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视角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的比较
杨博飞(1993—),男,贵州贵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金融地理。E-mail:yangbf@pku.edu.cn |
收稿日期: 2020-01-16
修回日期: 2021-02-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7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1278)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ies
Received date: 2020-01-16
Revised date: 2021-02-10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7
现阶段,中国双向海外投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不再只是全球主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国(IFDI),还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来源国(OFDI)。在此背景之下,文章分别从投资动因,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投资与区域发展等三个研究主题对现有中国双向海外投资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着重对比分析三个研究主题下两类不同海外投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研究关注点和实证发现的异同。文章主要发现如下:①中国对外投资动因不仅具有主流海外投资(海外对华投资)的一般性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中国对外投资并不完全是在优势建立后的海外扩张,更多情况下是获取关键资源以提升国内竞争优势和实现政治战略意图为目的的重要手段。②两类海外投资的时空格局都经历了由高度集聚逐渐趋向均衡的过程,但是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却有所差异。相比而言,劳动力等传统区位因子对海外对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更大,而在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中不仅传统区位因子,关系因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③两类海外投资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不同,但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空间异质性的来源为中国各区域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海外投资目的国(来源国)间的国别差异。最后,文章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双向海外投资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 海外对华投资(IFDI); 对外直接投资(OFDI); 投资动因; 投资区位; 关键资源; 经济全球化; 新发展格局
杨博飞 , 朱晟君 , 高菠阳 . 基于文献视角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的比较[J]. 经济地理, 2021 , 41(5) : 122 -133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05.014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China is no longer just the world's main destination for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FDI), but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source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existing studies from three primary streams: motivations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oversea investment; and impact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ies,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it's found that: 1) The motivations of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not only share the commonalities of traditional overseas investment,but also have their own uniqueness,which indicates that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is not only an brand expans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which both gradually changed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factors. Traditional location factors, such as labor,have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than relationship factor. 3) The two types of investment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but both of them have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in China and countries. Beyond these,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the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表1 各阶段中国双向海外投资空间分布特征Tab.1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in different stages |
阶段 | 总体特征 | 海外对华投资 | 中国对外投资 | |
---|---|---|---|---|
第一阶段 (2002年之前) | 整体规模小,空间分布高度集聚 | “T”字形分布格局明显,且高度集聚在东部地区 | 高度集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 |
第二阶段 (2002-2008年) | 整体规模逐渐增加,空间分布由集聚转向均衡 | 东部集聚优势加剧,中西部地区出现分布热点城市 | 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规模上升,新增热点地区多分布在非洲地区 | |
第三阶段 (2008年之后) | 规模增加依旧,空间分布均衡趋向明显 | 东部集聚优势依旧,中西部整体集聚水平上升明显,区域不均逐步缩小 | 全球范围分布更加均衡,亚洲邻近国家成为新进投资热点 |
表2 中国双向海外投资空间区位影响因素研究梳理Tab.2 Review on the locational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
因素类别 | 具体因子 | 讨论文章数量 占总数比(%) | 相关实证研究发现 | |
---|---|---|---|---|
集聚效应 | 前期海外投资规模 | IFDI | 70.59 | 外资对集聚效益的追求,投资区位倾向于外资的聚集区域[4] |
OFDI | 9.68 | 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的积累促进了直接投资的增加[54] | ||
传统区位因子 | 自然资源 | IFDI | 0.00 | - |
OFDI | 58.06 | 中国在美洲OFDI的能源寻求动机并不强,……,资源需求动机没有得到充分验证[60],2003—2008年中国的OFDI被吸引到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非洲国家[9] | ||
市场规模 | IFDI | 97.06 | 市场规模是影响城市FDI区位的显著正向因素[44] | |
OFDI | 96.77 | 对美国直接投资非常注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63] | ||
劳动力要素 | IFDI | 82.35 | 早期劳动力要素低成本优惠是FDI区位选择与本地根植的主要因素[15],与劳动力价格相比,外资企业会更注重劳动力素质[3] | |
OFDI | 100.00 | 对东南亚直接投资受到东道国廉价劳动力的吸引[62],高科技人才会造成知识溢出效应,而这正是吸引中国OFDI的重要因素[55] | ||
制度关系因子 | 制度环境 | IFDI | 85.29 | 培育良好外商投资软环境,对吸引外资起着重要作用[5] |
OFDI | 80.65 | 不同的制度因素对我国向“一带一路”国家OFDI 区位的影响不同[38] | ||
政治关系 | IFDI | 0.00 | - | |
OFDI | 51.61 | 中国企业倾向于在与中国外交距离小的地方投资[64] | ||
经济关系 | IFDI | 0.00 | - | |
OFDI | 61.29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越来越取决于与东道国的经济关系[2] | ||
社会文化关系 | IFDI | 11.76 | 社会文化关系和血缘关系是东南亚华人集团对华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65] | |
OFDI | 51.61 | 海外的宗族社会网络会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47] |
表3 中国双向海外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Tab.3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
海外投资类型 | 区域类型 | 作用机制 | 作用效果 |
---|---|---|---|
海外对华投资 | 中国各次区域 | 缓解融资约束 | + |
技术溢出 | + | ||
关联效应 | + | ||
技术锁定 | - | ||
挤压效应 | - | ||
中国对外投资 | 中国各次区域 | 投资收益 | + |
资源补缺 | + | ||
逆向知识溢出 | + | ||
提供金融资本 | + | ||
目的国 | 提升税收 | + | |
促进就业 | + | ||
合作扶持 | + |
[1] |
王义源. 新常态下中国FDI与OFDI的特征与发展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S1):299-302.
