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China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 YIN Peng , 1, 2 ,
  • LIU Shuguang , 2, 3, ,
  • DUAN Peili 3 ,
  • WANG Lu 3
Expand
  • 1. School of Business,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Shandong,China
  • 2. 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Shandong,China
  • 3. 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Shandong,China

Received date: 2018-07-31

  Revised date: 2018-09-20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9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otal trade volume and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 from 2001 to 20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de dependence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de evolu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DS by using the HM index and trade gravity model.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 Total trade volume is fluctuating between China and SID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trade volume is highest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the Caribbean, and the trade volume is lowest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the west coast of Africa. Malta is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2) Trade balance shows a trade surplus between China and SIDS, and the trade surplus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e trade surplus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the Caribbea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trade surplus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the west coast of Africa is the smallest. The Marshall Islands is the largest commodity export market in China. 3) The dependence degree of SIDS on China's trad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s trade dependence on small island countries. However, this dependen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overall, strong volatility and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e Solomon Islands have the highest dependence on China's trade (mainly timber and charcoal exports). Tuvalu is the least dependence on China's trade. 4) Economic scale, population siz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while geographical distance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Cite this article

YIN Peng , LIU Shuguang , DUAN Peili , WANG Lu . Trad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China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9 , 39(3) : 117 -124 . DOI: 10.15957/j.cnki.jjdl.2019.03.014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为一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本国经济提供外部条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呈现发展中经济体迅速崛起和多极化发展趋势[1-2]。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主要贸易指标排在世界前列,逐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3]。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可知,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对中国经济发展、世界贸易复苏及全球一体化实现有着重要贡献。其中,中国对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进出口全面回升,分别增长15.5%和15.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7.8%,在新兴市场开拓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可见,中国贸易发展的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简称小岛国)作为领土完全坐落在一个或多个岛屿之上的主权国家,一般具有地理位置孤立、地域空间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资金技术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4-6],旅游业、农业和捕捞许可证费是主要经济来源[7]。囿于国内市场限制,小岛国严重依赖国际市场,2017年,小岛国外贸依存度平均值55.24%,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成为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尤为重视与小岛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8],通过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人文交流、开启“一带一路”对接门户、构建蓝色经济合作新格局等,逐渐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经贸合作关系。
目前,学术界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对中国国际贸易问题开展一系列研究,经过梳理发现:研究区域上,中美、中欧、中非、中国—东南亚、中国—南亚、中国—中亚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国际贸易成为关注热点[9-14];研究内容上,集中阐释区域贸易格局及贸易商品结构[15]、贸易便利化程度及其影响[16]、贸易网络结构特征[17]、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18]等;研究方法上,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密切度指数、社会网络分析、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等成为主要计量手段。然而,针对中国与小岛国的贸易研究十分匮乏,更多分析小岛国特色旅游对中国游客的吸引[19]、小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启示以及对包括中国在内主要经济体碳排放量降低的希冀[20]等内容。考虑到小岛国具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其丰富独特的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中国所需,小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渔业养殖等的经验是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借鉴,另外,小岛国普遍缺乏船舶与浮式海洋结构物,中国能为其提供来源。可见,随着小岛国在国际关系中“能见度”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小岛国贸易研究在丰富“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理论基础上,通过中国与小岛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海洋合作的深层次探讨,有利于全面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进一步实现中国国际合作承诺的落实、小岛国贫困目标的消除[21],以及中国与小岛国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因此,本文以2001—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34个小岛国为研究区域,基于大量贸易数据分析,探寻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贸易差额演变特征,运用HM指数测算中国与小岛国贸易依赖程度,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诊断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演变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中国区域贸易战略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全球小岛国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海、地中海和非洲西海岸五大地区,共34个国家(图1)。其中:南太平洋小岛国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瑙鲁、所罗门群岛、图瓦卢、瓦努阿图、萨摩亚、斐济、汤加、库克群岛13个国家;印度洋小岛国包括马尔代夫、塞舌尔、科摩罗、毛里求斯4个国家;加勒比海小岛国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海地、牙买加、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3个国家;地中海小岛国包括塞浦路斯、马耳他2个国家;非洲西海岸小岛国包括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个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可知,2017年,34个小岛国总面积177.43万km2,总人口5 726.31万人,GDP 3 114.55亿美元,分别占到全球土地总面积、总人口和GDP总量的1.19%、0.75%和0.46%,可见小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总量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特征尤为明显。
图1 全球主要小岛国空间区位示意图

