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与创新发展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

  • 唐艳 , 1 ,
  • 杨永春 , 1, 2, 3, ,
  • 程仕瀚 1
展开
  • 1.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甘肃 兰州 730000
  • 2.兰州大学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甘肃 兰州 730000
  • 3.兰州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甘肃 兰州 730000
※杨永春(1969—),男,陕西白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转型与规划。E-mail:

唐艳(1994—),女,四川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转型。E-mail:

收稿日期: 2019-03-04

  修回日期: 2020-02-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55)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专项项目(2018ldbryb02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and Sales Logistics Network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in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 TANG Yan , 1 ,
  • YANG Yongchun , 1, 2, 3, ,
  • CHENG Shihan 1
Expand
  • 1. College of Earth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 2.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 3.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Received date: 2019-03-04

  Revised date: 2020-02-10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1

摘要

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企业供应销售两类网络,尝试分析内陆高原城市开发区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供应物流网络在国内呈“U”型结构,即东西部强,中部弱;国际上供应商较少。供应货物流动结构呈地方化、非全球化的特征,表现出显著的地方资源导向。②销售物流网络格局跟供应物流网络大致相似,国内总体也呈“U”型结构;国际上呈现全球化销售较弱。销售货物流动结构呈地方化、弱全球化的特征,表现出企业主要服务青海省内需求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东部化、全球化的趋势。③医药卫生、轻工食品及服装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冶金矿产、石油化工及机械电子电工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交通运输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阶段,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引用格式

唐艳 , 杨永春 , 程仕瀚 .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J]. 经济地理, 2020 , 40(3) : 129 -140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03.015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Ucine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ols,we built two types of networks for enterprise supply and sales,and tri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and sales logistics networks in inland plateau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supply logistics network has a "U" structure in the country,that is,the east and west are strong,the central part is weak; there are fewer suppliers in the world. The supply cargo flow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localization and non-globalization,showing significant local resource orientation. 2) The sales logistics network pattern is similar to the supply logistics network. The domestic overall is also a "U"-typ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sales are global. Weak. The flow structure of sales goods is characterized by localization and weak globalization. It show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services of enterprises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also shows the trend of east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3) Medicine and health,light industry food and clothing textile industry. The industrial chain is complete,which can enhanc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metallurgical, mineral, petrochemical,and mechanical,electrical,and electrical industries are in the midstream stage of the industrial chain,and have a weak impact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in the downstream stage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a certain extent,it ca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物流活动属于社会现象[1],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2],按其活动性质,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3-4]。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全球化、地方化相互作用的加强,各种“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资本流等)在规模大小、速度、方向和组织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各种“流”的作用下,作为城市区域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与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交流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特征的网络体系[5]。开发区/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包括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涉及的物流活动包括三大部分,即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及销售物流。其中,供应物流是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购入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是针对制造产品的工厂企业所持有的,它是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是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活动[2]
基于地理学视角,国外学者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网络、物流结构、物流区位等方面。在物流配送网络和物流结构方面,研究者通过模型探讨最优网络和网络结构演化,同时也注重分析物流的层次结构。如Kengpol、Dzupire等运用系统、模型来探讨最优物流配送网络及效益成本[6-7];McKinnon、Riemers等论述了物流配送网络的功能关系[8-9];Hesse等提出了物流企业网络结构的演化模型[10];O'Kelly等基于中心辐射网络分析物流的层次结构[11]。在物流区位方面,研究者重点探讨了物流节点的区位选择问题[12],同时也探讨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认为土地成本、运输成本、交通等对物流区位有影响[13-15]。中国学者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物流企业研究。研究者从企业微观视角,探讨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定性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16-19]。同时研究者还从企业宏观视角,构建企业网络组织的理论框架。如王成金提出了企业组分网络和物流运营网络分析框架[20];宗会明则构建了战略、空间和运营网络分析框架[21]。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一些研究者开展了实证分析,如倪玲霖等通过对顺丰速运的研究,得出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企业空间组织网络[22];宗会明等以腾邦物流为例,认为地方部分企业空间网络受到全球化的影响[18]。另外,基于物流企业探讨城市网络也逐渐兴起,如董琦等以物流企业总部及分公司为基础,研究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23];叶磊等在该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特征[24];而孙阳等则根据总—分机构剖析中国城市网络空间层级结构[25]。二是物流活动研究。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对物流活动展开论述。如苏建军等从宏观层面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物流活动[26],而刘文宇等则从中观层面研究省市与省市之间的物流活动[27]。三是物流园区研究。物流园区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理论研究重点在于基本概念及类别的辨析[28-30],而实证研究则关注物流园区的选址、规划及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32]。上述研究尽管丰富,但限于数据原因缺乏对所有行业企业的关注,且忽视城市内部与城市内外部之间的物流活动,同时鲜有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的探讨,而开发区/工业园区所有行业企业的物流活动对当前城市物流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社会网络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Simmel提出的社会互动一词。19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Granovetter提出弱关系理论,将社会网络概念化[33]。随后社会网络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34]。该理论的核心是从社会关系视角研究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并分析关系网络对行动者个体及整体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35],运用该理论可从多方面对网络进行定量研究。而社会网络的形式化界定则是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按照行动者的集合类型,可将社会网络分为1-模网络和2-模网络。1-模网络是由一个行动者集合内部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2-模网络是由一类行动者集合与另一类行动者集合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在地理学中,国外学者运用社会网络理论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流领域,具体包括分析旅游信息网站[36]、旅游网站网络结构的演化[37]、全球旅游网络[38-39]等。和国外学者类似,国内学者也在旅游流研究领域进行尝试。如刘法建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及互动格局[40];马丽君等通过社会网络,揭示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1];付琼鸽等分析了具体省份的旅游网络结构,并提出优化策略42];马丽君等则关注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空间的关联性[43]。除此之外,国内学者还将该理论引入城市流研究中。如赵金丽等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探讨了中国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44];刘承良等运用此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流动[45];马学广等则基于交通设施数据,研究中国城市网络空间格局[46]。总体来说,国内外学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方面,而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企业物流活动的研究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沿海到内陆已大致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逐步递减的梯度空间结构[47-48]。因此,我国内陆高原城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销售物流网络与东部沿海城市,甚至成都、西安等内陆地区相对发达的城市应有所差异,即可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网络结构。而且因为相关资料收集困难等缘由,我国目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企业物流活动的文献并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西宁市的开发区核心——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货物的供应和销售方向及由此所形成的物流网络结构特征,尝试把握内陆城市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中的关键物流节点,并进一步试图以产业链为着眼点,分析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阶段,以期为研究区相关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西宁市开发区涵盖了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下辖4个工业园区的企业,即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城北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和南川工业园区,开发区总面积108.78 km²(图1)。开发区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发展聚集区,2017年开发区累计入驻各类企业1 700余户,其中工业企业4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3亿元,解决就业人口7.6万。其中,生产总值占青海省的13.7%,占西宁市的31.36%[49]
图1 西宁市开发区及其四大园区

