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与创新发展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协同演化关系实证研究

  • 黄启斌 , 1 ,
  • 熊曦 2 ,
  • 张为杰 2 ,
  • 曹润凯 2
展开
  • 1.中南大学 商学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83
  •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4

黄启斌(1975—),男,湖南武冈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E-mail:

收稿日期: 2019-03-05

  修回日期: 2019-08-23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7

基金资助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J3529)

湖南省社科联智库项目(ZK2018014)

长沙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KH1601189)

Coordinated Evolution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n Hunan Province

  • HUANG Qibin , 1 ,
  • XIONG Xi 2 ,
  • ZHANG Weijie 2 ,
  • CAO Runkai 2
Expand
  • 1. Bus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Hunan,China
  • 2. Bus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Received date: 2019-03-05

  Revised date: 2019-08-23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7

摘要

利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相结合,实证分析了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呈现总体稳定上升趋势,制造业转型呈现曲折缓慢上升趋势;②两系统耦合度呈现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逐步增强,但仍长期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速度稳定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的协调程度改善,并将保持协调状态。同时,研究发现,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其发展水平、演变趋势直接影响二者的协同演化关系,因此,发展新阶段,湖南省应加大政策引导与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力度、优化调整制造业结构及质量,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黄启斌 , 熊曦 , 张为杰 , 曹润凯 .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协同演化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 39(11) : 134 -141 . DOI: 10.15957/j.cnki.jjdl.2019.11.016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we apply the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shows an overall steady upward trend, whil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s a slow upward trend in Hunan Province; 2) The degree of coupling is in a trend of rising rapidly then slowly, indicating that the synergy is gradually enhance, but the level is still in antagonis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shows a steady upward trend, which reveals tha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has improved and it will maintain coordination status. Meanwhile, the study shows tha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esent a strong correlation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development level and evolution trend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co-evolution relationship. Thus,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authorities of Hunan Province should increase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plus manufacturing in Hunan Province.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纵深推进,使得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要素。互联网发展提供的不仅仅是平台、工具和手段,更是驱动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的核心动力,并对未来制造业转型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17年11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关领域学者则针对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进行了研究,也就两者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一方面,在互联网发展相关研究中, 学者的研究视角由点到面。在点的方面如张岩从“互联网+教育”角度出发,分析“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影响[1];郑志来从“互联网+零售业”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零售业的影响[2];甄峰从“互联网+城市地理”的角度,分析了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空间与网络信息空间的变化,提出了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移动社会理论框架[3]。而在面的方面,宁家骏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和内涵作了解读,指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4]。欧阳日辉进行了“+互联网”到“互联网+”的研究,分析了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5]
另一方面,在制造业转型相关研究中,孔伟杰在微观层面研究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因素;企业规模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6];金碚从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概述,提出要在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全面提升各个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7];黄顺魁提出中国制造业以“工业4.0”为愿景的转型升级可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标准规划建设与实施、系统配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作用[8];周大鹏以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为视角,借助投入产出数据构建的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9];曾繁华等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10];王金杰从区域协同视角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制造业转型区域间合作的特点和重要性[11];关皓明运用演化弹性理论,从增长和结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沈阳市、重庆市和武汉市3个典型老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12]。除此之外,国内学者对税制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升级、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均有所研究。
与此同时,互联网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如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化、“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的制造业转型研究、“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基于“互联网+”背景对区域转型升级的探究[13-16]。但是,关于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演化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针对具体区域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更少。事实上,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要素供给越来越紧张,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制造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又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为抢占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而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制造业往智能制造、降本增效等方面转型升级,将为地区制造业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提供关键支撑。可以说,推动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融合发展,既是扭转地区制造业“大而不强”局面的新动能所在,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本研究试图以湖南省为例,构建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协同演化关系的综合评价体系,将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相结合,对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演化关系展开实证分析,据此提出推进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协同发展的具体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转型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互联网会助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思维,可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协同化、平台化,提高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借力互联网,可以推动销售、生产工艺以及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融合应用,实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此外,借力互联网,可以推动企业产品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营销,让企业有更多的思维,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鉴于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之间的这种关系,本研究是对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演化关系开展实证研究,因此,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结合其内在的机理和互动效应,就两者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1.1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和多个国际组织,都深入开展了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数的研究,其中包含了对互联网发展方面的评价指标。然而,以信息化发展指标衡量互联网发展水平比较宏观,缺乏对互联网特有指标的测度,而针对互联网的特殊性,增加特有指标考察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客观反映其内涵及特征,体现科学性与规范性。本研究在借鉴国际上通行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方法[17-18]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调整,一方面对不能有效地反映互联网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指标予以剔除。尤其是对信息化指数部分与互联网发展关系不密切、不适用的指标进行调整。譬如对数字接入指数(DAI)、数字鸿沟指数(DDIX)、信息化机遇指数(ICT-OI)、数字机遇指数(DOI)、信息化发展指数(IDIITU)、信息化扩散指数(ICT-DI)和网络就绪指数(NRI)等信息化指数指标予以剔除,因为这些指标有较多是关于固定电话拥有率、电视机拥有率、入学率等方面,与互联网发展几乎无任何关联。另一方面是对能够反映互联网新技术和新进展以及新应用的指标予以增加,尤其是互联网领域新兴技术进展与应用,需要新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如一些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4 G、5 G基础设施建设;量子信息技术、天地通讯、类脑计算、AR/VR/MR、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机、工业互联网等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势头向好;电子商务与社交应用融合加深,移动支付等方式的普及。随着这些互联网衍生技术产业不断涌现,现有的指标体系需要增加反映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述文献综述中的一些好的观点与指标设计内容,构建了湖南省互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Tab.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权重










