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与创新发展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 刘波 , 1, 2 ,
  • 龙如银 2 ,
  • 朱传耿 , 3, ,
  • 孙小祥 1 ,
  • 潘坤友 4
展开
  • 1.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中国江苏 盐城 224007
  • 2.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江苏 徐州 221116
  • 3.南京体育学院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江苏 南京 210014
  • 4.盐城工学院 管理学院,中国江苏 盐城 224051
※朱传耿(1963—),男,江苏睢宁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经济。E-mail:

刘波(1969—),男,江苏邳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E-mail:

收稿日期: 2019-11-12

  修回日期: 2020-05-31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59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445)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 LIU Bo , 1, 2 ,
  • LONG Ruyin 2 ,
  • ZHU Chuangeng , 3, ,
  • SUN Xiaoxiang 1 ,
  • PAN Kunyou 4
Expand
  •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7,Jiangsu, China
  • 2.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 China
  • 3. Center for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Jiangsu, China
  • 4. School of Manage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Jiangsu, China

Received date: 2019-11-12

  Revised date: 2020-05-31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8

摘要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

刘波 , 龙如银 , 朱传耿 , 孙小祥 , 潘坤友 .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J]. 经济地理, 2020 , 40(8) : 104 -113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08.013

Abstract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ve great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its modern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fiv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been built for Jiangsu marine economy i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ness and sharing,and analyzing the empowerment of these from 2000 to 2016. The linear weighted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high-level development level of marine economy,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s studied to fi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the level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Jiangsu,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00-2016,1) The quality level of Jiangsu's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generally fluctuating,the short-term constraint is the insu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that restricts the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Jiangsu; 2) The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the "five dimensions" development index curve is relatively large,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M" type of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dex curve,the "N" type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curve,the "M" type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curve,the open development index curve is "W" type and the "W" structure in the shared development index curve ; 3)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five dimensions fluctuates obviously,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mild disorder-imminent disorder-barely coordinated-primary coordination-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from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to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state; 4)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level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howed a convergence during the inspection period,on this basis,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Jiangsu.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3]、评价体系[4-6]与发展路径[7-9]等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识别我国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控,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海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丰富成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略显匮乏。
国外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大多关注海洋生态、经济贡献、可持续发展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出发,选取定量模型进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Martinez研究了海洋生态、经济和社会重要性[10]。Peter Ehlers对被标记为蓝色经济的海洋产业进行分析,概述了蓝色经济对海洋环境的主要威胁,指出可持续海洋治理的必要性[11]。Samonte-Tan G P B 等以海洋资源使用价值为依据,探讨了不同海洋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12]。Ho-Ragland对全球64个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海洋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曲线[13]。Emily Stebbings 等定义了一种量化英国海洋经济的系统方法,并估算英国海洋和沿海环境的所有活动对英国经济整体的贡献[14]。Karyn Morrissey等使用投入产出(IO)方法来检验爱尔兰海洋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生产效应,并得出在8个爱尔兰地区中,有5个海洋地区的生产率高于整个地区的生产率的结论[15]
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成为海洋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16],而有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协调发展问题上,狄乾斌等通过构建环渤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时空协调度评价体系,运用复杂系统时空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环渤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时空协调度[17];Zhu Xiaoning等构建了人口—海洋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模型确定了人口—海洋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18]。在海洋绿色发展问题上,孙才志等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19];李博等以适应性为切入点,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响应三要素构建评估框架,应用熵权TOPSIS法和协整检验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20]。在海洋创新问题上,孙才志等从海洋创新过程角度入手,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横向拉伸变形,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尝试对海洋创新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构建以海洋创新资源、海洋创新机制、海洋创新绩效为基础的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21]。在评价体系问题上,丁黎黎以“对象—理念—层次”三个评价维度构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通过设计“1+5+5”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给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式多模块评判标准[22];王泽宇等基于海洋经济弹性内涵,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弹性时空演化规律[23];刘桂春等构建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借助集对分析法计算各驱动要素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对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贡献度进行测度分析[24]
从已有文献来看,高质量发展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界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等方面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我国是海洋大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海洋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要地作用,但鲜有文献把新发展理念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兼顾宏观和微观,突出指标体系的个性反映,构建科学、有效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从经济发展多个维度对海洋经济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因此,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拥有海域面积3.75×104 km2,海岸线长954 km,其中可建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130 km。2001—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4.20%,海洋生产总值由172.00亿元增至6 860.00亿元,年均增长14.10%,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由1.82%增加到9.00%,呈现出在波动中逐渐增大的趋势(图1)。海洋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25.21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01.85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由38.17亿元增加到3 190.00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由8.66亿元增加到3 368.37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分别增长13.54%、46.97%、61.43%,海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平均增长速度49.0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72∶22∶6.0调整为2016年的4.4∶46.5∶49.1,海洋经济“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25]
图1 江苏2001—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及占GDP的比重

