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理论方法

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以郑州富士康为例

  • 赵建吉 , 1, 2 ,
  • 王艳华 , 1, 2, ,
  • 苗长虹 1, 2
展开
  • 1.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河南 开封 475001
  • 2.河南大学 地理与工程学部,中国河南 开封 475004
※ 王艳华(1981—),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

赵建吉(198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E-mail:

收稿日期: 2024-02-26

  修回日期: 2024-07-0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5-12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1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8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JL1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4FJLB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2JJD790016)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项目(2021QNYC073)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23-YYZD-03)

Impact of Strategic Partners of Leading Firm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on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Foxconn in Zhengzhou

  • ZHAO Jianji , 1, 2 ,
  • WANG Yanhua , 1, 2, ,
  • MIAO Changhong 1, 2
Expand
  • 1.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China
  • 2. 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Received date: 2024-02-26

  Revised date: 2024-07-05

  Online published: 2025-05-12

摘要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是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而对于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主导的地方企业网络的研究更应引起重视。文章基于郑州富士康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权力关系—制度安排—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研究了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富士康落地郑州后,发挥权力关系吸引了其原有部分供应商转移到郑州。地方政府依托富士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及塑造的产业发展生态,吸引了大批非苹果手机企业在郑州集聚。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能终端(手机)形成了三重企业网络,分别为富士康权力关系主导的企业网络、富士康跨界企业网络、地方政府引导形成的非苹果手机企业网络。③苹果手机最大生产基地和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的形成,加快推动了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的权力关系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智能终端(手机)企业集聚和企业网络的形成。研究结果刻画了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在后发地区的地方企业网络特征,拓展了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权力关系研究视角。

本文引用格式

赵建吉 , 王艳华 , 苗长虹 . 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以郑州富士康为例[J]. 经济地理, 2025 , 45(2) : 1 -11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5.02.001

Abstract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the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However, i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local enterprise networks dominated by strategic partners of leading firms (SPLFs) in GPNs. 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 of Foxconn in Zhengzhou,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strategic partners of leading firms on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building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cluding power relationship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fter Foxconn landed in Zhengzhou, its power relationship attracted some of its original suppliers to move to Zhengzhou. The local government relies on shap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logy 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wards Foxconn which aim to develop the loc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non-Apple mobile phone companies to gather in Zhengzhou. 2)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phone) industry in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 (ZAEZ) has formed a triple enterprise network, which is Foxconn system enterprise network, Foxconn crossover enterprise network, and non-Apple mobile enterprise network guided by local government. 3)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st production base of Apple mobile phones and the global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phone) manufacturing base has accelerated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undertaking areas. 4) The power relationship of SPLFs in GPN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cal governm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glomeration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phone) compan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 networks. This study characterizes the local enterprise networks of SPLFs in GPNs in latecomer regions and expands the research on power relationships of GPNs.