基础指标 互联网普及率 0.0406
IPv 6地址数量 0.0512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0.0550
宽带平均下载速率 0.0653
网站数量 0.0452
发展指标 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占比 0.0620
移动基站数量 0.0550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0.0871
互联网专利数 0.0511
互联网从业人数 0.0493
互联网业务收入 0.0514
商业WLAN接入点数量 0.0771
潜力指标 区块链公司数 0.0762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0.0560
大数据产业规模 0.0595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 0.0730
AR/VR产业规模 0.0451

注:表中的权重数值根据熵值赋权法计算得出,因熵权法是一种成熟的方法,限于篇幅不再对其计算过程予以详细描述。表2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标的选取充分考虑了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演化的路径。一是基础指标。基础资源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本研究选取了互联网普及率、IPv 6地址数量、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宽带平均下载速率、网站数量以反映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资源状况。二是发展指标。互联网发展水平,需要反映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也需要反映互联网发展的高质量成果。结合其与所处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阶段水平和状况,本研究选取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占比、移动基站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互联网专利数、互联网从业人数、互联网业务收入、商业WLAN接入点数量几个指标来反映互联网的经济和发展状况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塑造作用。三是潜力指标。该指标主要由互联网发展所衍生的具有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指标构成:区块链公司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数据产业规模、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AR/VR产业规模等。

1.1.2 湖南省制造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以此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水平进行摸底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了2020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这些指标突出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与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其中包括创新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本研究参照《中国制造2025》中的评价指标,同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19-21],结合数据可得性,构建了湖南省制造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湖南省制造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Tab.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n Hunan Province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权重










经济效益指标 制造业企业数量 0.0398
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 0.0402
制造业增加值 0.0447
制造业销售产值 0.0473
制造业利润总额 0.0423
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 0.0514
制造业产值利税率 0.0474
科技创新指标 制造业科技项目登记数 0.0462
制造业专利申请数 0.0462
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数 0.0520
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 0.0487
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 0.0484
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总额 0.0463
制造业R&D活动单位数 0.0447
制造业R&D活动人员全时数量 0.0426
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 0.0504
制造业企业研究机构数 0.0525
资源节约指标 能源转换效率 0.0432
单位GDP能耗 0.0510
单位GDP电耗 0.0528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0.0619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数据跨度为2008—2017年。过去十年,是互联网真正与行业融合发展的十年,期间互联网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同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这十年的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资料,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插补的方法获得,另有一些数据通过简单计算获得。

2 研究方法

2.1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综合指数测算

2.1.1 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测算

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
A = i = 1 m W i × M i
式中: A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 M i为第 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W i为第 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该权重用熵权法计算得出,限于篇幅不再对熵权法计算权重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权重赋予时候的主观性,符合数学逻辑且具有较为严格的数学意义。

2.1.2 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

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
B = i = 1 m W i × N i
式中: B为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 N i为第 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W i为第 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也是用熵权法计算得出。

2.2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

2.2.1 耦合度测算模型

耦合度主要是度量互联网发展、制造业转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协同作用的大小,参考物理学耦合概念,两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可以简化为:
C = ( A × B ) / A + B
式中: A B分别为互联网发展、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 C为耦合度,介于[0,1]之间,根据相关经典文献的等级划分方法[22],将耦合度等级划分见表3
表3 耦合度阶段划分类型

