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管理

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的感知与吸引力研究

  • 陈霄 , 1 ,
  • 石强 , 1, ,
  • 陈婉欣 2
展开
  •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中国广东 深圳 518055
  • 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中国广东 深圳 518172
※石强(1970—),男,四川安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森林旅游、可持续旅游等。E-mail:

陈霄(1986—),男,湖南张家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与全球化等。E-mail:

收稿日期: 2021-03-14

  修回日期: 2021-08-31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03

基金资助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SZ2019B007)

Perception and Attraction of Yacht Tourism from the Chinese Tourists

  • CHEN Xiao , 1 ,
  • SHI Qiang , 1, ,
  • CHEN Wanxin 2
Expand
  • 1. Management School,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 518055,Guangdong,China
  • 2. Management School,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Guangdong,China

Received date: 2021-03-14

  Revised date: 2021-08-31

  Online published: 2025-04-03

摘要

推动游艇旅游是引导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中国游艇旅游发展与欧美澳西方发达地区尚相差较大。文章以游客认同的地方性为理论框架,以携程网、穷游网上中国游客分享游艇旅游的网络游记文本为主要数据,探究中国游客视角下游艇旅游吸引力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①目前中国游客体验游艇旅游的主要地区是国内和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在国内与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进行游艇旅游时,游艇旅游的景观、活动、环境等差异不大,可以视为游艇旅游不需要附着于特定地域,拥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②综合分析中国游客在国内与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游艇旅游的吸引力认同,发现原生态的亲水活动与对西方奢侈生活的想象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吸引力的主要认同。未来可以在增加游艇旅游发展城市、改善亲水自然环境、增强游艇水上活动以及游艇产品差异化发展方面加以改进,推动中国游艇旅游的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陈霄 , 石强 , 陈婉欣 . 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的感知与吸引力研究[J]. 经济地理, 2021 , 41(11) : 218 -224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11.024

Abstract

Promoting yacht tourism is one of the critical means to guide residents' consumption upgrading,bu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yacht tourism is still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regions of Europe,America and Australia.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locality and tourists' cognition,this study chooses the online travel notes of Chinese tourists sharing yacht tourism on Ctrip and Qiongyou as data and explores the attraction of yacht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ourists. This paper finds that: 1) The main tourist destinations for Chinese tourists to experience yacht tourism are domestic and developed regions,including Europe,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The landscape,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 perceived by Chinese tourists are consistent both in domestic and developed regions. It presents that yacht tourism does not ne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region. A unique tourist attraction of yacht tourism is formed through tourists' cognition. 2) The attraction of yacht tourism being cognizant of by Chinese tourists is hydrophilic e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imagination of western luxury life at the current stage. In the future,it is suggested to increase cities to develop yacht tourism,improve the ecolog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enrich water activities for yacht tourism,and differentiate yacht products.

游艇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水道”,因为游艇消费不仅可以引导国民消费升级,而且可以带动上下游诸多产业发展[1-3]。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游艇旅游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植游艇旅游的发展。如国务院2016年提出的《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游艇旅游。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大力发展游艇旅游,游艇旅游发展迎来良机。要发展游艇旅游,首先需要了解现阶段的游艇旅游的核心旅游吸引力是什么,因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对游客选择目的地、停留时间以及消费均有重要影响[4-7]

