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孙才志(1970—),男,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经济与海洋经济。E-mail:suncaizhi@lnnu.edu.cn |
收稿日期: 2021-09-08
修回日期: 2021-09-13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24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90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7JJD790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8JJD790005)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Received date: 2021-09-08
Revised date: 2021-09-13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4
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已建立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且仍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此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已由陆域系统延伸到了海域系统,使得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充实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内容。基于对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部门经济、海洋经济制度及文化、海洋地缘经济及政治的研究和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的详尽阐述,文章对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未来应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的地缘环境、海洋经济的制度与文化、海洋经济地理的技术方法创新及强化海洋服务社会决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构想,进而更好地推动海洋经济学科的发展,从而尽早达到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孙才志 , 李博 , 郭建科 , 彭飞 , 闫晓露 , 盖美 , 刘天宝 , 刘锴 , 王泽宇 , 狄乾斌 , 赵良仕 , 刘桂春 , 钟敬秋 , 孙康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21 , 41(10) : 117 -126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10.013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belong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Although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lear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is still at a critical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category of geography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land system to the ocean system,which has enriched the theory and content of economic geo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rine resource environmental economy, marine regional economy, marine sector economy, marine economic system and culture,marine geo-economics and politics,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ts forward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he geo-environment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marine economic system and culture, technical method innov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mprovement of marine service social decision-making capabiliti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Maritime Power".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张耀光教授与韩增林教授的悉心指导,特表谢忱!
[1] |
彭飞, 富宁宁, 韩增林, 等. 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解构——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框架[J]. 地理研究, 2021, 40(2):556-570.
|
[2] |
周益锋.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4
|
[3] |
时平. 孙中山海权思想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8, 15(1):77-80
|
[4] |
吴传钧. 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8.
|
[5] |
毛汉英. 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
[6] |
李博.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理论、方法与实证[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7] |
韩增林, 刘桂春.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探讨[J]. 地理科学, 2007, 27(6):761-767.
|
[8] |
张耀光.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到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吴传均院士对中国海洋地理学的贡献[J]. 地理科学, 2008, 28(1):8-11.
|
[9] |
赖敏, 蒋金龙, 欧阳玉蓉, 等.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经济, 2021, 37(1):164-170.
|
[10] |
韩增林, 胡伟, 钟敬秋, 等.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 生态学报, 2017, 37(8):2563-2574.
|
[11] |
赵林, 张宇硕, 吴迪, 等.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海洋经济效率测度及时空特征[J]. 地理科学, 2016, 36(5):671-680.
|
[12] |
盖美, 展亚荣.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616-625.
|
[13] |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等. 中国和美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对比——基于海洋GDP中国超过美国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11):1614-1621.
|
[14] |
李博, 张志强, 苏飞, 等.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5):701-708.
|
[15] |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等. 基于生态标签制度的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402-412.
|
[16] |
汪永生, 李宇航, 揭晓蒙, 等. 中国海洋科技—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8):168-176.
|
[17] |
|
[18] |
|
[19] |
|
[20] |
唐红祥, 张祥祯, 王立新. 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0(12):130-144.
|
[21] |
王丹, 张耀光, 陈爽. 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J]. 经济地理, 2010, 30(3):443-448.
|
[22] |
张耀光.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23] |
狄乾斌, 刘欣欣, 曹可.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12):1413-1420.
|
[24] |
孙才志, 朱云路. 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J]. 经济地理, 2020, 40(1):103-113.
|
[25] |
狄乾斌, 刘欣欣, 王萌.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10):98-103.
|
[26] |
赵林, 张宇硕, 焦新颖, 等.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 38(3):461-475.
|
[27] |
张耀光, 魏东岚, 王国力, 等.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 地理研究, 2005, 24(1):46-56.
|
[28] |
韩增林, 许旭.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 地理研究, 2008, 27(3):613-622.
|
[29] |
孙才志, 覃雄合, 李博, 等.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5):705-714.
|
[30] |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J]. 资源科学, 2015, 37(12):2441-2450.
|
[31] |
盖美, 田成诗. 大连市海岸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 经济地理, 2002, 22(2):179-183.
|
[32] |
韩增林, 刘桂春.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2(3):1-4.
|
[33] |
王长征, 刘毅.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资源科学, 2003, 25(4):73-78.
|
[34] |
韩增林, 狄乾斌. 中国海洋与海岛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2):1534-1537.
|
[35] |
张耀光. 中国海岛县经济类型划分的研究[J]. 地理科学, 1999, 19(1):56-63.
|
[36] |
张耀光, 陶文东.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J]. 经济地理, 2003, 23(1):47-50.