1970年代以来,国际劳动分工日益深化,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快速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上参与到跨国公司主导的生产和分配中,全球生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一道,组成了世界经济的“中枢神经系统”[1]。在此背景下,英国曼彻斯特学派提出的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2-4](GPN1.0)以及GPN2.0理论[5-6],引起了经济地理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理解全球经济地理版图、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也为跨国公司制定全球战略、后发国家(地区)融入全球经济并实现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依据[7-8]。一个国家或区域能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成为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9]。伴随着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在全球生产网络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大[10-11],研究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欠发达地区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耦合(Strategic Coupling) 是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作用于区域发展的核心概念,最早由Neil Coe等学者提出,认为区域发展是全球生产网络和区域资产“战略耦合”的产物,战略耦合通过价值创造、提高和捕获来驱动区域发展[12]。Henry Yeung对战略耦合的框架进行了拓展,认为战略耦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体之间为实现共同战略目标而产生的合作和相互依存过程,具有战略性、时空变化性、多尺度性3个显著特性[13]。进一步地,他在吸收学术界对于战略耦合概念的质疑与批评基础上[14],将战略耦合分为通过国际伙伴关系的战略耦合(功能耦合)、通过本土创新的战略耦合(有机耦合)、通过提供生产平台的战略耦合(结构耦合)[15]。刘逸认为战略耦合是区域中的经济主体有目的地协调、组织和安排区域资产,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者进行交换的过程,提出了依附式耦合、交换式耦合、吸收式耦合3种战略耦合模式[16]
在战略耦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已有研究认为全球生产网络、地方企业战略、制度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东亚地区产业转型及从跟随者到领先者的转变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7,17-19]。近年来,中国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认为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复杂联系、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环境的变化、重庆市及中央政府政策支持下物流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等方面的战略耦合起到了重要作用[20]。Yang也认为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与重庆地方政府的战略耦合,导致了笔记本电脑生产网络在重庆的重组[21]。刘逸等提出了战略耦合作用于区域产业升级的4种机制:本地公司将生产活动置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而实现国际化、本土企业通过出口中间产品和服务与国外公司建立联系、外来企业对本土企业直接进行投资、本土企业通过母国之外的指定供应商向本地进口中间产品和服务[9]。还有学者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能力和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强调并解释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制度嵌入之间战略耦合模式差异对于台湾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影响[22]
总体而言,学者们虽围绕战略耦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拥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领先企业及其策略合作伙伴的到来对于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影响,但是,对于没有发展基础、通过领先企业及其策略合作伙伴的到来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产业关注相对较少。②已有文献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影响,但是对于相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于其产业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以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与区域产业发展为对象的研究相对薄弱。③学术界对于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并实现产业升级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对于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地方企业网络的关注相对不足。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企业空间集聚—企业网络构建—产业基地打造的研究思路,以苹果公司最为重要的策略合作伙伴富士康落户郑州的典型案例,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从理论层面上丰富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通过战略耦合作用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回应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于郑州富士康带来的产业发展成效之关切。

1 分析框架建构

①GPN1.0分析框架中,权力和价值、嵌入一道,构成了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中价值创造提升捕获的核心三要素。进一步地,在GPN2.0理论中,从网络结构、权力关系和地理性等维度解析全球生产网络[23-24]。在GPN2.0理论提出的领先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具体策略中,企业间的控制策略即为领先企业对其供应商/承包商在生产流程以及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严格控制,体现了领先企业的权力作用[25]。此外,在网络权力的相关研究中,认为在特定企业网络中的某些行动者,基于技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能够对网络内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空间区位选择等产生较大影响以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获取[26-27]。近来,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全球生产网络中除了领先企业外的其他行动者,其嵌入性以及权力关系对于网络发展的影响[28]
②在全球生产网络相关研究中,地方政府以及制度厚度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重视,并且在东亚地区、中国大陆等地的全球生产网络嵌入和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9-30]。政府出台的积极产业政策、政府引导下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加快推动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崛起[31-32]。地方政府对于战略耦合的形成以及战略耦合模式产生的重要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③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落地后,将会在承接地尽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实现关联企业在特定空间上的集聚。企业空间集聚是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在承接地加快构建地方企业网络,是增强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嵌入性、提升其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引领控制能力的必然选择。通过产业在特定空间上的持续集聚以及企业网络的不断完善,加快打造产业基地并影响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权力关系—制度安排—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落地对于承接地的影响。该分析框架凸显了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权力关系、地方政府及其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的交互作用,通过加快产业空间集聚、打造地方企业网络,进而形成产业基地并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图1)。
图1 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对承接地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框架

Fig.1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impact of strategic partners of leading firms in GPNs 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undertaking areas

