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及模式研究——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
刘雨婧(1990—),女,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E-mail:15580503845@163.com。 |
收稿日期: 2019-03-07
修回日期: 2019-10-08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64)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A326)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Model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Concentrated Continuous Poor Areas:Taking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in Hunan as an Example
Received date: 2019-03-07
Revised date: 2019-10-08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8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刘雨婧 , 唐健雄 , 麻学锋 . 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及模式研究——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 39(10) : 214 -222 . DOI: 10.15957/j.cnki.jjdl.2019.10.026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anning of the concentrated areas with spe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study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s also an unavoidable core proposition. Taking Wulingshan District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county scale by means of spatial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time dimension, the level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each county in the region i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spatial gap is further narrowed,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pyramid"; in the space dimension, the level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e region is "high in the north, low in the south, high in the west, low in the east"; and the high response area is "dotted" scattered in Wulingyuan. In the county area, the low-response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regional boundary and the central area. The development focus of the area shifts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southwes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agglomeration is remarkable. In the later stage, the agglomeration is weak and not remarkable. The number of hot spots is small and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y are concentrated in Zhangjiajie city. The transition area is relatively scattered in the region. Frontier, cold spot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counties; in the model, Wulingyuan, Fenghuang, Yongding, Jishou and Xinning belong to the "developed type", Xinhua belongs to the "capital scarcity type", Yongshun, Tongdao, Guzhang and Chengbu belong to the "enclave type".
表1 区域内旅游城镇化水平统计值及类型结构Tab.1 Statistical value and type structure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level in counties |
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 | 旅游城镇化响应类型的数量结构 | |||||||
---|---|---|---|---|---|---|---|---|
统计量 | 2001 | 2009 | 2017 | 响应类型 | 2001 | 2009 | 2017 | |
最小值 | 0.0001 | 0.0046 | 0.0076 | 高响应 | 1 | 2 | 2 | |
最大值 | 8.2852 | 4.1456 | 6.0945 | 较高响应 | 3 | 6 | 3 | |
平均值 | 0.3249 | 0.3578 | 0.8451 | 中响应 | 1 | 7 | 5 | |
变异系数 | 4.1476 | 2.2562 | 1.4452 | 低响应 | 3 | 9 | 11 | |
极低响应 | 29 | 13 | 16 |
表2 旅游城镇化水平Moran’s I值及检验结果Tab.2 The Moran’s I value and test results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level |
年份 | Moran’s I指数 | Z得分 | P值 |
---|---|---|---|
2001 | 0.1034 | 3.2339 | 0.001 |
2009 | -0.0705 | -0.4708 | 0.6378 |
2017 | 0.0816 | 1.0899 | 0.2758 |
表3 欠发达民族地区五种典型旅游城镇化模式Tab.3 Five typical models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underdeveloped Ethnic Areas |
模式类型 | 基本特征 | 特征描述 | 主要发展路径 |
---|---|---|---|
发达型 (综合型) | 高资源、 高市场、 高资本 | 高品质的资源吸引力,巨大客源规模形成的市场推力,雄厚的资本保障 | 高资源吸引力→客流自然形成→政策支持→高资本投入→旅游业要素和服务配套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成为主导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 |
市场稀缺型 | 高资源、 低市场、 高资本 | 良好的旅游资源,地区经济较发达,远离中心城市,远离客源市场 | 高资源吸引力→精英游客进入→政策扶持→针对目标市场的高端营销→旅游业要素和服务配套完善→旅游业初步形成→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主导产业→非农化特征显著→推进城镇化发展 |
主题开发型 (创意开发型) | 低资源、 高市场、 低资本 | 资源禀赋较差,经济欠发达,有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 | 高位旅游市场需求→资源植入和再造设计→旅游资源形成→游客进入→政策支持→旅游业要素及服务配套完善→旅游业初步形成→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主导产业→非农化特征显著→推进城镇化发展 |