1 相关文献综述

游艇旅游的定义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8-9],综合来看游艇具有休闲性、娱乐性与亲水性的特点[10]。值得注意的是,依据中国星级游船的定义,在中国内河航行,以游憩为主的游船,不属于游艇的范畴[10]。西方有学者对欧美澳游艇的旅游核心吸引力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地区的游艇旅游有类似的旅游体验与感知,如游艇旅游均是亲水的、空间私密的[11-12]。也有学者总结欧美澳游艇旅游吸引力是“追求自由、亲近自然、满足冒险与运动需求”[13-14]。近年来,有西方学者提到了游艇所处的环境对游艇旅游的影响,即游艇旅游时两岸的景观尤其是游艇码头也是游艇旅游的吸引力的一部分[15-16]。目前游艇旅游研究集中在欧美澳发达地区,尚没有中国游艇旅游吸引力的相关研究。国内对于游艇旅游的相关探讨仍处于初级阶段[17],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艇俱乐部在游艇旅游中的作用[18-20]、游艇旅游者的类型[21-22]。少数研究关注了游艇旅游者的动机[19],提出经济因素是中国游艇旅游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认为现阶段游艇旅游属于高端消费,应该引导游艇向大众旅游发展[23-24]。但游艇旅游吸引力是什么这一游艇旅游的核心问题尚没有得到解答。
旅游目的地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地理概念,比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景点[25]。许多学者认同旅游目的地的地方特性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正是旅游目的地拥有各种特性,所以才能吸引游客[26-28]。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性的概念受到冲击。首先是地方不再是稳定不变的,游客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意象选择[29-30]。其次一些被认为是地方性不明显的旅游形式也被认为具有相似的旅游吸引力,如Ali认为迪士尼是一种真实空间与想象空间交织的魅化空间,而不同地区的迪士尼均有相似的空间表现[31]。冲浪旅游研究认为冲浪本身构成了吸引力,吸引冲浪者的是冲浪本身而与在哪个海滨冲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游客是为了追求一种运动中的快乐与迷思(Myth)状态[32]。与之相仿的还有滑雪、高尔夫旅游等[33-34]。可见,非地理概念的旅游形式通过游客的感知与情感联系产生了旅游吸引力。因此,旅游吸引力可以被认为是游客感知下的旅游目的地地方性。但游艇旅游是否属于非地理的旅游空间,拥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以及游艇旅游有什么特征尚没有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文以游艇旅游如何吸引中国游客作为研究话题,游客感知下的地方性为研究概念,探究“中国游客视角下游艇旅游核心吸引力是什么”的问题,并据此为中国游艇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2 研究框架

经典的地方理论认为游客缺乏对地方的足够了解,所产生的地方感是浅层的甚至是虚假的[28]。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游客拥有地方感这一观点逐渐被学界所认同,游客对地方的感知被认为是一种审美的地方感,而这种审美地方感主要来自于游客对于地方特性的认同[35-36]
因此,本文认为游客感知下的旅游吸引力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性的认同。地方认同即游客选择性地认知旅游地的地方性并情感上认同其代表了地方。瑞尔夫在其《地方性与无地方性》中指出,地方性内涵主要体现在景观(Physical Settings)、活动(Activities)以及意义(Meaning)三重属性中。景观代表着地方上的一切物质基础,包括自然与文化,而活动则主要源于地方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群的日常活动。景观与活动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附着性,即地方性只能在一定的范围的区域中形成,地方意义则指人们赋予地方的意义,也是游客旅游追求的地方内涵[28]。因此,本文结合地方性概念建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分析框架

Fig.1 Analysis framework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网络志(Netnography)研究方法,该方法是获取特定群体对于特定文化看法的有力手段,并在旅游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7]。旅游网络日志作为在线旅游叙述的一种形式,所分享的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游客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的认知与情感认同[37]。随着网络时代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网络文本成为调研游客感知与认同的重要渠道[38-39]
为保证数据信息的丰富性,本文比较了国内较大的网络社区携程网、马蜂窝与穷游网等。其中携程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社区,注册人数达到1.9亿;马蜂窝是国内最大的自助游社区之一;而穷游网则是中国境外游最大的旅游社区之一。本文以游艇为关键词搜索游记,其中马蜂窝显示99篇,穷游网为835篇,携程网为11 355篇,其中携程网的11 355条数据中,能够下载到的文本为4 862条,后面500多页显示空白。本文对找到的游记进行初步分析,发现马蜂窝的游记数量较少且部分与携程网雷同,故主要选取携程网与穷游网的数据。本文筛选游记的依据是:①关于游艇旅游的描述不少于50字;②非商家广告;③文本中的内河游船,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最终,携程网保留2 355篇游记,穷游网保留521篇游记。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分析文本数据的常用方法,它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40]。本文主要以原文本为依据,通过挖掘原文,找出文本中的含义。同时借助ROST CM6进行文本编辑,将非定量的符号(文字、图片等)转化为定量可分析的符号。本文主要使用词频分析与语义网络分析辅助分析,了解游客对游艇旅游吸引力的感知。其中词表编辑方法如下:①通过软件自定义词频后再进行词频编辑,如“人民”与“币”通常被软件分开,可以编辑“人民币”为常用词。②在高频词中删除意义不明的词,如“这次”“每天”等。③合并意义十分接近、仅仅不同表达的词,如“快乐”与“欢乐”,“美丽”与“美”等。