Fig.1 Gross output values of marine economy in Jiangsu and proportion changes of GDP in 2001-2016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难以用单一指标衡量,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海洋经济阶段性特征,突出指标的时代性、系统性、区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把海洋高质量发展任务具体化、指标化。本文聚焦“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参照《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并基于新时代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任务及要求的认识,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维度,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6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以求全面阐述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动态演进路径。
表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目标层 准则层 系统层 指标层 权重










创新发展高质量 经济系统 创新环境 海洋产业结构熵数指数 0.0129
海洋第二产业比重(%) 0.0259
海洋第三产业比重(%) 0.0434
创新绩效 海洋生产总产值占GDP的比重(%) 0.0735
海洋生产总产值增长率(%) 0.1132
海洋第三产业增长率(%) 0.1764
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0.0023
科技系统 创新主体 海洋科技专利授权数(件) 0.0902
海洋科技课题(项) 0.0303
海洋科研机构(个) 0.0197
海洋科技R&D人员(人) 0.0342
创新资源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0.0587
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亿元) 0.1802
海洋科技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0.1223
单位科技支出下海洋产值(%) 0.0054
单位教育支出下海洋产值(%) 0.0115
协调发展高质量 海洋系统 资源利用 人均海域面积(km2 0.0014
人均海岸线长度(m) 0.0013
沿海码头长度(m) 0.0460
海水养殖面积(104 hm2 0.0358
沿海风力发电(104 kW) 0.1088
海岸线经济密度(亿元/km) 0.0424
经济发展 海洋生产总产值(亿元) 0.0528
平均万人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0.0484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8 t) 0.0428
海洋渔业总产值(万元) 0.0307
滨海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0.2067
陆域系统 资源利用 平均万人耕地面积(103 hm2 0.0242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 0.0029
经济密度(亿元/km2 0.0392
经济发展 GDP(亿元) 0.0428
GDP增长率(%) 0.0572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0.07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0.0458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0.0446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额(亿元) 0.0541
绿色发展高质量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绿化覆盖率(%) 0.0185
人均涉海湿地保护区面积(hm2 0.0192
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数量(个) 0.0877
生态污染 沿海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4 t) 0.0663
沿海工业废水排放量(104 t) 0.0438
废水排放入海量(104 t) 0.0512
沿海地带化肥施用量(104 t) 0.0073
环境系统 环境治理 沿海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0.0018
沿海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04 t) 0.5024
海洋环境保护支出(亿元) 0.1016
沿海污染治理竣工项目(个) 0.0666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总额占GDP比重(%) 0.0334
开放发展高质量 港口系统 港口开放 外贸吞吐量(108 t) 0.1392
港口区位商指数(%) 0.1227
港口外向功能量指数 0.1207
港口辐射强度(%) 0.1575
港城系统 港城开放 外贸依存度(%) 0.0422
实际利用外资依存度(%) 0.0840
旅游外汇收入依存度(%) 0.0914
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 0.2089
综合开放度(%) 0.0335
共享发展高质量 社会系统 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 0.1075
涉海就业人员(万人) 0.0871
海洋从业人口比重(%) 0.1282
城镇化水平(%) 0.0304
经济系统 经济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0.0821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0.0841
居民恩格尔系数(%) 0.0188
教育系统 教育发展 开设海洋专业高等学校(机构)数(个) 0.0820
海洋专业研究生专业点数(个) 0.0712
普通高等教育海洋专业在校生数(万人) 0.0812
中等教育海洋专业在校生数(万人) 0.2273

