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递嬗逻辑、实践进路与趋势展望
郑兴明(1968—),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与政策。E-mail:fjsdzxm@163.com |
收稿日期: 2023-12-31
修回日期: 2024-04-17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5-1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JY036)
Evolutionary Logic, Practical Approaches and Trend Prospects of China's Rural Homestead System
Received date: 2023-12-31
Revised date: 2024-04-17
Online published: 2025-05-12
坚持大历史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确保制度变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文章透过历史长镜头全景式梳理看出,每一次宅基地制度变革都是国家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进行契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决策。“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是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也是新时代制度创新的鲜明底色。必须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审视农村宅基地制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宅基地制度创新路径。基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趋势,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应继续在“三权分置”政策框架内,着重在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宅基地有偿退出和闲置宅基地城乡共建共享3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遵循城乡关系演变规律和顺应人口空间布局深度调整的必然选择。
郑兴明 . 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递嬗逻辑、实践进路与趋势展望[J]. 经济地理, 2025 , 45(2) : 163 -172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5.02.016
Adhering to the grand view of history help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laws and trend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nsure that institutional reform always move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 panoramic examination of history reveals that each modification of homestead system represents a scientif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ountry in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situational change. The fundamental logic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ural homestead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daptation to changing times", which serves as the bright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ural homestea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cro historical view, and explore an innovative path of the homestead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tre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new round of rural homestead system reform will make breakthrough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homesteads, paid withdrawal of homesteads, and urban-rural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dle homestead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rights separation" policy. Thi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follow the evolution law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adapt to the deep adjustment of population spatial layout.
表1 不同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实践模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ractical models of pilot homestead reform in different regions |
试点地区 | 路径模式 | 有偿使用 | 退出方式 | 退出补偿 |
---|---|---|---|---|
浙江义乌 | 国内率先探索“三权分置”改革;推进新社区集聚建设与施行“集地券”制度,可复制性强 | 制订差别化的有偿使用标准和缴费办法;采取有偿调剂、有偿选位、超占有偿等方式 | 置换退出、集体券收益退出、货币补偿退出;进城落户后不挂钩,保留成员权益 | 通过有偿退出,自愿选择货币补偿,置换商品房、养老和社保等多种置换方式 |
江西余江 | 探索“有偿使用”与“有偿退出”,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主导,可复制性较强 | 历史超占和多宅有偿;非本集体成员通过继承房屋占有和使用宅基地的有偿 | 根据村民退出意愿强烈程度,探索出自愿退、混合退、强制退3种退出模式 | 针对有偿退出部分,主要采取货币补偿+购房补贴等方式进行补偿 |
福建晋江 | 聚焦“取得”与“退出”环节,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主导,可复制性较强 | 初次分配规定面积内无偿;历史多建和超出面积有偿;制定有偿使用收缴标准 | 资产置换、货币补偿、指标置换、借地退出、优先申请保障房 | 主要采取货币、股权、店面、商场、写字楼、安置房等作为置换物 |
河南长垣 | 分类施策落实“一户一宅”;有序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可复制性较强 | 确定有偿使用范围,明确“一户一宅”的认定原则;确定有偿使用“超额累进式”收费标准 | 明确可被集体无偿收回的范围;规定宅基地退出方式;规范退出程序和奖励政策 | 补偿标准参照土地征收区片价格计算;自愿退出住户可优先享受保障性住房优惠政策 |
注: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整理而成。 |
[1] |
魏后凯, 姜长云, 孔祥智, 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1):2-14.
|
[2] |
刘守英. 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特殊性与出路[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3):18-24,43.
|
[3] |
周其仁. 城乡中国(修订版)[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
|
[4] |
刘守英, 熊雪锋. 产权与管制——中国宅基地制度演进与改革[J]. 中国经济问题, 2019(6):17-27.
|
[5] |
贺雪峰. 农村宅基地缘何不能轻易“折腾”[J]. 人民论坛, 2021(Z1):90-92.
