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nario 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Risk of Farmlan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lanting-Breeding Balancing

  • FU Qiang , 1, 2 ,
  • YIN Jiawen 1 ,
  • YANG Hongxin 1 ,
  • WANG Wantong 1 ,
  • AN Chuanyan 1
Expand
  • 1. College of Tourism,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
  •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Received date: 2018-11-27

  Revised date: 2019-09-04

  Online published: 2025-04-25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crop yield in province-level in China during 2005 and 2014, this paper calculate the regional nitrogen nutrient supply of livestock manure, the nitrogen requirements of plant and the region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in three scenario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lanting-breeding balance. And then the risk coefficient of China's region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farmland is constructed for the regionalization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mand of livestock manure and plants can not reach the equilibrium state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most provinces of China. There is regional risk in the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farmland in China. And there exists demarcation line between the potential regions and the risk regions, it in line with the Hu Huanyong Line, precipitation lines of 800 millimeters and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Line. Based on the above risk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land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various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subsidy mechanis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 manure.

Cite this article

FU Qiang , YIN Jiawen , YANG Hongxin , WANG Wantong , AN Chuanyan . The Senario 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Risk of Farmlan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lanting-Breeding Balancing[J]. Economic geography, 2020 , 40(1) : 164 -172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0.01.018

中国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大量的畜禽粪污等废弃物亟待处理[1]。当前,中国的“种养分离”现象普遍[2],农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已经严重威胁乡村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安全[3]。如果再加上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的大量排放,进入环境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物会大大超出农田的承载能力,将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根据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以产排污系数法[4]、实验测定法[5]为基础,参照欧盟畜禽耕地承载负荷标准[6-7],将畜禽粪便统计总量按农田面积的分配,测算土壤承载力或污染负荷[8-10],能够建立畜禽粪便土地负荷警等级。整体上,中国的畜禽粪便污染自西北向东南沿海逐步加重,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南等为畜禽粪污量产出大省[9-11]
2018年农业农村部的农科教发[2018]4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其中,解决畜禽粪污的排放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畜禽粪便作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具备便捷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性[6],土地消纳是当前解决畜禽粪污排放问题经济可行的办法。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12]、日本[13]、丹麦[14]、荷兰[15]等均将农田作为畜禽粪尿的主要消纳场所,制定了氮磷养分还田利用的相关规定,并将其作为评估农业环境政策效应的重要工具。
农田是畜禽粪便的主要负载场所,不同耕地的养分承载能力不同。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从满足农作物生产需要角度研究畜禽废弃物农田承载力,根据农牧养分循环平衡方法,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载畜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畜禽实际养殖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容量,构成污染威胁[16-18];不同地区不同畜禽的粪尿及养分量占比差异明显,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内蒙古、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域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约占全国还田量的50%[9]。路国斌等基于养分平衡理论估算2014年畜禽粪肥可替代氮肥、磷肥、钾肥的潜力分别占当年实际化肥施用量的38.30%、52.00%、86.77%,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和湖北畜禽粪肥替代化肥潜力排在前五位[19]。因此,中国的畜禽粪肥还田的潜力巨大。
当前,种养分离的现实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随着畜禽养殖结构、饲养方式、农作物施肥技术等要素的不断变化,急需掌握全国各地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力变化情况。近年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系列文件,致力于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如原农业部的农办农[2015]14号文件“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办发[2017]4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原农业部的农牧发[2017]11号文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这些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的目标,倡导通过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增加粪便作为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2018年1月15日原农业部印发《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其中涉及的畜禽粪污排量测算等主要指标及技术参数均为多年实地检测结果,及时有效地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提供测算依据。
基于此,本文依据该《指南》,从土壤养分需求角度,利用氮素收支平衡方法,测算施肥养分供给占比低水平(35%)、中等水平(45%)、高水平(55%)等三种情景下的区域农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并进行风险分析,以期为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降低局部区域污染、构建种养平衡的现代农牧业政策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1 数据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畜禽养殖量、播种面积、作物年产量等等)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农业统计年鉴及相关农业调查资料;中国分省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文章中涉及的计算公式及相关系数来自于2018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下简述为《指南》)。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核算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资料限制未统计港澳台数据)在2005—2014年四类畜禽粪污(猪、牛、羊、家禽)的氮养分供给量及区域植物(大豆、稻谷、谷子、棉花、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氮养分需求量数据,测算区域农田畜禽容量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农业耕地消耗畜禽粪便主要是作物对畜禽排放的氮、磷等元素的吸收[20],本研究拟将施肥供给养分占比分为低水平(35%)、中等水平(45%)、高水平(55%)三种情景,逐级测算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进而确定区域土地畜禽承载量,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1.3 指标核算