2 研究对象与数据资料

2.1 富士康概况

1974年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成立于台湾,以模具为根基,逐渐发展为高科技服务企业。产品涵盖消费性电子产品、云端网络产品、计算机终端产品、组件及其他四大产品领域,现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子代工服务(EMS)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0%。全球员工总人数季节性高峰约百万人,2023年合并营收约1.4万亿人民币,是2005年的66倍,同比2020年增长12.36%(图2)。2005年富士康首度进入《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2024年跻身前32位。在《福布斯》2021年全球企业2000强名列第94名、在《亚洲周刊》全球华商1000强名列第3位。2021年,富士康研发费用达到1050亿元新台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5%,全球专利申请累计16.23万件,核准量达到9.48万件,成为台湾唯一连续7年(2018—2024)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百强创新机构(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的民营企业。
图2 富士康年度营业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富士康《企业社会与环境责任年度报告书》整理。

Fig.2 Annual turnover and growth rate of Foxconn

1988年,富士康开始投资中国大陆,并逐步由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拓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布局,3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42个城市创建了47个科技园区(厂区)、实训基地。富士康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进出口企业,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中国大陆的3.2%和3.9%。

2.2 研究案例选取缘由

选择郑州富士康作为典型案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①富士康是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企业和重要策略合作伙伴,是苹果公司构建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核心节点;②全球数位产品事业群(iDPBG)是富士康最为重要的业务群,主要承担移动通信、数码产品代工生产;③郑州富士康拥有94条生产线,高峰期有35万名工人,郑州富士康已经超越深圳成为大陆最大单体规模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④郑州富士康是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与承接地实现高质量战略耦合的典型案例。富士康在郑州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郑州也在与富士康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

2.3 数据与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和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企业和政府部门半结构式访谈。对郑州富士康副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iDPBG事业群技术主管、富士康周口(西华)实训基地负责人等5人进行深度访谈,主要了解郑州富士康的企业发展现状、历程及企业发展战略;对跟随富士康转移到郑州的企业、郑州招商引资引进的非苹果手机企业及配套企业的16家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主要了解相关企业与郑州富士康在产业链上的合作关系、企业转移到郑州的主要动因;对河南省工信厅政策法规处、郑州市工信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人等4人进行深度访谈,主要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对于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指导意见、支持政策等。②企业年报及统计资料。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团社会与环境责任年报(2010—2021年)》《富士康年度财务报告(2010—2011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郑州市及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2021年)、郑州市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21年)等。

3 企业空间集聚:苹果和非苹果手机企业落地

3.1 富士康拥有的权力关系引导其配套企业落地郑州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领先企业苹果公司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网络中的核心供应商都是由苹果公司指定,富士康并不能自由选择。但是,伴随着富士康从深圳转移到郑州,富士康也会发挥其在网络内的权力关系,引导部分配套企业(一般供应商)跟随并转移到郑州。对于跟随富士康搬迁到郑州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也享受到了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由于富士康的到来并发挥权力关系作用,引导其相关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一般供应商)不断在郑州扎根,对于非苹果手机企业在郑州的集聚发挥了隐形的带动作用。

3.2 地方政府营造的产业发展生态吸引非苹果手机企业集聚

由于苹果公司及其策略合作伙伴郑州富士康均具有较强的网络权力关系,郑州本地企业很难进入苹果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由此导致富士康与河南郑州存在较高的退耦合的风险,极易形成松脚型的企业网络。如何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如何增强区域抵御解耦合风险的能力?这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最大的问题。在服务富士康及其配套商的同时,河南省、郑州市和郑州航空港通过政策引导,不断培育非苹果手机产业,通过多元化发展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郑州航空港规划建设面积达810亩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试图引进非苹果系列的智能终端产业品牌商、制造商、运营商、物流商,着力打造从手机研发、产品设计、整机制造、配件生产到销售、物流、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入驻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的企业,与富士康的直接产业联系较少。但是,由于富士康项目的落地,河南省及郑州市依托富士康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基地的政策及举措吸引了相关企业(表1)。在税收减免方面,智能终端企业享受投资头两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所得税减半的待遇;在投融资方面,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手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用于航空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项目的生产运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出口退税方面,设立6亿元的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资金池,可按一定比例提前垫付退税资金,让智能终端出口企业由过去半年才能拿到17%的退税资金,变为现在的“即出即退”,有效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率。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也构建了智能终端供应链平台、投融资平台、智能手机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移动通信终端〈手机〉设备重点检测实验室)、智能终端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大公共服务平台(表2),加快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虽然这些企业与富士康没有直接的产业联系,但是如果不是富士康在此投资,郑州航空港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础为零,地方政府也不会出台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更不会有大量的劳动力在区域内集聚,航空物流的发展和综合保税区的申建也不会有如此之快。总体而言,由于富士康的投资,地方政府出台了智能终端产业规划、推出了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申建了综合保税区,形成了更有利于智能终端(手机)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才产生了同行业企业的快速集聚和发展,这些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搭富士康便车,享受优惠政策。
表1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发展定位及运作模式