Fig.1 Location of the world's major SIDS

1.2 研究方法

1.2.1 HM指数

HM指数(Hubness Measurement index)由Baldwin于2003年提出,用以测算经济体之间相互贸易的依赖程度,计算公式为[22-23]
H M i j = E i j E i × 1 - I i j I i × 100 %
式中:HMiji经济体出口对j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在[0,1]之间取值,其值越大,说明i经济体出口对j经济体的依赖性越强,其值越小,说明i经济体出口对j经济体的依赖性越弱;Eiji经济体到j经济体的出口额;Eii经济体的总出口额;Iiji经济体从j经济体的进口额;Iii经济体的总进口额。

1.2.2 贸易引力模型

荷兰计量经济学家Tinbergen最早将引力模型引入贸易研究领域,构建贸易引力模型,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流量与各自的经济规模呈正比,与相互之间的距离呈反比[24]。之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文化差异、地理距离等变量也逐渐被引入贸易引力模型中。考虑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小岛国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与中国空间距离较大;中国对小岛国投资持续增加等的原因,参照相关研究成果[25-26],本文以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对外直接投资为解释变量,以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为被解释变量,阐释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影响因素。为避免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模型结构为:
l n T i j = β 0 + β 1 l n G i G j + β 2 l n P i P j + β 3 l n D i j + β 4 l n F i j + ε i j
式中:i为中国;j为小岛国,j=1,2,…,34;Tij为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GiGj为经济规模,Gi、Gj分别为中国与小岛国GDP;PiPj为人口规模,Pi、Pj分别为中国与小岛国人口数量;Dij为地理距离,这里采用中国与小岛国首都距离;Fij为对外直接投资,即中国对小岛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干扰项。

1.3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涉及中国与34个小岛国之间22类、99种贸易商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该数据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国际贸易中心数据库。中国与小岛国GDP和人口数据源于世界银行,首都距离源于 https://www.timeanddate.com/,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源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分析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3.581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76.0093亿美元,年增长率17.36%,在中国与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对应占比由0.27%增至0.43%。原因在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积极响应“促贸援助”倡议,在不断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的同时,对其多数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尤其2007年以来,中国对小岛国直接经济投存量呈现指数增长,相应地,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一增长势头在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以来尤为明显。然而,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更多以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为主,公共产品与市场产品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形成;对小岛国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成果较为零散且不够深入,影响贸易的系统化顶层设计;小岛国作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守土和购土移民成为近期关注重点,受此综合影响,2015年以来,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开始减弱。从五大小岛国分布地区来看,2001—2017年,中国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额最高,均值44.1602亿美元,“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对于增强中加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成为政府界和企业界良性沟通与务实合作的重要纽带。中国与南太平洋、地中海小岛国贸易额次之,均值分别为32.5718亿美元和25.8699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始终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依托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积极推动投资贸易、旅游、农业渔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与印度洋、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额较低,均值分别为5.7149亿美元和0.3451亿美元(图2)。
图2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

Fig.2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2001-2017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空间分异愈发明显,标准差由2001年的0.8357增至2017年的8.4617。总体来看,有着“地中海心脏”之称的马耳他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均值17.4272亿美元,自1972年中马建交以来,依托马耳他稳定的政治、发达的经济、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积极广泛的投资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愈发频繁,先后签署《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确立中马政府经贸混委会制度,成立马耳他—中国商会等,未来双方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金融、节能减排、旅游等服务贸易方面加强密切交流。古巴、马绍尔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均超过10亿美元,均值分别为14.9041亿美元、13.3010亿美元和11.2893亿美元,古巴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和中国在加勒比海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高层的频繁互访和中国的长期援助,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环境,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未来双方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马绍尔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中国在南太平洋的主要贸易对象,两国贸易总额占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贸易总额的75.50%,其中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南太平洋岛国的最大经济体,既是中国最大的原木进口国,也是重要的镍矿出口国。中国与瑙鲁贸易总额最低,均值仅0.0059亿美元,尚不及中马贸易总额的0.03%,原因在于瑙鲁是世界最小岛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地域空间不足,此外,与台湾建立“友邦”、因磷酸盐大面积开采导致资源环境危机以及政府管理混乱与贪污腐败等问题阻碍双方贸易的正常开展(图3)。
图3 2001和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

