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理论方法

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为例

  • 陈昆仑 , 1, 2 ,
  • 赵杰 2, 3 ,
  • 何丽娜 1, 2 ,
  • 张旭 4 ,
  • 牛笛 , 5, 6,
展开
  •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体育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 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 4.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 5.华中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 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湖北 武汉 430074
※牛笛(1996—),女,博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山地环境变化。E-mail:

陈昆仑(198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地理学、户外运动与休闲。E-mail:

收稿日期: 2023-09-13

  修回日期: 2024-02-10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9-12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59)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the Boston Marathon

  • CHEN Kunlun , 1, 2 ,
  • ZHAO Jie 2, 3 ,
  • HE Lina 1, 2 ,
  • ZHANG Xu 4 ,
  • NIU Di , 5, 6,
Expand
  •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Hubei,China
  • 2. College of China Mountaineering and Outdoor Sports,Wuhan 430074,Hubei,China
  • 3.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Hubei,China
  • 4.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 5.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 6.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Hubei,China

Received date: 2023-09-13

  Revised date: 2024-02-10

  Online published: 2024-09-12

摘要

为探究面向体育赛事的城市全球联系网络的时空特征,文章以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举办地之一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2010—2019年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对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从2010年的71个增加至2019年的99个,参赛规模从26000人上升至30000人,网络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②空间上,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密度变大(0.551→0.787),加权平均度增加(32.41→60.31),网络异质性降低(0.497→0.415)等网络特征日益凸显;③节点度上,节点主要分布于欧洲和美洲,亚洲次之,非洲较少,大洋洲不变;④网络演化上,波士顿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普遍增强,其中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国家与波士顿的联系愈发紧密,亚洲与其的联系强度次之,非洲与其的联系强度小幅增加;⑤影响因素上,全球化水平、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及交通因素是影响波士顿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

陈昆仑 , 赵杰 , 何丽娜 , 张旭 , 牛笛 . 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为例[J]. 经济地理, 2024 , 44(3) : 76 -85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4.03.008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lobal linkage networks of sports events,it applies the method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data of Boston Marathon participants in 2010-2019.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regions) from which Boston Marathon participants came increased from 71 in 2010 to 99 in 2019,and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creased from 26000 to 30000,with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in the network size. 2) The density of the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of Boston Marathon became larger (0.551→0.787),the weighted average degree increased (32.41→60.31),network heterogeneity decreases (0.497→0.415). 3) Nodes of the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followed by Asia,Africa is less,Oceania is unchanged. 4) The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of Boston Marathon with countries(regions) has generally increased,especially Canada,Mexico and Europe,followed by Asia. Africa's connection with Boston is increasing slightly. 5) Globalization level, economic factors,cultural factors,social factors,and transportation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in Boston.

城市作为全球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塑造积极的城市形象,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而体育作为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对城市发展具有显著的综合效应[1],其蕴含的经济功能与文化价值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地所认同。如英国伦敦被誉为全球体育城市[2],其通过承办奥运会、马拉松、网球公开赛等各类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全球竞争力;我国上海提出在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展望[3]。据此,体育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地关注的焦点。同时,体育对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体育也朝着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部分学者提出“体育全球化”的概念,认为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就是体育全球化的缩影[5]。还有学者认为体育全球化是各种体育资源、体育文化等要素之间有规律的互动[6],具体表现为体育人才的全球流动、体育项目的全球推广、体育规则的全球实行以及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全球影响[7]
Castell的“流空间”理论通过解构人、物、资金、信息等多元要素在城市间相互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8]。其中以Taylor等学者为代表所提出的“世界(全球)城市网络”[9]较为著名,其以全球性的生产服务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度来间接反映城市关系,开创了城市网络分析的研究范式。就目前而言,关于世界(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聚焦在交通、经济、人才等“关系”所构建的网络,如全球航空航运网络[10-11]、贸易网络[12]、投资网络[13]、留学生网络[14]、科研论文网络[15]、知识流动网络[16-17]等。而体育作为全球化不可小觑的驱动力量,全球城市间的体育联系也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部分学者对面向体育赛事的城市全球联系网络进行了探索,认为国际体育协会、大型国际比赛和竞赛队伍是构成城市间“关系”的三类主体[18]。薛德升等学者以北京、伦敦和里约热内卢等奥运会参赛国家及城市为基础,拓宽了以“体育文化”为联系的城市网络研究,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不稳定”城市网络结构[19]。但以上研究只聚焦于赛事、协会、赞助商,而忽略了人在体育赛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关注体育受众人群所构成的城市全球联系网络,是对现有全球联系网络研究的补充。
本研究聚焦于以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所构成的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拟采用马拉松参赛者全球分布的情况来反映赛事举办城市在体育维度的全球联系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法,厘清面向体育赛事的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的特征与结构,为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体育视角。同时,本研究还可为体育城市建设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和组织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图1)。波士顿马拉松(下文简称“波马”)于每年四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举办,至今已举办127届。以2019年波马为例,全球共有99个国家(地区)的30234人参赛,除美国本土参赛者以外,境外参赛者高达7539人。本文以2010—2019年波马的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及其参赛人次作为研究对象。
图1 波士顿区位图