|
[2] |
贺灿飞, 郭琪, 邹沛思. 基于关系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J]. 世界地理研究, 2013, 22(4):1-12.
|
[3] |
胡志强, 苗长虹, 华明芳, 等. 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 人文地理, 2018, 33(5):88-96.
|
[4] |
贺灿飞, 梁进社.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J]. 地理学报, 1999(2):3-11.
|
[5] |
李小建.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变化与中西部地区引资困境[J]. 经济地理, 2004, 24(3):304-308.
|
[6] |
文余源. FDI理论与区位决策研究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2):60-73.
|
[7] |
季颖颖, 郭琪, 贺灿飞.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空间效应及其变化——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1614-1623.
|
[8] |
王疆, 江娟. 母国集聚与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4):20-30.
|
[9] |
黎明, 夏昕鸣, 朱晟君, 等.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7, 37(11):19-27.
|
[10] |
刘作丽, 贺灿飞.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952-961.
|
[11] |
曹广喜. FDI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 经济地理, 2009, 29(6):894-899.
|
[12] |
|
[13] |
朱道才, 陆林, 晋秀龙. 空间格局及其经济效应的分析——泛长三角FDI实证[J]. 地理科学, 2010, 30(2):184-189.
|
[14] |
贺灿飞, 陈颖.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J]. 地理科学, 1997(3):2-9.
|
[15] |
吴加伟, 袁丰, 吕卫国, 等. 金融危机下泛长三角FDI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1601-1613.
|
[16] |
武剑.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 经济研究, 2002(4):27-35,93.
|
[17] |
余慧, 贺清云. 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与全国各省市的比较[J]. 热带地理, 2007(6):543-547.
|
[18] |
王军, 高国威, 刘育明.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03(1):23-29.
|
[19] |
高菠阳, 尉翔宇, 黄志基, 等. 企业异质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10):130-138.
|
[20] |
王丰龙, 司月芳.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亚投行设立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5):1-10.
|
[21] |
李梅, 柳士昌.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 管理世界, 2012(1):21-32,66.
|
[22] |
刘夏明, 王珏, 逯建. 中国OFDI的研究综述:理论创新与重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2):86-95,160.
|
[23] |
|
[24] |
许罗丹, 谭卫红. 外商直接投资聚集效应在我国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3(7):38-44.
|
[25] |
江心英. 东道国ESP系统与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特征研究——以中国为例[J]. 经济地理, 2004, 24(4):464-467.
|
[26] |
李国平, 杨开忠.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与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00(2):102-109.
|
[27] |
|
[28] |
|
[29] |
|
[30] |
李凝, 胡日东. 转型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特征解析:基于制度的视角[J]. 经济地理, 2011, 31(6):910-914,939.
|
[31] |
|
[32] |
|
[33] |
|
[34] |
冼国明, 杨锐. 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 经济研究, 1998(11):57-64.
|
[35] |
王凤彬, 杨阳. 我国企业FDI路径选择与“差异化的同时并进”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2):120-129.
|
[36] |
明秀南, 阎虹戎, 冼国明. 中国OFDI的Linder假说:基于二元边际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 2019(1):70-80,136.
|
[37] |
|
[38] |
田晖, 宋清, 楚恬思. 制度因素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关系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J]. 经济地理, 2018, 38(12):32-39.
|
[39] |
周政可, 梁育填, 周克杨. 基于关系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热带地理, 2019(6):942-953.
|
[40] |
|
[41] |
|
[42] |
|
[43] |
陈鸿彬.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与对策[J]. 经济地理, 1993, 13(2):50-53.
|
[44] |
胡平, 伍新木, 文余源. 基于面板数据SDM的长江中游城市群FDI决定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4, 34(1):15-21,60.
|
[45] |
高菠阳, 郭凌煜, 黄志基, 等. 企业异质性、技术关联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0):1535-1544.
|
[46] |
李郇, 丁行政. 空间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07(5):636-641.
|
[47] |
梁育填, 周政可, 刘逸. 东南亚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关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8):1449-1461.
|
[48] |
姜海宁. 泛长江三角洲FDI空间格局演化研究[J]. 人文地理, 2015, 30(6):126-131,145.
