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
董莹(1988—),女,湖北咸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E-mail:243071673@qq.com。 |
收稿日期: 2018-12-10
修回日期: 2019-03-28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7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7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JY0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80117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JL052)
The Urban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lexity in Hubei Province
Received date: 2018-12-10
Revised date: 2019-03-28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7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②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③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④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董莹 , 罗静 , 郑文升 , 田野 , 田玲玲 , 陈国磊 . 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 39(7) : 76 -84 . DOI: 10.15957/j.cnki.jjdl.2019.07.010
Based on the GIS and Python, and constructing urban correl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top2, top5, top10 and top20 urban network in Hubei Province, analyzes their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mplexity and explor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network using multi-regression model.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istribution of node centralit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one main center, two subcenters, and "the east of Hubei Province is higher than the west". 2) With the degrade of urban network,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network changed from single point agglomeration into the composite and radial structure which consist of one main core (Wuhan city), two subcenters (Yichang and Xiangyang). 3) With the degrade of urban network,the preferential connection tendency of nodes are more obvious, the influence of subcenter network on different grades shows regional and scale discrepancies.4) The effects of land cost and resources superiority, market potential, labor cost and location exerting on urban network successively decreas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lower-grade urban network.
表1 数据来源与类型Tab.1 Data resource and type |
数据来源 | 数据分类及分层 | 要素名称 | 要素代码 | 几何类型 |
---|---|---|---|---|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LCA) | 构筑物 | 高速公路出入口 | 0735 | 点 |
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 | 省级行政区 | 1111 | 面/线 | |
地级行政区 | 1114 | 面/线 | ||
县级行政区 | 1115 | 面/线 | ||
房屋建筑区 | 房屋建筑区 | 0500 | 面 | |
道路 | 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 | 0600 | 线 | |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 城镇综合功能单元 | 工矿企业(包括批发零售、能源资源、水泥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建材、服装纺织等) | 1142 | 点/面 |
单位院落(包含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等数据) | 1143 | 点/面 | ||
道路要素 | 铁路 | LRRL | 线 | |
公路(包括高速、国道、省道等) | LRDL | 线 | ||
湖北省及各地市统计年鉴(2016) | - | GDP、常住人口、人口城镇化率、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 | 属性 |
安居客网页 | - | 房价数据 | - | 属性 |
注:1.地理国情普查中并未明确指出工矿企业的分类依据,因此各产业根据地理国情代码进行划分,根据其产业特点进行命名。另外,部分缺乏代码的企业,根据已有划分类型进行判定后归类。2.城镇综合功能单元仅中心城区为面状数据,为统一计算口径,运用中心城区能够划分到的最小类别的平均面积对其他地区分类别产业进行了处理。 |
表2 平均路径长度与聚类系数分析结果Tab.2 The results of cluster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path length |
指标 | 网络类型 | 湖北省 | 武汉都市圈 | 襄十随都市圈 | 宜荆荆都市圈 |
---|---|---|---|---|---|
C | top2 | 1.77294 | 1.752632 | 1.523077 | 1.361905 |
top5 | 1.18035 | 1.170213 | 1.454545 | 1.552288 | |
top10 | 1.68866 | 1.479003 | 1.293251 | 1.232506 | |
L | top2 | 0.03202 | 0.070381 | 0.203187 | 0.108032 |
top5 | 0.11552 | 0.230974 | 0.518307 | 0.332345 | |
top10 | 0.25961 | 0.469192 | 0.795658 | 0.575394 |
表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Tab.3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r regression |
主成分 | top10城市网 络节点入度 | top20城市网 络节点入度 |
---|---|---|
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主成分1) | 35.60(11.74)*** | 28.69(5.05)*** |
市场潜力(主成分2) | 14.07(4.74)*** | 12.96(2.28)* |
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主成分3) | 6.92(1.97)* | 0.71(0.13) |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1。括号内为t stat值。 |
[1] |
|
[2] |
|
[3] |
|
[4] |
|
[5] |
叶磊, 段学军, 欧向军.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10):1 230-1 237.
|
[6] |
陈伟, 刘卫东, 柯文前, 等. 基于公路客流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组织模式(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 28(4):477-494.
|
[7] |
王姣娥, 莫辉辉, 金凤君. 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J]. 地理学报, 2009, 64(8):899-910.
|
[8] |
孟德友, 冯兴华, 文玉钊. 铁路客运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及组织模式探讨[J]. 地理研究, 2017, 36(7):1 339-1 352.
|
[9] |
熊丽芳, 甄峰, 王波, 等.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 33(7):67-73.
|
[10] |
甄峰, 王波, 陈映雪.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8):1 031-1 043.
|
[11] |
李仙徳. 基于上市公司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1 587-1 600.
|
[12] |
金钟范. 基于企业母子联系的中国跨国城市网络结构——以中韩城市之间联系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9):1 670-1 682.
|
[13] |
吴康, 方创琳, 赵渺希.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及其复杂性结构特征[J]. 地理研究, 2015, 34(4):711-728.
|
[14] |
冷炳荣, 杨永春, 李英杰, 等.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11, 66(2):199-211.
|
[15] |
陈锐, 王宁宁, 赵宇, 等. 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省际流动人口的复杂网络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10):104-113.
|
[16] |
李斌, 许立民, 秦奋, 等. 基于重力模型的河南省公路客流空间运输联系[J]. 经济地理, 2010, 30(6):955-959.
|
[17] |
刘涛. 基于功能网络的珠三角区域城市联系研究[J]. 经济地理, 2015, 35(12):57-62.
|
[18] |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等.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1):82-89.
|
[19] |
黄璜. 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J]. 人文地理, 2010, 25(4):18-24.
|
[20] |
武前波, 宁越敏. 中国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基于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网络视角[J]. 地理研究, 2012, 31(2):207-219.
|
[21] |
蒋小荣, 杨永春, 汪胜兰, 等.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J]. 城市规划, 2017, 41(6):18-26.
|
[22] |
史雅娟, 朱永彬, 冯德显, 等. 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12):1 430-1 438.
|
[23] |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铁路客运流的环渤海城市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结构[J]. 经济地理, 2017, 37(5):66-73.
|
[24] |
|
[25] |
|
[26] |
|
[27] |
朱媛媛, 丁明磊, 曾菊新. 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系统结构及扩散域研究[J]. 城市问题, 2012(12):48-53.
|
[28] |
盛科荣, 杨雨, 孙威. 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基于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视角[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248-258.
|
[29] |
杜晓娟, 甄峰, 常恩予. 基于电子商务势能的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形成机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 36(9):49-5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