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政策变迁的多元路径研究——基于苏州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孙佼佼(1989—),女,陕西咸阳人,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空间、城市旅游。E-mail:sunjiaojiao1028@163.com |
收稿日期: 2020-04-19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4053)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GLC00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1374)
Multiple Paths of Urban Tourism Policy Change:A Clear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csQCA) Analysis Based on Suzhou
Received date: 2020-04-19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5
以苏州为案例地,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城市旅游政策制定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东道主意见、土地政策变更、文化政策变更、旅游舆情危机,与公共安全危机形成的128种组合中,有6个充分性条件组合路径能够影响政策变迁;②单因素中的国家旅游政策、东道主意见、公共舆论危机的一致性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政策变迁的充分条件;③国家旅游政策显示为市级旅游政策变迁的单因素唯一必要条件,也在路径组合中频率最高;④东道主意见和旅游舆情危机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出现在全部路径组合中,当二者共同作用时产生了最高解释力路径;⑤本地土地与文化政策成为重要动力。研究揭示出,虽然“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是城市旅游政策出台的基本动力,但其无法单独发挥作用,当下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的“自下而上”的民意成为政府政策出台的新动力。同时,国家政策与本地实践的结合也是城市旅游政策变迁的路径机制。
孙佼佼 , 郭英之 . 城市旅游政策变迁的多元路径研究——基于苏州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J]. 经济地理, 2021 , 41(4) : 166 -172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04.020
Taking Suzhou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 tourism policy change by using the clear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 variable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mong 128 combinations of national tourism policy,organizational/leadership change, tourism public opinion crisis,host's opinion,land policy change,public safety crisis,and cultural policy change,there are 6 sufficient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combination paths that can influence policy change. 2) The single factor of national tourism policy,host's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crisis show high consistency,but none of them acts as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policy change. 3) National policy is the only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ourism policy change at the city level,and it also h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the path combination. 4) The host's opinion and the public opinion crisis appear in all of the path combinations in a single or combined way,when they work together,they produce two paths with the highest explanatory power. 5) Local land and cultural policie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top-down" political power is the basic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ange of the local urban tourism policies,but it cannot play a role alone. "Buttom-up" public opinion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tourism policy change.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local practices is also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mechanism for the change of local tourism policies.
表1 苏州市级旅游政策Tab.1 Suzhou municipal tourism policy |
名称 | 颁布时间 | 颁布机关 | |
---|---|---|---|
1 | 关于促进苏州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 2015/8/3 |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
2 | 苏州市风景名胜区条例 | 2015/10/1 | 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
3 | 苏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度工作要点 | 2016/6 | 苏州市旅委 |
4 | 苏州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 | 2016/6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5 | 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17/2/4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6 | 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若干意见 | 2017/3/30 |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
7 | 苏州市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2017/7/7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8 | 关于促进苏州市乡村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7/7/14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9 | 苏州市全域旅游发展配套政策实施细则 | 2017/7/31 | 苏州市旅游局 |
10 | 苏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年) | 2017/9/8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11 | 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2017/9/8 |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
12 | 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2017/11/7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13 | 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 建设“四个名城”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2018/2/10 |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
14 | 《苏州市旅游条例》修订 | 2019/3/1 | 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
15 | 苏州市旅行社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 2020/3/13 | 苏州市文广旅局 |
16 | 苏州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行动方案 | 2020/3/30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表2 苏州旅游政策变迁期间的国家旅游政策示例Tab.2 Examples of national tourism policies during the changing of Suzhou tourism policy |
名称 | 时间 | 颁布来源 | |
---|---|---|---|
1 |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5/1/21 | 国家旅游局 |
2 | 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 | 2015/8/1 | 国家旅游局 |
3 | 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 | 2016/2/19 | 国务院 |
4 | 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 2016/3/1 |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旅游局 |