|
[37] |
王明舜. 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38] |
秦伟山, 张义丰. 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9):1401-1412.
|
[39] |
陆林.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地理科学, 2007, 27(4):579-586.
|
[40] |
李泽, 孙才志, 邹玮. 中国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 资源科学, 2011, 33(7):1408-1417.
|
[41] |
范斐, 孙才志. 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2):59-63.
|
[42] |
韩增林, 狄乾斌, 周乐萍. 陆海统筹的内涵与目标解析[J]. 海洋经济, 2012, 2(1):10-15.
|
[43] |
杨羽頔, 孙才志. 环渤海地区陆海统筹度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 资源科学, 2014, 36(4):691-701.
|
[44] |
韩增林, 夏康, 郭建科, 等. 基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1271-1285.
|
[45] |
郑弘毅, 张务栋. 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角度评上海港港址选择问题[J]. 地理学报, 1982, 87(3):252-260.
|
[46] |
郭建科, 韩增林. 港口与城市空间联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1490-1498.
|
[47] |
李加林, 朱晓华, 张殿发. 群组型港口城市用地时空扩展特征及外部形态演变:以宁波为例[J]. 地理研究, 2008, 27(2):275-285.
|
[48] |
郭建科, 韩景, 韩增林, 等. 现代海港演化对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效应——以大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1):1639-1649.
|
[49] |
郭建科, 韩增林. 中国海港城市“港—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J]. 地理科学, 2013, 33(11):1285-1292.
|
[50] |
王成金. 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演化与发展机理[J]. 地理学报, 2007, 62(8):809-820.
|
[51] |
曹有挥, 曹卫东, 金世胜, 等.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形成演化机理[J]. 地理学报, 2003, 58(3):424-432.
|
[52] |
郭建科, 陈园月, 于旭会, 等. 1985年来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作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10):1812-1826.
|
[53] |
梁双波, 曹有挥, 曹卫东, 等. 港城关联发展的生命周期模式研究——以南京港城关联发展为例[J]. 人文地理, 2009, 24(5):66-70.
|
[54] |
陈航, 栾维新, 王跃伟. 我国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的定量分析[J]. 地理研究, 2009, 28(2):475-483.
|
[55] |
杨山, 潘婧.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城耦合系统模型构建及仿真——以连云港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6):1021-1031.
|
[56] |
|
[57] |
韩增林, 安筱鹏. 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建设与优化探讨[J]. 地理科学, 2001, 21(4):308-314.
|
[58] |
王成金. 全球集装箱航运的空间组织网络[J]. 地理研究, 2008, 27(3):636-648.
|
[59] |
王诺, 董玲玲, 吴暖, 等. 蓄意攻击下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变化[J]. 地理学报, 2016, 71(2):293-303.
|
[60] |
王列辉, 朱艳.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国际航运网络演化[J]. 地理学报, 2017, 72(12):2265-2280.
|
[61] |
郭建科, 侯雅洁, 何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演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5):716-726.
|
[62] |
李悦铮.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1):46-50.
|
[63] |
张广海, 刘佳.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 资源科学, 2010, 32(5):899-906.
|
[64] |
马丽君, 孙根年, 王洁洁. 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5):713-722.
|
[65] |
朱佳玮, 孙文章, 岳秀峰. 基于滨海环境资源特点的大连旅游承载状态评价[J]. 地理科学, 2021, 41(4):664-673.
|
[66] |
刘佳, 刘宁. 浒苔绿潮影响下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及影响因素——以青岛市海水浴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8, 40(2):392-403.
|
[67] |
张佑印. 中国潜在海洋旅游者决策行为与预期偏好[J]. 资源科学, 2016, 38(4):588-598.
|
[68] |
李悦铮, 管立刚, 周跃. 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 经济地理, 2000, 20(5):94-97.
|
[69] |
岳川江, 吴章文, 郑天翔, 等.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5):795-801.
|
[70] |
保继刚, 梁飞勇. 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 经济地理, 1991, 11(2):89-93.
|
[71] |
孙晓东, 倪荣鑫. 中国邮轮游客的产品认知、情感表达与品牌形象感知——基于在线点评的内容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6):1159-1180.
|
[72] |
任学慧, 王月. 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4):123-128.
|
[73] |
郑耀星, 林文鹏, 储德平.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 23(12):58-62.
|
[74] |
张军涛, 张文忠, 李哲. 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J]. 经济地理, 1999, 19(5):113-117.
|
[75] |
孙康, 周晓静, 苏子晓, 等.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J]. 地理科学, 2016, 36(8):1172-1179.
|
[76] |
郭建科, 王雨馨. 基于区域本性分析的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识别与测度[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22-35.