注:港口辐射强度模型: R i = j = 1 m T i j - T i × M j M × M j T i。式中: R i表示地区港口(群)总辐射强度, T i j表示该地区港口(群)货物吞吐量, T i表示全国港口的货物吞吐总量, M j表示该地区的进出口总值,M表示全国的进出口总值。海洋产业结构熵数指数: e t = i = 1 n w i t l n 1 / w i t。式中: e t表示t期海洋产业结构熵数指数, w i t表示t期第i海洋产业产值所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n表示产业部门个数。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是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格局从“区域竞争”向“区域协同”转变[4],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转变,经济增长形态从“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变,经济增长目标从“非均衡”向“包容共享”转变(图2)。
图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系统作用机理

Fig.2 The mechanism of “Five Dimensions” system about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①创新发展维度。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创新作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越高。本文基于经济与科技两大系统的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绩效、海洋创新主体及海洋创新资源四个视角,构建了16个二级指标。
②协调发展维度。海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陆域经济活动在海洋上的延伸,随着海洋资源开放开发广度的扩大和深度的深入,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协同系统,统筹考虑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从海洋和陆域两大系统,探究海陆行业和产业的统筹协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确立了20个二级指标。
③绿色发展维度。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决定了其与环境的相互依赖[26],但海洋环境资源的过度损耗将危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注重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该维度包括生态和环境两大系统12个二级指标。
④开放发展维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统筹区域开放广度,拓展开放深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考虑到港口、港城开放度指标都较低及数据的可得性、统一性基础上,将港口与港城统一于一个面板中。据此,该维度的高质量包含港口和港城两大系统9个二级指标。
⑤共享发展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是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指标选取的重要标准,该维度包括社会、经济和教育三大系统11个二级指标。

2.2 指标数据标准化与权重确定

2.2.1 指标的无量纲化

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必须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及其数值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27]
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u i j = x i j - m i n 1 i n X i j m a x 1 i n X i j - m i n 1 i n X i j
逆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u i j = m a x 1 i n X i j - x i j m a x 1 i n X i j - m i n 1 i n X i j
式中: u i j为第i个指标第j个评价对象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 X i j为第i个指标第j个评价对象的观测数据;n为被评价的对象个数。

2.2.2 改进CRITIC赋权法

综合评价是一种根据评价目的,利用被评价对象的各种属性信息对各指标进行科学合理赋权,进而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评价的科学方法。本文选取既能反映各个指标的变异程度又能体现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改进CRITIC信息量来反映数据真实信息[28-29]
C k = σ k u k i = 1 m 1 - r i k   , k = 1,2 , , m
W k = C k / i = 1 m C i
式中: C 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改进CRITIC信息量; σ 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差; u k为第k个指标的均值; r i k为第i个指标和第k个指标的相关系数; W k为指标的权重系数。

2.2.3 线性加权模型

目前,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评价函数法,其中线性加权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评价函数法,它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加权来把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进行求解[30]
y = i = 1 n w k x i
式中: i = 1 n w k = 1 i = 1,2 , 3 , , mm代表各子系统的指标项数;y代表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

2.3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同学认为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关键是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协调度不仅可以反映出系统的耦合程度,还能够反映出系统整体协同效应[31-32]。本文借鉴物理学科中的耦合度模型,构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2.3.1 耦合度模型

本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所以这五大维度的耦合度模型如下:
C 5 = 5 U 1 U 2 U 3 U 4 U 5 U 1 + U 2 + U 3 + U 4 + U 5 5 1 5
式中: U 1 U 2 U 3 U 4 U 5分别代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海洋经济开放发展、海洋经济共享发展五个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数指标; C 5代表这五大维度的耦合度,0≤ C 5<1。

2.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耦合度模型中,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的水平都较低时也会产生较高的耦合度,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引入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反映系统间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33-35]
D = C T
T = α u 1 + β u 2 + γ u 3 + λ u 4 + θ u 5
式中:D代表耦合协调度指数,表示系统的协调和互动程度;T代表五大维度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五大维度的整体效益;α、β、γ等为待定权数,α+β+γ+λ+θ=1,在此耦合协调过程中,本研究认为五者承担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α=β=γ=λ=θ=0.2。为直观解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的耦合协调发展所处的时序空间,需对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划分(表2[36]
表2 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

Tab.2 Grad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耦合度 发展类型 耦合协调度 发展类型
0 无关状态 0.10~0.19 严重失调
0~0.30 低水平耦合 0.20~0.29 中度失调
0.30~0.50 颉抗时期 0.30~0.39 轻度失调
0.50~0.80 磨合时期 0.40~0.49 濒临失调
0.80~1.00 高水平耦合 0.50~0.59 勉强协调
1.00 良性共振耦合 0.60~0.69 初级协调
0.70~0.79 中级协调
0.80~0.89 良好协调
0.90~1.00 优质协调

