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与新型城镇化

国家级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及演化趋向——以哈长城市群为例

  • 陈梦筱 , 1, 2, 3
展开
  •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 北京 100072
  • 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中国河南 郑州 450000
  • 3.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 北京 100072

陈梦筱(1970—),女,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和城市经济。E-mail:

收稿日期: 2019-11-20

  修回日期: 2020-03-24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7

基金资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委托项目(2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JY1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C016)

Economic Spatial Connectio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Nat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Take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

  • CHEN Mengxiao , 1, 2, 3
Expand
  • 1.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Beijing 100072,China
  • 2.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School of Economics,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
  • 3.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Decision-making Simulation Research on Urban Agglomeration System Evolu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eijing 100072,China

Received date: 2019-11-20

  Revised date: 2020-03-24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7

摘要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

陈梦筱 . 国家级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及演化趋向——以哈长城市群为例[J]. 经济地理, 2020 , 40(5) : 99 -105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05.011

Abstract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densely developed urban area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 It is a national level urban agglomeration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this paper,The gravity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spatial subordination degree and hinterl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fecture level urbans or states of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and the spatial evolution trend i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flow of elements. It is found that Harbin,Changchun and Jilin are the center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and other cities in the agglome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layers,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traffic trunk line in the shape of 'well'. The central cities have the pivotal functions. There are high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and spatial sub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urbans in the agglomeration and the urbans in the same province. These urbans are located in the close hinterland and sub-close hinterland of each other. Weak connections are appeared between inter-provincial non-central urbans.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future to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to promote the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market integration,to improve the conta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rba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to promote the overall region high-qual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城市群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不同层级的城市依托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形成的空间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是城市化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内外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联系。城市间联系强度取决于各城市经济、产业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交通往来和要素流动可促进城市之间进一步加强空间联系,促使城市群向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3年6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同时,重点发展十个国家新型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在此之列[1]。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国家将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哈长(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群,被赋予了重要的区域发展使命。作为10个新型城市群之一的哈长城市群被重点建设两年之后,201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哈长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这体现了国家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视,标志着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本文研究哈长城市群内外部经济空间联系,有助于把握哈长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和演变规律,明确黑、吉两省城市分工,探索发展方向和重点,对推进哈长城市群及东北地区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城市联系度的相关研究,借鉴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思想,借助物体间的引力与彼此质量正相关、与二者之间距离负相关的理论基础,构建引力模型并运用于现实研究。Stewart用引力模型描述区域间人口作用力的大小,分析北美移民流入的影响因素[4]。Ashtakala等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加拿大省际之间的商品流动[5]。Shen Guo-qiang研究城市间航空客流重力模型反演[6]。Karemera D等运用重力模型分析北美国际移民问题[7]。Chen Y把时间维度引入引力模型并优化分析城市的空间演进[8]。基于人类互动总流量的移民和旅行等都可以运用引力模型展开研究。结合地理研究,引力模型具有分析城市间空间互动的潜力,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
国内关于城市联系度相关研究,主要从引力模型和城市要素流动展开并进行修正。徐建斌等通过经济联系与空间流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9]。彭芳梅改进引力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10]。苗洪亮等用综合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和等级结构并进行比较[11]。顾朝林等用重力模型对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研究并划分层域[12]。赵雪雁等通过把克鲁格曼指数、人口素质系数、建成区面积等指标引入引力模型,并考虑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进行分析[13]。吴常艳等研究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14]。贺欢欢等利用引力和城市流强度模型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15]。陈梦筱用引力模型和要素流动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16]。许芸鹭等对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进行测度[17]。胡盈等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流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18]。初楠臣等基于现实和虚拟视角测度哈大齐空间联系及驱动力[19]。陶菁等综合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20]。邓春玉结合城市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珠三角、环珠三角城市群区域[21]。周晓艳等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网络特征进行研究[22]。安景文等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进行研究[23]。邹琳等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进行分析[24]
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对哈长这一国家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和空间演化趋向的研究还较少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之下,国家级城市群肩负带动区域发展的国家使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用引力模型、实际要素流动来研究哈长这一国家级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和空间隶属关系,并探索国家级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趋向,为哈长城市群和东北地区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引力模型已被新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应用于经济体之间联系的研究中,成为研究空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二是基于要素实际流动量的城市间联系研究。该方法以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流动要素为重点,清晰地反映日益网络化的城市区域内部的功能结构和关系,揭示城市区域内的互动演进过程。三是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城市间经济联系研究。城市间空间流在城市群内所发生的频繁、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是城市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25]
本文主要采用引力分析方法和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城市间联系和层级关系,并根据空间隶属度判断城市之间的腹地关系,探索哈长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趋向。
城市间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发生频繁的相互作用。经济联系强度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内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程度,及周边地区的接受能力。空间隶属度可以反映区域整体空间一体化水平。根据物理学的引力模型原理,确定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Rij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其中PiPj为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GiGj为两个城市的经济规模;Dij为两个城市的距离。
城市的经济规模受多因素影响,可由反映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综合体现,但通常情况下最主要的体现指标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为简化起见,这里选用城市的GDP来代表。考察城市群经济联系发展问题,在快捷的高速交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城市之间的往返主要看耗用时间的长短,故本文采用城市之间时间距离代替空间距离。经济联系强度测算模型如下:
R i j = P i G i × P j G j / D i j 2
随着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加强,各种要素资源在城市之间流动,资源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城市空间的扩展与融合,促进城市群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用空间经济隶属度来考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程度。空间经济隶属度模型为:
F i j = R i j / j = 1 n R i j
式中: F i j为2个城市的空间经济隶属度,其值越大表示空间一体化程度越高。
根据城市之间空间隶属度的大小,分析城市之间的腹地关系和空间演化趋向。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集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相关市(州)的政府网站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地图集,中国公路铁路地图册,铁道部12306网站,以及车次网和携程网等等。研究所用数据有一部分经过简单的运算处理。