|
[77] |
陈琦, 韩立民. 我国海洋捕捞业生产的波动特征及成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6, 36(1):105-112.
|
[78] |
韩增林, 胡盈. 大连市海洋渔业集群空间格局演化与企业区位选择[J]. 地理科学, 2021, 41(4):634-644.
|
[79] |
姚成胜, 李政通, 王维, 等. 中国水产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化机制[J]. 经济地理, 2016, 36(9):118-127.
|
[80] |
侯娟, 周为峰, 王鲁民, 等. 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析[J]. 资源科学, 2020, 42(7):1325-1337.
|
[81] |
孙康, 崔茜茜, 苏子晓, 等. 中国海水养殖碳汇经济价值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11):2508-2520.
|
[82] |
沈金生, 梁瑞芳. 海洋牧场蓝色碳汇定价研究[J]. 资源科学, 2018, 40(9):1812-1821.
|
[83] |
邵桂兰, 孔海峥, 李晨. 中国海水养殖的净碳汇及其与经济耦合关系[J]. 资源科学, 2019, 41(2):277-288.
|
[84] |
张耀光, 李春平, 董丽晶. 世界造船工业布局特征与今后展望[J]. 经济地理, 2002, 22(6):716-719.
|
[85] |
刘辉, 史雅娟, 曾春水. 中国船舶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策略[J]. 经济地理, 2017, 37(8):99-107.
|
[86] |
宋涛, 蔡建明. 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区位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2, 32(6):74-79.
|
[87] |
韩增林, 夏雪, 林晓, 等.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9):1167-1176.
|
[88] |
赵领娣, 郝亚如, 李荣杰. 技术溢出视角下新能源开发的就业效应分析——以中国海洋能为例[J]. 资源科学, 2013, 35(2):412-421.
|
[89] |
戴彬, 金刚, 韩明芳.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5, 34(2):328-340.
|
[90] |
王晓辰, 韩增林, 彭飞, 等.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发展格局演变与类型划分[J]. 地理科学, 2020, 40(6):890-899.
|
[91] |
孙才志, 郭可蒙, 邹玮.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同与响应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1):2017-2029.
|
[92] |
贺灿飞. 高级经济地理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
|
[93] |
刘堃. 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关系探讨——兼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32-35.
|
[94] |
苗长虹, 魏也华, 吕拉昌. 新经济地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
[95] |
韩增林, 彭飞, 张耀光, 等. 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中国海洋地缘环境研究探索[J]. 地理科学, 2015, 35(2):129-136.
|
[96] |
李金明. 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3.
|
[97] |
刘天宝, 杨芳芳, 韩增林, 等.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J]. 地理科学, 2019, 39(8):1321-1329.
|
[98] |
彭飞, 刘天宝, 韩增林, 等. 海疆地域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重点[J]. 热带地理, 2017, 37(2):145-153.
|
[99] |
张耀光. 中国海洋政治地理学:海洋地缘政治与海疆地理格局的时空演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
[100] |
胡志丁, 葛岳静, 鲍捷, 等. 南亚地缘环境的空间格局与分异规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6):685-692.
|
[101] |
韩增林, 王茂军, 张学霞.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 地理研究, 2003, 22(3):289-296.
|
[102] |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等. 海岸带利用结构与海岸带海洋经济区域差异——以辽宁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1):24-34.
|
[103] |
张耀光, 张岩, 王宁. 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海域环境分区研究[J]. 地理科学, 2007, 27(6):768-773.
|
[104] |
陈晓, 李悦铮. 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J]. 经济地理, 2008, 28(1):158-162.
|
[105] |
盖美, 周荔.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辽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2):356-363.
|
[106] |
董晓菲, 韩增林, 王荣成. 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J]. 经济地理, 2009, 29(1):31-35.
|
[107] |
殷克东, 卫梦星.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动态变迁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8):144-154.
|
[108] |
孙才志, 肖姗.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沿海省市港口经济相对效率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1):32-36.
|
[109] |
王泽宇, 王焱熙. 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9, 39(2):139-145.
|
[110] |
邹玮, 孙才志, 覃雄合.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6):859-867.
|
[111] |
李博, 苏飞, 杨智, 等. 脆弱性视角下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特征演化及可持续发展模式[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 36(4):32-36.
|
[112] |
盖美, 朱莹莹, 郑秀霞.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绿色发展测度及影响机理研究[J]. 生态学报, 2021, 41(23):1-16.
|
[113] |
李博, 金校名, 杨俊, 等.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9, 39(12):4273-4283.
|
[114] |
|
[115] |
彭飞, 宋雪珂, 张琦琦, 等. 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时空演化[J]. 地理科学, 2021, 41(4):598-60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