Fig.1 Location of Boston

选取波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以下典型性:①赛事层面,波马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也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Abbott World Marathon Majors)之一,具有深厚的赛事历史底蕴[20]。马拉松与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不同,参与大众化、门槛低、赛事影响力广、辐射范围大[21]。同时,波马早在19世纪末就存在非本国人员参赛记录,1920年代开始,希腊、芬兰、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选手开始角逐到波马中,21世纪初,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也陆续参与其中[22],至今已成为各马拉松爱好者向往的全球性体育赛事。②城市层面,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还是与科技、医疗、文化紧密联系的世界性城市。自2010年起波士顿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一直稳居Beta级以上[23]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波士顿马拉松官方网站各国家(地区)及其人员参赛的统计数据(http://registration.baa.org/2019/cf/Public/iframe_Statistics.htm)。以2010—2019年波马的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作为网络节点,以参赛人数、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的空间属性等数据作为关系数据,构建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在进行空间演化分析时,选取2010、2014、2019年作为主要时间节点进行分析。
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以国家外资投资净流入的数据表示全球化水平,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以国家(地区)的GDP代表经济水平,数据来自联合国数据统计平台(https://data.un.org/);以国家文化产品进口数量表征文化因素,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数据统计平台(http://data.uis.unesco.org/);以国家航空运输客运量表征交通水平,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平台(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IS.AIR.PSGR)。

1.3 研究方法

1.3.1 全球联系网络的构建

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类型可分为单模和双模网络。单模网络是由一个集合内部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所构成。而双模网络是两个不同集合内部节点之间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例如David等对18位妇女参加14个事件的关系网络研究[24]
本研究将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作为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中的节点,其中N代表节点数量,即:
N = n 1 , n 2 , , n g
M表2010—2019年的波马赛事节点,即:
M = m 1 , m 2 , , m g
nm的连线构成网络的联系边,用s表示。n个节点与m个节点的参赛关系构成了一个g×h的双模网络矩阵,即:
A i j t = a 11 a 12 a 21 a 22 a 1 h a 2 h a g 1 a g 2 a g h A i j t = a i j = 1         i j a i j = 0         i j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根据关系的数值分为二值和多值网络,根据方向分为有向和无向[24],波士顿全球联系网络属于多值有向双模网络,即:
W i j t = w 11 w 12 w 21 w 22 w 1 h w 2 h w n 1 w n 2 w g h
式中: A i j t表示t年份中二值有向双模网络; W i j t表示t年份中多值有向双模网络; w i j表示表示t年份各国家(地区)的参赛人数。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本研究选取网络规模、网络密度、节点度和节点强度等测度指标对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进行分析。

