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Mechanism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on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in Scenic Area:A Case Study of 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Guangdong
Received date: 2024-01-31
Revised date: 2024-06-10
Online published: 2024-09-13
Taking six villages in 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of Guangdong as the research are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esource protection on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farmers and its impact mechanism based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88 local farmer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Resource conser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tourism-dependent rural households. When resource conservation is strengthened,the choice of tourism livelihood strategy decreases,while the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 livelihood strategy increases. When resource conservation is moderate, rural households tend to have more diversified livelihoods,their choice of traditional livelihood strategy is relatively high. 2) In the context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due to limited available livelihood capital,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households are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policies,emotional factor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family,as well as social capital factors. 3) In the context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 mechanism of rural households should,compared to previous DFID analysis frameworks,place more emphasis on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emotional factor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and social capital. This study pays attention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vulnerability contexts,and the diversity and dynamic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rural households. At the same time,by incorpora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families,and society in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livelihood strategies,it is conduciv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resident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and guiding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protected area communities.
Key words: natural reserve; resource conservation; livelihood strategy; emotion; social capital
ZHANG Chaozhi , LI Zhishuai . Impact Mechanism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on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in Scenic Area:A Case Study of 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Guangdong[J]. Economic geography, 2024 , 44(7) : 206 -213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4.07.021
表1 研究案例地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tudy site |