1.3.1 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核算

为便于计算与分析,按照《指南》中标准猪养殖量(或猪当量)方法将其他主要畜禽按一定关系折合为猪的数量,换算公式为:
Q = Q p i g + 20 3 Q c o w + 10 3 Q c a t t l e + 2 5 Q s h e e p + 1 25 Q b r o l i e r c h i
式中:Q为标准猪养殖量;Qpig为生猪出栏量;Qcow为奶牛存栏量;Qcattle为肉牛出栏量;Qsheep为羊出栏量;Qbrolierchi为家禽出栏量。式中各畜种单位为万只或万羽。
        = Q × 0.007 × 10000
式中:0.007为单位猪当量氮养分供给量(t)。

1.3.2 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核算

植物氮养分需求量为大田植物完整生长周期所需的氮养分总量(万t),核算公式为:
        = ×         × × 100 %
        = ×
式中:不同植物的单位产量养分需求见表1。施肥供给养分占比的三种情景分别为35%、45%、55%,结合政策指南与相关学者[2]研究成果,粪肥占施比确定为50%,粪肥当季利用率依据推荐值确定为30%。
表1 每100 kg大田作物产量氮需求推荐值

Tab.1 Recommended nitrogen demand for field crop yields per 100 kg

作物种类 小麦 水稻 玉米 谷子 大豆 棉花
氮/N(kg) 3.00 2.20 2.30 3.80 7.20 11.70

1.3.3 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核算

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是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范围内最多畜禽存栏量,以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表示,核算公式为:
        =
式中: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万t),单位猪当量粪肥氮养分供给量(万头/万t)。

1.3.4 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

参考国内对于畜禽养殖预警、负荷的分析及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r,用于定量化描述区域土地畜禽承载承风险,本研究中将其划分为低、中、高等三种风险级别,分别对应潜力区、一般风险区、限制区(表2),核算公式如下:
r =
表2 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分级

Tab.2 The risk coefficient classification for China's region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farmland

风险系数 r≤1 1<r<2 r≥2
风险级别
风险分区 潜力区 一般风险区 限制区

2 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及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特征

2.1 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特征分析

图1所示的2005—2014年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除2007年出现短期大幅下降外(全国下降153.65万t),绝大多数省份呈平稳增长趋势,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的畜禽养殖阶段性特征相一致[21-22]
图1 中国各省多年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万t)

Fig.1 Regional nitrogen nutrient supply of livestock manure of China at province-level in several years(104 t)

从各省总量来看,山东始终居全国首位(2014年约占全国总量的9.76%),排名第二的是河南(2014年约占全国总量的8.41%),其次为四川和河北。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最大的四省中,3个位于黄淮海平原,均是传统的养殖大省。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的低值区域为上海、北京、天津、宁夏、西藏、青海及海南,这些省份的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均小于10万t。
从变化趋势来看,2005—2014年,有23个省份的畜禽粪污氮养分供给量呈增长趋势,5个省份呈稳定状态,3个省份呈减少趋势。其中,广西、西藏、江西、黑龙江、海南增幅较高(年均增长在4%以上),广西最高(年均增长约6.18%);吉林、新疆、山东、广东、湖南年均增长基本稳定(年均增长介于-0.001%~0.004%之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呈下降趋势,北京与上海降幅最大(约5%),天津、河北两地在2007年之后呈匀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3.45%和1.89%)。总的来看,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每年产出较多,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减少趋势,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其成为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因此畜禽粪污的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是势在必行的,且许多省份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潜力。
图2展示了不同年份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的自然断点分级,由图可知:粪肥氮养分供给量相对高值区位于黄淮海区的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盆地的四川,长江中下游区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东北区辽宁、黑龙江、吉林,以及西南区的广西、贵州等地;相对低值区位于蒙新高原区的内蒙古西部,青藏高原区的青海、西藏;中值区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东南区南部的上海、浙江、福建,西南山区的重庆、贵州。中国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中国畜牧业区划特征,呈现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加重的趋势。
图2 中国多年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分级图(万t)

Fig.2 Classification maps of China’s regional nitrogen nutrient supply of livestock manure in several years(104 t)