4 结果分析

经过资料初步分析,发现携程网在中国内进行游艇旅游活动的游记1 458篇,去往欧美澳地区(即欧洲、北美与澳洲)587篇,其他地区310篇,穷游网的521篇游记中,欧美澳217篇,国内179篇,其他地区125篇。因此,本文初步判断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感知较多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美澳地区。而欧美澳发展游艇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各方面设施与活动均比较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游客去往欧美澳与中国参与游艇旅游,探究中国与欧美澳地区的游艇旅游有何异同,游艇旅游是附着在当地,还是拥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中国的游艇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运营模式、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因此通过欧美澳游艇与中国游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游客认同下的游艇旅游吸引力是什么。
本文基于前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中国游客在中国和欧美澳地区进行游艇旅游时,在景观、活动、意义三个层面分别讨论游艇旅游的吸引力。

4.1 游艇的景观分析

从高频词可以看出,游客在国内与欧美澳进行游艇旅游时感知的意象相差不大,比如游客在游艇旅游时均关注海洋环境。海水、海浪、阳光是主要的自然景观(表1)。与国内游艇旅游不同的是,去往欧美澳进行游艇旅游的游客还较为关注岸边的景观,尤其是游艇离海岸不远行进时,这源于中国游客去往国外后的新奇心理。此外,游客去往欧美澳地区时更为关注海洋的原生态景观,如海洋里的动物,海豹、珊瑚等。游客在国内同样追求自然景观,但游客在生态良好的欧美澳对海洋环境的感知更深刻。可见,良好的亲水环境被中国游客认知为游艇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11-12]
表1 游客对游艇旅游的感知高频词

Tab.1 High-frequency words of tourists' perception of yacht tourism

序号 国内 欧美澳 序号 国内 欧美澳
1 游艇 游艇 26 三亚 游泳
2 体验 船长 27 娱乐 服务员
3 大海 船上 28 项目 餐厅
4 帆船 时间 29 深圳 值得
5 小时 朋友 30 速度 清澈
6 甲板 出海 31 停泊 厨房
7 船长 地方 32 团队 讲解
8 时间 码头 33 船上 老外
9 享受 小时 34 团队 巴黎
10 海风 甲板 35 教练 野生
11 朋友 沙滩 36 乘坐 可爱
12 旅游 观光 37 美好 动物
13 摩托艇 大海 38 度假 原始
14 风景 当地 39 沙滩 香槟
15 豪华 海风 40 珠海 桅杆
16 驾驶 大桥 41 海豚 家人
17 酒店 海水 42 大桥 国内
18 潜水 鲨鱼 43 远处 迈阿密
19 海钓 体验 44 休闲 珊瑚
20 阳光 阳光 45 顶级 鱼群
21 俱乐部 美丽 46 浪花 牛排
22 拍照 海岸 47 红酒 护手霜
23 运动 拍照 48 雪茄 开心
24 美景 海钓 49 海鲜 享誉
25 私人 度假 50 惬意 停泊
在人文景观层面,游艇本身构成了主要的人文景观。游艇的景观经常被识别为属于西方文化,红酒、雪茄、香槟成为其主要的文化代表符号。游艇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同时是豪华生活方式的象征,比如网络文本所示:“这次乘坐的是‘润丰号’游艇,这艘游艇来自意大利,是顶级的定制豪华游艇。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顶级的游艇。”游艇上的人也是主要景观之一,因为游艇地方狭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无论是游艇上的工作人员,如国内与欧美澳均将船长、船员作为主要的感知对象,并将船长船员认知为游艇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