Fig.1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and its four major parks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6月18日至7月15日在西宁市开发区进行的调研,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以及配套进行的问卷调查获取了所需的基本信息。同时,针对西宁市开发区的调研还主要包括了来源于西宁市政府相关部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辖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开发区(基本概况等)及企业数据,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网络、企业入驻开发区的原因等。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用到以下两部分的调研资料:①企业主要的供应商来源地;②企业产品在省内外主要的销售地。我们想完成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调研,但几经努力,每个园区的样本量约占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35%。收回有效问卷共50份(有效率为98.04%),其中生物科技产业园区18份,东川工业园区16份,甘河工业园区6份,南川工业园区10份。

1.2 2-模网络方法的选取与处理

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空间分别是供应地和接受地、供应地和销售地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联系视角可知,各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故形成了一种接收地—供应地和供应地—销售地的多元隶属关系,即企业所在地形成的集合分别与供应地、销售地所形成的集合之间的互动和结构。各企业和供应地、销售地之间存在一种“二元性”,即将企业与供应地、企业与销售地分别看作一个2-模网络。2-模网络来自于社会网络分析,相对于1-模网络只能分析同一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2-模网络着眼于两个集合之间的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网络[40,50]。2-模网络可将供应地和接受地两个集合、供应地和销售地两个集合分别归入同一个网络结构中,并从二者之间的互动上来剖析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按照2-模网络的思想,各企业因从不同地方购入原材料以及产品销售至不同地方而分别产生了基于市场流的接收地—供应地以及供应地—销售地的联系,进而形成了企业供应地、销售地的隶属网络。因此,利用2-模网络方法可分别揭示各企业与供应地、销售地两个集合所形成的隶属网络特征。
所建立的企业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网络的行动者分别来自于两个集合:45个接收地集合与23个供应地集合,48个供应地集合与24个销售地集合。以2018年西宁市工业园区企业基本状况及影响企业选址因素调查问卷中的“主要供应商来源地”和“产品主要销售地”作为基础数据,获得企业与供应地关系的45×23以及企业与销售地关系的48×24的 2-模网络矩阵,并将其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从而分析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的空间格局特征。

