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的城市化逻辑与效应
殷冠文(1984—),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管治。E-mail:yingw@sdnu.edu.cn。 |
收稿日期: 2019-01-13
修回日期: 2019-03-1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0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77)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nd Its Effects on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Received date: 2019-01-13
Revised date: 2019-03-15
Online published: 2025-04-08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殷冠文 , 刘云刚 . 区划调整的城市化逻辑与效应[J]. 经济地理, 2020 , 40(4) : 48 -55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04.006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DA) policies,such as "City governing County" and "turn County into District",have become the main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However,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governance,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studies criticize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ADA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behavior. Thus we examine the logic and the effect of the ADA in urban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ransformed the urban administrative area to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area through the ADA. In this process,the government power has been centralized and the urban growth pole has formed,thu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urther,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facilities,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have advanced,and the "real" urbanization has been realized after the ADA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process can be defined as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merging-led urbanization".
表1 中山市西区、南区不同地域类型的政府政策Tab.1 The government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West District and South District of Zhongshan City |
城市社区 | 非城市社区 | ||
---|---|---|---|
城市 规划 | 规划报建工作 | 由市城乡规划局直属分局办理,不需经区办理 | 一类业务在区城管办申请,需送直属分局申办;二类业务在区城管办申请,不需送交市城乡规划局 |
规划业务缴费 | 由市财政局收取 | 一类工程由市财政局收到后返还80%;二类工程由区收取 | |
工程规划指标 | 以房地产开发的用地面积控制为例,单体规模不宜少于50亩 | 以房地产开发的用地面积控制为例,不宜少于40亩 | |
质量安全监督及 施工许可 | <500 m2民防工程的审批在区内办理,<3 000 m2工业项目工程的审批在区内办理 | 所有项目均由市规划局或市建设局审批 | |
基础 设施 | 市政建设(道路) | >24 m规划道路市政配套设施由市负责建设,其他由区负责 | 所有市政建设均由区投资自建 |
环卫和市政维护 | >15 m道路环卫和市政维护工作由市负责 | 所有道路环卫和市政维护工作均由区负责 | |
工程招投标 | >50万工程由市负责,<50万由区负责 | >300万工程由市负责,<300万由区负责,执行镇区标准,可在区内投标 | |
土地 制度 | 土地出让金 | 商住地:234元/m2;工业地:39元/m2;居民住宅地:189元/m2 | 商住地:45元/m2;工业地:15元/m2;居民住宅地:45元/m2 |
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
表2 中山市西区、南区不同地域类型的居民评价Tab.2 The residents'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West District and South District of Zhongshan City |
居民评价 | 西区 城市 社区 | 西区 非城市 社区 | 南区 城市 社区 | 南区 非城市 社区 | |
---|---|---|---|---|---|
就学便利性 | 很方便 | 48.9 | 45.2 | 35.7 | 32.7 |
一般方便 | 29.3 | 38.1 | 41.4 | 38.8 | |
不方便 | 19.5 | 14.3 | 14.3 | 22.4 | |
很不方便 | 2.3 | 2.4 | 8.6 | 6.1 | |
生活便利性 | 很方便 | 40.0 | 31.1 | 21.5 | 13.1 |
较方便 | 29.1 | 33.3 | 39.8 | 34.4 | |
一般 | 29.1 | 26.7 | 30.1 | 34.4 | |
较差 | 1.8 | 6.7 | 3.2 | 11.5 | |
很差 | 0 | 2.2 | 5.4 | 6.6 | |
景观质量 | 很高 | 5.6 | 4.6 | 13.8 | 1.6 |
较高 | 25.9 | 15.8 | 22.3 | 26.2 | |
一般 | 57.3 | 68.2 | 51.1 | 49.2 | |
较差 | 5.6 | 9.1 | 7.5 | 16.4 | |
很差 | 5.6 | 2.3 | 5.3 | 6.6 |
注:数字为回答相应选项的居民所占百分比,有效问卷共255份;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 |
[1] |
|
[2] |
赵燕菁. 战略与选择:中国城市化道路回顾[J]. 城市规划, 1990(3):41-45.