|
[49] |
|
[50] |
王丽, 曹有挥, 袁丰. 中国FDI区位选择的时空格局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1):8-16.
|
[51] |
王钢, 张朝国.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13, 22(2):97-107.
|
[52] |
刘作丽, 贺灿飞, 王俊松. 市场、制度与中国房地产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J]. 经济地理, 2009, 29(9):1512-1517,1529.
|
[53] |
黄驰, 陈瑛. 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变[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2):40-49.
|
[54] |
湛泳, 曾松. 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地理, 2017, 37(3):19-24.
|
[55] |
周进, 陈瑛, 黎玲君. 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变和驱动机制分析[J]. 经济地理, 2018, 38(12):16-24.
|
[56] |
韦燕生, 敖荣军.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劳动力质量因素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5):57-60,83.
|
[57] |
王桂新, 杜淑芬.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城市尺度的面板数据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09, 18(2):38-45.
|
[58] |
范毓婷, 刘卫东.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3):418-426.
|
[59] |
周蓉, 盛强, 汤建中. 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4):330-337.
|
[60] |
王茂军, 徐永平. 中国在美洲OFDI的基本特征与决定因素[J]. 地理学报, 2017, 72(8):1373-1391.
|
[61] |
廖小东, 丰凤. 近10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2, 32(12):112-116.
|
[62] |
梁育填, 黄慧怡, 刘逸, 等.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所有权差异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18, 38(5):645-653.
|
[63] |
陈瑛, 马斌, 来娇娇. 中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1):67-74.
|
[64] |
刘晓凤, 葛岳静, 赵亚博. 国家距离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J]. 经济地理, 2017, 37(11):99-108.
|
[65] |
唐礼智.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产业特征[J]. 世界地理研究, 2004(1):35-40.
|
[66] |
许学强, 李胜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外资的时空差异特征[J]. 地理学报, 1995(2):128-137.
|
[67] |
许和连, 张萌, 吴钢. 文化差异、地理距离与主要投资国在我国的FDI空间分布格局[J]. 经济地理, 2012, 32(8):31-35.
|
[68] |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1991年来台商在大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4, 69(6):838-849.
|
[69] |
沈桂龙.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FDI:环境约束、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整[J]. 上海经济研究, 2010(8):21-28.
|
[70] |
刘荣添, 林峰. 我国东、中、西部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差异因素的Panel Data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7):25-34.
|
[71] |
符文颖, 吴艳芳. 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制造业投资进入方式的时空特征及区位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7, 72(8):1361-1372.
|
[72] |
袁其刚, 郜晨, 闫世玲. 非洲政府治理水平与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J]. 世界经济研究, 2018(10):121-134,137.
|
[73] |
|
[74] |
|
[75] |
冉光和, 徐鲲, 鲁钊阳. 金融发展、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13, 34(7):45-52.
|
[76] |
王然, 燕波, 邓伟根. FDI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11):16-25.
|
[77] |
赵文军, 于津平.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基于30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12, 47(8):18-31.
|
[78] |
侯润秀, 官建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 中国软科学, 2006(5):104-111.
|
[79] |
杜龙政, 林润辉.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省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18(1):149-162.
|
[80] |
李晓钟, 张小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9):77-87.
|
[81] |
石大千, 杨咏文. FDI与企业创新:溢出还是挤出?[J]. 世界经济研究, 2018(9):120-134,137.
|
[82] |
林进智, 郑伟民. FDI促进内资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 34(11):27-35.
|
[83] |
罗芊, 贺灿飞, 郭琪. 基于地级市尺度的中国外资空间动态与本土产业演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1):1369-1380.
|
[84] |
汪琦.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4(5):73-77.
|
[85] |
白洁.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8):65-69,89.
|
[86] |
刘明霞, 王学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9):57- 62,88-89.
|
[87] |
|
[88] |
|
[89] |
郭飞, 黄雅金.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 管理学刊, 2012, 25(3):61-65.
|
[90] |
李梅, 金照林. 国际R&D、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1(10):124-136.
|
[91] |
|
[92] |
司月芳, 陈思雨,
|
[93] |
王鑫静, 程钰, 王建事, 等.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J]. 经济地理, 2019, 39(8):95-105.
|
[94] |
郑蕾, 刘志高.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563-570.
|
[95] |
沙文兵, 李莹. OFDI逆向技术溢出、知识管理与区域创新能力[J]. 世界经济研究, 2018(7):80-94,136.
|
[96] |
冼国明, 严兵.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 世界经济, 2005(10):18-25,80.
|
[97] |
陈劲, 陈钰芬, 余芳珍. 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07(1):7-13.
|
[98] |
陈岩. 中国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视角[J]. 中国软科学, 2011(10):61-72.
|
[99] |
|
[100] |
|
[101] |
王博.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1983-2006[J]. 国际贸易问题, 2009(6):91-95,112.
|
[102] |
王荣艳.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差异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4):24-28.
|
[103] |
|
[104] |
|
[105] |
|
[10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