5 | 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 | 2016/4/15 | 国家旅游局 |
6 |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的通知 | 2016/4/15 | 国家旅游局 |
7 |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 | 2016/5/16 | 国务院 |
8 | 关于深化导游体制改革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 | 2016/8/24 | 国家旅游局 |
9 |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十年规划 | 2016/9/8 | 国家旅游局与发改委 |
10 |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16/10/8 | 国家发改委 |
11 | 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6/11/9 | 国家旅游局 |
12 |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2016/12/7 | 国务院 |
13 | “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 2017/3/7 |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 |
14 |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 2017/6/12 | 国家旅游局 |
15 |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 2017/8/15 | 国家旅游局 |
16 | 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 | 2017/9/6 | 国家旅游局 |
17 |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 2017/12/4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 |
18 | 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 2017/11/19 | 国家旅游局 |
19 | 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 | 2017/12/1 | 国家旅游局 |
20 | 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 | 2018/6/28 | 国家发改委 |
21 | 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 | 2018/8/30 | 国家发改委 |
22 | 关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给品质的指导意见 | 2018/11/25 | 文化和旅游部 |
23 | 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 | 2019/1/16 | 文化和旅游部 |
24 |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 2019/3/1 | 文化和旅游部 |
25 | 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9/3/14 | 文化和旅游部 |
26 | 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 | 2019/5/7 | 文化和旅游部 |
27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 | 2019/12/20 | 文化和旅游部 |
28 | 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 | 2020/10/14 | 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 |
表3 苏州旅游政策变迁期间的组织机构或领导层变更Tab.3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r leadership changes during the changing of Suzhou tourism policy |
时间 | 组织机构或领导层变更 |
---|---|
2015 | 旅游相关部门未进行重要部门重组或重要领导变更 |
2016 | 旅游相关部门未进行重要部门重组或重要领导变更 |
2017/3 | 姑苏区委区政府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成立25 个新职能机构 |
2018/9 | 黄爱军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 |
2019/1 | 苏州市旅游局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市文化广电 和旅游局,李杰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
2020/1 | 韩卫兵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
表4 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的设定Tab.4 Setting of explaining and result variables |
变量类型 | 变量 | 二级变量 | 判断依据 | 赋值 |
---|---|---|---|---|
解释变量 | 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 | 国家旅游政策 | 国家旅游相关政策出台≥1 | 1 |
无 | 0 | |||
组织/领导变更 | 旅游相关部门组织变更/领导层更换≥1 | 1 | ||
无 | 0 | |||
本地区域空间动力 | 本地土地政策变更 | 相关土地政策变更≥1 | 1 | |
无 | 0 | |||
本地文化政策变更 | 相关文化政策出台≥1 | 1 | ||
无 | 0 | |||
自下而上的民意压力 | 市政府门户网留言 | 相关建议出现次数≥1 | 1 | |
无 | 0 | |||
旅游舆情危机发生 | 发生次数≥1 | 1 | ||
无 | 0 | |||
危机事件 | 公共安全危机发生 | 发生次数≥1 | 1 | |
无 | 0 | |||
结果变量 | 政策变迁 | 苏州市/局级政策的更新 | 苏州市委/市政府/人大 | 1 |
旅游局/文广旅局 | 0 |
表5 解释和被解释变量清晰集真值表Tab.5 Clear set truth table of explaining and explained variables |
国家政策 | 组织/领导变更 | 土地政策变更 | 门户网留言 | 公共安全危机 | 旅游舆情危机 | 文化政策变更 | 旅游政策变迁 | |
---|---|---|---|---|---|---|---|---|
1 | 1 | 0 | 0 | 1 | 0 | 1 | 0 | 1 |
2 | 1 | 0 | 0 | 0 | 0 | 1 | 0 | 1 |
3 | 1 | 0 | 1 | 1 | 0 | 1 | 1 | 1 |
4 | 1 | 0 | 0 | 1 | 0 | 1 | 1 | 1 |
5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6 | 1 | 0 | 1 | 1 | 0 | 1 | 1 | 1 |
7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8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9 | 1 | 1 | 1 | 0 | 0 | 1 | 1 | 0 |
1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1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2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3 | 1 | 1 | 1 | 1 | 0 | 0 | 1 | 1 |
14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15 | 1 | 1 | 0 | 1 | 1 | 1 | 0 | 0 |
16 | 1 | 1 | 1 | 1 | 1 | 0 | 1 | 1 |
表6 单因素充分与必要性分析Tab.6 Single factor sufficiency and necessity analysis |
条件变量 | 一致性 | 覆盖率 |
---|---|---|
国家旅游政策 | 1.00000 | 0.87500 |
东道主意见 | 0.85714 | 0.92308 |
旅游舆情危机 | 0.85714 | 0.85714 |
文化政策变更 | 0.64286 | 0.90000 |
土地政策变更 | 0.57143 | 0.88889 |
组织/领导层变更 | 0.57143 | 0.80000 |
公共安全危机 | 0.07143 | 0.50000 |
表7 多因素的组合结果Tab.7 Combination results of multiple factors |
序号 | 组合 | 原生覆盖率 | 唯一覆盖率 | 一致性 |
---|---|---|---|---|
1 | 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土地政策变更*~公共安全危机*旅游舆情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14286 | 0.07142 | 1 |
2 | 国家旅游政策*~土地政策变更*东道主意见*~公共安全危机*旅游舆情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28571 | 0.21428 | 1 |
3 | 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土地政策变更*~公共安全危机*旅游舆情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21429 | 0.07142 | 1 |
4 | 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土地政策变更*东道主意见*~旅游舆情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14286 | 0.07142 | 1 |
5 | 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土地政策变更*东道主意见*~公共安全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28571 | 0.00000 | 1 |
6 | 国家旅游政策*土地政策变更*东道主意见*~公共安全危机*旅游舆情危机*文化政策变更 | 0.35714 | 0.00000 | 1 |
整体覆盖率:1 | ||||
整体一致性:1 |
注:*是变量之间的链接符号,表示“且”的交集关系,~表示“非”,即“一定不存在”。 |
[1] |
范帅邦, 郭琪, 贺灿飞. 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政策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经济地理, 2015, 35(5):15-24.
