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农区县域工业化进程评价及时空演进——以河南省为例
史焱文(1987—),男,河南柘城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化与城乡发展。E-mail:shiyanwen8@126.com。 |
收稿日期: 2019-10-03
修回日期: 2020-07-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5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9012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CJJ07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8-ZZJH-011)
华茂金融研究院2019年度研究课题(HYK-2019007)
Evaluation of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in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s: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
Received date: 2019-10-03
Revised date: 2020-07-10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1
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在经典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990、1995、2004、2015年县域工业化进程展开评价,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县域工业化进程时空演进特征及其空间分异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自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工业化进程整体经历了由工业化前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经历了由工业化前期与初期的东西区域“二元”分割,到多阶段“空间裂变”,再到工业化中期与后期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异过程;②处于各工业化阶段的县域数量由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向“纺锤型”结构优化演进;③1990—2015年河南省县域工业化进程演进速度普遍呈现“低速—停滞—高速”发展过程;④由地理探测器探测揭示出人均GDP、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比的变化对河南省县域工业化进程影响显著,其空间分异的形成是各因素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交互作用的耦合反映。
史焱文 , 李小建 , 孟德友 . 典型农区县域工业化进程评价及时空演进——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0 , 40(10) : 118 -126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10.014
Based o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industrialization,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al data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and evaluates the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Henan Province in 1990,1995,2004 and 2015.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GIS and geographic detector are used to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patial differences. Research shows that: 1) Since 1990,the process of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d gon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of each county had experienced a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from regional "dual" division to multi-stage "space fission" to "central-periphery" in spatial pattern. 2)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counties in various industrialization stages has evolved from a typical pyramid structure to a spindle structure. 3) From 1990 to 2015,the evolution rat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a "low speed-stagnation-high spee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4) The detection made by Geo-detector reveals that the change in per capita GDP,manufacturing value-added,urbanization rate,and employment ratio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1990-2015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coun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is coupling reflec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indicator.
表1 河南省县域工业化不同阶段标志值Tab.1 The value of different stages of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
基本指标 | 前工业化阶段 | 工业化实现阶段 | 后工业化阶段 | ||
---|---|---|---|---|---|
工业化初期 | 工业化中期 | 工业化后期 | |||
1.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 | |||||
(1)1990年美元 | 540~1 080 | 1 080~2 155 | 2 155~4 320 | 4 320~8 245 | 8 245以上 |
(2)1995年美元 | 610~1 220 | 1 220~2 430 | 2 430~4 870 | 4 870~9 120 | 9 120以上 |
(3)2004年美元 | 720~1 440 | 1 440~2 880 | 2 880~5 760 | 5 760~10 810 | 10 810以上 |
(4)2015年美元 | 890~1 780 | 1 780~3 550 | 3 550~7 110 | 7 110~13 320 | 13 320以上 |
2.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产业结构) | A>I | A>20%,且A<I | A<20%,I>S | A<10%,I>S | A<10%,I<S |
3.制造业总增加值占总商品值比重(工业结构) | 20%以下 | 20%~40% | 40%~50% | 50%~60% | 60%以上 |
4.人口城镇化率(空间结构) | 30%以下 | 30%~50% | 50%~60% | 60%~75% | 75%以上 |