资源保护强度 | 规划居民点类型 | 镇属 | 村属 | 现状人口(人) | 规划控制人口(人) | 人均建设用地(m2) | 行政区划总面积(hm2) |
---|---|---|---|---|---|---|---|
高 | 缩小型 | 丹霞街道办 | 车湾村 | 2066 | 2050 | 120 | 24.60 |
高 | 缩小型 | 周田镇 | 龙坑村 | 849 | 820 | 120 | 9.84 |
中 | 控制型 | 丹霞街道办 | 夏富村 | 2438 | 3700~3790 | 130 | 49.27 |
中 | 控制型 | 董塘镇 | 白莲村 | 1371 | 1400~1450 | 140 | 20.30 |
低 | 聚居型 | 丹霞街道办 | 黄屋村 | 2538 | 3500~3940 | 140 | 55.16 |
低 | 聚居型 | 周田镇 | 周田村 | 2682 | 3700~4130 | 140 | 57.82 |
注:根据《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年)整理。 |
表2 丹霞山农户的生计策略类型与划分标准Tab.2 Type an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in 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
类型 | 家庭收入来源 | 劳动力投入的主要方向 | 代表性生计活动 |
---|---|---|---|
传统农业型生计 | 农业收入>95%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种植粮食、蔬菜、水果、毛竹,养殖畜禽鱼 |
农业兼业型生计 | 农业收入>60%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打工、其他 | 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养殖畜禽鱼,建筑零工,农忙帮工 |
旅游兼业型生计 | 旅游业收入>60% | 旅游业、打工、其他 | 经营超市、宾馆、餐馆,景区环卫、安保,商场打工,外出打工,建筑零工,出租车,房屋旅游经营出租 |
旅游专营型生计 | 旅游业收入>95% | 旅游业 | 经营超市、宾馆、餐馆,景区环卫、安保、售票、表演,导游讲解,房屋旅游经营出租 |
本地务工型生计 | 务工收入>60% | 打工、其他 | 短期销售前台,建筑零工,工厂务工,农忙帮工,土地、房屋出租 |
外出就业发展型生计 | 其他非农收入>60% | 其他非农活动 | 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土地房屋出租 |
表3 不同资源保护强度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比较Tab.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llag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 under different resource protection intensity |
行政村 | 低资源保护强度村落 | 中资源保护强度村落 | 高资源保护强度村落 | |||||||||
---|---|---|---|---|---|---|---|---|---|---|---|---|
黄屋村 (户) | 周田村 (户) | 比例 (%) | 夏富村 (户) | 白莲村 (户) | 比例 (%) | 车湾村 (户) | 龙坑村 (户) | 比例 (%) | ||||
生计策略类型 | 传统农业型生计 | / | / | 0.00 | / | / | 0.00 | / | / | 0.00 | ||
农业兼业型生计 | / | / | 0.00 | / | 1 | 3.70 | / | 1 | 3.85 | |||
旅游兼业型生计 | 7 | 2 | 25.71 | 3 | / | 11.11 | / | / | 0.00 | |||
旅游专营型生计 | 13 | 1 | 40.00 | 2 | / | 7.41 | / | / | 0.00 | |||
本地务工型生计 | / | 4 | 11.43 | 5 | 3 | 29.63 | 6 | 2 | 30.77 | |||
外出就业发展型生计 | 1 | 7 | 22.86 | 4 | 9 | 48.15 | 12 | 5 | 65.38 | |||
合计 | 21 | 14 | 100.00 | 14 | 13 | 100.00 | 18 | 8 | 100.00 |
表4 资源保护背景下自然保护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Tab.4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 in protected natural areas |
一级编码 | 二级编码 | 代码示例 | 编码文本示例 |
---|---|---|---|
个人 因素 | 价值与偏好 | 事业心/心理障碍/行业热爱 | 我很喜欢丹霞山,我是热爱这个行业,热爱这个地方。(黄屋村-H10) |
饮食习惯/劳作方式/逃离家乡 | 那些田基本上都荒了,也不会说把这些地都承包,大家都不愿意做辛苦活。(黄屋村-H9) | ||
逃离农村/服务偏好/热爱家乡/外出学习启发 | 去海南开会就看到人家做的民宿,回来有启发的,要不然没有出过门谁知道。(黄屋村-H4) | ||
从众效仿/消费习惯/职业认可度 | 环境就是那样子,大家都搞旅游。(黄屋村-H15) | ||
有益身体/个人喜欢/适合养老 | 刚开始在这做房子我就做了一层,没加起来的,就等于我在那(房子里)养老,地方山清水秀的,在这养老的,后来(高的楼层)才慢慢弄的。(夏富村-X14) | ||
技能与能力 | 手艺技能/服务意识 | 他们很多人就出去学厨师,学厨艺啊,在外面以前是帮人家打工,做厨艺,现在开发了,他们就自己回来开农庄。(夏富村-X8) | |
教育水平/专业对口/从业经验 | 农村人又没什么文化,哪里做得了稳定的工作。(夏富村-X3) | ||
身体承受力/年龄优势/身心劳累/时间精力 | 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出去外面没人要的。(白莲村-B10) | ||
成本收益比较 | 收入渠道/投资回报率/利润空间/利润分配 | 橘子再怎么低价,一块多也好,都比水稻要好得多。(龙坑村-L2) | |