3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及层级关系

哈长城市群所处的黑、吉两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东北地区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分布有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松原、长春、吉林、四平等城市;东北地区东部林业、矿产资源经济带上分布有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延吉、白山、通化等城市。

3.1 哈长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变概况

哈长城市群所在的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经过不断演变,从“三镇松散”发展到“四核三群”的空间结构。其中,黑龙江省城镇体系从“单核松散”演变到“多核轴带集聚”;吉林省城镇体系从“单核松散放射”演变到“双核向单核演变”。黑、吉两省呈现以“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城市带和吉林中部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分布状态[26]

3.2 哈长城市群所在的黑、吉两省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

根据引力模型测算城市经济联系度的原理,通过查阅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总量、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和通行时间等数据,选取两两城市间的最短时间距离,测算出哈长城市群所在黑、吉两省的城市间经济联系度,并划分层级。为突出重点,仅列出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表1)。
表1 哈长城市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Tab.1 Economic link intensity among urbans of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城 市 哈尔滨 齐齐哈尔 大庆 牡丹江 绥化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松原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10.43 -
大 庆 23.21 11.17 -
牡丹江 4.87 0.37 0.80 -
绥 化 63.67 1.48 5.05 0.79 -
长 春 43.39 2.12 7.90 1.89 5.35 -
吉 林 16.72 1.28 3.20 1.57 2.20 100.00 -
四 平 5.43 0.49 1.18 0.32 0.78 30.05 6.41 -
辽 源 1.57 0.13 0.32 0.09 0.22 10.51 1.98 2.15 -
松 原 11.97 2.01 8.55 0.55 1.49 24.87 7.97 2.86 0.67 -

3.3 哈长城市群所在的黑、吉两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层级

根据表1测算的经济联系度,黑、吉两省城市间经济联系度由高到低可分为五级,一级最强,五级最弱。主要的城市间经济联系层级为:
第一层级:哈尔滨和绥化、长春、吉林、大庆、松原、齐齐哈尔之间的联系;长春和吉林、四平、松原、大庆、辽源之间的联系。其中哈尔滨和长春为两个中心城市。
第二层级:哈尔滨和牡丹江、四平;大庆和绥化、松原;长春和大庆、绥化;吉林和松原、四平;双鸭山和佳木斯等之间的联系。
第三层级:齐齐哈尔和长春、松原;吉林和大庆、绥化、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平和松原、辽源;长春和通化、白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原和白城、通化和白山、鹤岗和佳木斯等之间的联系。
第四层级:哈尔滨和辽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鸡西、双鸭山、鹤岗、伊春、黑河、通化、白山、白城;齐齐哈尔和绥化、吉林、白城;牡丹江和大庆、绥化、长春、吉林、松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原和绥化、通化;四平和绥化、大庆、通化;辽源和吉林、松原;吉林和白城、白山;长春和白城;大庆和白城、佳木斯;双鸭山和长春;鸡西和牡丹江、佳木斯、长春;伊春和绥化;佳木斯和牡丹江、绥化、长春、吉林等之间的联系。
其余较弱的列为哈长城市群的第五级联系。
由此可知,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城市(州)经济联系度较大的城市依次为:哈尔滨、长春、吉林、绥化、齐齐哈尔、大庆、松原、四平、辽源、牡丹江等。
黑、吉两省地级市(州)间相互作用的特征呈现为: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并向外逐渐降低。其中,长春和吉林,哈尔滨和绥化、长春的联系最为紧密。哈尔滨与绥化均在黑龙江省,长春与吉林在吉林省,并且在省内城市中距离最近,技术、人流、资金、信息等方面联系密切,其经济联系强度高。从跨省关系看,哈尔滨和长春、吉林的经济联系度高,并且均在第一层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已形成以哈尔滨、长春为中心,吉林、大庆、牡丹江、松原、四平、齐齐哈尔和辽源等城市紧紧围绕该中心的哈长城市群。

