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ived date: 2020-08-25
Revised date: 2021-03-25
Online published: 2025-04-08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re the frontiers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in the new era,agriculture landscape is one of the key topics in this field. It is as early as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 do a lot of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but Chinese scholars started it in the 1980s. Based on the research design that is "refining the core theory-analyzing key issues-finding research trend",an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such as landscape ecology,geography,land science,management,tourism,sociology and so 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griculture,and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its classification,pattern 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effect of its pattern change,and its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key topic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 and its research trend,and put forwards that it should deepen th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system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important things.
JIANG Juanli , YANG Qingyuan , ZHANG Zhongxu , SU Kangchuan .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J]. Economic geography, 2021 , 41(6) : 223 -231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06.025
表1 农业景观的典型概念Tab.1 Typical concept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
农业景观的概念 | 学科视角 | 价值属性 |
---|---|---|
①农业景观是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合[13] | 风景园林设计学 | 生产、生活价值 |
②农业景观是由多种景观斑块组成的嵌镶体,为物种提供生存栖息地的各种破碎化的空间网格表征,包括草地、林地、耕地、道路及树篱等[3] | 景观生态学 | 生产、生态服务价值 |
③农业景观是农田与非耕地多种景观斑块的嵌块,包含尺度、空间格局和嵌镶动态,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场景展现[5] | 景观生态学 | 生产、生活、生态价值 |
④农业景观是较高等级的农业生态系统群体镶嵌体,包括农田范围,以及由人管控的用来生产食物、纤维和其他农作物的生态系统,包括中尺度小流域农业景观和大流域的大尺度农业景观[4] | 景观生态学 | 生产、生态、社会价值 |
⑤农业景观指在城镇之外的区域范围内为农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的多种景观斑块的嵌镶体,包括农田地、草地、林地、园地、农村聚落、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等生态系统[9-10] | 土地规划学 | 生产、生活、生态价值 |
⑥农业景观是由乡村土地、农作物栽培和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的附属景观构成,是一种半自然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8] | 旅游规划学 | 生产、生活、文化价值 |
⑦农业景观是以农业生产活动(耕作、畜牧等)为根本,以村庄民居及其周边自然环境为基础,由人文、历史等要素构成的景观外貌形态[11] | 旅游规划学 | 生产、生活、历史、文化价值 |
表2 农业景观与景观农业内涵对比Tab.2 The connot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griculture |
农业景观 | 景观农业 | |
---|---|---|
内涵 | 农业景观是一种半自然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7],包含耕地、草地、林地、村庄及道路等组成的区域综合体[8] | 景观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景观上的有机结合,是以人类不断提升的技术持续维育土地、生物的生态系统,是实现能量与物质平衡的新型农业系统[15] |
本文异同界定 | 农业景观强调景观基质和类型,农业生产各要素集合形成的外观 农业景观更强调景观的原生性 农业景观是景观农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 景观农业是农业的景观化,强调农业的文化及价值的附加,景观农业注重农业发展中高层次景观的塑造 景观农业更强调景观的衍生功能 景观农业与农业景观相辅相成;景观农业是农业景观的延续和拓展,是农业的高级形态 |
表3 农业景观分类的代表性观点Tab.3 Representative view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
分类依据 | 景观类型 |
---|---|
研究目的和土地利用现状 | 灌溉农田、坝地农田、梯田农地、坡耕地、果园、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水库和居住用地[28] |
土地利用现状和遥感卫片解译的技术可行性 | 建成景观、水体景观、水田景观、旱地景观、林地景观、果园景观、裸地景观、山地景观[24] |
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垂直差异特点 | 梯旱地、轮歇地、川旱地、沟旱地、坡旱地、荒草地、园地、居住用地、疏林地、灌林地、未成林地、裸岩、草地、菜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25] |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 旱地、水稻田、林地、菜地、河流、水塘、大坝、居民点庭院、居民点、公路、湿地、防护林带[26] |
自然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 | 水田、水域、旱地、林地和城乡等景观[27] |
景观的主导功能特征的差异 | 农业生产、农村聚落、农业服务设施和农业生态等景观[10] |
景观功能特征的差异 | 农业生产、农业服务设施、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旅游休闲等景观[9] |
[1] |
|
[2] |
|
[3] |
|
[4] |
闻大中. 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景观刍议[J]. 农村生态环境, 1990(3):52-55.