1.3 网络中心性测度

中心性是网络分析的重点之一,用于量化网络中各行动者的权利[40]。中心度也是物流类社会网络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
①程度中心度。从供应物流网络来看,对于接收地而言,程度中心度等于该点所拥有的供应地数量;对于供应地而言,则等于该点所供应的接收地数量。同理,从销售物流网络来看,对于供应地而言,程度中心度等于该点所拥有的销售地数量;对于销售地而言,则等于该点所接收的供应地数量。因此,程度中心度的值越大,表示关联的点就越多,在网络中的位置越重要。
②接近中心度。表示网络成员到其他成员之间距离的接近程度。从供应物流网络来看,对于接收地而言,接近中心度是其所拥有的供应地到其他供应地和接收地的最短网络距离的函数;同理,从销售物流网络来看,对于供应地而言,接近中心度是其所拥有的销售地到其他销售地和供应地的最短网络距离的函数(式1)。
C c n i = 1 + i = 1 g + h m i n k d ( k , j ) g + h - 1 - 1
式中: C c n i为接收地或供应地 n i的接近中心度; g为供应地或销售地数量; h为接收地或供应地数量; k为接收地或供应地 n i所邻接的某供应地或销售地; j为某个其他接收地或供应地,某个其他供应地或销售地; m i n k d k , j表示 k j之间的最短网络距离。
从供应物流网络来看,对于供应地而言,接近中心度是其所供应的接收地到其他供应地和接收地的最短网络距离的函数;同理,从销售物流网络来看,对于销售地而言,接近中心度是其所接收的供应地到其他供应地和销售地的最短网络距离的函数(式2)。
C c m k = 1 + j = 1 g + h m i n i d ( i , j ) g + h - 1 - 1
式中: C c m k为供应地或销售地 m k的接近中心度; g为供应地或销售地数量; h为接收地或供应地数量; i为供应地或销售地 m k所邻接的某接收地或供应地; j为某个其他接收地或供应地,某个其他供应地或销售地; m i n i d i , j表示   i j之间的最短网络距离。
一般来说,一个网络成员的接近中心度数值越小,表示联系的通达度越好,越容易与其他成员建立关系,越容易处于整体网络的中心。
③中间中心度。反映了网络中2个非邻接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依赖于网络其他节点的程度。从供应物流网络来看,对于接收地而言,只有当任意一对供应地都供应该接收地的时候,这个接收地才能获得中间中心度;另外,若一个供应地仅仅供应一个接收地时,该接收地得到(g+h+2)个中间“点”。同理,从销售物流网络来看,对于供应地而言,只有当任意一对销售地都接收该供应地的时候,这个供应地才能获得中间中心度(式3);另外,若一个销售地仅仅接收一个供应地时,该供应地得到(g+h+2)个中间“点”。
C B n i = 1 2 n i , n j m k 1 X i j N
式中: C B n i为接收地或供应地 n i的中间中心度;接收地或供应地 n j为与 n i共享供应地或销售地 m k的另一接收地或供应地; X i j N n i n j所共享的供应地或销售地的数量。同理,对于供应地或销售地而言,如果一个供应地或销售地仅仅是某接收地或供应地唯一的市场,则该供应地或销售地得到(g+h+2)个中间“点”;对于一个供应地或销售地所供应或接收的所有接收地或供应地来说,该供应地或销售地获得 1 X k l M个中间中心度,其中 m l为与 m k共享接收地或供应地的另一个供应地或销售地, X k l M m k m l所共享的接收地或供应地的数量。
网络中心性测度可通过Ucinet 6软件中的network-centrality-2-mode centrality模块对矩阵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表4
表3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地及部分接收地中心度测量结果

Tab.3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supply and partial receiving centers of enterprises in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供应地 程度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 接收地 程度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
青海 0.533 0.650 0.532 PLT 0.217 0.694 0.165
陕西 0.089 0.476 0.139 KBT 0.130 0.496 0.039
四川 0.089 0.471 0.073 KKXLSP 0.043 0.566 0.000
贵州 0.022 0.406 0.000 DZR 0.087 0.597 0.061
山东 0.022 0.406 0.000 MC 0.043 0.351 0.000
江苏 0.089 0.434 0.089 SY 0.043 0.396 0.000
浙江 0.067 0.372 0.033 QB 0.130 0.496 0.038
上海 0.111 0.492 0.174 YZGY 0.043 0.566 0.000
广东 0.089 0.346 0.058 XH 0.130 0.496 0.038
甘肃 0.089 0.456 0.156 ZL 0.043 0.388 0.000
宁夏 0.044 0.317 0.003 JN 0.043 0.332 0.000
河南 0.044 0.452 0.049 TZH 0.043 0.332 0.000
辽宁 0.044 0.324 0.027 WL 0.087 0.440 0.007
吉林 0.022 0.321 0.000 SF 0.043 0.566 0.000
西藏 0.044 0.376 0.008 JK 0.043 0.566 0.000
云南 0.022 0.321 0.000 SP 0.087 0.578 0.027
北京 0.044 0.360 0.033 KKXLYY 0.043 0.566 0.000
新疆 0.022 0.321 0.000 WT 0.043 0.566 0.000
内蒙古 0.044 0.406 0.013 CQ 0.174 0.594 0.088
黑龙江 0.022 0.382 0.000 LCD 0.217 0.609 0.126
河北 0.044 0.406 0.000 ZY 0.043 0.420 0.000
安徽 0.022 0.382 0.000 LT 0.043 0.566 0.000
国外 0.089 0.403 0.064 QT 0.130 0.505 0.041
表4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销售地及部分供应地中心度测量结果