注: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出2001和2017年中国与34个小岛国贸易总额。图5同。

Fig.3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2001 and 2017

2.2 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分析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整体呈现贸易顺差,且贸易顺差逐年增大,贸易差额由2001年的6.3754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95.5002亿美元,年增长率18.43%,这与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中国与小岛国出口额由2001年的9.9783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35.7548亿美元,均值79.9613亿美元,进口额由2001年的3.6029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40.2545亿美元,均值23.1076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7.72%和16.28%(图4)。从五大小岛国分布地区看,2001—2017年,中国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大,均值25.9405亿美元,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值分别为33.9865亿美元、8.0460亿美元,通过优化商品结构,中国不断提升对加勒比海地区工业制成品、深加工产品、重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的出口比重;中国与地中海小岛国和南太平洋小岛国贸易顺差次之,贸易差额均值分别为15.2198亿美元和10.1509亿美元;中国与印度洋小岛国和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小,贸易差额均值分别为5.2175亿美元和0.3249亿美元。
图4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

Fig.4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2001-2017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空间分异愈发明显,标准差由2001年的0.4866增至2017年的6.9608。总体来看,马绍尔群岛、马耳他、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共和国、古巴、毛里求斯、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牙买加、海地处于贸易顺差前十位,贸易差额均值均大于2亿美元(图5)。其中,中国与马绍尔群岛贸易顺差最大,马绍尔群岛成为中国最大商品出口市场,出口额(均值13.1587亿美元)是进口额(均值0.1422亿美元)的92.54倍,以船舶和浮式结构物、矿物燃料和矿物油、钢铁制品、机械设备、机车车辆及其零件等的出口为主,其中船舶和浮式结构物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86.14%,这与马绍尔群岛是世界第二大船舶注册国有直接关系。马耳他是中国第二大商品出口市场,船舶和浮式结构物、针织服装、矿物燃料和矿物油、家具和床上用品、机电设备及其零件、贱金属及制品等是主要出口商品。仅有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个小岛国的贸易差额为负,呈现贸易逆差,均值分别为-2.1738亿美元和-3.6576亿美元,中国与两个国家的进口额分别是对应出口额的8.37倍和1.96倍,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和铅、锌、镍、金等矿产资源,成为中国商品进口主要来源地。
图5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前十位国家

Fig.5 Top ten countries in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2001-2017

2.3 中国与小岛国贸易依赖度分析

运用公式(1),计算中国出口对小岛国贸易依赖度和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从图6清晰看出,2001—2017年,中国出口对小岛国的HM指数(均值0.02%)明显小于小岛国出口对中国的HM指数(均值1.84%)。可见,小岛国商品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中国商品出口对小岛国市场的依赖度。稳定的政治环境、稳中向好的经济增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等,使得中国市场“不可抗拒”,但小岛国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偏低。另外,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的波动特征明显。2001—2005年,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快速提升,HM指数均值由0.46%增至2.73%,这更多与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大力援助密切相关;之后许多小岛国摒弃“一个中国”原则,相继与台湾建交,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度,进而影响双边经贸往来,另外,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一全新外贸发展思路,但却没有具体的政策指向,相应地,HM指数均值降至2009年的1.28%;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多数小岛国与台湾的断交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小岛国出口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稳步提升,HM指数均值增至2017年的2.26%。
图6 2001—2017年中国与小岛国贸易依赖度

Fig.6 Trade dependency between China and SIDS in 2001-2017

2001—2017年,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的空间分异明显,HM指数标准差均值6.68。具体而言,所罗门群岛对中国贸易依赖度处于最高一级,HM指数均值39.7463%,对中国出口额(均值1.2398亿美元)占所罗门群岛出口总额的51.69%,其中以木材和木炭出口为主,占所罗门群岛对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97.92%。库克群岛与牙买加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次之,HM指数均值分别为4.6189%和3.7108%,由于进出口商品类型和空间距离等原因,库克群岛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新西兰、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因此库克群岛对中国贸易依赖度仅是相较于其他小岛国而言的,牙买加对中国出口额(均值0.591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89%,其中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和稀土金属在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76.66%)最高,对中国出口的钢铁在牙买加钢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56.44%)最高。图瓦卢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最低,HM指数均值0.0001%,这与其在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国土面积的不断减少密切相关。