2.2 中国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特征分析

图3展示了在施肥供给养分占比分别为35%、45%、55%三种情景下中国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按照施肥供给占比35%计算,研究时段内中国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2.72%),除北京、贵州、浙江、重庆、西藏、福建以及广东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其余各省域与全国平均趋势一致。其中,河南省植物氮养分需求总量为最高,并保持2.57%的年均增长率。其次为黑龙江(年均增长约7.33%,2008年其总量与山东持平,之后超过山东成为全国第二位)和山东省(年均增长约1.55%)。中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增速较快,如新疆(年均增长约8.48%)和内蒙古(年均增长约6.23%)。西南地区的四川(年均增长约0.71%)和云南(年均增长约2.95%)呈稳定增长趋势,但重庆(年均增长约-0.67%)与贵州(年均增长约-1.48%)却呈缓慢下降趋势。北京是全国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下降最快的地区(年均增长约-3.6%)。
图3 三种情景下中国多年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万t)

Fig.3 Regional plant nitrogen nutrient demand of China in several years under three scenarios(104 t)

图4展示了施肥供给养分占比35%情境下的中国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总体上中国东部省份的植物氮养分需求量高于西部省份。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高值区与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高值区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省份,主要是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等传统农业大省。
图4 35%施肥供给情境下中国多年区域植物粪肥氮养分需求量分级图(万t)

Fig.4 Classification maps of China’s regional plant nitrogen nutrient demand in several years under the 35% fertilizer supply scenario(104 t)

2.3 空间分异规律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及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的东西差异明显,总体上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良、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农业环境特点相一致。
从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和植物氮养分需求分级图来看,在空间上存在着潜在的分界规律:西北东南方向的分界大致与“胡焕庸线”相吻合,东西方向的分界大致与2012年付强等人提出的“畜禽线”(畜禽养殖疏密分界线,自内蒙古新巴尔左右旗交界处到海南省东方市西海岸)相吻合[23]。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传统养殖大省多位于东部地区,该区以平原为主,地理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具备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且区域化布局日益明显,畜禽养殖越来越向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集中。需要说明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该省畜禽养殖集中区域,但由于计算中以省为单位,畜禽总养殖量被全省平均,图中难以看出内蒙东北部畜禽养殖的集聚效应。

3 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析

3.1 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与现有养殖量的对比分析

施肥供给养分占比控制在低水平时:从各省总量来看,全国有24个省畜禽养殖量超出了农田畜禽承载量。其中,四川、广东、山东、广西、辽宁、湖南6省域超出约3 000万头,福建、云南、湖北、重庆、河北、江西、贵州、浙江、内蒙古等地超出约1 000~2 000万头,海南、青海、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区超出约1 000万头以下。整个时段内,四川、广西、辽宁、福建、云南、湖北、重庆、江西、贵州、浙江、海南、青海、西藏及宁夏等14个省域超出的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呈增加趋势;黑龙江、新疆、吉林、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等7个省域(除2005年新疆、安徽及江苏3个省域存在风险)在农田畜禽承载量以内。
施肥供给养分占比控制在中等水平时:超出农田畜禽承载量3 000万头以上的省份仅有四川和广东两省,广西、辽宁、湖南、福建、云南、湖北和重庆古等超出农田畜禽承载量约1 000~2 000万头,河北、甘肃和宁夏3个省域逐渐变成低于农田畜禽承载量。
施肥供给养分占比控制在较高水平时,各省区域农田畜禽超出量逐渐减少,多数省份超出农田畜禽承载量均在1 000万头以内。

3.2 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

基于区域现有畜禽养殖量和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得到的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r可用于表达区域农田畜禽承载的风险情况:当r≤1时,区域现有畜禽养殖量未超出区域农田承载量,该地区的畜禽粪肥养分可全部在本地进行资源化利用,且还存在一定的畜禽养殖发展空间,即该区域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当介于1<r<2之间时,该地区的畜禽粪肥养分超出农田所能消纳的最大值,不能够在本地全部资源化利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即该区域为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当r≥2时,该地区的畜禽粪肥养分已大大超出农田所能消纳的最大值1倍以上,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处理畜禽粪肥问题,即该区域为农田畜禽承载限制区。图5展示了三种情景下2014年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情况(辅以“胡焕庸线”和“畜禽线”作为辅助分界线)。
图5 三种情境下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2014年)

Fig.5 Risk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s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farmland in 2014 under three scenarios