1.3.2 指标的选取

①网络规模。网络规模指网络中全部节点的数目。即2010—2019年波马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的所有数量,通常用K表示。
②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指实际存在的参赛关系占所有可能参赛关系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网络整体紧密性的测度指标[24]。网络密度越大,说明网络中关系紧密性越高,反之则关系越稀疏。其取值范围为[0,1]。网络密度 Δ的表达式为:
Δ = L g ( g - 1
式中:L表示实际存在的联系数目;g表示节点数目(个)。
③节点度。节点度是指网络中某个特定节点直接联系的节点数目,在本研究中节点度 K i表示某一年波马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的数量[24],其表达式为:
K i = j = 1 n a i j
④节点强度。在波马的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中,各节点参赛者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节点度仅体现了参赛关系,并未体现出各国参赛人流量。节点强度指节点n与节点m之间的参赛人流量,用S表示[24],其表达式为:
S i = j = 1 n a i j w i j
式中: w i j表示波马参赛人数; a i j表示有无参赛关系。

2 波马参赛者的时空演化分析

2.1 时间演化特征

2.1.1 参赛者规模不断扩增

从波马参赛人数来看(图2),2010—2019年共计280335人次,年均参赛人数28034人次,研究期内参与人数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参赛人数达到峰值,数量高达35671人,涨幅原因在于赛事组委会特邀2013年受波马爆炸影响中止比赛的9000名选手重新参与该赛事(腾讯新闻.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专题. https://sports.qq.com/zt2013/bostonbomb/)。
图2 2010—2019年波马参赛者(性别)数量

Fig.2 Number of participants (gender) in Boston Marathon during 2010 and 2019

2.1.2 参赛者结构趋于平衡

人口特征上,自1972年波马准许女性参赛以来,女性参赛者的百分比逐年上升,近10年间参赛比重保持在45%左右,表明女性地位的上升,赛事向更平等、更公正方向发展。年龄组别上(图3),18~39岁年龄组占比约41%、40~44与45~49岁年龄组占比约16%、50~54岁年龄组占比约12%、55~59岁年龄组占比约8%、60~64岁年龄组占比约4%、65~69岁年龄组约占2%、70岁以上年龄组约占1%,10年间不同年龄组别的参赛选手比例变化不大,表明波马参赛者主要为青年群体,其次为中年群体,老年群体较少。
图3 2010—2019波马参赛者(年龄)数量

Fig.3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ge) in Boston Marathon during 2010 and 2019

2.1.3 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更加多样

波马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上,10年间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从71个增加至99个,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图4)。从时间上来看,2010—2012年属于下降期,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从71个缩减至67个;2012—2015年属于快速上升期,由67个增加至87个;2015—2019年属于波动增长期,由87个增长至99个。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内有一个低值(2016年的81个),是由于2015年美联储宣布美元加息,导致2016年全球股票和石油猛跌,全球进入“暴跌模式”,经济下行压力下,导致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减少。
图4 波马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数量

Fig.4 Number of countries(regions) from which Boston Marathon participants come during 2010 and 2019

2.2 空间演化特征

2.2.1 整体特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全球体育联系更加紧密

网络整体特征上,2010—2019年共有127个国家(地区)参赛,网络结构变得愈加复杂,网络多元化趋势凸显,全球体育联系不断增强。10年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联系逐渐增多(表1)。2019年有99个国家(地区)的参赛者参与波马赛事,构成了98条联系边。表明波士顿的全球体育联系不断增加、体育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
表1 2010—2019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特征变化

Tab.1 Characteristics of Boston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during 2010 and 2019

年份 规模(个) 联系边(条) 网络密度 平均加权度 网络异质性
2010 71 70 0.551 32.409 0.497
2011 68 67 0.528 33.953 0.499
2012 67 66 0.520 34.055 0.500
2013 74 73 0.575 36.346 0.494
2014 80 79 0.622 42.079 0.485
2015 86 85 0.677 42.709 0.468
2016 81 80 0.630 44.724 0.483
2017 96 95 0.748 49.094 0.434
2018 94 93 0.740 54.268 0.438
2019 99 98 0.787 60.307 0.415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UCINET6.0进行主要网络指标测算,结果显示: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密度在0.551~0.787之间,除在2012和2016年短暂出现轻微下降以外,其他年份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表明全球体育网络联系呈现愈加紧密态势。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的平均加权度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32.409增长至2019年的60.307;另外,2010—2019年波马的年均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数量较10年前增长近1倍。
网络异质性指在网络中不同属性节点的分布均匀情况,是呈现网络中节点多样化的指标,其取值为0~1,数值越接近1表明网络中同一属性的节点越多,其异质性也越强,在本研究中表示网络中参赛者来源国家的多样性。由表1可知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异质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0.497~0.415),表明2010年以来新的国家(地区)参与到赛事中对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的网络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其异质性呈现变弱特征。