Tab.1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 mode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phone) industrial park

区域 开园时间 定位 运作模式 代表性企业
A区 2014年1月 智能终端产业园 “整机组装”为主,吸引“拎包入园”的智能终端整机企业入驻,从深圳等地采购配件,经过组装后销往市场 中兴、创维、天宇、酷派、金昌威、航拓、华讯方舟
BC区 2017年8月 智能终端产业园 通过“整机+配套”招商,继续吸引智能终端整机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厂商 酷美智能、航丰科技、航海智能、凯德伦精密工业、智创达电子、恒鑫智达电子、立利辉科技
DE区 2018年5月 光电显示产业园 瞄准智能终端产业的显示屏及光电产业,引进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液晶显示器等企业,加快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链 日永光电、叡扬声学、成像通摄像头、联创电子光电生产、博尔思3D玻璃、捷来科技SMT贴片
表2 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

Tab.2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park in ZAEZ

服务平台 简介 主要服务内容
智能终端
供应链平台
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帮助手机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 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投融资平台 依托商业银行、产权交易中心、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的广泛合作,专注为手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投融资对接服务 股权融资、产权交易、债权投资、金融租赁、增值服务等
智能手机检测
公共服务平台
获批了国家移动通信终端(手机)设备重点检测实验室,形成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试验、评测能力以及产业链监测和服务能力,填补河南及中西部地区智能终端检验检测的空白 强制性产品认证(3C)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
智能终端
孵化器
致力于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提供三级孵化定制空间平台,为入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政策咨询、人才招聘、创业辅导、信息交流等服务,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级孵化空间
访谈记录: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企业副总(2017年11月):我们是从惠州过来的,港区有优惠政策支持、有支持企业发展的运营服务平台、产业链条还可以……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企业负责人(2017年11月):富士康到了这里,很重要。我们之所以来,是看中的是这里的产业生态、河南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以及打造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的美好前景。
智能终端产业园某企业副总(2017年11月):之所以来这里,和富士康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河南的税收优惠、各方面的补贴、政策支持、产业服务配套,让我们感觉在这里大有希望……
良好的产业生态,使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成为智能终端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非苹果手机产业按照“稳整机、增配套”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整机项目综合带动作用,吸引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落地。伴随着众多知名手机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落地并投产,郑州非苹果手机“无中生有”并实现了快速发展。2014年非苹果手机产量为0.25亿部,仅为苹果手机产量的21.19%;2016年,非苹果手机产量达到1.32亿部,首次超过了苹果手机的产量;2017年,非苹果手机产量近2亿部,是苹果手机产量的1.9倍,占郑州航空港手机产量的比重达到65.55%(图3)。总体而言,2016年以来非苹果手机产量已经超过了苹果手机,成为郑州航空港手机产业的重要支撑。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以及郑州“7.20”暴雨的影响,非苹果手机产量的占比下降至35.85%。2014—2021年,郑州航空港累计生产非苹果手机8亿部,产值达到1104亿元。
图3 郑州航空港苹果手机和非苹果手机产量占比

注:资料来源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Fig.3 Proportion of iPhone and other mobile phones produced in ZAEZ