4.2 游艇旅游活动分析

游客在中国与欧美澳游艇上的主要活动均是观光、拍照、海钓等休闲活动以及潜水、摩托艇等水上运动。在游艇上的饮食也是重要的活动,游客在游艇上更加倾向于西方的食物,如红酒、西餐,认为红酒、西餐更加适合游艇的西方文化氛围。有国内的游客在游艇拍照时特意提到了雪茄,认为在游艇上抽雪茄更加符合氛围。比如网络文本所说:“对了。这次忘记带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就是雪茄!‘成功’戒烟4年的我,也仍然喜欢在一些奢华氛围的环境,用它当做一个非常拿分的道具。”
游客将拍照作为在游艇上的主要活动之一,与潜水、海钓相似,分享给家人朋友游玩照片,成为游艇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相应的网络文本如:“好不容易来一次游艇,肯定要拍照啊。”“来游艇就是拍照的,然后分享在家庭群,让他们羡慕”。“朋友”是中国游客在国内游艇旅游中多次提及的词,这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与西方游客在游艇旅游中追求私密与个人自由不同,中国游客更加倾向于朋友间的交流。游客在欧美澳游艇旅游中更加关注船上的服务,并注重与服务人员的交流。船长是一个核心的词汇,通常也被赋予了西方文化的含义,国内游客认为欧美澳游艇上的船长或船员服务属于西方游艇文化的一部分。典型的网络文本如:“……过程中船长会换上潜水服,深入水下亲手捕捞鲍鱼、海胆,据他说这是传统。”
可见,中国游客在欧美澳与国内参加游艇旅游时,活动内容相似,均是以水上运动以及社交互动为主的活动。

4.3 游艇旅游意义分析

本文借助高频词与ROST CM6的语义网络分析作为辅助,了解游客地方意象与情感联系之间的关系。主要步骤为首先通过高频词分析了解游客认知较多的景观,即游艇旅游中的名词,然后通过语义网络所连接的词义,找出对应原文,深入分析游客对地方意象的认同与依恋关系。在建构语义网络时,首先构建快速语义网络,然后在过滤词表中加入意义不清的词,比如“这个”等,然后在过滤后的高频词表中对照上文的高频词表再次修改高频词,最终形成语义网络。语义网络的线条疏密程度代表两者共同出现的概率,越密集则表示游客感知下两者的感知越紧密。
本文分别对国内游艇游客感知与欧美澳游艇游客感知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图2图3,可以发现两个区域的语义网络大体类似,但有细小的差别。国内的语义网络紧紧围绕着游艇这一景观意象,没有明显的核心层。海风、船长、出海、阳光等自然环境相关的词语与体验构成了核心层,而体验则更多地连接到水上活动如运动、潜水与拍照。可见,游客在国内游艇旅游时将海洋自然景观与水上活动认知为主要的旅游体验。除了海洋景观外,豪华与游艇的关系也在游客认知中较为紧密,说明豪华的游艇装修也是游客感知较深的意象,并因此影响了游客对于游艇旅游的整体认知。
图2 中国游客在国内游艇旅游感知语义结构图

Fig.2 Seman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tourists' perception of domestic yacht tourism

图3 中国游客在欧美澳游艇旅游感知语义结构图

Fig.3 Seman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tourists’ perception of yacht tourism in developed regions of Europe,America and Australia