情景一(施肥供给占比35%)下的风险分区:黑龙江、山西、新疆、吉林、陕西、安徽和江苏等7个省域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河南、甘肃、内蒙古、河北、宁夏、湖北、江西、山东、湖南、贵州、浙江、云南和上海等13个省域为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四川、重庆、天津、辽宁、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北京等9个省域为畜禽承载限制区。
情景二(施肥供给占比45%)下的风险分区:相比情景一,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增至12个,其中河南、甘肃、内蒙古、河北和宁夏等5个省域由一般风险区转为潜力区;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减少四川、重庆、天津和辽宁等4个省域。
情景三(施肥供给占比55%)下的风险分区:相比情景二,湖北、江西和山东等3个省域由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变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潜力区增数量为15个省域,约占全国一半;农田畜禽承载限制区减至北京、福建、广东、海南等4个省市。

3.3 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畜禽粪肥与植物需求的收支情况未能达到种养平衡状态。随着施肥供给养分占比逐渐升高,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和限制区范围逐渐缩小,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存在一定空间分异规律:
情景一,施肥供给养分占在低水平(35%)时,中国仅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新疆、青海及西藏9个省域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其余约2/3的省域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风险。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是:沿“胡焕庸线”的西北—东南分异,西北多为潜力区,东南多为一般风险区和限制区。
情景二,施肥供给养分占比在中等水平(45%)时,北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为限制区,辽宁、天津、山东等华北省份以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华中南和西南省份为一般风险区,空间上集中于华中南、西南地区。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是:除沿“胡焕庸线”的西北—东南差异外,“胡焕庸线”东南区域的南北分异凸显,大致可以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沿线—秦岭—淮河)划分为南部的风险区和北部的潜力区。同时,“畜禽线”东西分异规律逐渐凸显。
情景三,施肥供给养分占比在高水平(55%)时,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与中等水平相似。北京、广东、福建、海南等为限制区,辽宁、天津等华北省份以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等华中南和西南省份为一般风险区,空间上集中于华中南、西南地区。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是:除沿“胡焕庸线”的西北—东南分异和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南北分异外,“畜禽线”东西两侧的空间分异较为凸显,限制区集中于该线东侧,一般风险区多在该线西侧。
总之,因地势、水热条件、土地资源条件等的空间差异,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符合中国传统农牧空间分异规律,且存在着特定的规律性。随着施肥供给养分占比的提升,“胡焕庸线”“800 mm等降水量线”和“畜禽线”作为分界的西北—东南分异、南北分异和东西分异逐渐凸显。具体来说,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黄淮海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多为农业大省,其植物畜禽粪肥养分消纳能力较强,畜牧业存在发展空间。中国南部地区低山和丘陵较多,耕地面积较少,在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的耕地呈现“南减北增,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渐向西北移动”[24]的特点。京津地区相对特殊,北京地区人口高度集中,经济发达,对畜产品需求量大,但种植业比较成本较高,种植面积较小,导致该区三种情境下的农田畜禽承载风险都偏高,但这种情况有逐渐改善的趋势。天津作为北京地区畜禽产品的补充供给区,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变化规律与北京相似。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种养平衡理念,在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及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并借助GIS工具开展了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的情景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①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畜禽粪肥与植物需求的收支情况不能达到种养平衡状态,中国农田畜禽承载存在区域性的风险。施肥供给养分占比35%情境下,仅有黑龙江、山西、新疆、吉林、陕西、安徽、江苏等7个省域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区;其余地区为一般风险区和限制区。
②中国区域畜禽粪肥氮养分供给量及区域植物氮养分需求量东西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国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分区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胡焕庸线”、800 mm等降水量线和“畜禽线”分别可作为西北—东南方向、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空间分界线:“胡焕庸线”西北为潜力区,东南为风险区;800 mm等降水量线将“胡焕庸线”东南区分割为以潜力区为主的北部和以风险区为主的南部;在施肥供给占比中高情景下,风险区多分布在“畜禽线”的东侧。
从研究方法上看,本研究依据农业部2018年1月颁布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进行指标核算,基于“种养平衡”理念建立了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系数,研究结果能够直观展示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研究方法具有可推广性,同时研究结果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加快建立“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展开讨论并提出以下建议:
“十三五”是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2016年《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重要部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根据风险分区的空间分异规律,在逐渐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的前提下,持续推进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实行个别区、市推进,江苏、浙江实行整省推进。推进“绿色兴牧”、促进“种养结合”与发挥“市场作用”是政策要求。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对于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和限制区,不宜增加畜禽养殖量,政策的重点是:调整区域畜禽养殖结构、提高饲料利用率,采用畜禽粪便降养措施等方法减少粪便养分产出量;调整区域种植业结构、提高农田作物产出水平,以增加对粪便的消纳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制定政策引导畜禽养殖场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
继续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东北地区农田畜禽承载潜力较大,可作为承接京津、河北等地的畜牧业转移区域。西北、华北地区重点是改善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实现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注重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态功能的双重转变。在保护优先、安全利用的前提下,建成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对于南部风险区,实施南方已污染耕地的修复工程,建设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试点试点示范区。
推动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领域倾斜,建立与耕地地力、畜禽粪肥消纳相匹配的农田保护补贴机制,并坚持补贴向存在农田畜禽承载风险的地区倾斜。对于南方的农田畜禽承载一般风险区和限制区:研究制定鼓励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和低毒生物农药的补助政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合理利用中轻度污染耕地的土壤生产功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鼓励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对于北方地区:龙头企业和标准示范场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应引导补贴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建设以畜禽粪肥为主原料的有机肥厂,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制与推广;鼓励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的商品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业资源节约利用领域。
总之,基于中国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风险情景分析的结果,各省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以农田畜禽承载为依据确定区域畜禽养殖规模;建立与耕地地力、畜禽粪肥消纳相匹配的农田保护补贴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为主的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与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的南部试点示范区。需要注意的是,“胡焕庸线”西北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传统牧区的耕地面积小,畜禽粪便在放牧时直接在草场排放,与其他农牧区和农区省份的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政策制定时应特别对待。
[1]
贾伟, 李宇虹, 陈清, 等. 京郊畜禽粪肥资源现状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8):156-167.