Tab.4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sales location and part of the supply center of the enterprises in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销售地 程度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 供应地 程度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
青海 0.792 0.783 0.698 KBT 0.208 0.747 0.054
江苏 0.146 0.470 0.028 KKXLSP 0.250 0.728 0.065
浙江 0.083 0.431 0.008 DZR 0.042 0.465 0.000
上海 0.208 0.505 0.117 MC 0.042 0.621 0.000
国外 0.208 0.511 0.116 SY 0.375 0.615 0.088
西藏 0.063 0.416 0.002 QB 0.125 0.656 0.011
北京 0.042 0.443 0.002 SJX 0.042 0.621 0.000
广东 0.104 0.480 0.032 YZGY 0.167 0.694 0.027
四川 0.125 0.470 0.020 XH 0.292 0.747 0.089
陕西 0.146 0.495 0.056 ZL 0.083 0.480 0.003
香港 0.104 0.465 0.021 JN 0.083 0.457 0.002
山东 0.063 0.452 0.006 TZH 0.083 0.628 0.003
甘肃 0.125 0.416 0.007 WL 0.083 0.628 0.003
辽宁 0.042 0.416 0.004 SF 0.125 0.678 0.024
湖南 0.083 0.412 0.003 JK 0.083 0.678 0.014
河南 0.021 0.315 0.000 SP 0.125 0.648 0.011
新疆 0.021 0.402 0.000 KKXLYY 0.083 0.641 0.004
山西 0.083 0.452 0.018 LK 0.083 0.641 0.008
宁夏 0.021 0.379 0.000 WT 0.167 0.663 0.020
河北 0.021 0.364 0.000 XW 0.125 0.686 0.023
吉林 0.021 0.388 0.000 LCD 0.083 0.641 0.004
福建 0.021 0.388 0.000 TR 0.208 0.686 0.051
江西 0.021 0.311 0.000 LT 0.208 0.518 0.037
澳门 0.021 0.359 0.000 QT 0.208 0.720 0.061

2 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

2.1 供应物流网络的结构特征

2.1.1 供应的来源地与接受企业的基本特征

对西宁市开发区企业供应物流网络中各节点进行中心度测量,结果发现这个供应物流网络在国内尺度大致呈“东西强,中部弱”的“U”型结构,即东、西部省份在3项中心度指标的得分均大于中部省份;国际尺度呈现的特点是国际供应商较少,且主要来自大洋洲。
在国内尺度方面。中心度的测量结果显示(表3),青海、上海、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和甘肃是供应物流网络的核心供应地,承担西宁市开发区企业主要供应商的角色;云南和新疆的3项中心度指标值最低,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与开发区联系不大。供应地的中心性测量结果中,3项中心度指标的趋势基本一致,即程度中心度高的点,其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高。青海和上海在3项中心度指标的测量中位居前两位,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和甘肃并列第三位。其中,青海的3项中心度指标值最高,表明该地区是西宁市开发区企业供应物流网络最核心的供应地,掌握众多的货物资源,地方性优势突出,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际尺度方面。中心度的测量结果显示(表3),国外也是供应物流网络的核心供应地,在3项中心度指标的测量中位居第三位,具体国家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从接收地一方的结果来看(表3),3项中心度指标的趋势基本一致。PLT(青海普兰特药业有限公司)和LCD(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程度中心度的值相同且最高,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相对较高,这说明这两个企业在接收地中处于核心地位;有众多企业的3项中心度指标值相同且为最低,如KKXLSP(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MC(青海明创光电实业有限公司)、ZY(青海紫源宝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

2.1.2 地方化、非全球化的货流网络结构特征

结合企业供应物流网络的中心度分析,得到企业供应的货物流动在国内总体呈地方化的供应特征,即供应商来源以青海省为主(图2),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货物供应以国外、省外城市为主的供应流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1]。具体表现为青海省内的供应商约占53.33%,且主要为西宁市、海西州、海东市和玉树州,接收地多为医药、食品、羊绒、化工等类型企业。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拥有丰富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沙棘、枸杞等特色生物资源;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青海拥有世界大约30%的牦牛、全国大约70%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由此可知,青海属于资源强省,故能为接收地提供所需的原材料。相比而言,省外地域供应所占的比重较小,接收地主要供应商来自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和甘肃。长三角的上海和江苏主要为接收地供应食品、日化、蚕丝、金属等原材料;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等地为接收地提供半导体、食品等原材料;陕西提供药材、光导纤维等原材料;四川主要提供药材、蚕丝、金属、防水等原材料;接收地从邻省甘肃输入萤石、有色金属铝等资源。
图2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物流网络

