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管理

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的测度及其时空分异

  • 李思函 , 1 ,
  • 郑茹敏 2 ,
  • 梅林 , 1, 3,
展开
  • 1.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吉林 长春 130024
  • 2.南京晓庄学院 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中国江苏 南京 211171
  • 3.长春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中国吉林 长春 130217
※梅林(1962—),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旅游管理和城乡区域规划。E-mail:

李思函(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社会地理。E-mail:

收稿日期: 2024-05-14

  修回日期: 2024-09-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1-29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1275)

Measurement an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 Hainan Island

  • LI Sihan , 1 ,
  • ZHENG Rumin 2 ,
  • MEI Lin , 1, 3,
Expand
  • 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
  • 2. Tourism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College,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211171,Jiangsu,China
  • 3. School of Manage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217,Jilin,China

Received date: 2024-05-14

  Revised date: 2024-09-10

  Online published: 2024-11-29

摘要

文章从旅游项目、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环境5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标体系,测算旅游产业活跃度,分析2015—2022年海南岛及18个市县的旅游产业活跃度和地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①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活跃度指数基本上大于1。说明海南岛旅游业处于活跃状态,旅游产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差别较大,说明其影响旅游产业活跃度的9个基础指标差异较大。③通过对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差异分析,得出旅游产业活跃度在空间上可分为4种集聚类型,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政策,有针对性地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活跃度。

本文引用格式

李思函 , 郑茹敏 , 梅林 . 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的测度及其时空分异[J]. 经济地理, 2024 , 44(10) : 224 -231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4.10.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from five aspects: tourism project,tourism revenue,visitor reception,tourism enterprises,and tourism environment,calculates the overall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level,and examines regional disparities across Hainan Island and its 18 cities and counties from 2015 to 2022.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dex in Hainan Island shows an upward trend,with values generally exceeding 1,which indicates that tourism industry in Hainan Island is in an active state, and support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2) The activity index of tourism industry varies greatly among cities and counties, indicating that 9 basic indexes affect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differ greatly. 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 Hainan Islan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gglomeration types in space,and different policies should be adopted for different types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综合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联创新高,各地方政府纷纷将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战略支柱产业来进行发展[2]。但是由于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产业链长、辐射性广、季节性明显,因此如何对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状态进行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一个科学、严谨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标准,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投资行为提供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学术界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状态评价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针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研究[3-6],二是针对旅游产业中的某个细分业态发展状况进行研究[7-10],三是对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其他事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耦合研究[11-13]。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同时却鲜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解释上,多数成果还是使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旅游统计数字来表达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旅游产业是由不同的涉旅企业构成的松散行业综合体,其产业边界并不清晰。这成为构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评价体系重要的理论难点。
为了更准确地研判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状态,本文创造性地将“活跃度”这一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旅游产业研究中,提出“旅游产业活跃度”这一概念。活跃度最早用于统计某一网站用户登录的次数和在线时间,后来作为既有概念被应用于社会、政治及经济等诸多领域,旨在反映某一领域内行为状态及其特征。1990年以来,国内学者相继提出用市场活跃度来反映一个地方经济活力。市场活跃度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以市场为主导的状态,包含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及市场经济规律等一系列基本内容[14]。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其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宽,从最初的总体测算拓展到相关区域、不同部门和要素的相关测算[15]。同时还有学者在分析中国市场活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时空特征[16],研究领域不断深入。2024年,吴晋峰等对旅游活跃程度作为旅游市场细分变量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中国城市居民的国内旅游活跃程度、人群分异特点、影响因素和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反映城市居民参加旅游活动的活跃程度[17-19]
本文提出用旅游产业活跃度来反映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程度。旅游产业活跃度是指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形成旅游企业规模、依赖旅游环境等因素的数量变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区域系统中经济影响、社会贡献、环境氛围3个方面提炼出旅游产业活跃度的共同特征,将区域系统中的经济、社会、环境评价纳入同一指标体系,既可对旅游产业活跃度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又可对整体旅游产业活跃度进行测度,实现了跨行业、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为了验证“旅游产业活跃度”的时空分析效果,本文选择海南岛为研究样本,对其旅游产业活跃度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对海南岛的旅游产业发展时空分异进行研究。期望“旅游产业活跃度”能为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