Tab.3 Classification types of coupling degree

耦合度 耦合阶段
C=0 无序
0<C≤0.3 低水平耦合
0.3<C≤0.5 拮抗
0.5<C≤0.8 磨合
0.8<C<1.0 高水平耦合
C=1.0 有序

2.2.2 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

耦合度主要反映二者的相关程度,协调主要反映二者的综合交互作用,通过耦合协调度则可以反映两者的相互关系与彼此交互的情况。为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
D = ( C × T ) , T = ( a A × b B )
式中: D为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度; T为综合协调指数; a + b=1为待定系数,本研究取 a= b=0.5,即认为互联网发展、制造业转型重要程度相当。在划分耦合协调度等级方面,参考了容贤标等的观点[23],见表4
表4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类型

Tab.4 Classification type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耦合协调度 协调等级 耦合协调度 协调等级
0≤D<0.1 极度失调 0.5≤D<0.6 勉强协调
0.1≤D<0.2 严重失调 0.6≤D<0.7 初级协调
0.2≤D<0.3 中度失调 0.7≤D<0.8 中级协调
0.3≤D<0.4 轻度失调 0.8≤D<0.9 良好协调
0.4≤D<0.5 濒临失调 0.9≤D<1.0 优质协调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实证结果

根据相关测算方法,结合查找到的数据,计算得出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协同演化关系的结果,见表5
表5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测度结果

Tab.5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n Hunan Province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基础指标 0.0128 0.0321 0.0262 0.0634 0.0905 0.1340 0.1577 0.2098 0.2538 0.3087
发展指标 0.0000 0.0060 0.0178 0.0402 0.0548 0.1028 0.1422 0.2035 0.2855 0.3816
潜力指标 0.0000 0.0063 0.0184 0.0302 0.0465 0.0626 0.1038 0.1422 0.2138 0.3097
综合指数 0.0128 0.0444 0.0625 0.1338 0.1918 0.2993 0.4038 0.5554 0.7530 0.8564
经济效益指标 0.0149 0.0786 0.1771 0.1770 0.2104 0.2394 0.2079 0.1978 0.2085 0.2187
科技创新指标 0.0036 0.0447 0.0808 0.1025 0.1643 0.2375 0.2845 0.2995 0.3574 0.4749
资源节约指标 0.0417 0.0463 0.0487 0.0612 0.0691 0.0790 0.0852 0.1324 0.1339 0.1432
综合指数 0.1939 0.3012 0.4251 0.3439 0.4629 0.5531 0.5573 0.5067 0.6127 0.7364
耦合度 0.2411 0.3345 0.3342 0.4491 0.4551 0.4773 0.4936 0.4995 0.4974 0.4986
耦合协调度 0.2784 0.3729 0.4062 0.4685 0.5103 0.5582 0.5849 0.6033 0.6411 0.6670
耦合阶段 低水平耦合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拮抗
协调程度 中度失调 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濒临失调 勉强协调 勉强协调 勉强协调 初级协调 初级协调 初级协调

3.2 两系统综合指数及其演化趋势

根据所构建的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7年湖南省相关社会经济数据,根据公式测算2008—2017年湖南省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A)和制造业转型指数(B),据此将两系统的综合指数与时间(t)进行曲线拟合,分别得到拟合效果良好的曲线FH)和FZ),如图1
图1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演化趋势

Fig.1 Change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n Hunan Province

