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管理

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江口县为例

  • 徐仕强 ,
  • 杨建 , ,
  • 刘雨婧
展开
  • 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中国贵州 铜仁 554300
※杨建(1975—),男,贵州玉屏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战略与旅游经济。E-mail:

徐仕强(1983—),男,贵州思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营销。E-mail:

收稿日期: 2018-12-27

  修回日期: 2019-05-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4

基金资助

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2013]3127号)

贵州省一流大学师资团队培育项目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Western Ethnic Counties: Taking Jiangkou County as Research Area

  • XU Shiqiang ,
  • YANG Jian , ,
  • LIU Yujing
Expand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554300,Guizhou,China

Received date: 2018-12-27

  Revised date: 2019-05-21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4

摘要

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结合GIS可视化分析,对西部民族县域——江口县的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江口县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2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在1 021个单体中,自然类与人文类两者比例为1∶0.63,即旅游资源以自然类为主,高等级资源也集中在自然旅游单体上。另外,结构方面,特品级的旅游资源占比仅0.69%,优良级的占比16.16%,普通级的占比高达73.65%,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但相对集中,太平镇资源丰富且等级高,其他各乡镇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容,数量上对等分布。江口县旅游资源丰裕且品质高,在民族县域中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评价对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

徐仕强 , 杨建 , 刘雨婧 . 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江口县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 39(8) : 224 -230 . DOI: 10.15957/j.cnki.jjdl.2019.08.027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GB/T18972-2017), combined with GI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a western ethnic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8 main categories, 22 sub-categories and 110 basic typ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and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are abundant, diverse and comprehensive. Among the 1 021 tourism resources, the ratio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s 1∶0.63, that is, th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high-level tourism resources are both mainly natural. In addition, tourism resource structure shows a typical "pyramid" type, the proportion of special-grade tourism resources is only 0.69%, the excellent-grade and the ordinary-grade are16.16% and 73.65% respectively. In term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t presents imbalanced, but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Taiping Town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s many high-level tourism resources. Other towns have both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both are equally distributed in quantity. Jiangkou County which has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and high quality are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ethnic counties.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y tourism.

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西部民族地区因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聚集性使得旅游活动常发生在民族县域层面,民族县域成为民族地区产生和发展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1],特别在“扶贫攻坚”、“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时代背景下,西部民族县域如何抓住机会,合理保护和有效发展旅游业是民族县域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生活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2-3]。其中,科学、全面地展开旅游资源普查和评价工作,全方位掌握县域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现状,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旅游资源,是县域发展旅游业的关键。
1950年代开始,旅游资源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4-5];1970年代,国外学者尝试以一系列目标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以定量化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积极引入数理统计方法[6-7]。国内学者于1990年代开始分析并评价区域旅游资源[8],随后学者以不同案例地,运用不同方法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21世纪初至今,旅游资源评价仍是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开发潜力及战略、开发评价体系、资源质量评价模型、分类及特征、优化路径等方面[9-11];研究方法由单一的指标体系构建模型逐步到多元化统计方法,如AHP法、多因子分层模糊评价、模糊决策理论、GIS、熵值法、BP法等[9,12-13];研究主题由区域旅游资源具体到地区的地质遗迹、湿地生态、古村落、地质公园、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方面[10-11,14-16];研究区域由大到小,从省级、市级层面细化到单个村寨或单个景区[10-11,14]。但总体而言,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关注尚少,已有研究的评价不够全面系统,且鲜少从县域尺度进行研究,更加缺少结合空间方面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选择西部民族特色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的江口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县域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总结其特征及空间分析,以平衡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位于中国西部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县为研究对象,其涵盖7个镇及2个民族乡,148个行政村,10个社区,1 468个自然寨,人口总数23.46万,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共计12.69万人,占总人口的52%。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980年代开始陆续做了一系列旅游调查工作,特别是针对梵净山的地质、旅游及矿产方面,但以往旅游资源的调查比较局限,多集中于对梵净山及周边地区景点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未对江口县各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不利于江口县全域旅游工作的推广,因此,选择江口县作为典型的西部民族县域,调查并评价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特征。