|
[5] |
王仰麟, 韩荡.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2):265-269.
|
[6] |
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J]. 时代建筑, 2002(1):14-17.
|
[7] |
梁发超, 刘黎明. 景观分类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6):1632-1638.
|
[8] |
王云才. 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3.
|
[9] |
梁发超, 刘黎明, 曲衍波. 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11):330-336.
|
[10] |
梁发超. 农业景观分类探讨及其应用——以北京市峪口镇为例[J]. 土壤, 2017, 49(2):408-413.
|
[11] |
冯娴慧, 戴光全.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 旅游学刊, 2012, 27(8):104-111.
|
[12] |
梁发超.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规划方法探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10):1081-1084.
|
[13] |
于晓森. 农业相关要素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
[14] |
张一帆, 王忠义, 李勋, 等. 北京景观农业现状及对策建议[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 26(4):63-65.
|
[15] |
赵羿, 郭旭东. 景观农业研究的兴起及其实际意义[J]. 生态学杂志, 2000, 19(4):67-71.
|
[16] |
杨美霞. 景观农业旅游资源的碳汇价值及开发路径研究——以泰州兴化千岛菜花景观区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9):1002-1004,948.
|
[17] |
曹宇, 莫利江, 李艳, 等. 湿地景观生态分类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12):3084-3092.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李振鹏, 刘黎明, 张虹波, 等. 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生态学杂志, 2004(4):150-156.
|
[23] |
王亚娟, 米文宝, 李建华, 等.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4):203-206,319.
|
[24] |
王仰麟, 赵一斌, 祁黄雄.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研究——以冀西北涿鹿地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 21(1):47-50.
|
[25] |
张艳芳, 任志远. 陕西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空间格局与动态研究——以柞水县下梁镇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8(4):115-119.
|
[26] |
宇振荣, 谷卫彬, 胡敦孝.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以两个村为例[J]. 资源科学, 2000, 22(2):19-23.
|
[27] |
王学雷, 吴宜进.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业景观格局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0(2):188-191.
|
[28] |
傅伯杰. 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 1995, 15(2):113-120.
|
[29] |
韩敏, 孙燕楠, 许士国, 等. 基于RS、GIS技术的扎龙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6):42-49,131.
|
[30] |
贾毅, 闫利, 余凡, 等.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J]. 遥感信息, 2016, 31(5):66-73.
|
[31] |
付梅臣, 胡振琪, 吴淦国.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6):54-58.
|
[32] |
赵华甫, 张凤荣. 北京市农业景观格局变化及功能区划[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78-84.
|
[33] |
曹瑞娜, 齐伟, 李乐, 等. 基于流域的山区景观格局分析和分区研究——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7):859-865.
|
[34] |
|
[35] |
|
[36] |
常学礼, 邬建国.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生态学报, 1998, 18(3):3-10.
|
[37] |
仝川, 金蕾, 周延林. 内蒙古托克托地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85-89.
|
[38] |
叶宝莹, 祝艳, 季玮, 等. 基于遥感和GIS的三江平原农业景观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2007(3):78-81,109.
|
[39] |
王云, 周忠学.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5):610-617.
|
[40] |
梁国付, 田莉, 丁圣彦. 城市化过程中开封市郊区农业景观变化过程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17-122.
|
[41] |
程炯, 吴志峰, 刘平. 基于GIS的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4):184-186.
|
[42] |
张永生, 欧阳芳, 袁哲明. 华北农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114-122.
|
[43] |
李忠锋, 王一谋, 冯毓荪, 等. 榆林市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中国沙漠, 2004, 24(5):37-41.
|
[44] |
梁国付, 丁圣彦. 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05, 60(4):665-672.
|
[45] |
张秋菊, 傅伯杰, 陈利顶.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 地理科学, 2003, 23(3):264-270.
|
[46] |
许丽, 姚云峰, 高喜萍, 等. 半干旱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15(4):57-62.
|
[47] |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
[48] |
姜鑫, 安裕伦. 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景观格局分析的应用——以普安县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3):36-39.
|
[49] |
周忠学. 城市化背景下农业景观变化对生态服务影响——以西安都市圈为例[J]. 干旱区地理, 2015, 38(5):1004-1013.