2.2.2 节点特征:欧美洲发达国家为主,亚非洲发展中国家为次

经济发展水平上,将节点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并对2010—2019年波马参赛人数进行统计,分析节点分布特征(表2)。节点数量上,10年间发达国家节点数量从30个上升至34个,发展中国家节点数量从40个上升至65个,表明发达国家都参与了赛事,发展中国家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波马的全球体育影响力逐年提升。参赛人数上,发达国家(去除美国)参赛人数从3690人增长至5198人,发展中国家参赛人数从426人增长至2458人,可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赛人数都在逐年上升。但从参赛人数占比上,发达国家从89.65%下降至67.89%,呈现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则从10.35%上升至32.11%,呈快速上升趋势。
表2 2010—2019年波马参赛者来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节点度与参赛人数

Tab.2 Node degre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which Boston Marathon participants come and number of participants during 2010 and 2019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节点度
(个)
占比
(%)
参赛
人数(人)
占比
(%)
节点度
(个)
占比
(%)
参赛
人数(个)
占比
(%)
2010 30 42.86 3690 89.65 40 57.14 426 10.35
2011 31 46.27 3883 89.86 36 54.73 429 10.14
2012 30 45.45 3757 86.89 36 54.55 567 10.11
2013 32 43.84 3879 84.03 41 56.16 737 15.97
2014 30 40.54 4521 84.59 44 60.46 823 15.41
2015 33 38.37 4304 78.94 53 61.63 1120 21.06
2016 32 40.00 4521 79.56 48 60.00 1159 20.44
2017 33 34.74 4580 73.46 62 65.26 1655 26.54
2018 33 35.48 4822 69.98 60 64.52 2068 30.02
2019 34 34.34 5198 67.89 65 65.66 2458 32.11
洲际区域分布上,按五大洲将2010—2019年网络节点进行分类(图5),分析各大洲之间节点的空间分布差异。空间分布上,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主要集中于欧洲与美洲,亚洲次之,非洲和大洋洲较少。其中,2016年亚洲从21个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下降到16个,未参赛国家为土耳其、卡塔尔、泰国、伊朗、巴林。土耳其是由于2015年境内发生多次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国内政治经济动荡,导致2016年无人参赛;同年8月泰国曼谷的恐怖袭击导致142人死亡,其造成国内安全环境堪忧,也无参赛者参加波马赛事。以上表明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开展马拉松赛事的保障。
图5 洲际节点分布(左)和参赛人数差异(右)

Fig.5 Distribution of intercontinental nodes (left) and number of participants (right)

各大洲参赛人数上,除2019年欧洲多于北美洲外,北美洲累计参赛人数均多于其他大洲。其中,美洲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这些地理区位邻近的国家;欧洲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亚洲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非洲则主要集中在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具有马拉松文化传统的国家,尤其肯尼亚被誉为“马拉松冠军制造机”(钱江晚报.肯尼亚人堪称长跑王,卷走全球85%马拉松冠军. https://sports.qq.com/a/20111108/000620.htm),表明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参与马拉松赛事的助推器。从参赛趋势上来看,除北美洲之外,各大洲参赛人数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亚洲和欧洲,增长趋势明显,尤其中国参赛人数迅速增长,由2010年的6人激增至2019年的507人,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分别从2010年的16和1人增加至2019年的177和153人。

2.2.3 演化特征:“小聚集、大分散”分布,空间格局逐年改变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NetDraw和空间分析工具ArcGIS,对2010、2014和2019年的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进行可视化表达(图6),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愈加紧密,网络密度显著上升。
图6 2010—2019年基于马拉松的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图