2008—2017年,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均呈提升态势,并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中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从0.0128增长到0.8564,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从0.1939增长到0.7364。两系统均可用六次多项式拟合,2008—2017年两系统的综合指数为样本,拟合湖南省互联网发展FH)和制造业转型演化趋势FZ),其中拟合曲线之自变量HZ均为相应年份,取值范围为2008—2017,公式如下:
互联网发展系统拟合曲线:
F H = - 2 E - 05 x 6 + 0.0006 x 5 - 0.0078 x 4 + 0.0502 x 3 - 0.1541 x 2 + 0.2401 x - 0.1157 R ² = 0.9997
制造业转型系统拟合曲线:
F Z = - 5 E - 05 x 6 + 0.0018 x 5 - 0.0259 x 4 + 0.1846 x 3 - 0.6681 x 2 + 1.1954 x - 0.4998 R ² = 0.9480
2008—2017年,湖南省互联网发展经历了缓慢提升(2008—2010年)—快速提升(2010—2016年)—稳定提升(2016—2017年)的发展过程,发展指数基本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8—2010年,从0.0128上升到0.0625,上升幅度较慢,为缓慢提升时期;2010—2016年,从0.0625上升到0.7530,上升幅度较快,为快速提升时期;2016—2017年,从0.7530上升到0.8564,上升幅度次之,为相对稳定时期。互联网发展准则层中,单从上升速度来看,互联网发展指标>互联网潜力指标>互联网基础指标。从演化趋势来看,互联网发展指标上升幅度最快且水平最高,对湖南省互联网水平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互联网潜力指标初始水平较低,从2013年开始快速上升,并最终超过互联网基础指标;而互联网基础指标上升趋势最为总体平稳。综上,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在2008—2017年取得质量齐升,发展具有强大的潜力并有扎实的基础支撑。
研究期内,湖南省制造业转型经历了相对平稳(2008—2010年)—缓慢提升(2010—2015年)—快速提升(2015—2017年)的发展过程,发展指数基本呈现曲折增长态势。2008—2010年,从0.1939上升到0.4251,在此期间相对稳定;2010—2015年,从0.4251上升到0.5067,在此期间缓慢提升;2015—2017年,从0.5067上升到0.7364。制造业转型准则层中,从上升速度来看科技创新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资源节约指标。从演化趋势来看,科技创新指标上升幅度最快且水平最高,对湖南省制造业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经济效益指标水平次之,在初期(2008—2010年)快速增长,在中后期(2011—2017年)增长缓慢并在2013年被科技创新指标超过;而资源节约指标增长最为缓慢,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2008—2010年湖南省处于制造业平稳推进时期,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高于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初期阶段,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能力较弱。2010—2015年湖南省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推进时期,但在此期间互联网取得快速发展发展,为今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和产业支撑。2015—2017年湖南省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较快推进时期,互联网发展水平稳步推进,互联网发展指数领先于制造业转型综合指数,有力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之,2008—2017年,湖南省制造业转型稳步提升,而互联网发展经历了缓慢、迅速、稳健发展。

3.3 两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

根据公式(3)、(4)测算出两系统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如图2所示。
图2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年际变化

Fig.2 Change of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e degree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in Hunan Province

从耦合度来看,2008—2017年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耦合度呈现先快后慢的整体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2411增至2017年的0.4986。从其耦合阶段来看,2008年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2009—2017年属于拮抗阶段。随着制造业转型进程的推进,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交互耦合作用逐步增强,2011年以后其耦合度趋向磨合发展阶段。说明制造业转型升级可借力互联网的强力支撑,互联网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性地位和推进作用明显。
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8—2017年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整体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2784增至2017年的0.6670。从其耦合协调程度来看,2008年属于中度失调阶段;2009年属于轻度失调阶段;2010—2011年属于濒临失调阶段;2012—2014年属于勉强协调阶段;2015—2017年属于初级协调阶段。这说明,多年来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交互耦合作用协调程度逐步改善,但两系统间交互发展仍有失协调。究其原因,在前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能力较弱;后期湖南省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转型升级速度较为缓慢,在互联网+制造业发展中相对滞后。
进一步,对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演化空间分布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从空间分布可以看出,省会长沙耦合协调度在省内处于较优水平,湘北的岳阳、常德及湘中湘南的株洲、郴州次之,湘西的张家界及湘西州较为落后,其他地市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耦合度年际变化来看,湖南14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长态势。无论是耦合协调度低的地区,还是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耦合协调度都随着时间在慢慢改善。
图3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转型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

Fig.3 Spatial pattern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Hunan Province