4 企业网络构建:本地与跨界的三重企业网络

富士康落户郑州后,引领郑州航空港形成了由富士康体系的企业网络、富士康跨界企业网络、非苹果手机企业网络等三重企业网络相互交融的发展格局。

4.1 富士康权力关系及其主导的企业网络

富士康落户郑州后,加快了其在河南省的战略布局,先后在济源、鹤壁、濮阳、商丘、南阳、周口、开封(兰考)等地投资建设了16家关联企业,构建了“一核(郑州)、多点(其他城市)”的分布格局(表3)。这些企业中,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主要为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提供手机机构件等零部件产品,郑州鸿刃切削工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主要为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提供精密工具、光学元器件、玻璃制品等产品,正一特殊材料(河南)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主要为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提供电子胶水、包装盒等产品。按照GPN 2.0对于企业网络内行动者的划分,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为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郑州鸿刃切削工具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专业供应商(产业指定的),正一特殊材料(河南)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专业供应商(跨产业的),由此形成了富士康体系的产业链条和区域生产网络(图4)。此外,富士康在河南南阳、周口(西华)、商丘(睢县)等地成立了高级技工实训基地,投入数控机床、注塑成型、电镀、冲压等各类精密加工设备,一方面开展模具、冲压成型等教育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进行智能手机外壳、边框等零配件生产。如商丘睢县人民政府、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实训工厂,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精密零配件,2023年被富士康科技集团全球机构采购总处授予“金牌供应商”称号(图5)。
表3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河南投资及控股的企业

Tab.3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in Henan investment and holding enterprises

类别 公司名称 注册地/主要生产经营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万元)
主营业务
领先企业策略
合作伙伴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郑州市航空港区长安路东侧综合保税区 2010.07.23 1560000.00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
专业供应商
(产业制定的)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7号标准厂房 2010.07.05 65866.8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富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镇商都路4401号 2010.09.02 27120.0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富泰华精密电子(济源)有限公司 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 2012.04.13 541888.72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港区振兴路东侧综合保税区B区B07栋第二、三层 2015.10.23 20000.0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鸿富锦精密电子(济源)有限公司 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 2015.10.26 60000.0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河南福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郑港六路与郑港二街交叉口东100米豫发蓝山公馆2楼215 2017.06.09 10000.0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鹤壁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淇大道中段纬六路北 2017.12.29 5000.00 手机机构件生产、销售
富联科技(兰考)有限公司 兰考县济阳大道与兰阳路交叉口西侧富士康科技园G05栋 2019.06.21 130300.00 手机精密机构件基站、电子元器件及零配件
富联科技(周口)有限公司 周口市大庆路与女娲路交口富士康科技园区A01栋 2021.02.01 2000.00 移动终端产品结构件
专业供应商
(跨产业的)
郑州鸿刃切削工具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港区振兴路东侧综合保税区E06栋 2015.02.13 310.00 精密工具制造、销售
河南众驰富联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市航空港区华夏大道与东海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D区9号 2020.05.25 5000.00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
南阳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南阳市信臣路518号南阳市龙升工业园 2014.08.28 3000.00 数字投影机、数码相机、光学元器件
兰考裕富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兰考县济阳大道西侧 2016.01.08 275560.00 光学镜片与玻璃制品
普通供应商 正一特殊材料(河南)有限公司 濮阳市石化路西段路北永龙化工西侧 2015.11.09 10000.00 电子级高精密保护胶水、特殊油墨等
兰考裕德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华梁街与学院街交叉口路北西侧 2016.01.08 29880.00 纸箱、彩盒、包装盒的生产与销售

注:资料来源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天眼查网站(https://www.tianyancha.com/)。

图4 郑州富士康本地和跨界生产网络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local and crossover production network of Foxconn in Zhengzhou