|
[6] |
夏柱智. 面向乡村振兴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解析、基本模式和实践困境[J]. 贵州社会科学, 2021(9):162-168.
|
[7] |
彭超, 黄玉玺. 大历史观视阈下的“三农”问题及其破解之道[J]. 人民论坛, 2022(8):103-105.
|
[8] |
高帆.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63(5):1-14.
|
[9] |
郭贯成, 李学增, 王茜月. 新中国成立 70 年宅基地制度变迁、困境与展望: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12):1-9.
|
[10] |
周江梅, 黄启才. 改革开放40年农户宅基地管理制度变迁及思考[J]. 经济问题, 2019(2):69-75.
|
[11] |
董新辉. 新中国 70 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变迁、现实困境、改革方向[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6):2-27.
|
[12] |
杜焱强, 王亚星, 陈利根. 中国宅基地制度变迁:历史演变、多重逻辑与变迁特征[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9):90-99.
|
[13] |
范传棋, 毛运意.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动态演进及其理论逻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7(3):44-50.
|
[14] |
赵树枫, 李廷佑, 张强, 等. 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
[15] |
胡新艳, 许金海, 陈卓. 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26-32,174.
|
[16] |
韩长赋.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1):4-16.
|
[17] |
高圣平. 农村宅基地制度:从管制、赋权到盘活[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1):60-72.
|
[18] |
田传浩. 宅基地是如何被集体化的[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11):29-46.
|
[19] |
管洪彦. 农村宅基地分配制度:历史演变、运行困境与改革思路[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4):165-175.
|
[20] |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 人民日报,2022-12-25(1).
|
[21] |
孙晓勇. 宅基地改革:制度逻辑、价值发现与价值实现[J]. 管理世界, 2023, 39(1):116-127,137.
|
[22] |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农业现代化辉煌五年系列宣传之三十八: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EB/OL]. http://www.ghs.moa.gov.cn/ghgl/202109/t20210901_6375439.htm,2021-09-01.
|
[23] |
汪明进, 赵兴泉, 黄娟.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浙江省义乌市的实践视角[J]. 世界农业, 2019(8):104-108.
|
[24] |
刘润秋, 黄志兵. 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基于义乌、余江、泸县3个典型试点地区的观察[J]. 农村经济, 2021(10):1-8.
|
[25] |
吴郁玲, 于亿亿, 洪建国. 产权让渡、价值实现与宅基地退出收益分享——基于金寨、余江的实地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22(4):42-63.
|
[26] |
邱丽. 从“祖业观”到“集体观”: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地权观念演变——基于江西余江的考察[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3):167-178.
|
[27] |
梁发超, 林彩云.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运行机制、模式比较与路径优化[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3):34-47.
|
[28] |
朱冬亮, 林彩云.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何以推动乡村振兴——基于扎根理论的晋江市多案例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23, 37(6):106-115.
|
[29] |
蔡慧敏.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跟踪研究——以河南长垣为例[J]. 农业经济, 2021(11):105-107.
|
[30] |
黄砺. 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与宅基地改革路径[J]. 资源科学, 2020(2):298-310.
|
[31] |
郑兴明. “三权分置”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政策逻辑、困境与路径——以民法典为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3, 44(3):389-397.
|
[32] |
雷绪斌, 李辉, 王本礼. 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民响应意愿的激励机制——浙江德清与湖南浏阳的调研证据[J]. 经济地理, 2023, 43(7) :191-202.
|
[33] |
郑兴明, 雷国铨. 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的实践进展、成效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三个典型试点地区的比较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22(4):73-79.
|
[34] |
龙花楼, 徐雨利, 郑瑜晗, 等.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J]. 经济地理, 2023, 43(7):12-19.
|
[35] |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963号(农业水利类321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JJTZ/202110/t20211009_6378953.htm,2021-10-0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