Fig.2 Supply logistics network of enterprises in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在国际上,企业供应的货物流动总体呈非全球化的供应特征,即国际供应商较少(图2),这同样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货物供应存在较大的差异[1]。具体表现为国际供应商仅约占8.89%,接收地主要供应商来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主要为接收地供应羊毛、牛奶等原材料。

2.2 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

2.2.1 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

对西宁市开发区企业销售物流网络中各节点进行中心度测量,结果发现销售物流网络与供应物流网络相似,在国内尺度大致也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的“U”型结构;国际尺度呈现的特点是企业参与全球化销售较弱,主要销售至北美洲的美国和欧洲的德国。
在国内尺度方面。中心度的测量结果显示(表4),青海、上海、江苏和陕西是销售物流网络的核心销售地,与开发区联系密切;河南、新疆、江西等地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与开发区联系很弱。销售地的中心性测量结果中,3项中心度指标的趋势基本一致,即程度中心度高的点,其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高。青海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的值最高,这表明该地区是西宁市开发区企业销售物流网络中最核心的销售地,反映出城市以省内的服务需求为主。
在国际尺度方面。中心度的测量结果显示(表4),国外也是销售物流网络的核心销售地,在3项中心度指标的测量中位居第二位,具体国家包括北美洲的美国、欧洲的德国和英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
从供应地一方来看,3项中心度指标的趋势基本一致。SY(圣源地毯)和XH(青海信禾氟业有限公司)的程度中心度的值位居前两位,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也相对较高,这说明这两个企业在供应地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也有众多企业的3项中心度指标值一致且为最低,如DZR(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MC(明创光电实业有限公司)、SJX(青海三江雪食品饮料)等企业,这表明它们是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主要由于其货物销售相对单一。

2.2.2 地方化、弱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结合企业销售物流网络的中心度分析,得到企业销售的货物流动在国内总体呈地方化的销售特征,即产品主要销售至青海省内部(图3),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以服务城市外部需求为主的销售物流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3]。具体表现为青海本地的销售商,所占比重高达80.85%,且销售基本覆盖全省,其中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和海西州是主要销售地(图4),主要销售中藏药、绿色保健食品、藏毯、硅材料、新材料等产品。相比而言,省外地域销售所占的比重较小,供应地主要销售商包括东部的上海和江苏,西部的陕西,以及香港地区(图3)。供应地企业主要销售地毯以及中藏药、枸杞保健酒和沙棘油等健康产品,高原奶茶等至东部的上海和江苏;销售至西部陕西的产品主要有地毯、中藏药、光伏玻璃、六氟化硫气体、钛锭等;销售地毯、光纤光棒、枸杞酒、羊绒等产品至香港。
图3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销售物流网络

Fig.3 Sales logistics network of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s

图4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青海省内销售物流网络

Fig.4 Sales logistics network in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

在国际上,企业销售的货物流动总体呈弱全球化的特征,产品虽然销售至国外的较多,但涉及全球化销售的企业仅占22%(图3),因此,可知企业参与全球化销售较弱。供应地主要销售商包括德国和美国,企业主要销售地毯、多晶硅、光纤光棒等产品至德国,销售地毯、羊绒、光纤光棒等产品至美国。由此可知,企业主要出口地方特色资源,如地毯、光纤光棒等。

2.3 产业链视角下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

产业链是指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生产链条[51],可将其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根据联合国按宽泛经济类别(BEC)和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的划分标准,确定中间产品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最终产品包括资本品和消费品[52]。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分工体系逐渐从以产业垂直分工为特征的“雁行模式”转向为以价值链分工为主的形式,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上。产业链研究的主体是行业,因此本文将企业按照所属行业进行划分,分为医药卫生、轻工食品、冶金矿产、服装纺织等行业(表5)。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参考孟浩[53]、卢明华[54]对产业链的划分,本文将上述行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阶段归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附加值较高)、中游(加工制造的生产环节,利润微薄,产品附加值较低)、下游(营销环节或服务,附加值较高)和完整产业链(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
表5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销售市场及产品名称

Tab.5 Supply and sales market and product name of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s

