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
王琳琳(1996—),女,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创新网络。E-mail:lin1341@126.com |
收稿日期: 2024-06-18
修回日期: 2024-11-04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7-07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63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61027)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GL3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5YYJ09)
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SBSJJ2025033)
Structure and Multi-Dimensional Proximity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Received date: 2024-06-18
Revised date: 2024-11-04
Online published: 2025-07-07
王琳琳 , 彭庭莹 , 胡骁宇 , 曾冰 . 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J]. 经济地理, 2025 , 45(5) : 65 -74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5.05.007
Based on the joint invention patents,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and analyzes its topologic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 of fixed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novation conne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the scale and density of its network both have steadily increased. 2) The number of its network hub nodes increases,the number of its sub-central nodes decreases,and its edge nodes remain high. 3)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novation net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evolved from the "Z" structure to the multi-center radial spatial pattern which takes Hefei, Nanjing and Shanghai as the cores,the network connection hierarchy is significant. 4) Institutional proximity and cognitive proxim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whil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plays a negative rol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ximity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a synergistic promoting effect.
表1 申请人分类及说明Tab.1 Applicant class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
申请人性质 | 字段 |
---|---|
企业 | 企业、公司、集团、工厂 |
科研机构 | 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研究中心、设计院、实验室、工程院、设计院、基地、中心 |
大学 | 学院、大学、专科学校、技术学校 |
表2 创新合作网络整体特征Tab.2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
年份 | 网络规模 | 小世界性 | 度中心性 | 强度中心性 | |||
---|---|---|---|---|---|---|---|
节点数(个) | 边数(条) | 密度 | 平均路径长度 | 平均聚类系数 | 平均度 | 平均 加权度 | |
2011 | 26 | 85 | 0.26 | 1.871 | 0.734 | 6.538 | 56.692 |
2012 | 26 | 91 | 0.28 | 1.849 | 0.722 | 7.000 | 76.385 |
2013 | 26 | 104 | 0.32 | 1.729 | 0.794 | 8.000 | 92.923 |
2014 | 26 | 104 | 0.32 | 1.794 | 0.661 | 8.000 | 113.385 |
2015 | 26 | 102 | 0.31 | 1.809 | 0.737 | 7.846 | 124.769 |
2016 | 26 | 100 | 0.31 | 1.809 | 0.769 | 7.692 | 128.538 |
2017 | 26 | 111 | 0.34 | 1.720 | 0.752 | 8.538 | 157.538 |
2018 | 26 | 130 | 0.40 | 1.609 | 0.727 | 10.000 | 186.923 |
2019 | 26 | 137 | 0.42 | 1.578 | 0.723 | 10.538 | 221.923 |
2020 | 26 | 142 | 0.44 | 1.572 | 0.757 | 10.923 | 263.154 |
表3 城市类型及含义Tab.3 City types and meanings |
类型 | 含义 |
---|---|
高点度中心度—高中间中心度(H-H) | 在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于其他节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
低点度中心度—低中间中心度(L-L) | 在网络中与其他城市合作联系少,对资源信息等的控制能力差 |
高点度中心度—低中间中心度(H-L) | 是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但是对网络的控制能力较弱 |
低点度中心度—高中间中心度(L-H) | 与其他城市联系弱,但是对资源信息的控制能力较强。这一类城市现实中较为少见的,在本文中不划分这一类型 |
表4 负二项回归模型估计结果Tab.4 Estimation results of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 |
变量名称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
GD | -0.0074*** | -0.0076*** | -0.0495*** |
ZL | 0.0348 | 0.9247* | 0.1785 |
AL | 0.6725*** | 0.6689*** | 0.2091 |
IS | 4.6334** | 33.8853 | 4.0434 |
GDP | 0.0000*** | 0.0000*** | 0.0000*** |
JC | -0.0014** | -0.0016** | -0.0010* |
TC | 18.8544*** | 18.5495*** | 19.6686*** |
HRR | 0.0965* | 0.0942 | 0.1245* |
QY | 0.0002*** | 0.0002*** | 0.0002*** |
QL | 2.4639** | 2.5074** | 2.5451** |
GD2 | 0.0000 | ||
ZL2 | -0.8648* | ||
IS2 | -15.8539 | ||
GD·ZL | 0.0012 | ||
GD·AL | 0.0019* | ||
GD·IS | 0.0415*** | ||
Cons | -6.594*** | -20.1826 | 2.0874 |
注:*、**和***分别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囿于篇幅,未列出标准误。 |
[1] |
陈永昌, 孙鹏博, 王宏鸣.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否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为准实验的经验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 44(4):90-107.
