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管理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贡献比较研究

  • 万红莲 , 1, 3 ,
  • 石雯洁 1, 2, 3 ,
  • 殷若涵 4 ,
  • 毛楠 1, 3 ,
  • 何若楠 1, 3 ,
  • 王子梦 1, 3
展开
  • 1.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陕西 宝鸡 721013
  • 2.西安涉外职业高中,中国陕西 西安 710000
  • 3.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中国陕西 宝鸡 721013
  • 4.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陕西 西安 710119

万红莲(1969—),女,陕西麟游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E-mail:

收稿日期: 2020-01-12

  修回日期: 2020-05-27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1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810004)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0E009)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201818JZ007)

宝鸡文理学院《人文地理学》教学团队基金项目(201811)

宝鸡文理学院自然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ourism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Five Tourism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 WAN Honglian , 1, 3 ,
  • SHI Wenjie 1, 2, 3 ,
  • YIN Ruohan 4 ,
  • MAO Nan 1, 3 ,
  • HERuonan 1, 3 ,
  • WANG Zimeng 1, 3
Expand
  • 1. 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Mechanism Simulating,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Shaanxi,China
  • 2. Xi'an Foreign Vocational High School,Xi'an 710000,Shaanxi,China
  • 3. Shaanxi Provincial Key Research Center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oji Base),Baoji 721013,Shaanxi,China
  • 4.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

Received date: 2020-01-12

  Revised date: 2020-05-27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1

摘要

在利用Eviews10.0软件对2009—2018年甘肃省旅游业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乘数效应(直接、间接效应)视角出发,研究对比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兰州、天水、张掖、敦煌、庆阳)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探讨各城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当地相关部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政策的调整以及甘肃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推动作用,且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影响下,各城市旅游经济贡献排序依次为敦煌、张掖、天水、兰州、庆阳,其中,敦煌市及张掖市旅游直接、间接效应显著提升,天水市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兰州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庆阳市旅游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旅游直接效应较为显著。

本文引用格式

万红莲 , 石雯洁 , 殷若涵 , 毛楠 , 何若楠 , 王子梦 .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贡献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020 , 40(10) : 221 -229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10.026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analyze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come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8 with the help of Eviews10.0 softwa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multiplier effect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taking 2013 as time nodes,the tourism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five tourism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Lanzhou,Tianshui,Dunhuang,Zhangye,Qingyang) under the dr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e analyzed. So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se cities can be found. In addition,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can be provided for local tourism related departments to adjust the tourism polic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an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on the five major tourism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is ranked as follows: Dunhuang Zhangye Tianshui Lanzhou Qingyang. Among them,the tourism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Dunhuang and Zhangy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rtiary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in Tianshui;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Lanzhou have been further improved; the proportion of tourism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Qingyang has increased,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tourism is more significant.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即旅游产业效益,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给本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总和,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地位的一大标准[1]。1899年意大利统计局博迪奥就游客旅游活动及消费对该国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自此开启学术界对旅游经济贡献的研究[2]。Fateh Habibi借助生长分解方法(GDM)就2005—2014年伊朗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3];Wanvilai Chulaphan等利用时间序列技术、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得出南亚及大洋洲入境游客数量的扩张对泰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的结论[4];P. Srinivasan等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的边界测试方法研究出斯里兰卡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突出[5]
国内旅游经济研究始于20世纪末[6]。近年,中国学者有关旅游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逐年增多。陈秋竹等通过构建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测度体系,测算四川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实现产业互利共赢全面发展、共建多个部门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建设全域旅游统计体系等对策建议[7];王服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探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贡献,认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对国内市场依赖性强,旅游增加值占地区GDP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空间较大[8];吴茂坤基于生产函数、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及投入产出三大角度研究得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价值[9];万红莲等分析了宝鸡市2005—2015年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与旅游需求收入弹性,认为旅游业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10];陈俊杰等以九寨沟为例,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旅游业在不同尺度区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区域尺度逐步增大,旅游的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形态[11];孙媛媛采用回归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的入境旅游经济贡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甘肃省之外,其余丝绸之路经济带八省的入境旅游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12];黄明凤等利用突变点检验和虚拟解释变量模型分析西北五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证实了甘肃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小[13]
纵观前期有关旅游经济贡献的研究成果,多以单个景点、单个省市或区域为研究尺度,涉及某一省份内不同城市旅游经济贡献对比研究的成果较少。此外,关于甘肃省旅游经济贡献的研究成果多表明当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较小[12-13]。然而,甘肃省作为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省份,在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全省及其境内各城市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以兰州、天水、张掖、敦煌、庆阳五市的旅游业发展最为快速,并上榜2018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因此,本文在利用Eviews10.0软件对2009—2018年甘肃省旅游业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乘数效应(直接、间接效应)视角出发,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2013年为时间节点,研究对比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兰州、天水、张掖、敦煌、庆阳)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探讨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当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当地相关部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政策的调整以及甘肃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地处32°11′N~42°57′N、92°13′E~108°46′E,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14]。甘肃省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除海洋岛礁之外其他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及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三大地域文化[15]。现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5A级旅游景点,91处4A级旅游景点,682处红色革命遗址等众多旅游景点。
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发展的西北六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之一,2017年荣登世界权威旅游指南《孤独星球》“2017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榜首,2018年荣登《纽约时报》最新发布的“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15],使得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及其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2018年甘肃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 060亿元[16],占甘肃省GDP比重25%,旅游发展增速居全国第6位。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甘肃、兰州、天水、张掖、敦煌、庆阳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与GDP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年《甘肃省发展年鉴》[16]《兰州统计年鉴》《天水统计年鉴》《张掖统计年鉴》《敦煌统计年鉴》《庆阳统计年鉴》。首先,利用Eviews10.0软件,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2009—2018年甘肃省旅游收入同GDP的时间序列模型,找到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同地方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其次,从旅游乘数效应(直接、间接效应)视角出发,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2013年为时间节点,研究对比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兰州、天水、张掖、敦煌、庆阳)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的经济贡献。