5.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就业结构) | 60%以上 | 45%~60% | 30%~45% | 10%~30% | 10%以下 |
注:人均GDP美元标志值根据GDP平减指数进行换算,以1995年为标准,其中1990年平减指数是66.773,1995年是75.324,2004年是89.12,2015年是110.012。A、I、S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制造业增加值/总商品生产增加值,主要为工业增加值比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30]。 |
表2 工业化各指标判断矩阵Tab.2 The judgment matrix of industrialization indicators |
工业化 | 人均 GDP | 产业产 值比 | 制造业增加值比 | 城镇 化率 | 产业就 业比 |
---|---|---|---|---|---|
人均GDP | 1 | 2 | 2 | 3 | 3 |
产业产值结构 | 1/2 | 1 | 2 | 3 | 3 |
制造业增加值比 | 1/2 | 1/2 | 1 | 3 | 3 |
城镇化率 | 1/3 | 1/3 | 1/3 | 1 | 3 |
产业就业比 | 1/3 | 1/3 | 1/3 | 1/3 | 1 |
表3 工业化指标权重与不同阶段综合指数划分Tab.3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dicators' weight and division of different stages |
指标 | 人均GDP | 产业产值比 | 制造业增加值比 | 城镇化率 | 产业就业比 | ||||||||
---|---|---|---|---|---|---|---|---|---|---|---|---|---|
权重(%) | 35 | 27 | 20 | 11 | 7 | ||||||||
前工业化阶段 | 工业化初期 | 工业化中期 | 工业化后期 | 后工业化时期 | |||||||||
前半段 | 后半段 | 前半段 | 后半段 | 前半段 | 后半段 | ||||||||
0 | 1~16 | 17~33 | 34~50 | 51~66 | 67~83 | 84~99 | ≥100 |
表4 自变量指标地理探测分析结果Tab.4 The resul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index geographical analysis |
指标 | 人均GDP 变化值 | 第一产业占比 变化值 | 第二产业占比 变化值 | 第三产业占比 变化值 |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值 | 城镇化率 变化值 | 第一产业就业比 变化值 |
---|---|---|---|---|---|---|---|
单因子q值 | 0.4557 | 0.0143 | 0.0629 | 0.0507 | 0.3783 | 0.1679 | 0.1023 |
因子交互q值 | - | 人均GDP(0.5586) | 人均GDP (0.6037) | 人均GDP (0.5771) | 人均GDP (0.6767) | 人均GDP (0.5262) | 人均GDP (0.5733) |
- | - | - | - | 第一产业占比(0.5177) |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0.5898) |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0.5090) | |
- | - | - | - | 第二产业占比(0.5686) | - | - |
[1] |
袁志刚, 范剑勇. 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 管理世界, 2003(7):59-66.
|
[2] |
金碚. 工业的使命和价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9):51-64.
|
[3] |
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6(6):4-15.
|
[4] |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城市群的城镇化体系和工业化进程——武汉城市圈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07(4):16-25,95.
|
[5] |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J]. 地理研究, 2002, 21(1):125-133.
|
[6] |
陈衍泰, 吴哲, 范彦成, 等. 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 2017, 38(3):77-85.
|
[7] |
黄群慧.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9):5-23.
|
[8] |
|
[9] |
|
[10] |
|
[11] |
|
[12] |
郭克莎.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3):60-71.
|
[13] |
徐康宁, 王剑. 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 江海学刊, 2005(3):63-69.
|
[14] |
黄群慧.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J]. 经济与管理, 2013, 27(7):5-11.
|
[15] |
甄江红, 贺静, 陈芸芸, 等. 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演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2):25-30.
|
[16] |
陈佳贵, 黄群慧. 工业发展、 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2):4-16.
|
[17] |
潘越, 杜小敏. 劳动力流动、 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5):34-48.
|
[18] |
苏毅清, 周永刚, 王志刚.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农业调整——来自韩国的经验启示[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2):32-38.
|
[19] |
刘满凤, 谢晗进. 我国工业化、 城镇化与环境经济集聚的时空演化[J]. 经济地理, 2015, 35(10):21-28.
|
[20] |
高丽娜, 蒋伏心. 阶段特征、比较优势演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J]. 经济学家, 2018(2):46-53.
|
[21] |
王宪恩, 王寒凝, 夏菁, 等. 典型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 资源科学, 2016, 38(10):2001-2 011.
|
[22] |
刘孝斌. 资源门限、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创新能力——来自长三角城市圈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检验[J]. 科学决策, 2015(10):33-50.
|
[23] |
夏丽丽, 阎小培. 基于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中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演进——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经济地理, 2008(4):573-577.
|
[24] |
辜胜阻, 郑超, 方浪. 京津冀城镇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J]. 经济与管理, 2014(4):5-8.
|
[25] |
曾国安. 试论工业化阶段的划分[J]. 经济评论, 1997(3):33-40.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陶长琪, 陈伟, 郭毅.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8):3-2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