主要行业 接收地(企业)名称 主要供应地(比例) 主要供应产品 主要销售地(比例) 主要销售产品
医药卫生 PLT、JK、SP、TR、YC、RC、KKXLYY、XDYY、LK 东部(25%)
中部(6.25%)
西部(68.75%,其中青海43.75%)
国外(0)
中藏药材 东部(25%)
中部(29.17%)
西部(45.83%,其中青海29.17%)
国外(0)
中藏药品、保健品、片剂、原料药、注射剂等
轻工食品 KKXLSP、SJX、SF、WT、WHH、TL、QC、QHH 东部(28.57%)
中部(7.14%)
西部(57.14%,其中青海50%)
国外(7.14%,其中大洋洲7.14%)
藏牦牛、枸杞、高原菜籽、原料乳 东部(31.82%)
中部(0)
西部(63.64%,其中青海36.36%)
香港(4.54%)
国外(0)
藏牦牛肉干、枸杞酒、菜籽油、牛奶、酸奶等
冶金矿产 YZGY、JN、XW、LT、XY、XK、LF 东部(16.67%)
中部(0)
西部(83.33%,其中青海83.33%)
国外(0)
水电光照资源、昆仑晶石、有色金属材料 东部(45%)
中部(10%)
西部(15%,其中青海10%)
香港(5%)
国外(25%,其中亚洲20%;欧洲5%)
多晶硅、人造大理石、洁具、橱柜、铝板带箔、钛合金、铝壳等
服装纺织 KBT、DZR、SY、RS、XZ、CDM 东部(36.36%)
中部(9.09%)
西部(36.36%,其中青海27.27%)
国外(18.18%,其中大洋洲18.18%)
蚕丝、西宁毛、牛羊驼绒毛 东部(29.41%)
中部(0)
西部(11.76%,其中青海5.88%)
香港(5.88%)澳门(2.94%)
国外(50%,其中亚洲14.71%;欧洲20.59%;
北美洲8.82%;大洋洲5.88%)
地毯、纱线、羊绒、丝绸等
石油化工 QB、XH、HC、QX 东部(25%)
中部(8.33%)
西部(66.67%,其中青海8.33%)
国外(0)
晶体硅、萤石、日用化妆品 东部(33.33%)
中部(0)
西部(58.33%,其中青海33.33%)
国外(8.33,其中亚洲8.33%)
光伏玻璃、六氟化硫、改性沥青、日用百货等
机械电子电工 MC、ZL、WL、LCD、YCMT、DN 东部(36.36%)
中部(0)
西部(54.55%,其中青海9.09%)
国外(9.09%,其中北美洲9.09%)
LED应用产品、多晶硅产品(四氯化硅)、铝、镀锌板 东部(7.69%)
中部(0)
西部(61.54%,其中青海46.15%)
香港(7.69%)
国外(23.08%,其中亚洲7.69%;欧洲7.69%;北美洲7.69%)
显示屏、光纤、光棒、电线电缆、新型电动车等
交通运输 TZH、ZY、QT、YC、FY、HY 东部(50%)
中部(12.5)
西部(37.5%,其中青海12.5%)
国外(0)
车辆、钢铁 东部(0)
中部(9.09%)
西部(81.82%,其中青海54.55%)
国外(9.09%,其中亚洲9.09%)
车辆、橡胶垫板等
图5 西宁市开发区企业全球销售物流网络

Fig.5 Global sales logistics network of Xining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s

医药卫生和轻工食品行业,企业供应商主要来自本地,这明显与青藏高原独有的动植物医药、食品资源有关,即表现出显著的地方资源导向;销售范围涉及全国,但产品主要还是销售至本省,反映出企业以服务城市内部需求为主。从供应销售产品可知,医药卫生和轻工食品行业属于“供应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最终产品”路径,产业链完整,这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冶金矿产行业,企业供应商主要来源于青海本省,销售至东部地区及国外的亚洲市场。产品路径可概括为“供应原材料—深加工—销售中间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中间产品大部分指的是半成品,故可知该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中游,即加工制造,这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如企业LT(力同铝业青海有限公司),属于生产加工型企业,该企业生产出来的铝壳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企业JN(聚能钛业)是一家钛及钛合金熔铸的加工生产企业,其生产出来的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不同的是,YZGY(亚洲硅业)这个企业的产品路径虽然也可概括为“供应原材料—深加工—销售中间产品”,但其中间产品指的是核心零部件,即该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多晶硅是生产单晶硅的核心原料,同时也是当代自动控制、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的基础材料,由此可知,该企业附加值较高,掌握核心零部件供应,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阶段。
服装纺织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来自东部苏杭的蚕丝以及本省的西宁毛,虽然国外进口的羊毛不占主导地位,但它仍是所有行业中进口最多的行业;产品主要销售至国外的欧洲和亚洲市场,服装纺织行业同时也是所有行业中出口最多的行业,反映出青海纺织服装企业参与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在青海全省的出口贸易中处于支柱性地位(2017年出口额占全省总出口额的比重为42.40%[55])。从供应和销售产品可知,服装纺织行业属于“供应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最终产品”的路径,是完整的产业链条,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的供应商来源较其它行业有所不同,供应商主要来自除本省外的西部地区,产品主要销售至东、西部地区。产品路径可概括为“从外地引进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最终产品”,销售的产品虽然是最终产品,但企业较少掌握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因此,企业在产业链中还是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
机械电子电工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部地区及东部地区,产品主要销售至本省及国外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机电产品在青海全省的出口贸易中也是处于重要地位。产品路径可概括为“从外地引进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最终产品”。与石油化工行业类似,虽然最后销售的是最终产品,但前提是企业需花费较高的成本去购买核心原材料,故企业在产业链中仍然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影响较弱。
交通运输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来自东部,产品主要销售至西部,其中本省是重要的销售市场。产品路径可概括为“从外地引进最终成品—销售最终产品”,此行业多为汽车销售及物流企业,因此它们属于营销或服务环节,附加值较高,该行业的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阶段。
综上所述,医药卫生、轻工食品及服装纺织行业,属于“供应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最终产品”的路径,产业链完整,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冶金矿产、石油化工及机械电子电工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交通运输行业多为汽车销售及物流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阶段,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结论