3.4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要素流动加剧

城市群内城市间人口流动,可用城市间每天开通的火车、汽车和航空班次来衡量(表2~表4)。
表2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每天火车班次(2015和2019年)(单位:次)

Tab.2 Daily train trips between urbans with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2015 and 2019, Unit: Times)

城市 哈尔滨 齐齐哈尔 大庆 绥化 牡丹江 长春 吉林 松原 四平 辽源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47增到51~54 -
大庆 55增到57~58 4增到48~51 -
绥化 33增到40 3增到5 2增到4 -
牡丹江 21增到36~37 2 4减为3 1 -
长春 78增到90~91 12增到19 12增到21 9增到12 6增到13 -
吉林 7 1增到2 1增到2 0 1 66增到87~88 -
松原 2减到0 2减到1 2减到1 0 0 9增到23~24 0增到2 -
四平 45增到59~60 11增到16 8增到14 6增到10 4增到8 68增到103 14增到23 2增到4 -
辽源 0 0 0 0 0 2增到6 1 1减到0 3减到2 -
表3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每天汽车班次(2015和2019年,单位:次)

Tab.3 Daily bus trips between urbans with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2015 and 2019, Unit: Times)

城市 哈尔滨 齐齐哈尔 大庆 绥化 牡丹江 长春 吉林 松原 四平 辽源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32减到25 -
大庆 100减到83 15 -
绥化 47减到37 1 9减到6 -
牡丹江 65减到52 0 4减到1 3 -
长春 34减到26 0 3减到1 0 2减到1 -
吉林 23减到17 0 1 0 1 242 -
松原 16减到14 0 0 0 0 40 1 -
四平 0 0 0 0 0 84 0 1 -
辽源 1 0 0 0 0 53 2 1 28 -
表4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每天航空班次(2015和2019年,单位:次)

Tab.4 Daily airplane trips between urbans with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2015 and 2019, Unit: Times)

城市 哈尔滨 齐齐哈尔 大庆 绥化 牡丹江 长春 吉林 松原 四平 辽源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0 -
大庆 0 0 -
绥化 0 0 0 -
牡丹江 1减到0 6减到3大连换乘 4减到3个大连、青岛、沈阳换乘 0 -
长春 2减到0 8减到4京津换乘 0 0 0 -
吉林 0 0 0 0 0 0 -
松原 0 0 0 0 0 0 0 -
四平 0 0 0 0 0 0 0 0 -
辽源 0 0 0 0 0 0 0 0 0 -

3.4.1 火车班次绝对增加

从火车班次看,黑、吉两省火车在省内交通联系相对频繁,尤其是哈大齐沿线和哈尔滨—长春之间、长春—吉林、长春—四平之间,火车交通班次较多,绥化、牡丹江之间有一定火车联系,其他城市间火车交通联系较少。各市之间具体火车班次变化见表2
2015—2019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沿线、哈尔滨—长春—四平沿线、长春—吉林、长春—松原、长春—四平城市间的火车班次增加较多,城市之间交通联系逐渐增强。火车增加班次较多的城市是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四平、大庆和牡丹江,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作用,说明哈长城市群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在进一步起极化作用。但哈长城市群内边缘的松原和辽源的火车班次在绝对减少,说明其节点作用在弱化。