2.4 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公式(2),基于Eviews 9.0软件中的混合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本文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表1回归结果可知:lnGiGj、lnPiPj、lnDij、lnFit 4个解释变量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R2和调整后R2均接近0.68,说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且有较强的解释能力,F统计量303.8294,远大于临界值,说明方程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各解释变量与常数项的T统计量也较高,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中国与小岛国贸易的传统影响因素,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表1 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Tab.1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rade gravity model

变量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lnGiGj 0.8138 0.0549 14.8210 0.0000
lnPiPj 0.1624 0.0568 2.8570 0.0044
lnDij -0.7590 0.2001 -3.7933 0.0002
lnFij 0.1277 0.0250 5.1017 0.0000
Constant -10.0307 1.9177 -5.2307 0.0000
R-squared 0.6796 Adjusted R-squared 0.6774 -
F-statistic 303.8294 Prob(F-statistic) 0.0000 -
根据回归结果得出如下方程:
l n T i j = - 10.0307 + 0.8138 l n G i G j + 0.1624 l n P i P j - 0.7590 l n D i j + 0.1277 l n F i j
由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可知,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影响因素与传统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总额产生正向驱动,地理距离对贸易总额产生负向制约。其中:
①经济规模边际效应0.8138,表明中国与小岛国GDP乘积的对数每增加1%,其贸易总额的对数提升0.8138个百分点,可见贸易国经济发展与贸易额增加呈现正相关,即经济规模越大,意味着消费能力越强,对差异化产品尤其是国外产品的需求越高,进而促进双边贸易流量的增加,这更多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有着密切关联,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不断开展小岛国出境旅游以及商业移民、婚姻移民和亲属移民等活动,但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整体消费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差距,对差异化产品的偏好不是特别明显,因而经济规模对贸易总额的正向驱动效应不强。
②地理距离边际效应-0.7590,表明中国与小岛国首都距离的对数每增加1%,其贸易总额的对数下降0.7590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与小岛国贸易运输成本将会上升,有时甚至大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影响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贸易的利润空间,这符合距离衰减原理和理论预期,以国际航运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贸易机会最好和最直接的方式。
③人口规模边际效应0.1624,表明中国与小岛国人口数量乘积的对数每增加1%,其贸易总额的对数提升0.1624个百分点,一般而言,人口数量多意味着消费人数较多、消费需求旺盛,有助于贸易产生,然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从业人口比重高,部分小岛国如斐济、瓦努阿图等也以农业从业人口为主,农民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导致对外部市场的有效需求不旺,另外,小岛国较少的人口数量不利于其出口规模的增加,因而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的正向驱动效应同样不强。
④对外直接投资边际效应0.1277,表明中国对小岛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其贸易总额的对数提升0.127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对小岛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替代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未来应调整直接投资的合理布局,适当扩大对落后经济体的投资存量比例,继续增加农业、经济技术、渔业、文化、商务服务、金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投资,实现投资与贸易的良性互动。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大量国际贸易数据,结合HM指数和贸易引力模型,对2001—2017年中国与34个小岛国贸易总额、贸易差额、贸易依赖度演变格局及贸易影响因素进行诊断。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均值由2001年的13.581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76.0093亿美元。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总额最高,均值44.1602亿美元,与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总额最低,均值0.3451亿美元。中国与小岛国贸易总额空间分异愈发明显,马耳他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均值17.4272亿美元,瑙鲁是中国最小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均值0.0059亿美元。
第二,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整体呈现贸易顺差,且贸易顺差逐年增大,均值由2001年的6.3754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95.5002亿美元,与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加勒比海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大,均值25.9405亿美元,与非洲西海岸小岛国贸易顺差最小,均值0.3249亿美元。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差额空间分异愈发明显,其中马绍尔群岛是中国最大商品出口市场,贸易差额均值13.0165亿美元,仅有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个国家呈现贸易逆差。
第三,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明显高于中国出口对小岛国贸易依赖度,HM指数均值分别为1.84%和0.02%,但是依赖度整体偏低。小岛国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的波动特征明显,2005年之前呈现快速提升,之后HM指数降至2009年的1.28%,再增至2017年的2.26%。小岛国出口对中国依赖度空间分异明显,HM指数标准差均值6.68,其中所罗门群岛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最低,图瓦卢出口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最高,HM指数均值分别为39.7463%和0.0001%。
第四,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与小岛国的贸易影响与理论预期相符,与传统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中,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分别为0.8138、0.1624和0.1277,尤以经济规模对中国与小岛国贸易的影响效果相对显著,贸易国经济发展与贸易额增加的正相关性较强;地理距离对中国与小岛国贸易具有负向阻碍作用,边际效应-0.7590,符合距离衰减原理,有必要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贸易的本质内涵较为深厚,小岛国经济发展整体滞后且国情特殊,实现中国与小岛国全方位自由贸易这一实践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因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中国与34个小岛国贸易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是较为初步的,今后将在方法运用、类型划分、机制分析和政策提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张亚斌, 范子杰.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3):30-46.