与国内游艇地方意象感知相似,在欧美澳游艇中游客的感知也包含了码头、大海、船长等专属于游艇旅游的意象,同时包含了一些国内较少提到的鲨鱼等海洋动物,表明原生态是游客主要认知的景观意象。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澳游艇中游客的感知中包含了当地与地方等核心词,连接回文本时发现,中国游客去往欧美澳参加游艇活动时更多地在乎游艇是否体现了当地的纯正文化。比如网络文本所示:“豪华私人游艇——波托菲诺32和专属船长,带来一次纯正贵族式的航海体验”。这说明在中国游客的认知中,西方文化与游艇旅游是联系在一起的。
综合两者,本文发现中国游客认同下的游艇的地方意义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
第一,游艇是亲水的娱乐活动,亲水环境与娱乐活动共同构成了游客在游艇上的主要活动。水上的生态环境与水上娱乐活动组成了游艇地方意义的基础。游艇旅游所营造的“亲水环境”是一种与日常尤其是“城市环境”不同的环境,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澳,游客对游艇旅游的情感较多地表达为“轻松、惬意、自由”等。这表明了游艇的休闲属性,这种休闲属性来自于游客对现实生活的逃离与对比,因此会将游艇的意象认知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其中海洋动物、海风等意象成为最受关注的自然环境的代表。因此,在城市化逐渐深入的今天,水上活动是对日常生活的放松,形成了对游艇旅游的情感认同。这也构成了游客对游艇旅游吸引力的主要认同。
第二,游艇旅游带有游客对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奢侈消费方式的向往,这种向往具有社交属性的炫耀性质。游客在欧美澳旅游时提到了游艇是“当地文化”,而在国内进行游艇旅游时则将游艇与红酒、西餐等西方文化代表物结合起来,说明游艇是西方文化的象征。而游客提到了豪华、奢华等核心词,表明游艇不仅是一种西方文化,同时代表了“豪华”与“奢侈”。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社会交往位居各项活动的中心,游客在国内游艇上的熟人交际与欧美澳游艇上对“纯正西方文化”的追求表明了游艇旅游的社会交往属性,即中国游客依然将游艇旅游作为“炫耀”“彰显身份”的象征,去往游艇旅游能够带来社交满足感。目前的游艇旅游正是作为西方奢侈生活的象征,是游客对高端生活方式的认同。
综上,游艇旅游的亲水景观、水上活动地方性与所附着的西方文化地方性共同构成了中国游客认知与情感认同的地方特征,可以看作游艇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力。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第一,本文发现现阶段的中国游客倾向于在国内与欧美澳发达地区(欧洲、北美与澳洲)参与游艇旅游,参加游艇旅游的景观、相关活动均相差不大。本文证实了中国游客去往游艇旅游时,对景观与活动有相似的认知,这与西方学者对欧美澳游客的研究[11-14]相似,因此可以将游艇视作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这表明游艇旅游的开发带有某种共性,即追求原始观光、运动性、休闲性与社交性。
表2 游客对游艇地方性的认同

Tab.2 Tourists' place identity of yacht tourism

游艇旅游地方性认知 分类 国内 欧美澳 意义 情感认同
景观 自然景观 海风、沙滩、阳光 野生动物、原生态 逃离与亲近自然 惬意、自由
人文景观 游艇、房间、船长、海鲜 船长、西餐、洋酒 西方奢侈文化 快乐、自豪
活动 社会交往 朋友、船长、其他游客 朋友、船长、其他游客 炫耀消费 自豪、身份认同
地方活动 水上活动、沙滩活动 水上活动、沙滩活动 亲近自然 轻松、健康
本文认为游艇旅游具有独特旅游吸引力,是一种地理附着不明显的旅游形式。在非地理概念的旅游形式如主题公园与运动旅游的研究中,学者认为主题公园是游客参与的“魅化空间”,旅游的游客有共同的记忆与想象[31]。高尔夫、冲浪等运动旅游则是面向特定爱好人群的,游客有相似的价值认同[32-34]。而本文发现中国游客认知下游艇旅游是以休闲与社交为吸引力的空间,其旅游吸引力与主题公园、运动旅游不同,兼具游客认知的“西方文化空间”与水上运动的特性。这一特点说明了游艇旅游不仅可以独立成为旅游目的地,同时可以面向大众游客展开。
第二,综合游艇的地方性分析与地方感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游客认同下的游艇旅游吸引力包含了与欧美澳对游艇旅游吸引力研究相似的逃离城市生活的亲水娱乐[11-12],即游艇旅游带有休闲属性。但与欧美澳研究不同的是,中国目前的游艇旅游不仅具有健康休闲属性,还拥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属性,即参与游艇旅游是可以彰显身份的一种方式。这种身份认同主要通过中国游客将游艇旅游认知为西方奢侈生活的象征并因此产生了得意、满足等情感来显现。而中国游客在中国进行游艇旅游时的炫耀,对西方生活的模仿以及在欧美澳进行游艇旅游时追寻纯正的西方文化共同体现了中国游客对于游艇作为西方奢侈文化的认同。因此,本文认为西方奢侈生活的文化象征是游艇吸引中国游客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与西方将游艇作为一种亲水型的大众旅游不同[11-14],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游客将游艇识别为豪华的“高端消费”。这也证实了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目前游艇消费属于“高端消费”,制约了游艇旅游的发展[19,23-24]。但本文发现除了水上活动,“拍照”与照片分享是游艇主要活动之一,炫耀消费是游艇吸引游客的内涵之一,这说明了炫耀“高端消费”虽然影响了游艇旅游的大众传播,但也构成了游艇对部分游客的吸引力。