1.1 研究方法

1.1.1 指标体系构建及处理

立足当前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内涵和新模式,借鉴樊纲等的研究方法[15]及市场活跃度和经济活跃度测度方法,本文从旅游项目指数、旅游收入指数、游客指数、旅游企业指数、旅游环境指数5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标体系(表1)。旅游项目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新增旅游吸引物、接待设施等要素集聚情况,体现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旅游收入指数体现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游客指数体现旅游业形成旅游流规模和旅游消费质量;旅游企业指数体现旅游企业集聚规模和带动就业情况;旅游环境指数反映旅游环境对旅游产业活跃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当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加权等于或接近1时,说明一个区域同比旅游产业投入的要素资源相同,旅游产业要素资源发挥基本作用,产业保持发展态势,旅游产业状态表现活跃;当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加权大于1时,说明该区域旅游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合理,带动作用强,集聚是正向效果,旅游产业在当地活跃度高;当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加权小于1时,说明该地区旅游产业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集聚,但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不科学,产业带动性不强,旅游产业聚集是负向效果,未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旅游产业在当地表现不活跃。
表1 区域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标体系及说明

Tab.1 Index system and explan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目标层 分项指数 基础指标
旅游
产业
活跃度
指数
M
旅游项目指数(M1 x 1
x 2
旅游收入指数(M2 x3:旅游业总收入/本地GDP
x4:旅游业税收/本地税收
游客指数(M3 x5:接待游客数量
x6:游客人均消费额
旅游企业指数(M4 x7:旅游企业数量
x8:旅游从业人员数量
旅游环境指数(M5 x9:森林覆盖率

注:数据来源于海南省及18个市县统计年鉴、海南省旅游统计数据、海南省森林资源调查等。

基础指标选择兼顾指标的代表性与独立性、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本文选择9项基础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旅游产业的活跃度(表1),用同比来反映各项指标变化对旅游产业活跃度的影响,其中x1~x4采取旅游产业相应指标对本地区总量贡献率的同比,更加科学反映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对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方法和直接采用算术平均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基础指标—单项指数—分项指数—总指数”的整合过程计算出总指数。
①单项指数计算和基础指标标准化处理。为使指数具有跨年度可比的客观性,基础指标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方法和直接采用算术平均相结合方法,通过相应数据年度同比来分析判断旅游产业活跃情况,且在计算基础指标数值时设定基期年为 2015年。
②分项指数和总指数的构成及权重选取。关于权重的选取,由于专家打分方法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分项指数权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导致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失去跨年度可比性,因此本文采取等权重的算术平均法计算分项指数和总指数。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基础指标数值即单项指数。由同一分类的单项指数算术平均整合得到分项指数,5个分项指数整合得到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M i t = X I + X T 2
M = i t = 1 5 M i t 5
式中:XI、XT为某地区某年第I个、第T个基础指标数值;Mit为某地区第t年第i个分项指数值。

1.1.2 模型选择与设定

①全局空间自相关。本文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旅游产业活跃度在区域位置上的关联性。即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比较相邻区域变量观测值的相似程度,若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说明在相邻区域上收集到的旅游产业活跃度之间特征差异小。全局莫兰指数作为一种常见的检验区域变量间属性值,会表现出“高高相邻分布”或者“高低间错分布”特性的指示性方法[20]
②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侧重于表示各个区域整体差异的平均水平,而忽略了局部差异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局部区域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能够较为准确地探析局部地区在相邻空间分异性与依赖性,通常采用莫兰散点图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莫兰指数无法判断所计算出来的统计量是否在统计上显著,故通常采用P值和Z得分来检验其显著性[21]

1.2 研究区域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岛屿型省份,经济发展与人流、物流有着密切关系,旅游能形成有效旅游流和物流,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旅游业确定为海南主导产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确定海南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4大主导产业。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9000.62万人次,同比增长49.9%;旅游总收入1813.09亿元,同比增加71.9%。近年来,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在全国独具特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因此以海南岛及18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可以为岛屿型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样板。
海南岛18个市县包括:海口、三亚、儋州等3个地级市;五指山、文昌、琼海、万宁、东方等5个县级市;定安、屯昌、澄迈、临高等4个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白沙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昌江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乐东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陵水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保亭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琼中自治县”)6个自治县。文中提及的海南为海南岛。

2 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时间演变特征

2.1 全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时间演变特征

图1可知,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基本上都是大于1,反映旅游产业集聚效果是积极的、活跃的,对海南岛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从总体指数看,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除个别年份有小幅变化外,2015—2019年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2%;2020—2022年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6.3%。从分项指数来看,2015—2022年项目指数、收入指数、游客指数、企业指数数值波动较大,影响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的走势。其中,旅游项目指数在2015、2016、2018、2021、2022年都小于1,说明旅游产业在建项目数量少,投资强度低,对旅游产业活跃度贡献度较低。旅游项目指数在2015—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1.4%;2020—202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19.3%。旅游收入指数在2015—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0.4%,2020—202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6.3%。游客指数在2015—2019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2.75%。旅游企业指数在2015—2018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75%;2020—202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1.3%。旅游环境指数由于只有全省林业普查的“二普”和“三普”两组数据,在图上显示是一条直线,反映旅游环境指数对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影响不明显。
图1 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和分项指数变化趋势