3 实证分析

3.1 模型估计

选取甘肃省2009—2018年的旅游收入(TI)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指标,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TI及lnGDP表示。首先,通过在Eviews10.0中构建甘肃省旅游收入及GDP的散点图(图1),可以发现甘肃省旅游收入及GDP大致拟合在一条直线上,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依据散点图可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其中β1β2均表示回归系数,μ1表示随机误差项。
l n G D P = β 1 + β 2 l n T I + μ 1
图1 甘肃省TI同GDP散点图

Fig.1 The scatter diagram of TI and GDP in Gansu Province

为避免分析时出现伪回归,对lnTI及lnGDP两个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TI及lnGDP序列本身平稳,故甘肃省GDP及旅游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以lnGDP作为被解释变量,lnTI作为解释变量,在Eviews10.0中对两者展开回归分析[17],结果见表1。lnTI所对应的P值小于5%,且系数为正,符合经济理论,故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推动作用。由于回归可决系数R2为0.928,接近1,故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通过序列相关性检验及异方差检验发现,P值均大于0.05,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回归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及异方差性[18],可以接受回归分析的结果,最终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为:
$\ln G D P=\beta_{1}+\beta_{2} \ln T I+\mu_{1}$
表1 回归分析结果

Tab.1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Dependent variable Variable 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R2 PLM Pwhite DW
lnGDP lnTR 0.340 10.125 0.0000 0.928 0.1262 0.2079 0.616
C 6.484 29.634 0.0000
依据上述计量分析结果可知,2009—2018年,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增长。然而,增长程度较低,较国内其他旅游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3.2 旅游乘数效应分析

旅游乘数效应是指因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而产生的各部门经济增长的连锁反应,即导致该地区经济总量成倍增加[19]。主要在2个层次上发生:旅游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20]