5.2 对我国发展游艇旅游的启示与建议

综上,未来中国游艇旅游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提高:
第一,在水域面积广阔与经济条件良好的城市或区域大力发展游艇旅游。本文发现现阶段游艇旅游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跳出原有的地域限制,不需要仅仅在游艇旅游发展历史悠久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发展游艇旅游。
第二,进一步优化游艇旅游的自然环境,加强游艇装饰,丰富游艇活动。游艇自身环境与水上环境构成了游艇的主要旅游吸引力之一,因此加强游艇本身的修缮、装饰,继续改善海洋环境是未来游艇旅游发展的方向。而在丰富水上活动层面,既需要游艇商优化活动内容,加强活动管理,也需要对游客加强宣传,吸引游客参加水上活动。
第三,将游艇高端化市场与大众市场分开。目前的游艇旅游吸引力表现为大众的水上活动与高端的“炫耀消费”,本文并不反对将游艇旅游向大众市场引导,但基于目前高端消费是游艇的旅游吸引力之一,有部分游客追求炫耀消费,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游艇旅游全部转为“大众旅游”,而应该保留游艇的高端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大众旅游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本文选择的游记仅仅保留了文本,而忽略了照片与其他表情符号方面的信息。这可能造成信息不全,未来可以对图片进行分析,或增加游艇旅游的实地调查,可以增强研究结论的解释力。
第二,本文比较宏观地将欧美澳发达地区的游艇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中国游客前往欧美澳发达地区的游艇旅游大致体验是相近的,但也有不同,这一不足也体现在国内的游艇旅游调查中。但因为本文只是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游客游艇旅游的地方性认知,因此忽略了欧美澳地区内部的差别。未来的研究可对地区进行进一步细分,探讨其中的差别及影响。
第三,本文使用了网络文本作为调查方法,而网络用户有较为相似的社会人口特征,比如年轻人居多,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居多。因此结论可能是基于特定群体的感知经验,这将在未来以游艇旅游的实地调研进行补充。
[1]
魏小安, 马耀峰, 夏杰长, 等.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新问题与新任务(二)[J]. 旅游导刊, 2017, 1(2):106-116

[2]
程爵浩. 国际游艇消费模式与我国游艇消费市场[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3, 34(1):73-76

[3]
Lipton D W. Boating 2000:A Survey of boater spending in Maryland[R]. Maryland Sea Grant UM-SG-SGEP-2001-03.

[4]
Henkel R, Henkel P, Agrusa W, et al. Thailand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Perceptions of international visitors and Thai resident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11(3):269-287.

[5]
吴晋峰. 旅游吸引物、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概念辨析[J]. 经济管理, 2014, 36(8):126-136.

[6]
路春燕, 白凯. 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5):905-911.

[7]
张红贤, 游细斌, 白伟杉, 等. 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测算及相关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8, 38(7):199-208.

DOI

[8]
Sariisik M, Turkay O, Akova O. How to manage yacht tourism in Turkey:A swot analysis and related strategi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4(1):1014-1025.