注: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1667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图7同。

Fig.6 Diagram of global sport linkage network based on Boston Marathon from 2010 to 2019

2.2.3.1 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迅速扩大,城市全球影响力提升

时间上,2010年波马参赛者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除美国本土参赛者外,参赛者主要集中在加拿大(2412人,58.60%)、英国(203人,4.93%)、德国(156人,3.79%)、意大利(150人,3.64%)、墨西哥(141人,3.43%)、韩国(134人,3.26%)、澳大利亚(85人,2.07%)、日本(80人,1.94%)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2014年主要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数有所上升,巴西、日本、中国、澳大利亚、法国、爱尔兰等国与赛事举办地波士顿的联系增强。在2019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中,加拿大和英国仍是参赛者最多的国家,分别是1864人(24.34%)和747人(13.97%)。该时期中国参赛者数量增长较为显著,由2010年的6人激增至2019年的507人,迅速成为参赛者数量位居第三的国家。综合来看,除加拿大参赛者占比大幅度降低外,其他国家(地区)均呈上升趋势。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参赛者正逐步成为波马参赛的主力军,可见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不断增多,波士顿全球体育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

2.2.3.2 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格局逐年变化,总体呈“小聚集、大分散”特征

2010年欧洲和亚洲的参赛人流量分别是968和268人次,2014年分别为1640和487人次,2019年分别为2654和1542人次,二者增幅分别为174.17%和475.37%。随着时间推移,欧洲和亚洲区域的连线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与波士顿的全球体育联系不断加深,而美洲、大洋洲与波士顿的体育联系基本保持不变,非洲则轻微增强。洲际区域上,主要集中于美洲、欧洲的连线上,亚洲的连线持续增加,大洋洲始终保持2条连线,非洲较少。其中,美洲不仅是联系最密集的区域,还是波马参赛者最大来源区域,占总参赛人数的66.57%;其次是欧洲区域,约占总参赛人数的23.51%;亚洲(6.51%)、非洲(0.83%)和大洋洲(2.58%)与波士顿体育联系较少。这些说明: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不再只局限于美洲区域,进一步向欧洲和亚洲区域扩展,全球国家(地区)与波士顿的体育联系正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印证了体育全球化趋势在逐年加深。且10年以来马拉松参赛者呈上升趋势的国家(地区)具有共同的特点,分别是经济水平较高,社会环境安定,地域区位邻近、交通运输便利及体育文化浓厚等。

3 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经济、文化、交通等不同因素对马拉松赛事参赛者的空间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25-27]。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全球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因素、文化环境、交通区位5个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进一步厘清以马拉松赛事参与者为切入点的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格局的影响因素。

3.1 全球化水平是网络形成的驱动力

以世界银行数据库中2010—2019年各国家外资投资净流入表征全球化水平,并运用SPSS中Pearson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参赛人数与全球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显著性,表明全球化水平对波马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具有关联性(表3)。
表3 2010—2019年参赛者数量与全球化水平相关性分析

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globalization level in 2010-2019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Pearson相关性 0.474** 0.415** 0.607** 0.663** 0.473** 0.432** 0.380** 0.542** 0.325** 0.378**
显著性(双尾)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注:**表征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表4~表6同。

从全球尺度来说,通信和交通技术的提高,增强了全球流动性,加剧了资本和人口的流动,进一步加深了全球化程度[28],使大众跨界参与赛事成为可能。从国家尺度来说,对GaWC所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进行绘制(图7)并与波士顿的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参赛者主要集中在英、德、法、中、日、韩等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从城市尺度来说,《世界城市名册2020》将城市等级分为一线(Alpha)、二线(Beta)、三线(Gamma)、四线(Sufficiency),其中城市的等级越高其全球化水平也高。一线城市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中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在承办大型国际赛事以及吸引人群前来参赛具有相当的优势。通过与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进行对比,可发现等级较高的城市参赛人数也较多。综上所述,基于全球、国家、城市3个尺度,全球化水平是影响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关键因素。
图7 2020年全球世界一线城市分布图