3.2.1 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来访游客的旅游消费首先会成为该目的地的旅游营业收入,即该地区的直接旅游收入或初始旅游收入的经济效应[21]
表2可知,兰州市旅游业发展位居甘肃省前列。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其旅游收入虽长期低于200亿元且游客数量不足2 700万人次,但旅游业发展整体态势较天水、张掖、敦煌、庆阳市好。自2011年以来,兰州市借助举办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对于拉动兰州市旅游经济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效果。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是衡量城市旅游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2],“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兰新、宝兰、兰渝等高铁的相继开通,不但扩大了兰州市及其周边旅游景区的辐射范围[23],也增强了河西走廊地区、新疆、陕西、四川、重庆、北京及东部沿海城市游客前往兰州旅游的便利性,使得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此外,甘肃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其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性、艺术性及资源垄断性[24]。在2014年中国同中亚联合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共涉及甘肃省5处旅游景点(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对于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巨大。该时期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政策为甘肃省旅游相关部门提供了良好契机,使得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得以优化及完善,为游客的来访创造了适宜的旅游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2014—2018年的5年间,兰州市年平均旅游收入及游客数量分别较2009—2013年增长约3.6倍及2.95倍,旅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兰州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来访甘肃的游客多倾向“丝路线”,且以兰州作为首站。然而,来访游客在兰州的停留时间多为1~2天,游览景点主要集中在中山桥、百里黄河风情线等热门旅游景点,当地主要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且游客的参与度低,游客的消费结构层级低,以基本消费为主,这不利于兰州市旅游的长久健康发展。
表2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2009—2018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Tab.2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s five tourism cities from 2009 to 2018