[9]
Mikulić J, Krešić D, Kožić I. Critical factors of the maritime yachting tourism experience:An impact-asymmetry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15, 32(Supplement1):S30-S41.

[10]
姚云浩, 栾维新. 游艇旅游概念辨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 34(6):17-22.

[11]
Favro S, Kovac M. Construction of marinas in the Croatian coastal cities of Split and Rijeka as attractive nautical destinations[J]. Coastal Cities,2015:137-147.

[12]
Lee H C. Determinants of recreational boater expenditures on trip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6):659-667.

[13]
Kalemdaroglu A E, Seker D Z, Kabdasli S. GIS based inventory of marinas on the coastal region of Turkey[J/OL].

[14]
Lam González Y E, León González C J,León Ledesma J D. Highlights of consump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nautical 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isitors to the Canary Islands and Morocco[J]. Gestión Y Ambient, 2015, 18(1):129-145.

[15]
Heron R, Juju W. The marina-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a profitable business[M]. 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2.

[16]
Paker N, Vural C A, Customer segmentation for marinas:Evaluating marinas as destin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6,56:156-171.

[17]
姚云浩, 栾维新. 游艇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海洋通报, 2019, 38(4):379-386.

[18]
王晓, 冯学钢. 中国游艇旅游的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6):86-89.

[19]
姚云浩, 栾维新. 中国游艇旅游制度困境与对策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12-17.

[20]
关卓然, 韩林飞. 休闲时代” 下北海市邮轮游艇及帆船码头布局规划探讨[J]. 规划师, 2016, 32(11):126-133

[21]
张璐.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导向下的游艇设计[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1.

[22]
江莎莎, 石强. 游艇旅游参与动机的质性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4):46-48.

[23]
姚云浩, 栾维新. 基于TAM-IDT模型的游艇旅游消费行为意向影响因素[J]. 旅游学刊, 2019, 34(2):60-71.

[24]
李宝轩, 赵莹, 陈咏梅. 我国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培育路径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6(6):27-29.

[25]
Chand M.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among non-resident Indian visitors to religious centers in In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0, 11(1):22-38.

[26]
朱竑, 钱俊希, 陈晓亮. 地方与认同:欧美澳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J]. 人文地理, 2010, 25(6):1-6.

[27]
Urry J. Tourist Gaze 3.0[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11.

[28]
Relph E. 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London: Pion Limited,1976.

[29]
Cresswell T. Geographies of Mobilities: Practices, Spaces,Subjects[M]. London:Routledge, 2009.

[30]
熊剑平, 余意峰, 龚晶, 等. 目的地熟悉度对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11):205-210.

[31]
Alibakir. “Touristic Fun”:Motivational factors for visiting legoland windsor theme park[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1,20:407-424.

[32]
Towner N. How to manage the perfect wave:Surfing 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Mentawai Islands,Indonesia[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6,119:217-226.

[33]
Smith A E, Bridges D C. Potential movement of methyl bromide through golf course greens[J].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1996, 27(9-10):2381-2395.

[34]
Niitsuma K, Onishi S. Regulation of pesticides used on golf courses,water quality preservation[J]. Water Supply, 1992, 10(2):197-206

[35]
Perkins H, Thorns D. Reflections on Urry’s tourist gaze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experience in the antipodes[J].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2001,16:185-204.

[36]
Nash C. Performativity in practice:Some recent work in cultural geography[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0,24,653-664.

[37]
吴茂英, 黄克己. 网络志评析:智慧旅游时代的应用与创新[J]. 旅游学刊, 2014, 29(12):66-74.

[38]
陆利军, 廖小平. 基于UGC数据的南岳衡山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12):221-229.

[39]
谭红日, 刘沛林, 李伯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J]. 经济地理, 2021, 41(3):231-239.

[40]
熊伟, 高阳, 吴必虎. 中外国际高星级连锁酒店服务质量对比研究——基于网络评价的内容分析[J]. 经济地理, 2012, 32(2):160-165.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