|
[50] |
许丽, 胡春元, 赵海燕, 等. 半干旱丘陵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胜利营乡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9(3):201-203.
|
[51] |
陈文波, 郑蕉, 鄢帮有.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4):79-83.
|
[52] |
吴菊, 郑林, 陈建军, 等.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2):103-106.
|
[53] |
石云, 何文秀, 耿莎, 等. 银川城郊农业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22):5588-5593.
|
[54] |
祁元, 王一谋, 王建华. 农牧交错带西段景观结构和空间异质性分析[J]. 生态学报, 2002, 22(11):2006-2014.
|
[55] |
李新通, 朱鹤健. 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大南坂农场为例[J]. 资源科学, 2000, 22(1):35-39.
|
[56] |
黄宝荣, 张慧智, 王学志. 城市扩张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影响——以昌平区三镇为例[J]. 生态学报, 2014, 34(22):6756-6766.
|
[57] |
|
[58] |
梁小英, 杨明楠, 陈海. 农户类型与农业景观变化类型间相互作用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1):219-221.
|
[59] |
|
[60] |
梁小英, 刘俊新. 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9):1489-1495.
|
[61] |
|
[62] |
|
[63] |
王梦颖, 肖华斌, 董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业景观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治理与政策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18:199-211.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王帅, 丁圣彦, 梁国付. 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2(2):174-180.
|
[74] |
王敏, 孟浩, 白杨, 等. 上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2):343-350.
|
[75] |
黄金良, 李青生, 洪华生, 等. 九龙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初步关联分析[J]. 环境科学, 2011, 32(1):64-72.
|
[76] |
王云, 周忠学, 郭钟哲. 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6):1097-1105.
|
[77] |
刘济, 李玮, 王毅, 等.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农业流域景观格局对水文过程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3):424-431.
|
[78] |
宋博, 丁圣彦, 赵爽, 等. 农业景观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24(4):443-450.
|
[79] |
黄婷, 杜清运, 邹金秋. 新疆农业景观格局演变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地理信息世界, 2017, 24(2):26-31.
|
[80] |
史莎娜, 李晓青, 谢炳庚, 等. 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农业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比——以广西全州县为例[J]. 热带地理, 2018, 38(4):487-497.
|
[81] |
程炯, 吴志峰, 李铖, 等. 景观格局对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4):1137-1144.
|
[82] |
郑淋峰, 李占斌, 李鹏, 等. 丹江土石山区景观格局模拟与社会经济响应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1):338-343.
|
[83] |
梁川, 杨福泉, 王建青, 等. 农业景观变化与少数民族地方制度建设——以云南西双版纳州纳版河地区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 2012(3):22-24,40.
|
[84] |
郑文俊.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1):102-106.
|
[85] |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5):532-536.
|
[86] |
乔丹, 柯水发, 李乐晨. 国外乡村景观管理政策、模式及借鉴[J]. 林业经济, 2019, 41(7):116-123.
|
[87] |
余慧容, 杜鹏飞. 农业景观保护路径历史回顾及启示[J]. 地理研究, 2021, 40(1):152-171.
|
[88] |
王云才, 史欣.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1(1):31-38.
|
[89] |
王云才,
|
[90] |
王德刚. 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56-64.
|
[91] |
王云才, 韩丽莹. 基于景观孤岛化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江苏苏州市甪直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1):143-156.
|
[92] |
刘云慧, 常虹, 宇振荣.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原则探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6):622-627.
|
[93] |
孙玉芳, 李想, 张宏斌, 等.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7):993-1001.
|
[94] |
宇振荣, 张茜, 肖禾, 等.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7):813-818.
|
[95] |
袁敬, 林箐. 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J]. 风景园林, 2018, 25(5):12-20.
|
[96] |
余慧容, 刘黎明.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保护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行为视角[J]. 城市规划, 2018, 42(12):25-32.
|
[97] |
孙彦斐, 唐晓岚, 刘思源.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境遇及路径——基于“人地关系”的环境教育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1):117-126.
|
[98] |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J]. 经济地理, 2009, 29(2):320-326.
|
[99] |
李飞. 基于乡村文化景观二元属性的保护模式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4):85-88,10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