图5 富士康控股企业结构图

注:资料来源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

Fig.5 Structure of Foxconn-held enterprises

4.2 富士康跨界企业网络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由于领先企业苹果公司的严格掌控,郑州的本地企业难以纳入富士康的供应链。但是,随着富士康在郑州投资建厂,一些有技术、有经验、有人脉关系的河南籍、山东籍员工从深圳富士康辞职,在河南创办相关配套企业。虽然这些企业与郑州富士康没有直接的业务关系,但是却与位于深圳的富士康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当深圳的供应商接到富士康订单,会联合这些企业,共同完成订单任务。在此背景下,一批河南的本地企业,通过深圳的富士康供应商的联系,间接地进入了富士康的供应链,形成了跨界的生产网络。在此过程中,富士康基于严格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不断激发本地企业提升技术能力。

4.3 地方政府引导形成非苹果手机企业网络

非苹果手机企业快速集聚形成了较为频繁的互动合作。这些企业或是抱团从深圳、惠州等地转移到郑州航空港,延续他们之间的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或是看中了郑州航空港手机企业的快速集聚,进一步拓展业务关系以及产业配套。郑州市政府也通过出台《郑州市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提出依托郑州航空港引进一批智能终端品牌整机企业,围绕整机企业打造手机组装、摄像头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精密模切件等构成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当前,郑州航空港已经形成了以信太通讯科技、金昌威电子、硕威集团、郑州联创为核心的非苹果手机企业网络,企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和服务配套不断增强,加快构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集群。
访谈记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发局负责人(2018年12月):我们现在做产业链招商,大力招引智能终端(手机)上下游企业,主要是想把产业链在航空港区构建起来……
郑州某机械工程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12月):我们是工龄在15年以上的富士康模具员工,拥有娴熟的技术和高效配合的团队,随着富士康在郑州落地,也回到家乡投资办企业,虽然不能成为富士康的直接合作商,但是与深圳的“兄弟企业”(同行企业)合作较多,配合默契。他们接到富士康的磨具交样任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他们就会将部分任务交给我们来做,合作完成,以最快的时间、高质量的产品、最低的价格交样……
智能终端产业园某企业总经理(2018年12月):我们在这里布局的生产线,手机组装只是一小部分;从壳料、贴片,到主板、摄像头等,占手机成本95%以上的配件正在航空港布局生产线。生产线不仅为自己配套,还可以为港区其他企业配套。
智能终端产业园某企业副总(2018年12月):我们从深圳来到郑州航空港,有6家企业一起过来的,我们在深圳就有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到了这里之后,不仅6家企业持续合作,也与其他相关企业开展业务联系……

5 产业基地打造:支撑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

5.1 形成了苹果手机最大生产基地

由于iPhone手机基于独特且创新的设计开创了智能手机新时代,在全球市场上广受赞誉、销售火爆,郑州富士康的iPhone手机产量一路攀升。2011年即生产iPhone手机0.245亿部,占当年全球iPhone手机销量的33.93%;2014年生产iPhone手机1.180亿部,占全球iPhone手机销量的比重达到69.82%,是占比最高的年份。2014年发布的iPhone 6系列,成为全世界销量最高的智能手机,受到巨大市场需求的刺激,郑州富士康的产量大幅提升,2015年生产iPhone手机1.390亿部,占全球iPhone手机销量的60.17%。2018年以来,受到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以及苹果机型设计等影响,苹果手机销售遇冷,郑州富士康的iPhone手机产量也有所下滑。2021年,iPhone13系列手机抢占了缺少芯片的华为手机的高端市场份额,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郑州富士康的生产开始回暖,当年生产iPhone手机1.02亿部,占全球iPhone手机销量的比重提升至42.86%(图6)。
图6 郑州航空港苹果手机产量及占全球苹果手机销量的比重

注:资料来源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

Fig.6 iPhone production output and its proportion in global iPhone sales of ZAEZ

5.2 打造了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

2021年,郑州航空港区开始生产iPhone手机,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仅为4.70%。2014年开始生产非苹果手机,郑州航空港手机总产量达到1.43亿部,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提升至12.25%。2015—2017年,伴随着非苹果手机产量的快速增长,郑州航空港手机产量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2017年达到20.41%,构建起了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1/5的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近年来,郑州航空港手机产量有所下滑,2021年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仍超过10%。郑州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实现了由单一品牌向多个品牌的转变、由单一企业向集群化发展的转变、由“一棵苹果树”向“一片苹果园”的转变,初步形成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图7)。
图7 郑州航空港手机产量及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