注:数据来自于《2020世界城市名册》。

Fig.7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first tier cities in 2020

3.2 经济水平是网络规模扩大的基础

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的承办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良好的经济条件也是重要物质支撑。本研究选取各个国家(地区)的GDP代表经济水平,运用SPSS软件对参赛人数与各国DP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参赛人数与对应国家的GDP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表4)。
表4 2010—2019年参赛者数量与经济水平相关性分析

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economic level in 2010-2019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Pearson相关性 0.677** 0.697** 0.638** 0.576** 0.506** 0.523** 0.564** 0.539** 0.532** 0.568**
显著性(双尾)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波马的参赛国家(地区)中,发达国家(地区)的参赛人次处于优势地位(图8)。发达国家(地区)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其人均GDP较高,较好经济基础保证参赛人员具有参与赛事的充足物质条件。然而,在全球化以及资本逐利的趋势下,马拉松这类技术门槛低且普适性高的体育运动能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因此,经济水平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仍会有参赛者参与。此外,在体育赛事投入方面,2019年波马总奖金高达86.8万美元,赛事志愿者以及安保人员数量高达近万名[21],若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组织方无法承办赛事。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波马的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重要基础条件。
图8 2019年国家人均GDP与波马参赛人数

注: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

Fig.8 National per capita GDP and Boston Marathon participants in 2019

3.3 社会因素是网络结构的稳定支撑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当外部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改善以及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29],而体育运动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载体之一。社会层面上,跑团组织作为马拉松赛事的社交平台之一,跑者可以通过加入马拉松跑团来满足社交需要,每年有大量不同国家(地区)的跑团组织前来参赛。精神层面上,当今社会把卓越的技术优势、健壮的身体形态以及强大的精神品质塑造为“精英”的形象,跑者通过身体塑造获得社会认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30]。个人层面上,在大众健康意识的崛起以及社会文化的认同下,如今马拉松不仅停留在身体活动的浅显层面,中产阶层正通过马拉松来构建“身份认同”,进一步向自我实现的层面发展[31-32]。因此,在健康意识觉醒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导向下,社会因素是影响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潜在因素。

3.4 文化环境是网络规模扩散的推力

马拉松赛事之所以被大众所接受,除了社交性、趣味性、健身性之外,文化认同也是因素之一[22]。本研究以国家文化产品进口数量表征文化因素的量化指标,并运用SPSS对人才人数与国家文化产品进口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呈正向相关关系(表5)。
表5 2010—2019年参赛者数量与文化因素相关性分析

Tab.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2010-2019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Pearson相关性 0.472** 0.494** 0.531** 0.564** 0.583** 0.561** 0.556** 0.542** 0.593** 0.598**
显著性(双尾)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城市文化上,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城市,还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这座城市打响了美国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在美国人眼中象征着“爱国”与“自由”。旅游文化上,已有研究表明马拉松的主要参赛动机分为体育运动和旅游两类,占比分别为29.8%和70.2%,表明旅游是更主要的参赛动机[33-34]。波士顿拥有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自由之路、波士顿公园、邦克山等。世界顶级高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伯克利音乐学院等也坐落于此。赛事文化上,波马既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马拉松赛事,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被誉为“世界马拉松跑者的殿堂”。同时,波马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而创办的赛事[20]。此外,赛事线路上标志性的建筑、地标、仪式及其民俗文化共同构建赛事文化符号内涵。综上,城市和赛事等文化因素是吸引全球跑者前来参赛的驱动因素。

3.5 交通运输是网络空间发展的脉络

有学者研究发现,马拉松赛事的地理区位以及目的地距离等是影响参赛者参赛的原因[35]。本文以国家航空运输客运量表征交通水平,运用SPSS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通水平与马拉松参赛人数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表6)。
表6 2010—2019年参赛人数与交通水平相关性分析