2.3.3 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是常用的描述经济分布运动的一种方法,具有参数估计难以比拟的优点:函数的形式可以任意设定;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分布也很少限制等,为确定或建立回归函数的参数表达式提供了有用的工具[37]。对于数x1x2,…,xn,核密度估计的形式为:
f x = 1 n h i = 1 n K x - x i h
式中:h为窗宽;K(·)为核密度函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Gaussian核、Epanechnikov、三角核、四次核等类型。本研究的估计采用Gaussian核函数:
G a u s s i a n : 1 2 π e - 1 2 t 2
由于Silverman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因此本文窗宽根据此方法设定为:h=0.9SN-0.8N为样本数,S为样本标准差)。

2.4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源于2001—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以及江苏沿海三市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用多重插补法进行平滑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评价

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公式以及指标评价分的计算式(1)~(5),可以得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绘制指数走势图(图3)。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过程中,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2013—2015年下降幅度明显,说明在考察期内,2012年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并没有出现稳定的上升[8]。2000—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曲线波动较大,呈“W”型结构。由于受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的影响,200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第一次峰值为0.3261,由于受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2012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出现第二次峰值为0.6054。从指标体系来看,一级指标层面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创新发展与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呈上升态势,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则呈现较大波动后下降特性。二级指标方面体现海洋经济活力的海洋生产总产值增速放缓,创新资源所属的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减少,教育发展所属的中等教育海洋专业在校生数急剧下降,这无疑体现了江苏海洋经济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图3 江苏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Fig.3 Comprehensive index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Jiangsu in 2000-2016

3.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评价

通过式(1)~(5)计算并整理得到2000—2016年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图3图4)、从个体上看,江苏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结构,一是由于海洋生产总产值增长率、海洋第三产业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3—2005、2006—2008年江苏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呈快速下降趋势,二是由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等主要因素的增加,2014—2015年江苏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呈现缓慢增长,2008—2013年出现快速增长现象。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结构,指数起伏幅度较大,2013年由于滨海旅游外汇收入急剧减少,海洋协调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0.7033降为2013年的0.5772。由于2011年沿海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排放入海量剧增及2012年排放量的急剧下降,江苏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在2000—2013年呈“M”型结构,2013年以后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2000—2012年江苏海洋经济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由于港口外向功能量指数、港口辐射强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12年海洋经济开放发展指数峰值为0.6522,2013—2016年由于旅游外汇收入及海外旅游者人数的骤减,海洋经济开放发展指数有所回落。江苏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指数曲线整体呈“W”型结构,2011—2015年,由于中等教育海洋专业在校生人数较以往年份减量较大,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指数逐年降低,2011年由于海洋从业人口下降的影响,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指数曲线低谷点达到0.1172。
图4 江苏2001—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

Fig.4 “Five Dimensions” of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Jiangsu in 2001-2016

3.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序评价

基于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的综合水平值,通过式(6)~(8)计算并整理得到2000—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维度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表3图5)。
表3 江苏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等级分类

Tab.3 Grad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Jiangsu in 2000-2016

年份 耦合度(C) 发展类型 耦合协调度(D) 发展类型
2000 0.6701 磨合时期 0.3118 轻度失调
2001 0.7926 磨合时期 0.3070 轻度失调
2002 0.8943 高水平耦合 0.3502 轻度失调
2003 0.9510 高水平耦合 0.4264 濒临失调
2004 0.9666 高水平耦合 0.4477 濒临失调
2005 0.9651 高水平耦合 0.4650 濒临失调
2006 0.9882 高水平耦合 0.5677 勉强协调
2007 0.9721 高水平耦合 0.5508 勉强协调
2008 0.9500 高水平耦合 0.5618 勉强协调
2009 0.9735 高水平耦合 0.5942 勉强协调
2010 0.9701 高水平耦合 0.6835 初级协调
2011 0.9444 高水平耦合 0.6818 初级协调
2012 0.9882 高水平耦合 0.7735 中级协调
2013 0.9645 高水平耦合 0.6681 初级协调
2014 0.9544 高水平耦合 0.6597 初级协调
2015 0.9475 高水平耦合 0.6657 初级协调
2016 0.9349 高水平耦合 0.7032 中级协调
图5 江苏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曲线