1.2 调查过程及评价方法

1.2.1 调查过程

第一,资料收集是本次普查工作的基础。通过试点工作可知所有的单体资源信息来源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收集;第二类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筛选来获取旅游资源单体信息。第二,结合试点工作实际情况,找出江口县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的工作重点,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及路线、规范等,合理部署本次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完成《江口县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总体设计》的编写。第三,由普查队和县旅普办同志组成普查组,根据各乡(镇)筛选出来的旅游资源信息表,依次到各行政村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实地普查工作。最后,在完成实地普查工作后,项目队及时开展了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问卷信息表、筛选信息表的整理归类;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完善;积极组织旅游资源单体的综合评级工作;完善项目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工作;完善项目三级质量体系材料的整理,包括项目自、互检,抽检等。

1.2.2 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选择调查区内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及其保护状况、开发条件作为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遵循客观评价、发展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集体评价、集中评价、兼顾三种效益等原则,并结合《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对江口县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分和划分等级。

1.3 数据来源

自1980年代开始就陆续对江口县旅游资源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特别是针对梵净山做了大量的地质、旅游、矿产调查。本次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江口县的旅游资源现状,共收集到各类资料77份,以电子版资料为主,内存容量达60 G。同时,共发出问卷记录表520份,回收504份,回收率达96.92%。从收集的资料情况来看,主要筛选信息来源于旅游局、林业局、文物局、商贸局等单位,共筛选出旅游资源单体460余处,包括地文、水域、建筑等8个主类。

2 江口县旅游资源数量—结构特征分析

2.1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可知,旅游资源类型按属性被分为8个主类,22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通过对江口县旅游资源的统计发现,江口县普查得到的1 021个旅游单体中,有8个主类、22个亚类和64个基本类型(表1),分别占全国标准的100%、95.56%和58.18%,即江口县拥有了所有旅游资源主类,还拥有含自然景观综合体、农业产品和人事活动记录等在内的22个亚类,其基本类型达64种。游长江等学者研究表明,如果某地区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单体数与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的比值在41%~60%之间,则说明该区域旅游资丰度等级属于中等,若县级行政区域的比值大于40%,则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度等级为丰富[17]。可知,江口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域,基本类型占全国的比例远超过40%,说明江口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
表1 江口县旅游资源类型基本情况

Tab.1 Basic sit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属性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类型 数量 占比(%) 类型 数量
自然类旅游资源 A地文景观 242 23.70 AA自然景观综合体 14 AAA山丘型景观;AAB谷地型景观;AAC沟谷型景观;AAD滩地型旅游地
AB地质与构造形迹 11 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ABC地层剖面;ABD生物化石点
AC地表形态 208 ACA台丘状地景;ACB峰柱状地景;ACC垄岗状地景;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土圈灾变遗迹
AD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 9 ADA奇异自然现象;ADB自然标志地;ADC垂直自然带
B水域景观 176 17.24 BA河系 72 BAA游憩河段;BAB瀑布
BB湖沼 28 BBA游憩湖区;BBB潭池;BBC湿地
BC地下水 62 BCA泉;BCB埋藏水体
BD冰雪地 14 BDA积雪地;BDB现代冰川
C生物景观 186 18.22 CA植被景观 185 CAA林地;CAB独树与丛树;CAC草地;CCD花卉地
CB野生动物栖息地 1 CDB蝶类栖息地
D天象与气候景观 3 0.29 DA天象景观 1 DAB地表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2 DBA云雾多发区
人文类旅游资源 E建筑与设施 298 29.19 EA人文景观综合体 53 EAA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EAD建设工程与生产地;EAE文化活动场所;EAF康体游乐休闲度假所;EAG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EB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 200 EBA特色街区;EBB特性屋舍;EBC独立厅、室、馆;EBD独立场、所;EBE桥梁;EBG港口、渡口与码头;EBJ陵墓;EBK景观农田
EC景观与小品建筑 45 ECA形象标志物;ECC亭、台、楼、阁;ECI塔形建筑;ECJ景观步道、甬路;ECL水井
F历史遗迹 38 3.72 FA物质类文化遗存 37 FAA建筑足迹;FAB可移动文物
FB非物质类文化遗存 1 FBA民间文学艺术
G旅游购品 27 2.64 GA农业产品 17 GAA种植业产品及制品;GAB林业产品与制品;GAC畜牧业产品与制品;GAE养殖业产品与制品
GB工业产品 1 GBA日用工业品
GC手工工艺品 9 GCB织品、染织;GCG纸艺与灯艺
H人文活动 51 5.00 HA人事活动记录 32 HAA地方人物
HB岁时节令 19 HBA宗教活动与庙会;HBB农时节日;HBC现代节庆
表2 江口县旅游资源三大层次数量统计