3.4.2 汽车班次相对减少

黑、吉两省内的汽车交通联系较为频繁,尤其是与本省的省会城市之间联系较紧密。吉林和长春之间的汽车联系最为紧密,每天有242个班次;其次是大庆和哈尔滨之间的汽车交通联系较紧密,2015年每天有100个班次,2019年每天有83个班次;四平和长春之间保持每天84个汽车班次;再次是省内地级市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省际之间省会城市长春和哈尔滨联系较多,2015年的每天有34个班次汽车减少到2019年的每天26个班次;其他省际城市间没有太多汽车班次。哈尔滨、大庆和城市群内两省的城市间汽车班次都在减少,原因是高速铁路的开通,增强了运力,选择高铁出行替代汽车出行人增多了。吉林省的城市间汽车班次没有变化(表3)。

3.4.3 航空客运班次减少

黑、吉两省距离近,航班交通联系相对较少,2015—2019年,哈尔滨—长春每天由2班减到0班;哈尔滨—牡丹江每天1班也减到0班;齐齐哈尔—牡丹江、齐齐哈尔—长春每天分别从6和8班各自减半,并且绕道更远的大连、京津换乘;大庆—牡丹江每天4班减到3班,绕道更远的大连、青岛、沈阳换乘。哈长城市群其余城市之间没有航班(表4)。
这也说明哈长城市群之间火车(尤其是高铁的开通)和汽车出行替代了航空出行,进一步说明城市群内城市间距离近,联系紧密,陆路交通能满足城市之间的客流及经济与社会信息交流。

4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演化趋向与腹地关系

根据对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城市的分布、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能级水平,确定黑、吉两省的城市群区域包含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长春、吉林、松原、四平、辽源、牡丹江等。

4.1 哈长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跨黑、吉两省的哈长城市群主要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包含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吉林、松原、四平、辽源等城市。哈长城市群内城市空间联系走向上呈“井”字形[26],并辐射向更宽广的东北三省区域。

4.2 哈长城市群所在黑、吉两省的城市空间隶属度

根据经济联系度,计算出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城市空间隶属度(表5)。从其中可以看出,哈长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空间隶属度较高,相邻城市之间的隶属度较高,城市群外城市之间的空间隶属度较低;中小城市对于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的隶属度较高。
表5 哈长城市群所在黑、吉两省的城市空间隶属度

Tab.5 Urban spatial subordination degree of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

城市
空间
隶属度
(%)
Fij


齐齐
哈尔

西























哈尔滨 - 32.85 22.80 14.75 16.92 35.70 36.09 22.11 19.91 31.93 33.05 75.54 18.11 11.18 10.45 8.47 11.51 9.58 18.28 15.79 15.36
齐齐哈尔 5.29 - 2.20 1.39 1.57 17.18 2.68 1.77 1.69 2.42 8.09 1.76 0.89 0.86 0.95 0.71 1.35 1.12 3.06 8.47 1.93
鸡西 0.90 0.54 - 2.97 3.39 0.51 1.59 5.48 25.16 11.31 1.03 0.34 0.26 0.29 0.22 0.17 0.39 0.36 0.30 0.42 1.81
鹤岗 0.39 0.23 1.97 - 4.08 0.21 3.19 14.24 1.97 0.85 0.80 0.21 0.11 0.08 0.09 0.07 0.15 0.12 0.12 0.18 0.34
双鸭山 0.83 0.48 4.21 7.63 - 0.44 2.46 26.74 4.13 1.78 1.17 0.40 0.22 0.18 0.19 0.15 0.31 0.25 0.26 0.35 0.72
大庆 11.76 35.17 4.25 2.62 2.95 - 6.18 3.97 3.76 5.25 7.34 5.99 3.30 2.14 2.28 1.72 2.74 2.28 13.06 8.29 3.76
伊春 0.76 0.35 0.85 2.54 1.05 0.39 - 1.66 0.75 0.38 2.34 0.81 0.16 0.12 0.13 0.10 0.21 0.17 0.19 0.25 0.29
佳木斯 2.04 1.02 12.78 49.95 50.13 1.11 7.29 - 14.93 4.43 2.48 0.75 0.52 0.39 0.43 0.33 0.65 0.54 0.59 0.77 1.50
七台河 0.11 0.06 3.43 0.40 0.45 0.06 0.19 0.87 - 0.60 0.09 0.04 0.03 0.02 0.03 0.02 0.04 0.03 0.03 0.04 0.13
牡丹江 2.47 1.16 22.06 2.50 2.79 1.23 1.40 3.71 8.55 - 2.38 0.94 0.79 1.05 0.61 0.49 1.11 1.04 0.84 1.06 7.01
黑河 0.36 0.55 0.28 0.33 0.26 0.24 1.21 0.29 0.19 0.34 - 0.27 0.11 0.09 0.10 0.08 0.18 0.15 0.13 0.31 0.27
绥化 32.27 4.66 3.64 3.35 3.48 7.76 16.41 3.46 3.29 5.17 10.47 - 2.23 1.47 1.50 1.17 1.93 1.61 2.27 2.63 2.56
长春 21.99 6.68 7.92 4.87 5.47 12.15 9.51 6.87 6.76 12.41 12.67 6.35 - 66.88 57.85 56.82 25.53 21.38 37.99 21.96 26.15
吉林 8.47 4.04 5.45 2.43 2.72 4.92 4.44 3.22 3.10 10.31 6.50 2.61 41.73 - 12.35 10.73 14.73 13.24 12.18 9.42 23.44
四平 2.75 1.55 1.47 0.91 1.02 1.82 1.67 1.21 1.22 2.09 2.48 0.92 12.54 4.29 - 11.60 4.35 3.18 4.36 3.60 4.32
辽源 0.79 0.42 0.47 0.25 0.28 0.49 0.46 0.34 0.38 0.60 0.70 0.26 4.39 1.33 4.13 - 2.51 1.49 1.02 0.90 1.12
通化 0.85 0.62 0.73 0.42 0.46 0.61 0.72 0.52 0.56 1.06 1.22 0.33 1.55 1.43 1.22 1.97 - 38.42 0.92 1.13 1.96
白山 0.48 0.35 0.46 0.23 0.26 0.35 0.41 0.30 0.28 0.68 0.70 0.19 0.89 0.88 0.61 0.80 26.27 - 0.51 0.63 1.22
松原 6.06 6.32 2.51 1.56 1.74 13.15 2.92 2.12 2.07 3.60 4.07 1.76 10.38 5.33 5.50 3.62 4.12 3.34 - 22.87 5.21
白城 0.72 2.41 0.49 0.31 0.33 1.15 0.56 0.38 0.38 0.63 1.31 0.28 0.83 0.57 0.63 0.44 0.70 0.57 3.16 - 0.93
延边州 0.70 0.55 2.09 0.60 0.67 0.52 0.63 0.74 1.13 4.16 1.12 0.27 0.99 1.41 0.75 0.55 1.22 1.11 0.72 0.93 -