|
[3] |
叶裕民. 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
[4] |
周一星, 曹广忠. 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 城市规划, 1999, 23(12):8-13.
|
[5] |
蔡建明. 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及发展战略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2):9-14.
|
[6] |
顾朝林, 邱友良, 叶舜赞. 建国以来中国新城市设置[J]. 地理科学, 1998, 18(4):320-327.
|
[7] |
|
[8] |
|
[9] |
|
[10] |
许学强, 胡华颖. 对外开放加速珠江三角洲市镇发展[J]. 地理学报, 1988, 43(3):201-202.
|
[11] |
宁越敏.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 地理学报, 1998, 53(5):470-477.
|
[12] |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 地理学报, 1999, 54(2):106-115.
|
[13] |
费孝通.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2):4-14.
|
[14] |
曹广忠, 周一星. 论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孙耿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 1997, 17(1):65-70.
|
[15] |
陆大道, 薛凤旋. 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
[16] |
薛凤旋, 杨春. 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 地理学报, 1997, 52(3):193-206.
|
[17] |
刘云刚, 殷冠文. 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建城市化——以鹤壁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887-896.
|
[18] |
|
[19] |
张京祥, 殷洁, 罗小龙. 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J]. 人文地理, 2006, 21(4):1-6.
|
[20] |
|
[21] |
朱介鸣. 地方发展的合作——渐进式中国城市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影响[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2):38-45.
|
[22] |
罗小龙, 沈建法. 跨界的城市增长——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4):435-445.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汪宇明, 王玉芹, 张凯.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J]. 经济地理, 2008, 28(2):196-200.
|
[28] |
刘君德. 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兼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J]. 经济地理, 2006, 26(6):897-901.
|
[29] |
|
[30] |
甄峰, 简博秀, 沈青, 等.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以常州市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07, 26(1):57-167.
|
[31] |
李开宇. 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0, 30(1):22-26.
|
[32] |
谢涤湘, 文吉, 魏清泉. “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 52(4):20-22.
|
[33] |
李开宇, 魏清泉, 张晓明. 从区的视角对“撤市设区”的绩效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 人文地理, 2007, 22(2):111-114.
|
[34] |
罗震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变更特征及趋势[J]. 城市问题, 2008, 27(6):77-82.
|
[35] |
渠涛, 蔡建明, 董玛力.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变化——以1990年—2005年时间段为例[J]. 城市问题, 2009(2):32-36.
|
[36] |
章光日, 顾朝林.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动城市化问题研究[J]. 城市规划, 2006, 30(5):48-54.
|
[37] |
陆大道, 姚士谋, 李国平, 等. 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 经济地理, 2007, 27(6):883-887.
|
[38] |
谢涤湘.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24(4):82-87.
|
[39] |
罗震东. 中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及其机制[J]. 城市规划, 2005, 29(8):29-35.
|
[40] |
王开泳, 陈田. 对我国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以广州市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为例[J]. 城市问题, 2006(7):70-75.
|
[41] |
魏衡, 魏清泉, 曹天艳, 等.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J]. 人文地理, 2009(6):55-58.
|
[42] |
范毅, 冯奎.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化发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6):66-73.
|
[43] |
张京祥, 范朝礼, 沈建法. 试论行政区划调整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 城市规划汇刊, 2002(5):25-29.
|
[44] |
罗小龙, 殷洁, 田冬. 不完全的再领域化与大都市区行政区划重组——以南京市江宁撤县设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10):1746-1756.
|
[45] |
刘豫萍, 罗小龙, 殷洁. 行政区划调整对小城镇发展的负向影响——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例[J]. 城市问题, 2015(11):4-9.
|
[46] |
刘云刚, 靳杰. 区划调整的城市化效应——中山市的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8):1047-105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