年份 旅游收入
(亿元)
游客数量
(万人次)
人均消费
(元)
GDP
(亿元)
年份 旅游收入
(亿元)
游客数量
(万人次)
人均消费
(元)
GDP
(亿元)
兰州市 2009 37.20 703.30 529 925.98 张掖市 2009 4.15 116.00 358 192.02
2010 63.50 891.00 713 1 100.39 2010 9.16 187.41 489 212.69
2011 102.93 1 407.40 731 1 360.03 2011 17.10 350.00 489 256.60
2012 154.35 2 105.41 733 1 563.82 2012 27.14 521.90 520 291.89
2013 206.50 2 606.00 792 1 776.28 2013 36.80 662.70 555 336.86
2014 232.28 3 033.48 766 2 000.93 2014 58.95 1 100.00 536 353.43
2015 290.44 3 703.75 784 2 095.98 2015 76.00 1 505.75 504 373.53
2016 448.12 5 341.97 839 2 264.24 2016 114.16 2 030.46 562 399.94
2017 456.50 5 435.38 840 2 500.80 2017 157.30 2 599.00 605 406.00
2018 594.00 6 721.90 883 2 732.93 2018 210.70 3 178.00 663 407.71
天水市 2009 19.09 519.30 368 260 敦煌市 2009 7.10 120.00 592 43.02
2010 36.85 682.30 540 300.22 2010 14.05 151.04 930 51.97
2011 46.03 850.00 542 357.55 2011 17.80 209.05 851 62.88
2012 62.60 1 150.00 544 412.87 2012 26.90 312.04 862 78.26
2013 76.56 1 340.00 571 454.33 2013 39.50 476.22 829 91.18
2014 96.50 1 703.00 567 522.82 2014 48.00 507.00 947 100.65
2015 125.70 2 216.50 567 553.77 2015 63.76 660.39 966 102.17
2016 158.77 2 778.88 571 590.52 2016 78.36 801.52 978 106.44
2017 212.00 3 711.00 571 598.95 2017 91.33 900.45 1 014 100.92
2018 253.30 4 219.00 600 652.05 2018 115.00 1 077.30 1 067 150.35
庆阳市 2009 2.32 85.00 273 302.22 庆阳市 2014 20.71 449.40 461 668.87
2010 4.27 133.00 321 357.62 2015 29.86 650.00 459 609.43
2011 10.00 240.00 417 454.34 2016 41.80 878.90 476 597.83
2012 12.21 290.00 421 529.37 2017 42.30 840.00 503 618.97
2013 16.57 371.20 446 605.36 2018 55.00 1 088.00 505 708.15
天水市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拥有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2009年,天水市旅游收入为19.09亿元,占天水市GDP及甘肃省旅游总收入比重分别仅为7.32%及9.9%,占当地第三产业比重为17.2%。“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宝兰高铁的开通增强了天水市的旅游可达性,当地旅游业得到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实现旅游收入253.3亿元,占天水市GDP及甘肃省旅游总收入比重分别提升为38.8%及12.3%,特别是占当地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0%,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天水市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天水市的旅游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较低,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客源市场多为甘肃省及周边的陕西省游客;并且在当地的众多旅游景点中,麦积山及伏羲庙所接待的外来游客较多,而其他旅游景点虽然品位较高,但受知名度的影响,接待游客数量则相对有限。以上诸多原因制约了天水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张掖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少有的高品位综合旅游资源富集区。其境内的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曾在2011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2018年荣获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十佳旅游景区”称号,2019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荣升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内外知名度高,近年来景区接待数量急剧增长,对于带动张掖市旅游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张掖市作为典型农业城市,旅游业发展落后,2009年全年旅游收入与国内外游客数量仅为4.15亿元及116万人次,分别占甘肃省全年旅游收入与游客总量的3%和4%;“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2017年央视《魅力中国城》的播出及宝兰高铁的开通为张掖市在打造知名度及扩展客源市场方面提供了良好平台。近年来,在张掖市多次举办的国际汽车拉力赛也无疑成为张掖市在国际体育竞技上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随着甘肃省“丝路线”火爆,作为“丝路线”上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在网络媒体的宣传下,张掖市对于青年游客的吸引力增强,该年龄段游客在旅游需求方面突出个性化需求,偏向徒步、露营、自驾游等旅游方式[25],张掖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正好可以满足游客的此种旅游需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相比,张掖市在旅游知名度、旅游环境、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活动类型、旅游交通通达性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旅游直接效应实现了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该市旅游收入和国内外游客数量分别突破200亿元及3 000万人次,较2009年分别增长47倍和25倍。
敦煌市旅游资源层次高、影响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作为当地主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3年,敦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22亿元,占当地GDP比重50%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2014年4月,兰州至敦煌首趟旅游专列开通;2014年6月,中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除莫高窟之外,敦煌境内的玉门关、悬泉置遗址及锁阳城成为甘肃省境内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展了敦煌的国内外知名度;2015年敦煌机场国内航线增加,并开辟了航空国际通道,成为继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之后的甘肃省第二个国际航空口岸;此外,2018年9月,敦煌首次开通高铁,标志着丝路名城敦煌从此连接全国旅游高铁网。截至2018年12月,敦煌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 077.3万人次,虽和兰州、天水、张掖相比对甘肃省旅游经济的贡献较低,但其旅游收入占敦煌市当地GDP的比重高达76.5%。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敦煌市交通通达性及旅游资源国际知名度的提升,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点击量较高的兰州中山桥飞天表演将敦煌艺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不但使兰州中山桥成为彰显地方文化魅力的新一代网红打卡地,也进一步宣扬了敦煌文化,使得敦煌成为众多网民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庆阳市是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工业发展实力强劲。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自2012年开始,庆阳市工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60%,而第一与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长期不足15%与40%。“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庆阳市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及甘肃省东部门户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城镇、旅游、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且依托庆阳本土历史文化特色,通过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周祖农耕文化节[26]等各类节会增进地区文化交流、拓展经贸,间接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3.01%上升到2018年的19.5%,庆阳市旅游直接效应也实现了显著提升。此外,庆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较甘肃省境内其他魅力城市具有一定优势,随着近年来庆阳市通航城市的增加及当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逐步形成[26],当地旅游产业呈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旅游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消费中需求最旺盛、发展最强劲的领域,具备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潜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7]。通过研究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情况发现,除了敦煌市在2017及2018年超过1 000元以外,甘肃省其余四大旅游城市的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不乐观(表2)。其中,庆阳市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最低,截至2018年,仅为505元。2018年,我国人均旅游消费同比增长9%,国内旅游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且游客趋向于追求具有便捷性、多样化、品质化、体验性的旅游消费,更加注重旅游消费的内涵及体验[27]。然而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在真正能吸引游客、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方特产及参与体验性项目上的投资少,导致游客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及景区门票等必需花销上所占比例大,且旅游活动以观赏为主,限制了游客的旅游消费,缩短了游客的访问时间,不利于地区旅游经济的长久发展。
综合旅游收入、游客数量及来访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三大指标可知,在旅游收入的直接效应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排序依次为:敦煌>张掖>天水>兰州>庆阳。