Tab.2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in Jiangkou County

系列 标准数量 江口县
数量(个) 占全国比例(%)
主类 12 12 100.00
亚类 23 22 95.56
基本类型 110 64 58.18

2.2 数量以自然类旅游资源为主

表1统计分析可知,江口县旅游资源数量结构为:自然景观类(607个)>人文景观类(414个),占总体数量比分别为59.45%和40.55%,比例为1∶0.63,说明江口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类旅游资源为主,人文类旅游资源为辅。这种组合结构主要得利于江口县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县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河流溪沟众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95%,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8.9万个/cm3,且全县以“走进江口,回归自然”为主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景点。另外,县内受经济水平较低,基础服务设施尚不完善以及交通不便捷等因素限制,人文类旅游资源发展相对缓慢。
自然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表现最好,共242个单体,占比23.70%,其次为生物景观,共186个,占比18.22%,而天象与气候景观数量最少且类型较为单一,仅3个,占比0.29%。江口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受新元古代梵净山运动、志留纪晚期的加里东运动等造山运动的影响,县内地貌主要有喀斯特地貌和侵蚀地貌两类,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县内易形成丘丛—峰丛,冲沟—峪谷等地貌景观,而天象与气候景观为各种天文现象,受地域限制,江口县主要的天象气候景观为梵净山佛光和梵净山云海。人文旅游资源中,以建筑与设施为主,共计298个旅游单体,占比29.19%,其次为人文活动,共51个,占比5.00%。可以看出各项人文景观数目差异较大,不均匀特性明显,其中建筑与设施类单体数目较多,受历史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县内宗教与祭记活动场所、祭拜场馆、传统与乡土建筑等资源比较丰富,而旅游购品的单体最少,共27个,仅占2.64%。原因在于江口县除梵净山周边景区发展较好之外,其他景区发展相对较差,相应的旅游商品也主打梵净山品牌,结合传统手工艺制作,将商品进行展示,导致旅游商品资源少且结构单一,如工业产品仅1处。

2.3 结构属于“金字塔”型

根据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结果(表3)可知,江口县所有旅游资源单体中,一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最多,有567处,占比55.53%,其次是二级和三级,分别有185处和137处,占比分别为18.12%和13.42%,未获等级的单体有104处,占比10.18%,而四级、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只有21处和7处,占比仅2.06%和0.69%。另外,江口县特品级旅游资源仅7处,优良级的为165处,占比16.16%,而普通级的多达752个,占比73.65%。可见,江口县普通级旅游资源占主导地位,优良级旅游资源比较少,特品级的更加稀少,旅游资源内部结构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型。
表3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统计汇总

Tab.3 Statistical summary of grad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等级 优良级旅游资源 普通级旅游资源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单体总数(个)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单体数/个 7 21 137 185 567 104 1 021
占比(%) 0.69 2.06 13.42 18.12 55.53 10.18 100

注:三、四、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一、二级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2.4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表4表6统计可知,江口县自然旅游资源中有112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55个(占总数的49.11%)和46个(占总数的41.07%)分别为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地质作用和地理过程,形成的地表环境景观或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另外,53个优良级人文旅游资源中,有37个(占总数的69.81%)和13个(占总数的24.53%)分别为建筑与设施类和历史遗迹类,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富有当地民俗特色。因此,江口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表4 江口县各主类旅游资源评价情况

Tab.4 Evaluation of the main typ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资源类型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未获等级 单体总数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A地文景观 4 1.65 9 3.72 42 17.36 43 17.77 140 57.85 4 1.65 242 23.70
B水域景观 1 0.56 1 0.56 44 24.86 36 20.34 93 53.11 1 0.56 176 17.24
C生物景观 0 0.00 0 0.00 9 4.84 9 4.84 97 52.15 71 38.17 186 18.22
D天象与气候景观 1 33.33 1 33.33 0 0.00 0 0.00 1 33.33 0 0.00 3 0.29
E建筑与设施 1 0.32 9 2.90 27 8.71 87 28.06 174 59.68 0 0.00 298 29.19
F历史遗迹 0 0.00 1 0.00 12 10.53 6 15.79 19 73.68 0 0.00 38 3.72
G旅游购品 0 0.00 0 0.00 1 3.70 2 7.41 24 88.89 0 0.00 27 2.64
H人文活动 0 0.00 0 0.00 2 3.92 2 3.92 19 37.25 28 54.90 51 5.00
总计 7 35.87 21 40.52 137 73.91 185 98.13 567 455.95 104 95.29 1 021 100.00
表5 江口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统计情况