[2]
耿维, 孙义祥, 袁嫚嫚, 等. 安徽省畜牧业环境承载力及粪便替代化肥潜力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8):252-260,315.

[3]
杜江, 罗珺.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成因透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4):22-27.

[4]
李飞, 董锁成. 西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与资源化路径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11):2204-2 211.

[5]
周天墨, 付强, 诸云强, 等. 中国分省畜禽产污系数优化及污染物构成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4, 33(4):762-776.

DOI

[6]
潘丹. 潘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粪便土壤环境承载力及污染风险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2):254-259.

[7]
安晶潭. 畜禽养殖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预测及预警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8]
仇焕广, 廖绍攀, 井月, 等.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J]. 环境科学, 2013, 34(7):2766-2 774.

[9]
朱建春, 张增强, 樊志民, 等. 中国畜禽粪便的能源潜力与氮磷耕地负荷及总量控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3):435-445.

[10]
史瑞祥, 薛科社, 周振亚. 基于耕地消纳的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分析——以安康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6):55-62.

[11]
兰勇, 刘舜佳, 向平安. 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粪便污染负荷研究——以湖南省县域样本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10):187-193.

[12]
Oenema O.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regulat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nimal manure in European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4, 82(13):196-206.

[13]
Rufino M C, Dury J, Tittonell P, et al. Competing use of organic resources,village-level interactions between farm type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a communal area of NE Zimbabwe[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1, 104(2):175-190.

[14]
Pagliari P H. Variety and solubility of phosphorus forms in animal manure and their effects on soil test phosphorus[C]//Applied Manure and Nutrient 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Springer Netherlands,2014:141-161.

[15]
Tamminga S. Pollution due to nutrient losses and itscontrol in European animal production[J].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2003, 84(2):101-111.

[16]
涂远璐, 白云峰, 严少华, 等. 基于养分循环的种养生态平衡匹配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2):247-249.

[17]
阎波杰, 潘瑜春, 闫静杰. 安徽省县域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负荷时空演变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3):466-472.

[18]
杨军香, 王合亮, 焦洪超, 等. 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适宜载畜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339-347.

DOI

[19]
路国彬, 王夏晖. 基于养分平衡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估算[J]. 中国猪业, 2016(11):15-18.

[20]
姚升, 王光宇. 基于分区视角的畜禽养殖粪便农田负荷量估算及预警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72-84,130.

[21]
杨飞, 杨世琦, 诸云强, 等. 中国近30年畜禽养殖量及其耕地氮污染负荷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5):1-11.

[22]
付强, 吴根义, 潘鹏, 等. 2000—2014年河南畜养产污核算及规律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7):1323-1 329.

[23]
付强, 诸云强, 孙九林, 等. 中国畜禽养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0):1383-1 398.

[24]
刘洛, 徐新良, 刘纪远, 等. 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4, 69(12):1767-1 778.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