Fig.1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dex and sub-indices in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综上,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旅游产业不仅在全岛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不均衡,而且在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也有差别。

2.2 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时间演变特征

图2可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海南省出台“多规合一”和海岸线200 m生态红线管控等因素影响,使得基础指标数值变化快,分项指标指数不同年度变化较大,18个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规律性不强,走势忽上忽下,但2015—2022年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大多数都是大于1或者接近于1,反映旅游产业集聚效果是积极的、活跃的,对当地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中2020和2022年多数市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下降。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总体走势变化较大,说明各市县影响旅游产业活跃度9个基础指标的因素较多,比如其中项目投资和土地供给是制约旅游产业活跃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有的市县部分年份是没有提供旅游产业用地指标,旅游投资减少,造成分项指标的项目指数数值变化大。
图2 2015—2022年海南岛18个市县旅游产业活跃指数变化趋势

Fig.2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dex in 18 cities and counties of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综上,海南岛18个市县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差别很大,而且时间不同,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很多,旅游产业活跃度变化也不相同。

3 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演变特征

为了研究海南岛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是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与传统的相关性方法不同,本文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别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去反映各自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海南岛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莫兰散点图数据反映海南岛各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分异特征。

3.1 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演变特征

根据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同一年度变化情况在全省旅游产业空间上进行反映,得出2015—2022年全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变化图(图3),从中分析其旅游产业活跃的程度。
图3 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空间分布

Fig.3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of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图3可知:①2015—2017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开始呈现东、西部高的空间格局;中部地区的琼中自治县、屯昌县旅游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反映旅游产业活跃程度不高,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小。2017年全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分布呈现西部和东部地区旅游产业活跃度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其中琼中自治县、屯昌县、五指山市等旅游产业最为活跃,白沙自治县和澄迈县旅游产业表现为不活跃。②2018—2019年,国家给予海南岛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政策,全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在重点旅游城市集聚显著,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全面快速集聚发展态势,旅游产业活跃度大幅提升,旅游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屯昌县和定安县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不如其他地区,但旅游产业也很活跃,呈正向发展趋势。③2020—2022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岛旅游产业受到很大打击,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放缓,海南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产业活跃度在不同程度降低。但在2021年,由于海南岛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免税购物额首次突破600亿元,海南岛旅游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旅游产业活跃度也大幅回升,旅游产业保持集聚发展趋势。
综上,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在不同年度表现出空间差异性。2015—2022年,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要素资源加快集聚,旅游产业活跃度大于1,西部旅游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旅游产业要素资源继续保持集聚发展状态,旅游产业活跃度接近于1左右,旅游产业保持发展趋势;中部的局部地区旅游产业活跃度在个别年度相对低,旅游产业处于不活跃状态,产业发展慢。

3.2 旅游产业活跃度分布空间自相关性

计算获得2015—2022年海南岛18个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全局莫兰指数结果和变化趋势(图4)。
图4 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全局莫兰指数及趋势

Fig.4 Trends of Moran's index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图4可知,2015—2022年,全局莫兰指数值整体上呈现出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全局莫兰指数大部分为负值,表明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分布存在弱负相关,呈现为一种弱离散格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旅游产业活跃度的市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较低的县级单元在空间上则趋于分散。其中2020和2021年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表明旅游产业活跃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弱正相关,呈现为一种弱集聚格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旅游产业活跃度的市县级单元在空间上趋于相邻,较低的县级单元在空间上则趋于相邻。
图5可知,通过莫兰散点图对其进行分析,海南岛可分为4种集聚类型:高—高集聚(H-H,第一象限),即这些地区的旅游产业活跃度发展水平及其周围地区都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在一定时期区域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要素资源快速集聚,旅游产业活跃度高,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低—低集聚(L-L,第三象限),即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活跃度发展水平及其周围地区都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在一定时期区域内和周边地区旅游六大要素资源没有形成有效集聚,旅游产业活跃度低,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这些地区可能需要政策支持以提升旅游业发展;低—高离散(L-H,第二象限),即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活跃度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但周围地区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受到周边发达旅游区的辐射效应;高—低离散(H-L,第四象限),即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活跃度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周围地区低于平均水平,这种情况可能表明这些区域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势孤岛。
图5 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莫兰散点图

Fig.5 Moran scatter plot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图6可知,通过测算分析海南岛2015—2022年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高—低离散”和“低—高离散”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西部、中部区域,“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区域。海南岛旅游产业4种集聚类型在不同年度都出现过,且每种集聚类型在空间上表现不同的相关性,不同区域的集聚类型对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有差异,对旅游产业活跃度高低有影响,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旅游产业不同集聚类型,制定不同产业政策,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图6 2015—2022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高—低集聚情况

