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地理研究进展及特色凝练
李小建(1954—),男,河南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E-mail:xjli@henu.edu.cn |
收稿日期: 2021-09-01
修回日期: 2021-09-07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3)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20M18)
Progress of Corporate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Received date: 2021-09-01
Revised date: 2021-09-07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4
中国改革开放后,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90年代学者引入公司地理研究并不断深入。文章基于1990—2020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从研究作者、研究范式、研究内容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公司地理的发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特点。30年来在公司地理研究范式上,形成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层次多尺度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征。研究内容侧重于公司区位选择与迁移、公司空间增长与扩张、公司空间网络和公司—区域关系等四个公司空间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研究中,注重中国实际,在公司空间格局的政府影响、人际关系效应、农村工业企业发展、地理环境影响差异等方面形成中国特色。公司地理取得的丰富成果来源于相关学者和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然而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状态,“学缘”关系下的合作较为突出。在未来研究中,公司地理研究要基于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进一步突出中国发展特色,强化在经验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凝练,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注重大公司的案例解剖。
李小建 , 胡雪瑶 . 中国公司地理研究进展及特色凝练[J]. 经济地理, 2021 , 41(10) : 33 -41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10.004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the companies have graduall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1990s,scholars introduced corporate geography and its research has gradually expanded. Based on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CNKI database from 1990 to 2020,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corporate geo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author,research paradigm and research content,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eatures of corporate geography.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paradigm of corporate geography has moved to the dire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 subjects,multi-scale research and diversified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four key aspects: the choice and migration of corporate location,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corporate space,corporate network and corporate regi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research,a specific Chinese perspective has been seen in terms of government influenc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ffect,rural industry cluster and geographical preference. The rich achievements of corporate geography in China depend on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relevant scholars and teams. The cooperation networks between authors have generally decentralized and locally concentrated. Corporate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further,especially enlightenmen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hinese perspective,theoretical refinement along with empirical researches,adaptation of diversified research methods,especially the throughout case studies of large companies.
Key words: enterprise; corporate geography; Chinese perspective; research progress; CiteSpace
[1] |
李小建. 公司地理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
[2] |
李小建. 工业变化与公司活动:澳大利亚工业地理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 1990.
|
[3] |
王缉慈. 关于企业地理学研究价值的探讨[J]. 经济地理, 1992, 12(4):11-14.
|
[4] |
费洪平. 企业地理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1993, 12(1):111-119.
|
[5] |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242-253.
|
[6] |
李小建. 公司地理的发展与主要理论浅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1, 10(4):14-16.
|
[7] |
李小建. 关于公司地理研究的几个问题[J]. 经济地理, 1991, 11(3):42-46.
|
[8] |
李小建. 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以澳大利亚制造业为例[J]. 地理学报, 1991, 46(3):289-299.
|
[9] |
李小建. 工业变化与公司活动的空间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
[10]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 31(6):881-887.
|
[11] |
王缉慈, 宋向辉, 李光宇.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扩散[J]. 地理学报, 1996, 51(6):481-488.
|
[12] |
王缉慈, 邓鸥. 从企业地理角度研究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分析构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6, 15(4):10-14.
|
[13] |
王缉慈, 宋向辉, 李光宇. 企业衍生:北京新技术集聚体形成的重要特征[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 1995(6):8-13.
|
[14] |
曹贤忠, 曾刚, 朱贻文.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结网影响因子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8):1301-1309.
|
[15] |
王琳, 肖勤, 曾刚. 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比较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5):34-37.
|
[16] |
叶琴, 曾刚, 陈弘挺.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基于2013年中国工博会249家参展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648-656.
|
[17] |
贺灿飞, 任卓然. 地方嵌入对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21, 41(3):369-379.
|
[18] |
贺灿飞, 肖晓俊. 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J]. 地理学报, 2011, 66(12):1669-1681.
|
[19] |
贺灿飞, 李振发, 陈航航. 区域一体化与制度距离作用下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0):1501-1513.
|
[20] |
汪明峰, 卢姗. B2C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依赖:跨国比较分析[J]. 经济地理, 2009, 29(11):1861-1866.
|
[21] |
李小建, 王惠. 大公司投资区位的扩张演变规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0, 19(1):1-4.
|
[22] |
邵挺. 经济地理与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J]. 经济管理, 2010, 32(6):39-46.
|
[23] |
张林, 刘继生. 信息时代区位论发展的新趋势[J]. 经济地理, 2006, 26(2):181-185.
|
[24] |
李小建. 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J]. 地理学报, 1996, 51(3):213-223.
|
[25] |
曹宗平, 朱勤丰. 广东省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7, 37(9):111-117.
|
[26] |
王丹, 方斌, 陈正富. 基于社区尺度的互联网企业空间格局与演化——以扬州市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6):133-141.
|
[27] |
吕卫国, 陈雯.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 2009, 64(2):142-152.
|
[28] |
吴波, 郝云宏, 魏立春. 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的动向与动因研究[J]. 经济地理, 2012, 32(12):8-14.
|
[29] |
千庆兰, 陈颖彪, 李雁, 等. 广州市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1, 30(7):1254-1261.
|
[30] |
方忠权, 郭思茵, 王章郡. 会展企业微观集聚研究——以广州市流花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3, 33(8):91-96.
|
[31] |
杨遴杰. 零售型电子商务企业配送中心选址模拟研究[J]. 经济地理, 2003, 23(1):97-101.
|
[32] |
段吕晗, 杜德斌, 黄筱彧. 上海互联网新创企业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3):383-394.
|
[33] |
陈肖飞, 韩腾腾, 栾俊婉, 等. 新创企业的时空分异与区位选择——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21, 40(6):1749-1767.