Fig.5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marine econom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Jiangsu in 2000-2016

可以看出:①2000—2012年江苏海洋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两者变化趋势基本趋同,大致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表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部五大维度子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强,内部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耦合协调度在各年度增浮并不均衡,这与五大维度系统发展水平起伏较大有密切关系,需要提升科技、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水平,同时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实现较高的耦合协调度,这也是海洋经济高质量耦合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②耦合度值2002—2016年均值达0.9607,处于高水平耦合,系统向良性共振耦合转变。耦合协调度值从2010年的0.6835上升到2016年的0.7032,均值达0.6908,其中,2012和2016两个年份为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交替出现,但整体协同效应初显。这种变化结果反映出江苏海洋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③从变化趋势来看,耦合度曲线基本呈“M”型,出现2006和2012两个年份峰值,耦合度峰值均为0.9882,但2002—2016年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类型从轻度失调到中级协调,在时序上分为4个阶段,即2000—2002年为轻度失调、2003—2005年为濒临失调、2006—2009年为勉强协调、2010—2015年为初级协调,其中2012和2016年为中级协调。比较而言,耦合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2012和2016年发生“突变”,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总体耦合协调度仅为0.7032,距离优质协调类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4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核密度估计

根据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五大维度系统发展水平得分以及耦合协调度得分,应用核密度估计式(9)~(10),对2000—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Kernel估计,并绘制出Kernel二维曲线图(图6)。通过不同维度的比较,得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特征。
图6 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核密度分布

Fig.6 The 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marin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Jiangsu in 2000-2016

①从五大维度密度分布曲线来看,2000—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五大维度密度分布曲线波峰对应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形态上,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双峰”或“多峰”特性,表明2000—2016年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系统出现了明显的分级。其中,创新发展水平曲线呈现了两个强度基本一致的“双峰”,表明创新发展子系统存在一定的分级,但基本都处于低值区,两者差异较小。绿色发展水平曲线呈现了较为陡峭的“多峰”特性,显示已经出现了“多极分化”现象,由于强峰处于低值区,表明绿色发展子系统发展度不高,少数年份处于较好发展水平。
共享发展水平曲线基本呈现“单峰”特性,表明研究期内共享发展水平暂未出现明显的分级态势。开放发展曲线呈现了两个强度一强一弱的“双峰”,表明创新发展子系统存在一定的分级,波峰向右偏移,且偏移幅度较大,表明研究期内开放发展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系统内部差异有增大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曲线为坡度较缓的“单宽峰”,密度降低,且向中高值区域延伸,表明协调发展系统未出现明显的分级,在研究期内的差异不大,发展水平显著提升。②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布曲线来看,耦合度分布曲线呈现“多尖峰”特性,表明耦合度存在明显的多极分化,由于峰强出现在高值区,耦合度高的年份相对较多。耦合协调度分布曲线未出现明显的“双峰”,但单峰宽度较宽,表明耦合协调度虽然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的状态,但差异很大,低水平耦合协调度所占年份较多。

4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第一,以科技创新作为动力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低端同质化难题,要重点扶持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业,加快形成海洋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区际海洋科技创新合作,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涉海创新型企业集群,高水平建设一批海洋重点技术创新平台。
第二,以协同合作为引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产业链为纽带发挥陆、海、江、河经济带的“网络效应”,拓展陆海统筹、南北互动、东西互联的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以“大海洋”的视野,综合、高效、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立起全方位的区域协调合作经济体系;发挥港口—港城—产业增长极的扩散带动作用,统筹有序地推进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港口腹地的协调发展。
第三,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海洋循环经济模式,着力构建海洋生态产业体系;健全陆海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实现陆海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节能减排政策有效衔接;探索建立与实施绿色海洋经济统计制度,逐步实施市级绿色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将绿色海洋经济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四,以开放开发为契机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韩(盐城)产业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合作水平,构建“蓝色经济合作平台”;聚焦全球海洋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争取海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落户江苏,同时鼓励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产业“走出去”,为世界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海洋产品和公共服务;借鉴应用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开展通关检验模式、跨境贸易平台等方面的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建设。
第五,以富民利民为主线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海岸线管理,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解决港口、城镇和产业在资源空间、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建立和完善沿海地区村卫生室制度,加强道路、桥梁、人畜安全饮水设施、敬老院、乡村中小学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洋与渔业惠民新成效,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江苏沿海经济带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
师博, 张冰瑶.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19(3):19-27.