Tab.5 Statistic of natural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资源类型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未获等级 旅游资源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自然旅游资源 6 0.59 11 1.08 95 9.30 88 8.62 331 32.42 76 7.44 607 59.45
人文旅游资源 1 0.10 10 0.98 42 4.11 97 9.50 236 23.11 28 2.74 414 40.55
总计 7 0.69 21 2.06 137 13.42 185 18.12 567 55.53 104 10.18 1 021 100.00
表6 江口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项统计情况

Tab.6 Statistics of natural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kou County

资源类型 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 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 旅游资源单体总数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单体数(个) 比重(%)
自然旅游资源 112 10.97 419 41.04 76 7.44 607 59.45
人文旅游资源 53 5.19 333 32.62 28 2.74 414 40.55
总计 165 16.16 752 73.65 104 10.19 1 021 100.00

2.5 自然景观的综合价值较高

表4表5表6可知,165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自然类共112处,占同级别总数的67.88%,在7个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中,自然类有6处,占同级别总数的85.71%;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良级单体有53处,占同级别总数的32.12%,特品级的仅1处。相对而言,自然景观比较突出,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除极具优势的自然属性外,又同时兼具深刻的人类活动印记,或历史典故,或古村落、寺庙,或名人游踪等,自然资源中积淀了深厚的人类文化,使得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方面得分较高。

2.6 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表4表5表6可知,江口县所有旅游单体中,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共104处,占总数的10.19%。一定程度表明,江口县待发展的旅游资源单体较多,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原因在于,江口县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正式启动阶段,相关旅游资源还未及时进行等级评价,导致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较多。

3 江口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3.1 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于太平镇周边

因自然分布、人文发展格局存在差异,同时各乡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平不同,因此,江口县各乡镇旅游资源赋存差异较大(图1)。整体来看,旅游资源相对高度集中于太平镇周边,如太平镇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高达267处,占总数的26.13%,其周边的乡镇旅游资源也相对富集,如双江街道、闵孝镇及德旺乡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分别为132、102及101处,而其他乡镇的旅游资源单体分布相对稀少,最少的为官和乡,仅44处。太平镇为梵净山景区所在地,自然景观丰富且极赋特色,同时又是佛教文化所在地,周边还有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太平镇云舍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家级综合旅游资源体,众多高级别的旅游资源集聚于此,形成了“梵净山周缘重要旅游资源区”,区内旅游规划成熟、开发程度高且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太平镇及其周边是江口县旅游最具优势及开发潜力的地带。
图1 江口县各乡镇旅游资源单体空间分布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each town of Jiangkou County

3.2 自然、人文旅游资单体总数空间分布差异大,但各乡镇内部呈相互兼容格局

江口县内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差异较大,最多的属太平镇,有130处,其次是闵孝镇62处和德旺乡50处,最少的是官和乡,仅25处,其中,太平镇为梵净山景区所在地,地文景观主类旅游资源单体较为丰富。另外,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差异也较大,最多的也是太平镇137处,其次是双江街道98处和桃映镇59处,最少的是官和乡,仅19处,其中,太平镇为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所在地,以及寨沙侗寨、云舍土家族等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单体较为丰富。可以看出,虽然各乡镇旅游资源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但各乡镇内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具,两者数量上相对比较均衡(表7),如太平镇,共267处单体,自然与人文资源单体数比为1∶1.05,还有德旺乡、坝盘镇、官和乡、凯德街道等乡镇,自然与人文资源单体数比分别为1∶1.02,1∶1.39,1∶1.36和1∶0.84,即各乡镇内部的旅游资源呈自然—人文相互兼容的格局。
表7 江口县各乡镇旅游资源等级评价信息

Tab.7 Grad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each town of Jiangkou County