3.4 两系统协同演化的机理分析

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协同演化关系是两系统间交互影响、互为发展的结果,二者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彼此间形成一种复杂的交互协同机制。
通过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两个系统的测度与协同演化分析,得出:①两系统综合指数均呈线性增长,说明两者的拟合优度极高。②湖南省互联网发展呈现“缓慢提升—快速提升—稳定提升”的总体上升发展趋势;制造业转型呈现“相对平稳—缓慢提升—快速提升”的曲折上升发展趋势。③湖南省制造业转型的初期阶段,制造业转型指数高于互联网发展指数,互联网对支撑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较弱,制造业转型主要依赖互联网以外的其他因素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中期阶段,互联网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由于两系统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协同作用机制,导致两系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此起彼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后期阶段,互联网发展指数高于制造业转型指数,对制造业转型产生推力,而制造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且稳定,未来两系统将进一步协调发展。
通过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①两系统的耦合度为0.2411~0.4989,呈现先快后慢的整体上升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的耦合阶段,这说明两系统交互耦合作用增强,但仍长期处于拮抗阶段。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为0.2784~0.6411,呈现稳步的上升趋势,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阶段,这说明两系统交互耦合作用的协调程度改善,但达到优质协调的任务仍然艰巨。结合相关性分析来看,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Person相关系数达0.8786,呈高度正相关,说明两个系统间存在很强的耦合交互作用机制。首先互联网发展将进一步引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促进智能化制造,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互联网+制造业”将实现智能产品、新兴技术、智慧工厂、全面创新,成为促进湖南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制造业转型及发展是互联网发展及创新的土壤和载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两个系统均呈总体增长态势。其中,互联网发展呈现总体稳定上升趋势,制造业转型呈现曲折缓慢上升趋势。
②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两个系统耦合度呈现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呈现出“低水平耦合—拮抗”的耦合阶段特点,表明两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增强,但仍长期处于拮抗阶段;而湖南省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速度稳定的上升趋势,经历了中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全过程,说明两者的协调关系逐步改善,并将往更好的协调状态发展。

4.2 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发展新阶段,湖南省应站在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增强互联网发展投入力度,全面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发展的结构和水平,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的协同发展。
①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两者协同发展的力度。把互联网密切关联的科技创新转化为成果并引入到制造业的生产端、供给端、消费端,引导企业加快借力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引导“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型[24]
②增强政策支持两者融合发展的支撑力。加大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领域融合发展的企业主体建设,发挥骨干龙头企业在借力互联网进行转型中的带动作用。通过引进、培育、转型发展等途径,培育一批站得起、立得住、叫得响的湘字号智能制造企业。同时,增强政策支持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化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如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技术、平台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等方面,此外,还应加强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与大数据集成创新应用,建立数据驱动的制造新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
③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要深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互联网,加快产品线上线下结合销售的步伐,切实推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
④要畅通两者融合发展的环境。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会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25],以深化互联网和制造业转型融合为主线,以提高供给测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力,为两者融合发展搭建良好发展环境[26]
[1]
张岩.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2):70-73.

[2]
郑志来.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 财经科学, 2015(5):34-43.

[3]
甄峰. 信息时代移动社会理论构建与城市地理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2):197-206.

[4]
宁家骏.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 电子政务, 2015(6):32-38.

[5]
欧阳日辉.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 学术前沿, 2015(10):25-38.

[6]
孔伟杰.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2(9):120-131.

[7]
金碚. 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7):5-14,25.

[8]
黄顺魁. 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J]. 学习与实践, 2015(1):44-51.

[9]
周大鹏.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9):17-22,48,87.

[10]
曾繁华, 何启祥, 冯儒, 等.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24):45-50.

[11]
王金杰, 王庆芳, 刘建国, 等. 协同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及区域间合作[J]. 经济地理, 2018, 38(7):90-99.

DOI

[12]
关皓明, 张平宇, 刘文新, 等. 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J]. 地理学报, 2018(4):771-783.

DOI

[13]
童有好.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研究[J]. 经济纵横, 2015(10):62-67.

[14]
张伯旭, 李辉.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2):87-96.

[15]
石喜爱, 季良玉.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64-71.

DOI

[16]
宋伟.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 中州学刊, 2016(11):35-38.

[17]
杨京英、 熊友达. 信息化发展指数优化研究报告[J]. 管理世界, 2011(12):1-11.

[18]
杨京英, 熊友达. 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的国际比较——《信息化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系列报告之一[J]. 中国信息界, 2010(3):64-69.

[19]
陈淑凤.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21-26.

[20]
熊曦. 工业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兼论湖南的实践与思考[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8.

[21]
杨丽华, 张诗文, 贾林琅. 中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环境责任水平测度及提升策略[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38-44.

[22]
胡振华, 容贤标, 熊曦. 全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研究[J]. 学术论坛, 2016, 38(9):51-58.

[23]
容贤标, 胡振华, 熊曦. 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的地区间差异[J]. 经济地理, 2016, 36(8):189-194.

[24]
熊曦. 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

[25]
邓子纲, 贺培育. 论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的三个维度[J]. 湖湘论坛, 2019(1):13-23.

[26]
熊曦. 区域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6):120-125.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