Fig.7 Mobile phone production output and its proportion in global mobile phone production in ZAEZ

5.3 支撑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河南而言,2010年刚刚从国际金融危机走出来,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任在肩。2010年,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特征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规模位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亟待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要求,2010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关于下达2010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0〕251号)),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告了这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10〕111号))。根据该名单,河南需要关闭的企业有23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比重为11.0%。在18个行业中,河南涉及14个行业,其中味精、酒精、造纸、电解铝等行业需要淘汰的产能、关闭的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均高于30%,且这些行业的规模普遍较大,此次淘汰对于河南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图8)。
图8 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及关闭企业占全国的比重(2010年)

注:资料来源于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10〕第111号)整理。

Fig.8 Proportion of eliminated outdated industrial capacities and closed enterprises of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2010年,河南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有207.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0.57%;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至7039.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12.29%,一举跃升为河南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行业部门。对于郑州而言,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0.53%提升至2021年的47.34%;与此同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由2010年的24.88%降至2021年的4.94%,有力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21年,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对其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3%。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①作为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富士康,依托其权力关系,吸引了其在深圳的部分供应商转移到郑州。富士康落地郑州后,地方政府依托富士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及塑造的产业发展生态,吸引了大批非苹果手机企业在郑州集聚。
②富士康落户郑州后,引领郑州航空港形成了由富士康权力关系主导的企业网络、富士康跨界企业网络、地方政府引导形成的非苹果手机企业网络等相互交融的地方企业网络发展格局。
③苹果手机最大生产基地和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的形成,加快推动了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④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先企业的权力关系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智能终端(手机)企业集聚和企业网络的形成。

6.2 讨论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刻画了领先企业及其策略合作伙伴在后发地区的地方企业网络。虽然已有全球生产网络和战略耦合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较为丰富,但大多关注的核心议题是领先企业及其策略合作伙伴如何通过战略耦合影响后发地区的产业发展,而对于领先企业及其策略合作伙伴在后发地区形成的地方企业网络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地方企业网络研究,能够剖析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活动,更有利于剖析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案例研究再次印证了地方政府及其政策安排对于地方企业网络构建的重要作用[33-35]。二是拓展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权力关系研究。已有全球生产网络的权力关系研究,主要是领先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的空间区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和控制[36],忽视了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权力关系研究。领先企业的权力关系,作用对象主要是其策略合作伙伴;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权力关系,作用对象是各级各类供应商(产业指定的供应商、跨产业的供应商、普通供应商)。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权力关系深刻影响了智能终端(手机)企业空间集聚和企业网络的构建。
郑州富士康与本地企业的上下游联系和产业配套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经营活动相对封闭,导致其根植性相对较弱。近年来,不断爆出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等地投资建厂的消息,富士康的迁移似乎不可避免。当前,地方政府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试图将更多企业纳入富士康的供应链,也为富士康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未来,如何增强富士康的根植性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Yeung H W, Coe N. Toward a dynamic theory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5, 91(1):29-58.

[2]
Dicken P, Kelly P F, Olds K, et al. Chains and networks,territories and scales: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global economy[J]. Global Networks, 2001, 1(2):89-112.

[3]
Coe N M, Dicken P, Hess M.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Realizing the potential[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8(3):271-295.

[4]
Henderson J, Dicken P, Hess M, et al.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2, 9(3):436-464.

[5]
Coe N M, Yeung H W.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Theori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6]
王艳华, 郝均, 赵建吉, 等. 从GPN 1.0到2.0: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7, 33(6):87-93.

[7]
Yeung H W. Strategic Coupling:East Asi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6.

[8]
Liu Y. The dynamics of 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izing latecomer regions:A geographical analysis[J]. Regional Studies, 2017, 51(6):880-893.

[9]
刘逸, 杨伟聪.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战略耦合与产业升级[J]. 热带地理, 2019, 39(2):155-169.