[2]
宋国恺.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学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143(5):62-70.

[3]
刘国斌, 宋瑾泽.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区域经济评论[J]. 2019(2):55-60.

[4]
许永兵, 罗鹏, 张月.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4(3):86-97.

[5]
王志博. 中国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6):86-87.

[6]
魏敏, 李书昊.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11):4-21.

[7]
金乐琴. 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与实现路径——兼论改革开放40年绿色发展历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8, 39(6):22-30.

[8]
余泳泽, 胡山.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基本路径:文献综述[J]. 宏观质量研究, 2018, 6(4):6-22.

[9]
韦伟. 从区域竞争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合作[J]. 区域经济评论, 2018(5):53-57.

[10]
Martinez M L, Intralawan A, Vazquez G, et al. The coasts of our world: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mportanc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254-272.

[11]
Peter Ehlers. Blue growth and ocean governance—How to bal-ance the us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seas[J]. WMU Journal of Maritime Affairs, 2016, 15:187-203.

[12]
Samonte-Tan G P B, White A T, Tercero M A, et al. Economic valuation of coastal and marine resources:bohol marine triangle,Philippines[J]. Coastal Management, 2007, 35(2):319-338.

[13]
Hoagland P, Jin D. Accounting for marine economic activities in large marine ecosystems[J].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2008, 51(3):246-258.

[14]
Emily Stebbings, Eleni Papathanasopoulou, Tara Hooper. et al. The marine economy of the United Kingdom[J]. Marine Policy, 2020, 116:1-10.

[15]
Karyn Morrissey, Cathal O’Donoghue. The Irish marine econ-om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 Marine Policy, 2012, 36:358-364.

[16]
沈伟腾, 陈琦, 胡求光.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论坛综述[J]. 中国渔业经济, 2018(6):18-22.

[17]
狄乾斌, 於哲, 徐礼祥. 高质量增长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协调模式研究——基于环渤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J]. 地理科学, 2019, 39(10):1621-1630.

DOI

[18]
Zhu Xiaoning, Zhao Ziqian, Yan Rui.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marine economy,and environment system:a case in Hainan Province,China[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19, 98:18-21.

[19]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 经济地理, 2019, 39(5):37-46.

[20]
李博, 史钊源, 韩增林, 等. 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6):1121-1132.

DOI

[21]
孙才志, 朱云路. 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J]. 经济地理, 2020, 40(1):103-113.

[22]
丁黎黎.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判体系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12-20.

[23]
王泽宇, 王焱熙. 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9, 39(2):139-145,151.

[24]
刘桂春, 史庆斌, 王泽宇, 等. 中国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的时空差异[J]. 经济地理, 2019, 39(2):132-138.

[25]
刘波.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26]
孙才志, 童艳丽, 刘文新. 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演化规律[J]. 经济地理, 2017, 37(2):15-22.

[27]
李炳军, 朱春阳, 周杰.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对灰色关联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6(2):199-202.

[28]
祝志川, 张国超, 张君妍. 基于改进CRITIC的修正G2赋权方法及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18(18):33-38.

[29]
傅为忠, 刘芳芳. 基于改进CRITIC-GRAP模型的“互联网+工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10):21-29.

[30]
郭子雪, 郑玉蒙, 王世超. 模糊线性加权法求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J]. 华电技术, 2015(2):13-15.

[31]
徐维祥, 张凌燕, 刘程军, 等. 城市功能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为实证[J]. 地理科学, 2017, 37(11):1659-1667.

DOI

[32]
Hui E C M, Wu Y, Deng L, et al. Analysis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urban scale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China[J]. Cities, 2015, 42:63-69.

[33]
江红莉, 何建敏.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软科学, 2010, 24(3):14-19.

[34]
崔木花. 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 经济地理, 2015, 35(7):72-78.

[35]
吴玉鸣, 张燕.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科学, 2008, 30(1):25-30.

[36]
高源, 韩增林, 杨俊, 等. 中国海洋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5(8):946-951.

[37]
孙才志, 李欣.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演变[J]. 经济地理, 2015, 35(1):96-103.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