|
[34] |
张杰, 唐根年. 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时空迁移特征及驱动机理——基于县域尺度[J]. 经济地理, 2019, 39(6):118-126.
|
[35] |
梁育填, 李文涛, 姜超, 等. 基于多智能体方法的企业迁移空间决策机理的研究框架[J]. 经济地理, 2014, 34(4):112-118.
|
[36] |
朱华晟, 王缉慈, 李鹏飞, 等. 基于多重动力机制的集群企业迁移及区域影响——以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329-336.
|
[37] |
李俊峰, 陶世杰, 高凌宇. 跨江发展下杭州市企业迁移空间模式及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18, 38(1):87-96.
|
[38] |
费洪平. 多厂企业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 1993, 13(4):322-330.
|
[39]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
[40] |
林柄全, 谷人旭, 孟浩, 等. 不同所有制整车企业空间扩张的对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39(2):30-39.
|
[41] |
刘可文, 袁丰, 潘坤友. 长江三角洲不同所有制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化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5):651-660.
|
[42] |
胡国建, 陈传明, 陈丽娟, 等. 企业跨区域投资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上市企业为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9):138-146.
|
[43] |
王金杰, 李启航, 刘金铃. 高铁开通与企业经营空间的地理扩张——基于2004—2018年上市公司子公司地理信息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0, 40(8):114-122.
|
[44] |
刘艳艳. 西方企业网络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地理, 2011, 31(3):437-442.
|
[45] |
曾菊新, 罗静. 经济全球化的空间效应——论基于企业网络的地域空间结构重组[J]. 经济地理, 2002, 22(3):257-261.
|
[46] |
孙浦阳, 刘伊黎. 企业客户贸易网络、议价能力与技术追赶——基于贸易网络视角的理论与实证检验[J]. 经济研究, 2020, 55(7):106-122.
|
[47] |
郭思, 曾刚, 李刚. 基于企业网络组织的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 31(2):277-283.
|
[48]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中的企业网络研究[J]. 经济地理, 2002, 22(5):516-520.
|
[49] |
王成金.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J]. 地理学报, 2008, 63(2):135-146.
|
[50] |
周建平, 刘程军, 徐维祥, 等. 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企业物流网络结构及自组织效应——以中通快递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41(2):103-112.
|
[51] |
盛科荣, 王云靓, 樊杰. 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基于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视角[J]. 经济地理, 2019, 39(11):84-93.
|
[52] |
马丽, 刘卫东, 刘毅. 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模式演变分析——以中国为例[J]. 地理研究, 2004, 23(1):87-96.
|
[53] |
李飞星, 胡振华. 国际化农业企业全球网络嵌入、本地网络嵌入及竞争力之间的影响[J]. 经济地理, 2016, 36(7):122-131.
|
[54] |
|
[55] |
费洪平.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空间组织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 11(3):17-24.
|
[56] |
|
[57] |
韩军, 李明珠, 黄宁辉.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J]. 经济地理, 2005, 25(1):52-55.
|
[58] |
|
[59] |
李小建.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
[60] |
刘静. 我国企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布局问题探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7):54-57.
|
[61] |
|
[62] |
李小建. 国有企业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为例[J]. 经济地理, 1998, 18(3):1-7.
|
[63] |
娄帆, 李小建, 陈晓燕. 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快速扩张的区位分析——以富士康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 36(2):102-108.
|
[64] |
胡曙虹, 杜德斌, 范蓓蕾. 中国企业R&D国际化:时空格局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9, 38(7):1733-1748.
|
[65] |
史焱文,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邻近、关系邻近对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影响——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5):751-759.
|
[66] |
谭文柱. 社会关系嵌入与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宁波服装业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7):835-839.
|
[67] |
杨博飞, 朱晟君, 高菠阳. 基于文献视角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的比较[J]. 经济地理, 2021, 41(5):122-133.
|
[68] |
杨晓光, 樊杰. 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变革及其地方效应[J]. 地理学报, 2008, 63(12):1268-1276.
|
[69] |
李小建. 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化的企业分析[J]. 经济地理, 1993, 13(2):35-40.
|
[70] |
乔家君, 许家伟. 社会物理学视角下中国农村工业时空演化——以河南省芝田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11):2045-2058.
|
[71] |
李小建, 李二玲. 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04, 24(2):136-143.
|
[72] |
李小建, 葛震远, 乔家君. 偶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虞城县稍岗乡为例[J]. 人文地理, 2000, 15(6):1-4.
|
[73] |
文嫮, 李小建. 非正式因素影响下的中小企业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J]. 人文地理, 2003, 18(3):73-76.
|
[74] |
朱磊. 浙江温岭市的中小企业群落研究[J]. 经济地理, 2002, 22(5):602-606.
|
[75] |
徐晓虹. 浙江经济发展奇迹及其原因探索[J]. 经济地理, 2012, 32(10):21-27.
|
[76] |
江青虎, 颜清阳, 张慧. 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J]. 经济地理, 2007, 27(1):41-45.
|
[77] |
潘峰华, 刘作丽, 夏亚博, 等. 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和集聚特征[J]. 地理研究, 2013, 32(9):1721-1736.
|
[78] |
肖凡, 任建造, 伍敏冬, 等. 21世纪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和影响机制[J]. 经济地理, 2018, 38(2):27-35.
|
[79] |
史进, 贺灿飞. 中国新企业成立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以金属制品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7):1282-1296.
|
[80] |
熊友云, 张明军, 刘园园, 等.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991-997.
|
[81] |
马斌斌, 陈兴鹏, 陈芳婷, 等. 中华老字号企业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10):2313-2329.
|
[82] |
潘方杰, 万庆, 冯兵, 等. 中国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1, 41(6):97-106.
|
[83] |
王国霞, 李曼. 省际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空间交互响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2):183-19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