乡(镇) 资源类型 优良级旅游资源 普通级旅游资源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总数
单体数 占比(%) 单体数 占比(%) 单体数 占比(%) 单体数 占比(%)
坝盘镇 自然旅游资源 6 0.55 21 3.68 1 0.09 28 2.74
人文旅游资源 1 0.09 38 3.76 1 0.09 39 3.86
德旺乡 自然旅游资源 4 0.36 38 4.21 7 0.73 50 4.85
人文旅游资源 3 0.27 43 2.10 6 0.55 51 5.03
官和乡 自然旅游资源 3 0.27 21 1.28 2 0.18 25 2.56
人文旅游资源 2 0.18 13 2.33 4 0.36 19 1.82
凯德街道 自然旅游资源 1 0.09 24 2.63 9 0.91 34 3.33
人文旅游资源 0 0.00 27 2.18 1 0.09 28 2.72
民和镇 自然旅游资源 8 0.82 22 1.58 16 1.55 46 4.54
人文旅游资源 6 0.55 16 3.31 0 0.00 22 2.12
闵孝镇 自然旅游资源 13 1.27 34 2.55 15 1.46 62 6.03
人文旅游资源 7 0.73 26 3.08 7 0.64 40 3.92
怒溪镇 自然旅游资源 8 0.82 31 2.40 9 0.91 49 4.81
人文旅游资源 6 0.55 25 2.18 0 0.00 30 2.95
双江街道 自然旅游资源 6 0.55 22 8.12 7 0.64 34 3.36
人文旅游资源 4 0.36 83 6.99 11 1.09 98 9.57
太平镇 自然旅游资源 53 5.18 71 10.14 6 0.55 130 12.71
人文旅游资源 32 3.18 104 3.53 1 0.09 137 13.42
桃映镇 自然旅游资源 2 0.18 36 5.49 2 0.18 40 3.90
人文旅游资源 2 0.18 56 0.00 1 0.09 59 5.76

3.3 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有限,集中于太平镇,但开发潜力较低

表7可知,从各乡镇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看,太平镇拥有极为丰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且等级较高,全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为165处,其中太平镇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别为53和32处,共85处,占同等级旅游资源总数的51.52%,而其他乡镇优良级旅游资源总数最多为17处,大多数乡镇却只有几处,特别是凯德街道,仅1处优良级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从未获等级单体数上看,太平镇的比例较低,仅7处,占总数的0.64%,原因在于太平镇地表结构丰富,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其境内景区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唯一一块原始森林,也是唯一以单体形式申报成功的世界自然遗产,境内开发程度较高,规划比较成熟,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未来开发潜力较低,而闵孝镇和双江街道的新发现比例较高,说明这些乡镇未来的开发潜力较大。

4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

西部民族县域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结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需要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江口县为例,依托县域旅游资源单体的特性及禀赋条件,结合依存环境,针对不同类型来确定相应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旅游发展战略,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明确旅游功能定位。

4.1 结合旅游资源禀赋,提出旅游发展战略

根据江口县旅游资源特征,提出具有江口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以“一城、一山、三带、十二景”为重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一城:江口县城:佛光旅游小城、水韵休闲之都。一山:梵净山:全县旅游发展龙头。三带:三条精品旅游带,即:闵孝河山水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带,太平河山水观光与康养度假旅游带,桃英河乡村民俗和休闲农业旅游带。十二景: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云舍景区(太平)、黄牯山—地落湖景区(民和镇)、亚木沟景区(太平镇)、鱼粮溪峡谷—农业公园景区(闵孝镇)、黄岩大峡谷—古寨景区(怒溪镇)、坝梅寺—牛尾河禅修度假和山地运动基地(德旺)、寨沙侗寨—梵净山佛教文化苑景区(太平)、骆象万亩休闲茶园(怒溪镇)、龙阳户外拓展和露营基地(坝盘镇)、漆树坪羌寨(桃映镇)、牛洞岩景区(双江街道)、提溪土司文化城(闵孝镇)。