3.2.2 间接效应

间接效应指因旅游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对初始旅游收入或所缴纳税金的分享和使用而产生的经济效应[21],主要体现在旅游业的依存度、贡献率、拉动率3个指标上[20]
①旅游业依存度。旅游业依存度用以衡量旅游收入占地区国民经济的比重,反映某个国家(地区)经济对旅游产业依赖程度的大小[28]。计算公式为:
I R t = L t G D P t × 100 %
式中: I R t为旅游业依存度; L t为当年旅游业总收入; G D P t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
结合图2可知,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前的2009—2013年,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平均旅游业依存度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天水>兰州>张掖>庆阳;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的2014—2018年,平均旅游业依存度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张掖>天水>兰州>庆阳。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敦煌市经济对旅游产业依赖程度始终居于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之首,且旅游业依存度自2009年的16.5%发展到2018年的76.5%,增长率十分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产业结构单一,且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过大的弊端。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不稳定性,该弊端不利于敦煌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张掖市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依赖程度逐年增大,并在2016年超越天水市。张掖市旅游资源景观丰富且独特,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在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如山地越野、马术比赛、研学旅行、徒步探险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实现旅游消费升级,增强当地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依赖程度。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旅游综合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其旅游业依存度仍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长期低于20%,进一步说明兰州市经济实现了整体发展,且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依赖程度较弱。庆阳市作为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是仅次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庆阳市工业产值占当地GDP比重长期维持在50%以上,经济发展对工业产业依赖程度大。相比较而言,庆阳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依存度长期低于10%,成为了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中,“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依赖程度最小的城市。
图2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2009—2018年旅游业依存度变化

Fig.2 The tourism dependence of Gansu's five tourism cities from 2009 to 2018

②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贡献率用来测量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地区GDP的贡献[27]。计算公式为:
C R t = L t - L t - 1 G D P t × 100 %
式中: C R t为旅游业贡献率; L t - 1为上一年地区旅游总收入; G D P t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3可知,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前的2009—2013年,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平均旅游业贡献率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天水>兰州>张掖>庆阳;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的2014—2018年,平均旅游业贡献率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张掖>天水>兰州>庆阳。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敦煌市旅游业贡献率虽有所起伏,但平均旅游业贡献率变化不大,仅由12.99%增长为13.24%,说明敦煌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地区GDP的贡献较为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张掖及天水的旅游业贡献率影响最为明显。在2014年之前,两市的旅游业贡献率长期低于5%,“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两市的旅游业贡献率均实现增长,其中以张掖市最为明显,截至2018年,张掖市旅游业贡献率高达13.1%,居五大旅游城市第二位;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兰州市旅游业贡献率长期低于4%,“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兰州市旅游业贡献率起伏较大,说明兰州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地区GDP的贡献不稳定。2014—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兰州市旅游交通不断完善且旅游知名度得以提升,旅游业贡献率呈现小幅度增长,并在2016年实现历史最高值6.96%。然而,2017年兰州市旅游收入及游客数量较2016年仅实现小幅度上升,导致2017年旅游业贡献率仅为0.33%。2018年,甘肃省荣登《纽约时报》最新发布的“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15],知名度得到空前提升。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及甘肃省重要的旅游交通枢纽和甘肃省省会城市,必然吸引大量游客来访,图3显示,2018年兰州市旅游业贡献率高达5.03%。受矿产资源丰富带来的工业发展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庆阳市旅游业贡献率长期维持在1%左右,同旅游业依存度一样,在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当中最低,故庆阳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地区GDP的贡献最少。
图3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2009—2018年旅游业贡献率变化

Fig.3 Map of tourism contribution rate of Gansu's five tourism cities from 2009 to 2018