资源驱动型 (飞地型) | 高资源、 低市场、 低资本 | 高品质、规模的旅游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地区,自身经济欠发达 | 产品开发→媒体炒作→客源压力→政府引导→可进入性改善→客源进入→旅游业要素及服务配套完善→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主导产业→非农化特征显著→推进城镇化发展 |
资本稀缺型 | 高资源、 高市场、 低资本 | 高品质旅游资源,临近省会等大中城市,自身经济欠发达 | 资源、市场吸引力→旅游业成长→政府引导→吸引外资进入→资源开发升级→客源进入→旅游业要素集聚→旅游业体系完善→生产方式改变→成为主导产业→非农化特征显著→推进城镇化发展 |
表4 旅游城镇化模式判定指标体系Tab.4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model |
指标类型 | 具体指标 | 指标说明 | 权重 |
---|---|---|---|
地理区位(0.0795) | 与大城市的距离远近(km) | 与长沙市行政中心的最短行驶距离 | 0.0488 |
与高等级景区距离远近(km) | 与湖南省5A级景区的最短行驶距离 | 0.0307 | |
区域经济(0.2510) | 区域人均GDP(元) | 区域GDP/常住人口 | 0.037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456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356 |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412 |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356 | |
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 | 第三产业/区域GDP | 0.0560 | |
资源条件(0.2312) | 高等级资源得分 | 以“世界自然遗产、5A及4A级景区”作赋值处理 | 0.0632 |
资源总量 | 所有类型旅游资源的总和 | 0.0595 | |
景区知名度(%) | 国外旅游接待人数/区域旅游总人数 | 0.1085 | |
基础设施(0.1129) | 交通可达性(h)[30] | 县区4A级以上景区和城镇中心到湖南省内各大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口等主要交通网点的最短行驶时间。计算公式见参考文献[29] | 0.0438 |
区域均等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元) |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区域生产总值 | 0.0366 | |
客运量(万人)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325 | |
市场需求(0.1850) | 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748 |
国内旅游总人数(万人)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789 | |
国外旅游接待人数(万人) | 统计公报有具体指标 | 0.0313 | |
政策制度(0.1404) | 政府的重视程度 | 专家打分 | 0.0409 |
政府的政策利好 | 专家打分 | 0.0487 | |
财政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财政公共预算支出/财政总收入 | 0.0509 |
[1] |
余凤龙, 黄震方.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13, 35(7):125-134.
|
[2]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Z].国发[2016]64号,2016/12/03.
|
[3] |
王志章.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协作路径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4):134-140.
|
[4] |
张琰飞, 朱海英. 信息化视角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5):72-76.
|
[5] |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3, 33(2):47-52.
|
[6] |
冷志明, 唐珊. 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05,2008和2011年县级数据的实证[J]. 地理学报, 2014, 69(6):782-796.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黄震方. 发达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 人文地理, 2001(5):53-57.
|
[13] |
陆林. 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 旅游学刊, 2005(4):10.
|
[14] |
李鹏. 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04(4):97-101.
|
[15] |
李柏文. 中国旅游城镇化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12(1):14-19.
|
[16] |
陶慧, 刘家明, 朱鹤, 等. 基于A-T-R的旅游小城镇分类、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5):529-536.
|
[17] |
陆林, 於冉, 朱付彪, 等. 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J]. 人文地理, 2010(6):19-24.
|
[18] |
麻学锋, 孙根年. 张家界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与机制分析[J]. 旅游学刊, 2012, 27(3):36-42.
|
[19] |
王新越, 刘二恋, 候娟娟. 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7):1 087-1 094.
|
[20] |
王美霞, 李民, 周国华, 等.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对策[J]. 经济地理, 2015, 35(11):45-55.
|
[21] |
王绍博, 郭建科. 中国风景名胜区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潜力空间测度[J]. 地理研究, 2016, 35(9):1 714-1 726.
|
[22] |
牛强. 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
[23] |
王芳, 高晓路. 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7):818-824.
|
[24] |
蒋志勇.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研究——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 2015(5):157-163.
|
[25] |
王兆峰, 龙丽羽.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驱动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6, 43(5):11-17.
|
[26] |
李强. 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
[27] |
赖晓华, 聂华, 滕汉书.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7):134-137.
|
[28] |
麻学锋, 刘雨婧. 生成周期视角下旅游业内部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以张家界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10):1 983-1 998.
|
[29] |
刘雨婧, 麻学锋, 冷亚辉, 等. 旅游成长三角的形成及其微观机理——以张家界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12):218-22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