4.3 哈长城市群内城市间腹地关系紧密

根据空间隶属度,将哈长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腹地关系分为紧密腹地、次紧密腹地、竞争腹地和边缘腹地(表6)。哈长城市群内城市大多数处在群内城市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内,具有密切的空间隶属关系;群外城市处在群内城市的竞争腹地和边缘腹地的居多,联系程度相对弱一些。
表6 哈长城市群城市空间隶属腹地关系

Tab.6 The spatial subordination and hinterland relationship of urbans 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

城市腹地关系 紧密腹地
Fij>9%
次紧密腹地
1.5%<Fij<9%
竞争腹地
0.5%<Fij<1.5%
边缘腹地
Fij<0.5%
哈尔滨 大庆、绥化、长春 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四平、松原 鸡西、双鸭山、伊春、辽源、通化、白城、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齐齐哈尔 哈尔滨、大庆 绥化、长春、吉林、松原、四平、白城 鸡西、佳木斯、牡丹江、黑河、通化、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大庆 哈尔滨、齐齐哈尔、松原 绥化、吉林、四平 鸡西、佳木斯、牡丹江、通化、白城、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绥化 哈尔滨 齐齐哈尔、大庆、长春、吉林、松原 伊春、佳木斯、牡丹江、四平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牡丹江 哈尔滨、鸡西、长春、吉林 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双鸭山、绥化、四平、松原、延边 七台河、通化、白山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长春 哈尔滨、吉林、四平、松原 大庆、绥化、辽源、通化 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白山、白城、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吉林 哈尔滨、长春 大庆、四平、松原 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辽源、通化、白山、白城、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四平 哈尔滨、长春、吉林 大庆、松原、辽源 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通化、白山、白城、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辽源 长春、吉林、四平 哈尔滨、大庆、通化、松原 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白山、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松原 哈尔滨、大庆、长春、吉林 齐齐哈尔、绥化、四平、辽源、白城 通化、白山、延边 21个地市(州)内的其他城市
表6看出:①哈长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互为紧密腹地。②哈尔滨的紧密腹地城市有:齐齐哈尔、大庆、绥化、长春;长春的紧密腹地城市有:哈尔滨、吉林、四平、松原。③哈长城市群内其他城市与本省的联系较多,腹地关系紧密。④哈长城市群内的城市与群内的省外城市多数处在次紧密腹地。⑤黑、吉两省距离较远的哈长城市群外其他地级城市处在竞争腹地和边缘腹地。
由此可以看出,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和长春、吉林为紧密联系的中心地区,辐射带动哈长城市群及黑、吉两省区域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启示