③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拉动率用来测量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27],计算公式为:
P R t = C R t × G R t × 100 %
式中: P R t为旅游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率; G R t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图4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前的2009—2013年,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平均旅游业拉动率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天水>兰州>张掖>庆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的2014—2018年,平均旅游业拉动率的大小表现为:敦煌>天水>张掖>兰州>庆阳。旅游业具有综合性与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能引发游客对于物质、精神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消费需求。此外,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及整合作用能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旅游相关产业的扩张与转型升级,最终带来经济总量的成倍增加。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由于旅游供给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尚未建立健全的资源共享信息系统[29]等原因,除敦煌市之外,兰州、天水、张掖、庆阳的旅游业拉动率均低于1%,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低。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敦煌市的旅游业拉动率波动变化大,2017年甚至出现负值,这足以说明敦煌市的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而其他产业发展实力薄弱,这也成为了敦煌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
图4 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2009—2018年旅游业拉动率变化

Fig.4 Map of tourism pull rate of Gansu's five tourism cities from 2009 to 2018

4 结论与建议

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虽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推动作用,然而较国内其他旅游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对地区的旅游经济贡献不尽相同。综合旅游收入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影响下,各城市旅游经济贡献排序依次为:敦煌>张掖>天水>兰州>庆阳。“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政策支持、国际知名度提升及交通完善等机遇促进了敦煌市及张掖市旅游直接、间接效应的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天水市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得到快速发展;兰州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庆阳市旅游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旅游直接效应较为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敦煌市与张掖市的旅游业发展态势最为显著。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敦煌市产业结构单一且经济发展对旅游业依赖程度过大。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不稳定性,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依托旅游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敦煌市管理部门应着力保证三大产业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张掖市旅游资源景观丰富且独特,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在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如在山丹军马场、康乐草原、湿地公园、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等自然旅游景点设置山地越野、马术比赛、徒步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旅游参与度;在马蹄寺、中华裕固族风情走廊等人文旅游景点举办彰显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增强游客的地方感;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金城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石窝会议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开甘肃省甚至全国范围的红色研学旅游活动。最终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摆脱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一支独大的局面,实现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敦煌市与张掖市游客接待量急剧增加而旅游消费层级持续处于低水平的现状,两市应当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不超过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全方位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具有便捷性、多样化、品质化、体验性的旅游消费活动,如打造富有丝路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及创意旅游体验性项目,并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以便吸引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延伸游客出游范围,提高游客重游率,拉动游客的旅游消费,以期实现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甘肃省五大旅游城市中,兰州市与天水市旅游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上述分析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甘肃省“丝路线”知名度提升且游客接待量大,然而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及“丝路线”的首发站,游客的停留时间短且旅游活动项目参与度低,不利于地方旅游经济的长久发展。对此,兰州市旅游相关部门应依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及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打造体现兰州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如开通夜间黄河水上巴士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兰州绚丽夜景的同时,通过导游员的讲解了解黄河文化及兰州的城市发展;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兰州旅游淡旺季明显,为保障冬季兰州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营,可打造各样的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如在兴隆山、五泉山、白塔山等景区举办冰雪摄影游,并通过短视频、广告牌、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激发周边地区居民的旅游动机;此外,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可以开辟多条从兰州出发全方位体验甘肃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线路,并通过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来宣传地方民族文化以及提升当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兰州市旅游资源数量多,然而受宣传效果不佳的影响,众多来兰州游客旅游活动集中在中山桥、百里黄河风情线、白塔山、甘肃省博物馆、水车博览园等市内热门旅游景点,而吐鲁沟、官滩沟、兴隆山、青城古镇等旅游景点接待的省外游客数量十分有限,导致游客的旅游停留时间短,制约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增长。对此,兰州旅游相关部门应当在大力发展“丝路线”的同时,借助“一带一路”背景下已有的旅游交通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类旅游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如风情民俗游、农家体验游、宗教朝圣游等,从而打造兰州旅游品牌,提升兰州市及甘肃省在中国西部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及影响力。前文指出,受知名度影响,天水市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仍未发挥其应有的旅游资源价值,对此,天水市旅游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故里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优势,加强网络媒体的宣传,增强当地旅游知名度;天水市位于“关天经济区”,并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其境内的麦积山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具有深厚的佛教历史文化意义,该市可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及交通优势,将陕西及甘肃两省重要佛教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带一路”线上热门佛教旅游线路,为天水旅游吸引更多的客源;此外,天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并将地方特色融入温泉开发及营销工作中,重视温泉开发的多元化,将天水打造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从而增强本地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庆阳市旅游经济增长贡献较省内其他三个旅游城市较低。对此,庆阳市应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庆阳市工业产业实力强劲这一优势,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打造富有便捷性、多样化、品质化、主题性、体验性及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景点和旅游消费项目,并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带动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着力推进工业旅游的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多元化的路子。此外,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博客、海报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平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
除敦煌市之外,兰州、天水、张掖、庆阳的旅游拉动率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产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低。因此,各市应当着力加强各旅游业供给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保证传统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上,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与体育、工业、商贸、农业、信息、科普等方面融合发展,以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国民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此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当地非旅游从业居民的旅游获得感与支持度,推动其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商业活动当中,实现全域旅游利益共享。
[1]
张静, 朱红兵. 黄山市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 2013, 15(4):18-23.