[10]
Yang C. From strategic coupling to recoupling and decoupling:Restructuri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regional evolution in China[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3, 21(7):1046-1063.

[11]
赵建吉, 王艳华, 苗长虹. 战略耦合及区位机会窗口与GPNs领先企业策略合作伙伴的区位重构——以富士康为例[J]. 地理学报, 2023, 78(4):877-893.

DOI

[12]
Coe N M, Hess M, Yeung H W, et al. "Globalizing" regional development: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perspective[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04, 29(4):468-484.

[13]
Yeung H W.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n East Asian perspective[J]. Regional Studies, 2009, 43(3):325-351.

[14]
Mackinnon D. Beyond strategic coupling:Reassessing the firm-region nexu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12(1):227-245.

[15]
Yeung H W.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A dynamic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coupling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 Practice, 2015, 7(1):1-23.

[16]
刘逸. 战略耦合的研究脉络与问题[J]. 地理研究, 2018, 37(7):1421-1434.

DOI

[17]
杨春. 台资跨境生产网络的空间重组——电脑企业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转移[J]. 地理学报, 2011, 66(10):1343-1354.

[18]
Liu W, Dicken P.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obligated embeddednes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6, 38(7):1229-1247.

[19]
Liu Y, Yang C. Strategic coupling of local firm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The rise of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in Shunde,China[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3, 54(4):444-463.

[20]
Gao B, Dunford M, Norcliffe G, et al. Capturing gains by relocati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The rise of Chongqing's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2008-2014[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7, 58(2):231-257.

[21]
Yang C. The rise of strategic partner firms and reconfiguration of personal computer production networks in China:Insights from the emerging laptop cluster in Chongqing[J]. Geoforum, 2017,84:21-31.

[22]
Yang D Y R, Hsu J Y, Ching C H. Revisiting the silicon island?The geographically varied "strategic coupl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parks in Taiwan[J]. Regional Studies, 2009, 43(3):369-384.

[23]
Yeung H W C. Theory and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23.

[24]
陈蕊, 刘逸. 全球生产网络(GPN)的理论问题和中国实践启示[J]. 地理研究, 2021, 40(12):3259-3271.

DOI

[25]
Coe N M, Yang C. Mobile gaming production networks,platform business groups,and the market power of China's Tencent[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2022, 112(2):307-330.

[26]
景秀艳. 网络权力与企业投资空间决策——以台资网络为例[J]. 人文地理, 2009, 24(4):50-55.

[27]
Parker R, Cox S, Thompson P. How technological change affects power relations in global markets:Remote developers in the console and mobile games industry[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14, 46(1):168-185.

[28]
Krishnan A. Embeddedness beyond the lead firm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Insights from Kenyan horticulture[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 2023, 55(8):1859-1883.

[29]
Yeung H W C. Interconnected worlds:Global electronics and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M]. Redwood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30]
Fu T, Cheng Y. Regionalisation or domesticalisation?Configurations of China's emerging domestic market-driven industrial robot production networks[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 2022, 15(2):343-365.

[31]
Grimes S, Du D. China's emerging role in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22, 46(2):101959.

[32]
Yeung H W. Explaining geographic shifts of chip making toward East Asia and market dynamics in semiconductor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Economic Geography, 2022, 98(3):272-298.

[33]
Wang K, Chung C K L, Xu J, et al. Reconceiving China's urban economic transition through symbiotic state-firm dynamics: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from urban governance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Cities, 2024,150:104974.

[34]
Liu Y, Yeung G, Zhang Y, et al. Strategic coupling,cross-scalar tension and local upgrading in the globalizing automotive industry in Guangzhou,China[J]. Global Networks, 2024, 24(2):e12459.

[35]
朱世欣. 政府扩张与中国经济效率:理论和实证[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64(4):21-27.

[36]
Poon J P H. Regional capability,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 Regional Studies, 2024:1-4. https://doi.org/10.1080/00343404.2024.2316177.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