4.2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明确旅游功能定位

根据江口县特色的旅游发展战略,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建设目标,将江口县域范围内的重点旅游资源发展进行定位。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以“弥勒福地,人间净土”为主体形象,依托武陵之巅、弥勒道场等优势,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和著名佛教文化旅游区;怒桃乡村休闲旅游:以“深山古寨、纵情田园”为主题,整合黄岩古寨、黄岩大峡谷、怒溪古镇、骆象万亩茶园、桃映十八湾、漆树坪羌寨等优质资源,打造集古寨观光、民宿度假、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闵孝河山水休闲旅游:以“诗画田园、山水休闲”为主题,整合鱼粮溪大峡谷、提溪土司文化城、鱼粮农业公园等优质资源,打造集峡谷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观光农业等于一体的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区;南太平河康养度假旅游:以“高山溪水、康养天地”为主题,以佛教文化、民俗村寨和峡谷高山为资源依托,打造集生态避暑、养生度假、户外运动、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康养度假旅游区;双和山地休闲旅游:以“生态画廊、纵情山水”为主题,整合以黄牯山、地落湖、江溪屯仡佬寨、车坝河山水田园等优质资源,打造成集山岳观光、生态休闲、户外运动、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坝盘户外运动旅游:以“驴友天地、乐活坝盘”为主题,整合龙阳仙人桥、里吾沟溶洞、七桥洞、合寨乡村民俗、挂扣千亩大坝、都村万亩茶园等优质资源,建成集户外露营、山地运动、乡村休闲、溶洞探险等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区;德旺苗王文化旅游:以“玉石基地、古苗文化”为主题,整合苗王街、苗王陵、苗王树、牛尾河峡谷、紫袍玉带石矿点等旅游资源,建成以苗王文化和玉石矿点为主题,山水风光为衬托的旅游景区。

4.3 紧抓机遇,不断提升资源潜力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旅游扶贫等各种政策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挺高交通可达性,加强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旅游资源的品位和潜力优势。资源潜力区是指旅游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单体等级较高、环境容量较大、具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或具有深度挖掘潜力的区域,如鱼粮溪大峡谷、黄牯山重要旅游资源区、特色村寨等均是具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或具有再挖掘潜力的区域,对这些区域应该提高或改善现有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强化宣化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另外,结合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及开发经济技术条件,确定其开发顺序、种类、方式、规模和范围,保证旅游资源高品位和无害化的开发利用,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4.4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脆弱区保护

资源脆弱区是指旅游资源储量较丰富、单体品质优良,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区域,旅游开发活动容易导致旅游资源质量的退化与环境恶化。例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继续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进行严格控制,评定核心保护区,在该区域内严禁从事对景区资源保护不利的任何开发、经营建设活动,控制好开发的方式和规模,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不良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做好区域内景区基础设施的修缮和维护,加强完善旅游资源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环境意境。

4.5 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实施分级管理

在普查建立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信息库,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以旅游资源信息库为基础,划分不同类型和赋存条件的旅游资源,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对环境脆弱的旅游资源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和跟踪监测,应坚持以保护为前提的开发原则;对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应坚持高标准、高品位的开发,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具有开发潜力但现状开发条件不成熟的旅游资源应做好资源的保护与培育工作。
[1]
李瑞, 吴殿廷, 鲍捷, 等.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以黔东南州所辖民族县域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1):189-198.

[2]
高天跃, 徐玮应, 李静. 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分析:结构、特征与形成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3):147-151.

[3]
杨德进, 白长虹, 牛会聪. 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J]. 人文地理, 2016(4):119-126.

[4]
Harrison C, Limb M, Burgess J. Recreation 2000:view s of country from the city[J]. Landscape Research, 1986, 11(12):19

[5]
Cosgrove D. Landscape studies in geography and field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J]. Landscape Research, 1990, 15(3):1-6.

[6]
Choong-Ki Lee. Valuation of nature-base tourism resource using dilemtomous choice conation valuation method[J]. Tourism Management, 1999(3):84-88.

[7]
Priskin J. 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 rces for natu re-based tourism: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6):637-646.

[8]
霍义平. 应用功能评分方法分析并评价区域旅游资源——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82(2):21-28.

[9]
方幼君, 程玉申, 周敏. 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以杭州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7, 27(6):1034-1036.

[10]
黄震方, 袁林旺, 黄燕玲, 等. 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海滨为例[J]. 生态学报, 2008, 28(4):1655-1662.

[11]
钟林生, 王婧, 唐承财. 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J]. 资源科学, 2009, 31(11):1848-1855.

[12]
姚志强, 胡文海.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 28(2):89-93.

[13]
赵文清, 贾慧敏, 钱周信. 多因子分层模糊评价法的算法设计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 38(4):8-14.

[14]
贾哲, 秦安臣, 康晓梅, 等.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研究——以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3):747-753.

[15]
陶卓民, 林妙花, 沙润.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J]. 地理研究, 2009, 28(2):524-535.

[16]
黄震方, 祝晔, 袁林旺, 等. 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9):1543-1553.

[17]
游长江, 侯佩旭, 邓灿芳, 等. 西沙群岛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 资源科学, 2015, 37(8):1609-1620.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