[2]
张佳佳, 朱胜. 旅游业经济贡献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5):52-53.

[3]
Fateh Habibi, Mehran Rahmati, Adel Karimi.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to economic growth in Iran's Provinces:GDM approach[J]. Future Business Journal, 2018, 4(2):261-271.

[4]
Wanvilai Chulaphan, Jorge Fidel Barahona. Contribution of disaggregated tourism on Thailand's economic growth[J]. Kasetsart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8, 39(3):401-406.

[5]
Srinivasan P, Kumar P K S, Ganesh L.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ri Lanka:an ARDL bounds testing approach[J]. Romanian Economic Journal, 2012, 15(3):397-405.

[6]
陈怡宁, 张辉, 朱亮.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发展与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10(12):285-287.

[7]
陈秋竹, 邓琳, 马千惠, 等. 改革创新构建大格局旅游发展贡献新动力——四川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分析[J]. 商业经济, 2019(6):83-84,90.

[8]
王服凯.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贡献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5):2-4,9.

[9]
吴茂坤.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145-149.

[10]
万红莲, 赵亚伟, 王宝琪, 等. 宝鸡市近10年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7(3):72-75,92.

[11]
陈俊杰, 李莉, 杨旸, 等. 区域尺度因素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九寨沟县及其所处不同尺度区域为例[J]. 旅游科学, 2016, 30(6):54-65.

[12]
孙媛媛. 基于回归模型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市、区)为例[J]. 旅游研究, 2016, 8(6):58-62.

[13]
黄明凤, 王姗姗. 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带动下区域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时空差异分析——以西北地区为例[J]. 开发研究, 2014(4):59-62.

[14]
高强明. 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15]
张振民, 唐红武, 昝映涛, 等.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 甘肃金融, 2018(11):8-13.

[16]
甘肃省统计局. 甘肃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2018.

[17]
晋艺波, 张玉梅, 张海燕. 基于乘数理论的武威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8(6):86-92.

[18]
黄春兰, 陈光春. 入境旅游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中国市场, 2017(25):239-241.

[19]
张艳. 乘数理念下研究旅游发展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J]. 中国商贸, 2013(12):115-116.

[20]
张小利. 西部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分析[J]. 商业时代, 2007(7):89-91.

[21]
李天元. 旅游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2]
王佳, 赵宏丽. 基于Dijkstra算法的京津冀旅游交通线路优化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1(13):81-83.

[23]
万红莲, 赵亚伟, 王艳, 等. 区域视角下地名空间分布表征分析——以会宁县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8):93-99.

[24]
闫静.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 29(4):23-27.

[25]
甘肃省旅游局. “一带一路”带动甘肃文化旅游发展[EB/OL].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1841/2016/0114/content_29553200_1.html,2016-01-14.

[26]
常益飞, 李万宝.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动庆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J]. 发展, 2019(2):24-28.

[27]
赵慧娟. 从消费升降级看旅游消费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趋势[J]. 创新, 2019, 13(4):13-21.

[28]
张伟, 刘苏, 张文新. 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二维度与三指标的探讨[J]. 旅游科学, 2011, 25(6):25-33.

[29]
干士齐, 万红莲, 王宝琪, 等. “大数据”时代下宝鸡智慧旅游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J]. 河南科学, 2018, 36(9):1494-1 500.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