本文基于企业供应销售的物流方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刻画了西宁市开发区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①供应物流网络在国内尺度总体呈“东西强,中部弱”的“U”型结构,即青海、上海、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和甘肃是核心供应地,云南和新疆处于网络的最边缘位置;国际尺度呈现的特点是国际供应商较少,但也是核心供应地,具体国家为澳大利亚。销售物流网络跟供应物流网络相似,国内总体也呈“U”型结构特征,即青海、上海、江苏和陕西是核心销售地,河南和江西处于网络的最边缘;国际上表现为企业参与全球化销售较弱,主要销售至北美洲的美国和欧洲的德国。
②企业供应的货物流动在国内呈地方化的供应特征,即供应商来源以青海省为主,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货物供应以国外、省外城市为主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青海省内供应商,接收地多为医药、食品、羊绒、化工等类型企业,这明显与地方独特的动植物医药资源有关,体现出资源导向特征。相比而言,省外供应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供应商来自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和甘肃,主要包括食品、日化、蚕丝、有色金属等产品。在国际上,供应的货物流动总体呈非全球化的特征,即国际供应商较少,这同样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货物供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供应商来自澳大利亚,主要包括羊毛、牛奶等原材料。
③企业销售的货物流动在国内总体呈地方化的销售特征,即产品主要销售至青海省内并占领地方市场,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产品销售以服务省外需求为主的结论存在差异。青海本地的销售商,主要销售中藏药、绿色保健食品、藏毯、硅材料、新材料等产品。相比而言,省外销售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产品有地毯、光纤光棒、枸杞酒、多晶硅、中藏药、光伏玻璃、SF6气体、钛锭等,主要销售到上海、江苏、陕西和香港地区。在国际上,虽然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较弱,主要销售到德国和美国,出口地方特色资源,如地毯、光纤光棒等。
④医药卫生、轻工食品及服装纺织行业属完整产业链,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冶金矿产、石油化工及机械电子电工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交通运输行业多为汽车销售及物流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阶段,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
潘裕娟, 曹小曙. 广州批发市场的供应物流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2, 67(2):179-188.

[2]
魏农建. 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第2版[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3]
潘裕娟, 曹小曙. 广州批发市场的销售物流网络空间研究 ——基于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视角[J]. 人文地理, 2012, 27(1):92-97.

[4]
胡怀邦. 物流管理学[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5]
张荣天.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2):46-52.

[6]
Kengpol A. Design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evaluate lo- gistics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5(2):388-399.

[7]
Dzupire N C, Nkansahgyekye Y, Mirau S S. Modeling the SBC tanzania production-distribution logistics network[J]. Mathematical Theory & Modeling, 2014, 11(4):91-98.

[8]
McKinnon A. Logistical restructuring,freight traff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Banister D. Transport policy and the environment[M]. London: Spon Press:1998.

[9]
Riemers C. Functional relations in distribution channels and location patterns of the Dutch Wholesale Sector[J]. Geografiska Annaler, 1998, 80(2):83-100.

[10]
Hesse M, Rodrigue J P. The transport geography of logistics and freight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4, 12(3):171-184.

[11]
O‘Kelly M. A geographer’s analysis of hub-and-spoke net- work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8, 6(3): 171-186.

[12]
van den Heuvel F P, de Langen P W, van Donselaar K H, et al. Regional logistics land allocation policies: Stimulating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logistics firms[J]. Transport Policy, 2013, 30(3):275-282.

[13]
王成金, 李国旗. 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路径及空间网络[J]. 人文地理, 2016, 31(4):72-79.