|
[2] |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等. 区域空间研究: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歧与交融[J]. 经济地理, 2014, 34(2):9-13.
|
[3] |
张广海, 赵韦舒. 国内外旅游政策研究进展[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8, 29(1):82-89.
|
[4] |
李树民. 浅论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政策转型[J]. 旅游学刊, 2015, 30(8):1-2.
|
[5] |
唐晓云. 中国旅游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1949-2013)——一个量化研究的视角[J]. 旅游学刊,2014, 29(8):15-27.
|
[6] |
范容廷, 张辉. 中国旅游目的地供给态势分析与政策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9(6):44-48,87.
|
[7] |
刘红梅, 冀陈伟. 中国旅游政策的演进[J]. 求索, 2017(4):137-143.
|
[8] |
李锋, 孙根年, 付琦. 基于抗周期性角度的我国旅游产业政策效用评估研究——以四次旅游产业政策为例[J]. 经济地理, 2013, 33(6):162-169.
|
[9] |
甄美荣, 江晓壮, 杨晶照.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中国国家高新区政策变迁动力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6):88-100,112.
|
[10] |
姜艳华, 李兆友. 多源流理论在我国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述论[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1):114-121.
|
[11] |
魏淑艳, 孙峰. “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2):1-13,152.
|
[12] |
罗必良. 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权威专家谋划破解[J]. 财经问题研究, 2020(9):3.
|
[13] |
吴江, 费佳丽, 王倩茹. 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 37(5):29-35.
|
[14] |
吴光芸, 万洋.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 2019(1):86-94.
|
[15] |
刘杰武. 香港回归后粤港地区旅游政策演变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S1):154-157.
|
[16] |
杨春宇. 中国旅游制度变迁机制及其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新博弈格局视角[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12):76-83.
|
[17] |
胡北明, 黄俊. 中国旅游发展70年的政策演进与展望——基于1949—2018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6(6):63-72.
|
[18] |
王莹莹, 严艳. 陕西省旅游政策的递进与绩效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6):669-672.
|
[19] |
王慧娴, 张辉. 旅游政策与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进互动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 2015(6):109-113.
|
[20] |
梁宏志.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研究——以云南省旅游政策变迁为视角[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4(5):127-131.
|
[21] |
|
[22] |
年四锋, 张捷, 张宏磊, 等. 基于危机响应的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8):1227-1239.
|
[23] |
|
[24] |
万筠, 王佃利. 中国邻避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 2019, 16(1):66-76,172.
|
[25] |
李文钊. 多源流框架:探究模糊性对政策过程的影响[J]. 行政论坛, 2018, 25(2):88-99.
|
[26] |
曾博伟. 新时期旅游政策优化的思路和方向[J]. 旅游学刊, 2015, 30(8):2-4.
|
[27] |
包国宪, 马翔. 兰州市洒水治污政策变迁路径与动力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4):29-39.
|
[28] |
赵德余, 梁鸿. 政策利益相关者行为模式与规则的渐进调整——来自上海医疗卫生改革的经验[J].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2):50-58,125.
|
[29] |
尹云龙. 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的我国扶贫政策变迁动力模式研究[J]. 学术交流, 2019(1):126-136.
|
[30] |
刘力, 徐逸伦. 基于政策测量的空间政策影响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7(6):96-103.
|
[31] |
朱一中, 王韬. 剩余权视角下的城市更新政策变迁与实施——以广州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39(1):56-63,81.
|
[32] |
徐银凤, 汪德根, 沙梦雨. 双维视角下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机理[J]. 经济地理, 2019, 39(4):75-84.
|
[33] |
陈雅忱.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地方性开发路径[J]. 经济地理, 2020, 40(2):227-232.
|
[34] |
|
[35] |
朱琳, 赵英伟. 由“非典”影响谈旅游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18):96-98.
|
[36] |
吴军. 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以山东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06, 26(S2):38-43.
|
[37] |
夏杰长, 丰晓旭.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3):3-10.
|
[38] |
李勇, 蒋冠文, 毛太田, 等. 基于情感挖掘和话题分析的旅游舆情危机演化特征——以“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为例[J]. 旅游学刊, 2019, 34(9):101-113.
|
[39] |
张薇, 史坤博, 杨永春, 等. 网络舆情危机下旅游形象感知的变化及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J]. 人文地理, 2019, 34(4):152-160.
|
[40] |
|
[41] |
刘少和, 梁明珠. 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式——以广东山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6):190-197.
|
[42] |
洪学婷, 黄震方, 于逢荷, 等. 长三角城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及补偿机制[J]. 经济地理, 2020, 40(9):222-232.
|
[43] |
张圆刚, 余向洋. 生活空间重构旅游者的乡村游憩影响因素与路径——一个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1633-164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