[2]
Tian X, Geng Y, Sarkis J, et al. Trends and features of embodied flow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8(131):148-157.

[3]
张勤, 李海勇. 入世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角色地位变化的实证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J]. 财经研究, 2012(10):79-89.

[4]
Banerjee O, Boyle K, Rogers C T, et al. Estimating benefits of investing in resilience of coastal infrastructure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An application to Barbados[J]. Marine Policy, 2018(90):78-87.

[5]
Polido A, João E, Ramos T B. How may sustainability be ad-vanced through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 in Small Islands?Explor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8(153):46-58.

[6]
Boräng F, Jagers S C, Povitkina M. Political determinants of electricity provision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J]. Energy Policy, 2016(98):725-734.

[7]
邱巨龙, 曲建升, 李燕, 等. 小岛国联盟在国际气候行动格局中的地位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2, 21(1):158-167.

[8]
梁甲瑞. 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构建:基础、困境及构想[J]. 中国软科学, 2018(3):1-9.

[9]
杨文龙, 杜德斌, 马亚华, 等. 经济权力视角下中美战略均势的地理透视[J]. 地理研究, 2017, 36(10):1901-1 914.

[10]
姜宝, 邢晓丹, 李剑.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对欧盟逆向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FGLS和PCSE修正的面板数据模型[J]. 国际贸易问题, 2015(9):167-176.

[11]
李昊, 黄季焜. 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4):142-149.

[12]
宗会明, 郑丽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格局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8):1-9.

[13]
Min B S. Cooperation on Finance between China and Nepal: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Nepal[J]. Journal of Finance & Data Science, 2017, 3(1-4):31-37.

[14]
宋周莺, 车姝韵, 杨宇. “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1):1340-1 348.

[15]
公丕萍, 宋周莺, 刘卫东.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571-580.

DOI

[16]
李思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便利化的经贸效应研究[J]. 东北亚论坛, 2018(4):112-126.

[17]
姚秋蕙, 韩梦瑶, 刘卫东. 全球服装贸易网络演化研究[J]. 经济地理, 2018, 38(4):26-36.

DOI

[18]
胡艺, 杨晨迪, 沈铭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诸国贸易潜力分析[J]. 南亚研究, 2017(4):78-92.

[19]
Ying T, Wei W, Wen J, et al. Chinese cigar tourists to Cuba:A motivation-based segmentation[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8(10):112-121.

[20]
伍维模, 刘世权, 赵汝东, 等.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和应对策略——以塞舌尔共和国为例[J]. 科技通报, 2016, 32(4):48-54.

[21]
Balcilar M, Kutan A M, Yaya M E. Testing the dependency the-ory on small island economies:The case of Cyprus[J]. Economic Modelling, 2017,61:1-11.

[22]
张雨佳, 张晓平, 龚则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度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4):21-31.

[23]
阳茂庆, 杨林, 胡志丁.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南半岛贸易格局演变及面临的挑战[J]. 热带地理, 2015, 35(5):655-663.

DOI

[24]
Tinbergen J.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Policy[M]. New York: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25]
刘倩, 刘清杰, 刘敏.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潜力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8, 38(4):65-72.

DOI

[26]
傅帅雄, 罗来军. 技术差距促进国际贸易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7(2):43-52.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