①哈长城市群是黑、吉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哈长城市群内城市相互作用能级较大的城市依次为:长春、哈尔滨、吉林、绥化、松原、大庆、四平、齐齐哈尔、辽源、牡丹江;两省21个地级市(州)呈现为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地区,省内联系紧密,并向外逐渐降低。
②哈长城市群内城市经济联系度较高。从黑、吉两省看,哈尔滨—绥化和长春—吉林的联系最为紧密。从跨越省份界限看,哈尔滨—长春,哈尔滨—吉林的经济联系度高且均在一级,现阶段已形成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以大庆、绥化、松原、四平、齐齐哈尔、辽源和牡丹江为紧密联系的城市群。
③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黑、吉两省内城市间联系紧密,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哈长城市群内的汽车交通联系较为频繁,尤其是与各自的省会城市之间联系较紧密,火车交通联系次之。黑、吉两省的省内交通联系相对频繁,陆路交通能满足城市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信息交流。
④哈长城市群城市沿交通干线分布,空间隶属度较高,在空间上呈“井”字形分布,辐射省内更宽广的区域。群内城市之间的隶属度较高,群外城市与群内城市之间的空间隶属度较低;中小城市对于核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的隶属度较高。群内城市大多数处在群内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范围内,联系度较高;群外城市处在群内城市的竞争腹地和边缘腹地的居多,联系程度和隶属程度相对弱一些。
⑤哈长城市群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既有的优势,加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融合,提高和省内核心城市联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黑、吉两省之间和相对弱联系级别的城市之间加强联系和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
[1]
徐绍史. 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R/OL]. 中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zgrdw/npc/zxbg/czhjsgzqk/2013-06/27/content_1798667.htm, 2013-06-2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公报2014年第9号)[R/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2014-03-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43号)[R]. 2016-02-23.

[4]
Stewart J Q. Demographic gravitation:evidence and applications[J]. Sociometry, 1948(1):31-58.

[5]
Ashtakala B, Murthy A S N. Optimized gravity models forcommodity transportation[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988, 114(4):393-408.

[6]
Shen Guo-qiang. Reverse-fitting the gravity model to inter-city airline passenger flows by an algebraic simplification[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4(12):219-234.

[7]
Karemera D, Oguledo V I, Davis B. 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o North America[J]. Applied Economics, 2000, 32(13):1745-1 755.

[8]
Chen Y. Urban gravity model based on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Fourier analyses of spatio-temporal process[J]. 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9, 41(2):603-614.

[9]
徐建斌, 占强, 刘春浩, 等. 基于经济联系与空间流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分析[J]. 经济地理, 2015, 35(10):36-43.

[10]
彭芳梅.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基于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12):57-64.

[11]
苗洪亮, 周慧. 中国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和等级结构的比较——基于综合引力模型的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6):52-59.

[12]
顾朝林, 庞海峰.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 地理研究, 2008, 27(1):1-12.

[13]
赵雪雁, 江进德.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 经济地理, 2011, 31(2):218-223.

[14]
吴常艳, 黄贤金, 陈博文, 等.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 经济地理, 2017, 37(7):71-78.

[15]
贺欢欢, 吕斌.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7):67-74.

[16]
陈梦筱.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 21(4):45-55.

[17]
许芸鹭, 雷国平. 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测度[J]. 城市问题, 2018(11):65-74.

[18]
胡盈, 张津, 刘转花, 等. 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52-57.

[19]
初楠臣, 姜博, 张雪, 等. 基于现实和虚拟视角的哈大齐空间联系综合测度及驱动力[J]. 经济地理, 2016, 36(7):70-75.

[20]
陶菁, 张杰, 丛海彬.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综合测度——基于宁波与3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 2017(11):114-120.

[21]
邓春玉. 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优化研究[J]. 城市问题, 2009(7):19-27.

[22]
周晓艳, 陈琪, 陈雨昂.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网络特征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9):26-33.

[23]
安景文, 毕胜, 梁志霞.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12):162-165.

[24]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等.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5, 35(6):1-7.

[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我国城市群发展研究[R]. 2016.

[26]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 哈长城市群范围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R]. 2015.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