Tab.6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traffic level in 2010-2019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Pearson相关性 0.642** 0.662** 0.593** 0.521** 0.472** 0.402** 0.452** 0.433** 0.451** 0.458**
显著性(双尾)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从交通水平来看,波马参赛国家(地区)大多集中在交通发达或者邻近赛事举办地的地区。如欧洲是主要参赛来源,英国的参赛人数处于第三位,年均参赛人数高达393人次。从目的地距离来看,参与国家(地区)大多集中在邻近赛事的地区,北美洲的加拿大,10年间参赛人次一直居高不下,年均参赛人数高达2229人次。因此,交通因素是波马的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推动因素。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基于波马参赛者来源数据,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进行解析,厘清了2010—2019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到研究结论如下:
①时间变化上,2010—2019年波马赛事的参赛国家(地区)数量及其参赛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参赛国家(地区)由2010年的71个上升至2019年的99个,参赛规模由26000人规模上升至30000人。年龄组别上,波马参赛主体人群为青年群体,中年群体次之,老年群体最少。
②网络特征上,2010—2019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不断增强,网络多元化趋势凸显。同时网络加权平均度不断增加,网络异质性不断降低,波马赛事中参与国家(地区)呈多样化上升趋势。
③空间分布上,2010—2019年波马参赛国家(地区)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亚洲等地区的参赛国家(地区)则呈现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参赛人数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参赛人数逐年提升。洲际区域上,网络节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分布在欧洲及美洲,亚洲次之,非洲最少。
④网络演化上,2010—2019年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连线不断增强。随着时间推移,变化最显著的是欧洲和美洲区域,其次是亚洲区域,大洋洲仍只保持2条连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区域的连线集中在具有马拉松传统的国家(如肯尼亚)。
⑤影响因素上,全球化水平是影响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关键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重要基础条件,社会因素是影响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潜在因素,文化因素是吸引全球跑者前来参赛的驱动因素,交通因素则是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推动因素。

4.2 讨论

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速了世界城市网络的形成,学界对城市网络的探索正由个体城市转向世界城市,从单一要素转向多要素解析城市之间的关联特征,进一步呈现全球城市网络的等级层次。相较于经济与政治方面而言,体育为全球不同层级城市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世界马拉松赛作为影响力辐射广、参与人数多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之一,是推动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
从以往研究来看,航空网络[10]、留学生网络[14]、科研论文合作网络[15]、知识流动网络[16]等均呈现以西欧、北美为主的网络格局,且相关研究认为经济水平及地理邻近性对网络有着广泛影响。但本研究发现,在面向体育赛事所构成的世界城市体育联系网络中,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城市联系也愈发紧密,而影响因素方面则认为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并非首要因素,且地理邻近性也不是影响网络的关键因素,文化因素有着更重要的驱动作用。
虽然已有部分学者以国际体育赛事为研究视角,从赛事举办权、商业活动、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全球城市层级性及其网络构成的探究[36-37],但国际体育赛事不仅由企业、媒体、赞助商和组织方构成,更重要的是“人”的参与。这是由于体育的参赛行为与目的受彼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影响,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经济消费决策,还是一种自发的人类活动,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了等“人”,不惜延期举办赛事。因此,本研究由体育受众人群组成的城市体育联系网络是面向体育赛事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良好补充。而复杂网络理论中强调不同类型节点和边缘在整个网络系统中的作用和交互,并考虑多种类型的核心和边缘之间的交互关系[26]。因此,未来研究仍需加强多维度多层次的体育城市联系网络研究,为城市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提供决策参考。
[1]
Gratton C, Shibli S, Coleman R. Sport and economic regeneration in cities[J]. Urban Studies, 2005, 42(5-6):985-999.

[2]
丁一, 戴健. 伦敦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指标维度分析与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3(1):65-71.

[3]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EB/OL].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01104/29ae95eb451e49ca850b71e4be1ee0d7.html,2020-11-04.

[4]
王邵励. 板球运动的传播及其在地境遇:体育全球史的视角[J]. 体育科学, 2020, 40(4):90-97.

[5]
马秀梅. “体育全球化”起源时间的再考量[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5(2):20-28.

[6]
Richard G, Robertson R. Globalization and Sport[M]. Los Angeles: SAGE Pub, 2007.