[14]
方远平, 闫小培. 大都市区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15]
Verhetsel A, Kessels R, Goos P, et al. Location of logistics companies: A stated preference study to disentangle the impact of accessibility[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5,42:110-121.

[16]
王成金, 张梦天. 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特征与形成机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74-80.

[17]
蒋天颖, 史亚男. 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5, 35(10):130-138.

[18]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全球化下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以腾邦物流为案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5):944-952.

[19]
朱慧, 周根贵. 国际陆港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义乌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2):98-105.

[20]
王成金.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J]. 地理学报, 2010, 63(2):135-146.

[21]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 ——以南方物流公司为例[J]. 地理科学, 2009, 29(4):477-484.

[22]
倪玲霖, 王姣娥, 胡浩. 中国快递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 以顺丰速运为例[J]. 经济地理, 2012, 32(2):82-88.

[23]
董琦, 甄峰. 基于物流企业网络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 人文地理, 2013, 28(4):71-76.

[24]
叶磊, 段学军. 基于物流企业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5):622-631.

[25]
孙阳, 张落成, 姚士谋. 基于快递企业总—分机构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 34(5):591-597.

[26]
苏建军, 徐璋勇, 赵多平. 国际货物贸易与入境旅游的关系及其溢出效应[J]. 旅游学刊, 2013, 28(5):43-52.

[27]
刘文宇, 赵媛.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集中程度与位序— 规模变化[J]. 资源科学, 2013, 35(12):2474-2 480.

[28]
韩增林, 李亚军, 王利. 城市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以以大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例[J]. 地理科学, 2003, 23(5):535-541.

[29]
牛慧恩, 陈璟. 物流用地与物流园区[J]. 规划师, 2001, 17 (2):18-20.

[30]
王战权, 杨东援. 物流园区规划初探[J]. 系统工程, 2001, 19 (1):79-83.

[31]
马交国, 马永欢, 刘清春. 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90-95.

[32]
宗会明, 王鹏程, 戴技才. 重庆市主城区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5, 35(7):831-827.

[33]
王一. TMT网络特征、双元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34]
林聚任.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5]
王东方, 董千里, 陈艳, 等. 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结构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32-40.

[36]
Becheru A, Badica C, Antonie M.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of a tourism content sharing network[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mbolic & Numeric Algorithms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 IEEE, 2015.

[37]
박득희, Kang Sanghoon, GyeheeLee. A network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ite users based on social-media big data:before and after the outbreak of MERS[J]. Seoul Studies, 2017, 18(2):145-158.

[38]
Lozano S, Gutierrez E. A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tourism flow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 2018, 20(5):588-604.

[39]
이시환, Jo SeongChan, Lee Hoonyoung. A study on the tour- ism behavior of multi-destination destinations in the Seoul area of Chinese independent traveler:Focusing on data mining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Kore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2018, 27(4):153-167.

[40]
刘法建, 陈冬冬, 朱建华, 等.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互动格局——基于2-模网络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8):932-940.

[41]
马丽君, 肖洋. 典型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J]. 经济地理, 2018, 38(2):197-219.

[42]
付琼鸽, 刘大均, 胡静, 等. 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J]. 经济地理, 2015, 35(3):191-196.

[43]
马丽君, 龙云.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性[J]. 地理科学, 2017, 37(11):1705-1 711.

[44]
赵金丽, 王曼曼, 张璐璐, 等. 中国城市群金融联系网络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8, 38(4):91-99.

[45]
马学广, 唐承辉. 中国城市网络化空间联系与格局——基于高铁客运流的大数据分析[J]. 经济地理, 2018, 38(4):55-64.

[46]
刘承良, 管明明. 基于专利转移网络视角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技术流动的时空演化[J]. 地理研究, 2018, 37(5):137-150.

[47]
杨永春. 中国模式:渐进制度转型与地理空间演变[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3.

[48]
杨永春. 中国模式:转型期混合制度“生产”了城市混合空间结构[J]. 地理研究, 2015, 34(11):2021-2 034.

[49]
韩福萍. 西宁开发区成功牵手东山开发区[EB/OL]. http://ezone.mofcom.gov.cn/article/g/201807/20180702761332.shtml,2018-06-28/2019-02-26.

[50]
Jonathon E Mote. R&D ecology:using 2-mode network anal- ysis to explore complexity in R&D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5, 22(1):93-111.

[51]
张朝枝, 邓曾, 游旺. 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J]. 旅游学刊, 2010, 25(6):19-25.

[52]
张鹏, 王娟. 中国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影响—— 基于27个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9):1326-1 335.

[53]
孟浩, 王仲智, 李建豹, 等. 基于加工产业链的泛长三角纺织业空间格局演化[J]. 经济地理, 2017, 37(6):107-113.

[54]
卢明华, 李丽.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价值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10):1861-1 871.

[55]
青海省统计局. 青海统计年鉴2018[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