Fig.6 High-low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ctivity in Hainan Island from 2015 to 2022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文对2015—2022年海南岛及各市县的旅游产业活跃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①2015—2022年海南岛和18个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基本上大于1或者接近于1,反映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是活跃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中2020和2022年多数市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下降。②从9个基础指标着手,寻找如何提高旅游产业活跃度的途径,提出推进海南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③海南岛存在空间自相关关,2015—2022年全局莫兰指数大部分为负值,表明旅游产业活跃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存在弱负相关,呈现为一种弱离散格局。④通过对海南岛旅游产业活跃度空间差异的分析,得出旅游产业活跃度在空间上可分为4种集聚类型,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政策,有针对性地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活跃度,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4.2 不足与展望

首先,由于受资料收集的限制和缺乏旅游科技方面投入的数据,本文未将旅游产业活跃度纳入创新指数。其次,本文研究范围界定为海南岛区域,而海南岛东部、中部、西部地域差异性很大,旅游产业活跃度在空间上的4种集聚类型,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些都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考虑完善的内容。

4.3 对策建议

①根据海南岛及18个市县旅游产业活跃度变化特征和4种集聚类型,科学地布局全岛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有序引导旅游六大要素资源有效集聚,采取不同政策,有针对性提高旅游产业活跃度,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全岛经济社会繁荣。
②针对海南岛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要科学制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东部、中部、西部旅游产业要素合理集聚,重点提高中部和西部旅游产业活跃度,形成更为高效的旅游全要素集聚效率。全岛应建立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购物旅游、科技旅游、文体旅游、观光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系统,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满足新时代旅游特色化的各种需求。
③各市县要从用地、项目、收入、税收、游客数量、人均花费、企业数量、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9个基础指标入手,重点解决旅游产业土地供给不足和投资少的制约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政策,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活跃度,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④各市县要多措并举增加旅游吸引物数量,不断提高旅游吸引物规模和质量,加大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夜经济集聚区、休闲街区及中高端旅游、文化及体育产品的供给,形成一批符合国内外游客需求的高品质、高水平消费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活跃度。
⑤面对海南岛有限旅游资源和无限的市场需求,要通过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形成更为高效的产业集聚,必须找准突破口,从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和旅游营销智慧着手,实现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活跃度和集聚质量。
⑥补齐海南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作为岛屿型省份,增加进出岛运力问题是关键,其中加快机场和港口建设是推动海南旅游产业集聚最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快扩建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新建儋州机场和东方机场,同时加快港口、邮轮母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交通服务,保证海南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动力和产业活跃度。
[1]
戴斌.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 红旗文稿, 2024(12):25-28.

[2]
孙九霞, 李菲, 王学基. “旅游中国”:四十年旅游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2023(11):84-104,206.

[3]
曹新向. 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 2007, 22(1):18-22.

[4]
田巧莉, 邓飞虎. 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度与评价[J]. 社会科学家, 2019(2):94-100.

[5]
周霖, 张旭红, 周成, 等. 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评价[J]. 中国沙漠, 2023, 43(6):142-150.

DOI

[6]
赵静, 谈国新. 滇西北文旅融合业态开发潜力评价与谱系识别[J]. 经济地理, 2023, 43(11):208-219.

DOI

[7]
李刚.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J]. 社会科学家, 2022(4):68-74.

[8]
谢春山, 王恩旭, 朱易兰.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评价研究[J]. 旅游科学, 2012, 26(1):60-71.

[9]
丰晓旭, 夏杰长. 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 经济地理, 2018, 38(4):183-192.

DOI

[10]
韩梅, 孙根年. 疫情冲击下北京市旅游业及细分行业恢复的差异[J]. 经济地理, 2023, 43(9):219-230.

DOI

[11]
丘萍, 张鹏. 浙江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及融合评价[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2(6):611-617.

[12]
李永平.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 2020(8):122-129.

[13]
袁渊, 于凡.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评价——以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11):114-119.

[14]
陈宗胜, 吴浙, 谢思全, 等.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15]
樊纲, 王小鲁, 张立文, 等.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 经济研究, 2003(3):9-18.

[16]
张万强, 温晓丽. 中国区域市场活跃度的时空特征差异[J]. 经济纵横, 2022(10):65-72.

[17]
吴晋峰, 石晓腾, 贾薇.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活跃度研究[J]. 旅游学刊, 2024, 39(7):71-81.

[18]
吴必虎, 唐俊雅, 黄安民, 等.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 地理学报, 1997(2):3-9.

[19]
吴晋峰, 石晓腾, 吴宝清. 基于城市居民累积出游经历的“吴曲线”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12):172-183.

[20]
Yang Y, Kevin K F Wo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flows to China's cities[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3, 15(2):338-363.

[21]
Fu Q Y, Zhou M J, Li Y G, et al. Flow spatiotemporal Moran's I:Measuring the spatiotemporal autocorrelation of flow data[J].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24, 56(4):199-824.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