4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01133)
Evolution Path of International Dat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s
Received date: 2024-11-11
Revised date: 2025-05-10
Online published: 2025-08-07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愈发受到重视。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分析2004—2023年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专利合作网络,采用改进的随机行动者模型(SAOM)对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详细解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合作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网络经历了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向全球多元化扩展的发展历程,其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逐渐成为重要节点。②通过仿真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合作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创新能力及合作广度等因素对国际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及网络演化趋势和知识创新绩效变化。研究结论为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促进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郭本海 , 阚嘉文 , 范静慧 , 张格 .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演化路径[J]. 经济地理, 2025 , 45(6) : 140 -150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5.06.01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digital economy, data, as a new type of production factor, has see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international dat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 from 2004 to 2023. Furthermore, a data patent cooperation network is constructed, and an improved Stochastic Actor-Oriented Model (SAOM) is employed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network's topologic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s, reveal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mong different collaborative entities at various stages. The study finds that:1) The international dat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 network has evolved from a dominance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o a more globally diversified expansion, with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gradually becoming key nodes. 2) Simulation analysis further uncovers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 breadth of cooper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cooperation network, as well as trends in network evolution and changes in knowledg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conclusion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international dat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 policies and offer insight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digital economy.
表1 大数据领域专利技术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of patented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big data |
专利分类代号 | 专利具体类别 |
---|---|
G06F17/00 | 特别适用于特定功能的数字计算机设备或数据处理设备或数据处理方法 |
H04L29/00:H04L1/00至H04L27/00 | 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备、设置、电路和系统 |
G06Q10/00 | 行政,例如办公自动化或预定;管理,例如资源或项目管理 |
H04L12/00 | 数据开关网络 |
G06F19/00 |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
G06Q50/00 | 专门适用于特定经营部的系统或方法,例如保健、公用事业旅游或法律服务 |
G06F9/00 | 程序控制装置,例如控制器 |
G06K9/00 | 用于阅读或识别印刷或书写字符或者用于识别图形 |
G05B19/00 | 程序控制系统;记录或读取数字信息的记录载体入G06K;信息存储器入G11;在程序执行完了后自动终止其运行的时间或时间程序开关入H01H43/00 |
G06Q30/00 | 商业,例如行销、购物、签单、拍卖或电子商务 |
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整理。 |
表2 国际数据专利合作网络指标及含义Tab.2 Indicator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a Patent Cooperation Network |
指标名称 | 计算公式 | 公式含义 | 现实意义 |
---|---|---|---|
网络直径 | 为国家i与国家j的距离 | 所有国家两两距离中的最大值 | |
网络密度 | M为网络中实际拥有的国家连线数,N为国家数量 | 网络中实际拥有的国家间连线数与最多的国家间连接总数之比 | |
平均路径长度 | 代表国际专利合作网络中国家i与国家间的最短距离;N为国家数量 | 网络中所有点对之间存在的平均最短距离 | |
群集系数 | 为 个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大边数 | 国家间实际存在的相连边数与可能存在的最大相连边数的比值 | |
度数中心性 | 是1或0的数值,代表节点i与节点j是否具有连接关系 | 度量国家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程度 | |
中介中心性 | 代表节点s与t之间存在最短路径的数目; 是节点s与t之间存在的经过节点i的最短路路径数目 | 一个国家担任其他两个国家之间最短路桥梁的次数 | |
接近中心性 | 为节点i和j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 表示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最短路径之和 |
表3 2004—2023年国际数据知识产权合作网络的结构整体指标Tab.3 Structural indica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a IP Cooperation Network from 2004 to 2023 |
2004—2008 | 2009—2013 | 2014—2018 | 2019—2023 | |
---|---|---|---|---|
节点数 | 79 | 92 | 77 | 72 |
