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靳诚(1984—),男,江苏泗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旅游地理。E-mail:jincheng2431@163.com |
收稿日期: 2021-08-31
修回日期: 2021-09-23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71)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
Received date: 2021-08-31
Revised date: 2021-09-23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4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矛盾的重要抓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其中关键一环,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成为政府、学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系统梳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研究主题聚焦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文章全面回顾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实践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努力探索、全面发力3个发展阶段,且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展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认为在理论建构、调查评价、价值核算、实现路径等方面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探索。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元化数据基础,多样化技术支撑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体系。
靳诚 , 陆玉麒 .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21 , 41(10) : 207 -213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10.023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intensifie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ucid water and lush mountains" to "invaluable assets is a key link. How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general concern to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levant topics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search in China. At present,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ecological value accounting methods,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path and so 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policy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budding start,hard expl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nd the government alway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ke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and believes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value accounting and realization path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analysis system of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 with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diversified data base and diversified technology support.
[1] |
苏伟忠, 杨桂山, 陈爽. 太湖流域湖西区城市化空间过程及其生态效应[J]. 生态学报, 2008, 28(9):4306-4312.
|
[2] |
王如松, 欧阳志云.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337-345,403-404,254.
|
[3] |
李全喜.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体系、理论创新与现实践履[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7(3):9-13,89.
|
[4] |
虞慧怡, 张林波, 李岱青, 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内外实践经验与启示[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3):685-690.
|
[5] |
杨锐, 钟乐, 赵智聪. 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J]. 生态学报, 2020, 40(18):6687-6693.
|
[6] |
张林波, 虞慧怡, 李岱青, 等. 生态产品内涵与其价值实现途径[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6):173-183.
|
[7] |
王昊, 张林波, 宝明涛, 等. 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及动态变化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3):661-670.
|
[8] |
张林波, 虞慧怡, 郝超志, 等. 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3):655-660.
|
[9] |
周小萍, 陈百明, 卢燕霞, 等.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3):296-300.
|
[10] |
李慧明, 左晓利, 王磊. 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34-42.
|
[11] |
|
[12] |
|
[13] |
高晓龙, 林亦晴, 徐卫华, 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0, 40(1):24-33.
|
[14] |
曾贤刚, 虞慧怡, 谢芳. 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7):12-17.
|
[15] |
廖茂林, 潘家华, 孙博文. 生态产品的内涵辨析及价值实现路径[J]. 经济体制改革, 2021(1):12-18.
|
[16] |
陈辞. 生态产品的供给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J]. 生态经济, 2014, 30(8):76-79.
|
[17] |
孙庆刚, 郭菊娥,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产品供求机理一般性分析——兼论生态涵养区“富绿”同步的路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3):19-25.
|
[18] |
杨海龙, 杨艳昭, 封志明.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 资源科学, 2015, 37(9):1732-1739.
|
[19] |
张伟, 张宏业, 张义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与地理学综合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465-470.
|
[20] |
刘春腊, 刘卫东, 徐美. 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 36(1):148-155.
|
[21] |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1243-1254.
|
[22] |
靳乐山, 刘晋宏, 孔德帅. 将GEP纳入生态补偿绩效考核评估分析[J]. 生态学报, 2019, 39(1):24-36.
|
[23] |
欧阳志云, 朱春泉, 杨广斌, 等.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J]. 生态学报, 2013, 33(21):6747-6761.
|
[24] |
邵卫东, 陈末, 刘浩然. 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在生态价值核算中的比较[J]. 农业与技术, 2021, 41(1):105-107.
|
[25] |
刘耕源, 杨志峰. 能值分析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核算与城市绿色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1-415.
|
[26] |
李丽, 王心源, 骆磊, 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4):1233-1245.
|
[27] |
牟雪洁, 王夏晖, 张箫, 等. 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空间化[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1):265-274.
|
[28] |
白玛卓嘎, 肖燚, 欧阳志云, 等.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习水县生态保护成效评估[J]. 生态学报, 2020, 40(2):499-509.
|
[29] |
白杨, 李晖, 王晓媛, 等. 云南省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1100-1112.
|
[30] |
张捷, 谌莹, 石柳. 基于生态元核算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6):110-119.
|
[31] |
高晓龙, 程会强, 郑华, 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工具探究[J]. 生态学报, 2019, 39(23):8746-8754.
|
[32] |
张英, 成杰民, 王晓凤, 等. 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路径及二元价格体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3):171-176.
|
[33] |
杨筠. 生态公共产品价格构成及其实现机制[J]. 经济体制改革, 2005(3):124-127.
|
[34] |
李胜兰, 曹志兴.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J]. 资源科学, 2000, 22(3):9-12.
|
[35] |
陈安宁.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J].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9(1):9-16.
|
[36] |
张鹏, 刘春鑫. 基于土地发展权与制度变迁视角的城乡土地地票交易探索——重庆模式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10(5):103-107.
|
[37] |
李维明, 李博康. 重庆拓展地票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探索与实践[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34(4):1-5.
|
[38] |
黄颖, 温铁军, 范水生, 等. 规模经济、多重激励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经验总结[J]. 林业经济问题, 2020, 40(5):499-509.
|
[39] |
王治国.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10):8-9,43,46.
|
[40] |
刘时栋, 刘琳, 张建军,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的干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以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 39(23):8998-9007.
|
[41] |
王芳, 于国铭, 张瑞. 山—水—林—田—湖—草—海—城修复模式的实践应用——威海华夏城采石场生态修复及其效益评价[J].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 6(1):29-38.
|
[42] |
黎元生. 生态产业化经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4):84-90.
|
[43] |
李树. 关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思考[J]. 理论月刊, 2000(8):43-44.
|
[44] |
吴绍华, 侯宪瑞, 彭敏学, 等. 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及模式分区——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4):81-89.
|
[45] |
万军, 张惠远, 王金南, 等.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 环境科学研究, 2005(2):1-8.
|
[46] |
王军锋, 侯超波.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2):23-29.
|
[47] |
孔凡斌.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0, 30(2):299-305.
|
[48] |
马国霞, 於方, 王金南, 等. 中国2015年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4):1474-1482.
|
[49] |
王莉雁, 肖燚, 欧阳志云, 等. 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以阿尔山市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3):146-154.
|
[50] |
喻锋, 李晓波, 王宏, 等. 基于能值分析和生态用地分类的中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J]. 生态学报, 2016, 36(6):1663-1675.
|
[51] |
任以胜, 陆林, 虞虎, 等.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体博弈[J]. 地理学报, 2020, 75(8):1667-1679.
|
[52] |
崔莉. 生态银行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南平市为例[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
[53] |
张文明.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于福建森林生态银行的调研[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3):73-7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