|
[2] |
郭建科, 田冬翠, 胡凯. 中国海洋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23, 43(9):1712-1725.
|
[3] |
解学梅.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8):51-64.
|
[4] |
杨大飞, 孙守恒, 胡倩. 多维邻近性及交互性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为例[J/OL].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02-26):1-11.
|
[5] |
谢帆, 戴俊骋, 吴苗苗. 大运河研究的城市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理研究, 2023, 42(10):2644-2662.
|
[6] |
王启轩, 任婕, 曹湛. 上海大都市圈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蜂鸣—管道”视角[J]. 经济地理, 2024, 44(1):107-117.
|
[7] |
|
[8] |
|
[9] |
吴慧, 顾晓敏, 赵袁军.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拓扑演化的复杂网络研究[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20, 17(4):38-47.
|
[10] |
彭庭莹, 陈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维城市网络特征及其影响机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3, 46(3):51-60.
|
[11] |
陈钰芬, 姚天娇, 胡思慧. 浙江省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分析[J]. 技术经济, 2019, 38(10):65-73.
|
[12] |
|
[13] |
|
[14] |
胡杨, 李郇. 多维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4):695-706.
|
[15] |
|
[16] |
|
[17] |
|
[18] |
姚潇颖, 卫平, 李健. 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科研管理, 2017, 38(8):1-10.
|
[19] |
崔之珍, 李二玲.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的网络演化及其空间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 40(6):43-50.
|
[20] |
曾莉, 李霞. 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时空演化分布与特征[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6):132-145.
|
[21] |
王琳琳, 王光辉, 陈刚.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城市间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2):101-110.
|
[22] |
陈劲, 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2):161-164.
|
[23] |
哈巍, 林璐. 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螺旋模式及其多重演化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 44(4):1-16.
|
[24] |
张贵, 温科. 基于“三螺旋”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7, 38(6):84-94.
|
[25] |
毛炜圣, 刘承良, 李源, 等. 全球学术会议交流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3, 78(10):2484-2506.
|
[26] |
曹湛, 戴靓, 杨宇, 彭震伟. 基于“蜂鸣—管道”模型的中国城市知识合作模式及其对知识产出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2, 77(4):960-975.
|
[27] |
|
[28] |
|
[29] |
|
[30] |
冯粲, 韩霞, 史冬梅, 等. 多维邻近性视角下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3(10):50-61.
|
[31] |
徐洁, 李琳. 知识基础、认知邻近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基于772万条发明专利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4(1):72-81,115.
|
[32] |
刘军.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3] |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等. 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邻近性机制[J]. 资源科学, 2022, 44(7):1494-1505.
|
[34] |
苏屹, 郭家兴, 王文静. 多维邻近下新能源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研究[J]. 科研管理, 2021, 42(8):67-74.
|
[35] |
席强敏, 李国平, 孙瑜康, 等. 京津冀科技合作网络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2, 77(6):1359-1373.
|
[36] |
胡悦, 马静, 李雪燕. 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3):37-44.
|
[37] |
唐建荣, 李晨瑞, 倪攀.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8(11):63-76.
|
[38] |
杜亚楠, 王庆喜, 王忠燕. 多维邻近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3, 43(2):197-207.
|
[3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