边数 | 382 | 633 | 373 | 341 |
密度 | 0.12 | 0.15 | 0.13 | 0.14 |
平均度 | 9.67 | 13.89 | 9.69 | 9.71 |
直径 | 4 | 4 | 4 | 4 |
平均聚类 | 0.55 | 0.62 | 0.62 | 0.67 |
平均路径长度 | 2.29 | 2.07 | 2.07 | 2.04 |
表4 不同阶段大数据领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各阶段排名前五的国家Tab.4 Top five countries by centrality in big data patent cooperation networks across different stages |
指标 | 排名 | 第一阶段 (2004—2008) | 第二阶段 (2009—2013) | 第三阶段 (2014—2018) | 第四阶段 (2019—2023) |
---|---|---|---|---|---|
度数中心度 | 1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2 | 英国 | 英国 | 中国 | 中国 | |
3 | 德国 | 加拿大 | 德国 | 德国 | |
4 | 加拿大 | 德国 | 法国 | 英国 | |
5 | 法国 | 中国 | 加拿大 | 法国 | |
中介中心度 | 1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2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
3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中国 | |
4 | 英国 | 中国 | 中国 | 英国 | |
5 | 加拿大 | 法国 | 加拿大 | 加拿大 | |
接近中心度 | 1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2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
3 | 英国 | 德国 | 德国 | 中国 | |
4 | 加拿大 | 加拿大 | 英国 | 英国 | |
5 | 法国 | 中国 | 中国 | 加拿大 |
表5 SAOM统计项及说明Tab.5 SAOM Statistics and Descriptions |
网络效应 | 变量 | 测度 | 解释 |
---|---|---|---|
网络结构特征机制 | 密度 | 用于衡量网络的总体连接程度 | |
三重传递率 | 评估网络中的传递性,是所有三角结构的总和,表明网络中传递结构的存在 | ||
网络主体特征机制 | 回旋率 | 反映节点之间的互惠性,高回旋率意味着节点间互动频繁 | |
平衡效应 | 衡量网络中的平衡性,反映网络结构的稳定性 |
表6 SAOM模型模拟结果Tab.6 SAOM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
参数 | 参数估计 | 标准差 | t比率 |
---|---|---|---|
速率(period1) | 1.0061 | - | - |
速率(period2) | 1.0710 | - | - |
速率(period3) | 3.6640 | - | - |
密度 | -4.9102*** | 0.6648 | -7.3856 |
回旋率 | 0.6812 | 0.7216 | 0.9440 |
三重传递率 | 0.5789** | 0.1920 | 3.0155 |
平衡效应 | 0.1275 | 0.0677 | 1.8827 |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
[1] |
胡锴, 熊焰, 梁玲玲, 等. 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理论源起、概念内涵与设计借鉴[J]. 电子政务, 2023(7):27-42.
|
[2] |
朱雪忠. 知识产权管理(3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
[3] |
吕伊姝, 王孝松. 数据产权与数据价值市场化配置研究[J]. 经济学家, 2024(6):76-85.
|
[4] |
李珊, 张文德, 郑伟鑫.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产权配置改革评价机制构建与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4(1):151-163.
|
[5] |
吴汉东. 数据财产赋权:从数据专有权到数据使用权[J]. 法商研究, 2024, 41(3):3-16.
|
[6] |
王伟玲. 中国数据产权制度构建研究[J]. 经济纵横, 2024(1):78-85.
|
[7] |
谢谦, 金才淇. 跨境数据流动的共同关切、面临挑战与中国应对[J]. 学习与探索, 2024(8):114-125.
|
[8] |
陆朦朦. 用户介入型数字版权贸易:用户角色、可能影响与平衡趋势[J]. 编辑之友, 2024(7):100-104.
|
[9] |
张明倩, 柯莉. “一带一路”跨国专利合作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 2018, 32(6):21-25,29.
|
[10] |
|
[11] |
|
[12] |
刘晓燕, 孙丽娜, 单晓红. 资源视角下组织创新合作机理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8):1525-1536.
|
[13] |
曹霞, 李传云, 林超然.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 40(8):179-188.
|
[14] |
曲如晓, 王陆舰. 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基于复杂网络和敏感性模型的分析[J]. 经济地理, 2023, 43(1):114-123.
|
[15] |
杨雅雯, 郭本海, 王丹丹.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2):369-384.
|
[16] |
顾浩然, 郭本海, 龙卓茜, 等. 专利合作视角下中国光刻机技术创新网络评估与优化[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23, 28(4):17-27.
|
[17] |
冯志刚, 张志强, 刘昊. 国际技术贸易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使用费数据分析视角[J]. 情报学报, 2022, 41(1):38-49.
|
[18] |
|
[19] |
覃柳婷, 滕堂伟, 张翌, 等. 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22):125-133.
|
[20] |
张俊, 姜海宁. 合成型产业全球创新网络演化与邻近性机理——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24, 43(2):357-376.
|
[21] |
张扬, 陈雯, 陈韵宇, 等.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及其内部城市间连通性[J]. 经济地理, 2022, 42(4):93-102.
|
[22] |
王丹, 赵新力, 张翔玮, 等.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模型、结构特征与优化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3(9):163-175.
|
[23] |
桂钦昌, 杜德斌, 刘承良, 等. 基于随机行动者模型的全球科学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22, 41(10):2631-2647.
|
[24] |
周灿, 曾刚, 辛晓睿, 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演化——基于SAO模型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8, 38(4):116-122.
|
[25] |
刘景康, 陈虹枢, 金茜茜, 等. 科研合作网络演化机制研究:以光刻领域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12):2601-2611.
|
[26] |
|
[27] |
胡锴, 熊焰, 梁玲玲, 等. 技术和数据知识产品交易平台模式及实现路径[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2):355-365.
|
[28] |
王传阳, 盛科荣, 张杰, 等. 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24, 44(7):1178-1187.
|
[29] |
马永红, 张帆. 转移企业结网策略、网络结构与知识水平——基于环境不确定性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2):187-19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