[7]
陈晋. 体育全球化特征探析[J]. 山东体育科技, 2010, 32(1):39-41.

[8]
Castells M. Grassrooting the space of flows[J]. Urban Geography, 1999, 20(4):294-302.

[9]
Taylor P J, Derudder B, Saey P, et al. Cities in Globalization[M]. London: Routledge, 2006.

[10]
李恩康, 陆玉麒, 杨星, 等. 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化研究——基于2014-2018年航空客运数据[J]. 地理科学, 2020, 40(1):32-39.

DOI

[11]
王列辉, 林羽珊, Ducruet C. 1895—2016年全球海运网络中的海峡两岸港口运输联系变化[J]. 地理学报, 2018, 73(12):2282-2296.

DOI

[12]
高菠阳, 李俊玮.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1):1-11.

[13]
杨文龙, 杜德斌, 游小珺, 等. 世界跨国投资网络结构演化及复杂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9):1300-1309.

DOI

[14]
侯纯光, 杜德斌, 刘承良, 等. 全球留学生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4):681-694.

DOI

[15]
刘承良, 桂钦昌, 段德忠, 等. 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J]. 地理学报, 2017, 72(4):737-752.

DOI

[16]
曹湛, 戴靓, 吴康, 等. 全球城市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结构特征与驱动因素[J]. 地理研究, 2022, 41(4):1072-1091.

DOI

[17]
桂钦昌, 杜德斌, 刘承良, 等. 全球城市知识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1, 40(5):1320-1337.

DOI

[18]
Roels J, Derudder B, Witlox F. International sport federation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J].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2013, 37(2):142-159.

[19]
Xue D S, Ou Y B. Intercity connections and a world city network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Beijing,London,and Rio de Janeiro Olympic Games[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1, 31(12):1791-1815.

[20]
张晓琳. 波士顿马拉松文化溯源与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 43(4):134-141.

[21]
胡奎娟. 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特点及启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 1(10):14-19.

[22]
刘昌亚, 朱卫东, 邰崇禧, 等. 波士顿马拉松赛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5):64-68.

[23]
刘望保, 韩茂凡, 谢智豪. 全球航线数据下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与社团识别[J]. 经济地理, 2020, 40(1):34-40,49.

DOI

[24]
刘军.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5]
陈昆仑, 林晨喧, 刘小琼, 等. 中国马拉松网络关注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2, 42(1):117-126.

DOI

[26]
杨梅, 陆志勇. 马拉松赛事“四力”传播效应对赛事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20, 56(6):46-55.

[27]
陈昆仑, 郭宇琪, 许红梅, 等. 中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42(6):36-41.

[28]
王立, 邱川曦, 薛德升. 世界城市全球化空间的演变与重塑模式——以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J]. 人文地理, 2019, 34(3):75-82.

[29]
范可. 体育人类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0(1):1-8.

[30]
于显洋, 林超. “马拉松热”的社会学隐喻[J]. 体育学研究, 2018, 1(5):61-68.

[31]
Sui W, Yang J. Running middle-class-marathon craze in transforming period of China[J]. Sport in Society, 2023, 26(7):745-756.

[32]
王健. 跑步健身中的身体管理与理性化——一项基于马拉松跑者的质性考察[J]. 体育科学, 2019, 39(12):34-42.

[33]
Whitehead A E, Umeh K, Brockett C, et al. Motiv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5K,half marathon and full marathon participants in the UK and India[J]. Managing Sport and Leisure, 2022, 27(4):337-350.

[34]
Cladla S D S. Sport tourism in Barcelona:The Zurich Marathon case study[D]. Claravall: Ramon Llull University, 2016.

[35]
Hallmann K, Wicker P. Consumer profiles of runners at marathon ra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and Festival Management, 2012, 3(2):171-187.

[36]
欧钰斌, 薛德升. 亚洲城市承办奥运会时的跨城联系异同——基于北京和东京夏季奥运会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 2022, 37(6):98-108.

[37]
欧钰斌, 黄耿志, 薛德升. 体育赛事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基于国际网球巡回赛的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23, 32(9):1-16.

DOI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