生产成本/时间成本/经营成本/投资门槛 | 农民要换果树的话成本还是很高的。因为它果树需要时间成长,就像贡柑这个树的话,它头三年种下去是没果的,完全没有产出的,三年之后它才能结果,才有一点点收益。(周田村-Z6) | ||
家庭 因素 | 血缘关系 | 人脉关系/随亲戚创业与打工/家庭组合方式 | 出来社会飘来飘去,就跟他姐夫去兰州。(车湾村-C16) |
家庭责任 | 照顾家庭/结婚成家 | 结了婚要带孩子,出去就不方便,在家里方便,还有家庭。(黄屋村-H18) | |
支持儿女创业/下一代接手传承 | 后来我大女儿大学毕业,说大学生创业有什么补助的,就做起来。(黄屋村-H4) | ||
家庭经济负担 | 本钱积累/资金缺乏/人手不够 | 好像那边老村修房子,有钱你们就干,没钱你们不能干,盖你就要盖起来,盖不起来你就不给盖。(黄屋村-H7) | |
生活开支/子女上学/生活压力 | 小孩读书,交通费,要有生活费,家里面的水费电费。(白莲村-B9) | ||
社会 环境 因素 | 人际关系 | 人情社会/人际交往压力 | 肯定不可能一直住在老房子,是不是?什么亲戚来也没有。(黄屋村-H3) |
就业竞争 | 游客接触机会/销售渠道/产业带动/景点项目带动 | 我们这里米酒也有,最主要还是我们这里的旅游流动客太少。(白莲村-B8) | |
行业垄断/市场先机/竞争优势 | 自家的在卖,别人家也有,大家都是一样的,在附近是销不出去的。(周田村-Z3) | ||
租房市场需求/旅游需求/人车流量/租地需求 | 因为现在广州东莞很多人都过来找房子,租房子住了。(夏富村-X8) | ||
激励政策 | 林下经济扶持/贷款扶持/耕田补贴 | 政府有这样子的政策,在山里面做一些林下经济,刚好对得到政策。(夏富村-X14) | |
人造林限制/种植种类限制/违建拆除/申遗拆除 | 猪舍建了很多,拆掉了1000多个平方,全部拆掉,现在也不准养。(车湾村-C13) | ||
八项规定/公职坐班制度 | 八项规定餐饮不是下滑了吗,我就马上就搞客房。(黄屋村-H4) | ||
公共卫生事件 | 防疫措施严格 | 疫情以后就到现在,确实比较少,就没什么生意了。(夏富村-X5) | |
自然 环境 因素 | 生产活动条件 | 土壤箘种感染/空间限制/农药污染/生产原材料 | 我们这边种果太厉害了,那个蚕很怕农药的。(白莲村-B8) |
资源条件 |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 | 我们家不种,没有田来种,我才两亩田吃什么,就种点水稻花生,自己吃的米、油就不用买了。(周田村-Z2) | |
交通便利程度 | 不通桥/交通条件限制 | 没开发的时候桥都没做,我们怎么做,以前是过船的。(黄屋村-H12) | |
自然冲击 | 野生动物冲击/自然灾害/天气影响/病虫害 | 最大的压力来自动物,动物多了,现在鸟类也多了,你种出来的东西会给动物吃掉,马上就把它毁掉了。(黄屋村-H20) | |
地理位置 | 房子地理位置/土地地理位置/离景区距离 | 离丹霞山还好远,开车都要十几二十分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龙坑村-L7) |
表5 资源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比较分析Tab.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ource protection |
本研究生计策略影响因素 | 对应的DFID生计资本 | ||
---|---|---|---|
个人因素 | 价值与偏好 | 事业心/心理障碍/行业热爱 | / |
饮食习惯/劳作方式/逃离家乡 | / | ||
逃离农村/服务偏好/热爱家乡/外出学习启发 | / | ||
从众效仿/消费习惯/职业认可度 | / | ||
有益身体/个人喜欢/适合养老 | / | ||
技能与能力 | 手艺技能/服务意识 | 人力资本 | |
教育水平/专业对口/从业经验 | 人力资本 | ||
身体承受力/年龄优势/身心劳累/时间精力 | 人力资本 | ||
成本收益比较 | 收入渠道/投资回报率/利润空间/利润分配 | 金融资本 | |
生产成本/时间成本/经营成本/投资门槛 | 金融资本 | ||
家庭因素 | 血缘关系 | 人脉关系/随亲戚创业与打工/家庭组合方式 | 社会资本 |
家庭责任 | 照顾家庭/结婚成家 | / | |
支持儿女创业/下一代接手传承 | / | ||
家庭经济负担 | 本钱积累/资金缺乏/人手不够 | 金融资本 | |
生活开支/子女上学/生活压力 | 金融资本 | ||
社会环境 | 人际关系 | 人情社会/人际交往压力 | 社会资本 |
就业竞争 | 游客接触机会/销售渠道/产业带动/景点项目带动 | / | |
行业垄断/市场先机/竞争优势 | / | ||
租房市场需求/旅游需求/人车流量/租地需求 | / | ||
激励政策 | 林下经济扶持/贷款扶持/耕田补贴 | 政策法规 | |
人造林限制/种植种类限制/违建拆除/申遗拆除 | 政策法规 | ||
八项规定/公职坐班制度 | 政策法规 | ||
公共卫生事件 | 防疫措施严格 | 政策法规 | |
自然环境因素 | 生产活动条件 | 土壤箘种感染/空间限制/农药污染/生产原材料 | 自然资本 |
资源条件 |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 | 自然资本 | |
交通便利程度 | 不通桥/交通条件限制 | 自然资本 | |
自然冲击 | 野生动物冲击/自然灾害/天气影响/病虫害 | 自然资本 | |
地理位置 | 房子地理位置/土地地理位置/离景区距离 | 自然资本 |
[1] |
张同升, 孙艳芝. 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 32(10):8-19.
|
[2] |
林静, 廖文梅, 黄华金, 等.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会影响林农生计资本吗?[J]. 林业经济, 2021, 43(10):5-20.
|
[3] |
尚海洋, 寇莹, 赵越, 等. 生态脆弱区应对返贫风险生计研究的国内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7):836-843.
|
[4] |
薛东前, 居尔艾提·吾布力, 刘精慧, 等.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2):117-124.
|
[5] |
|
[6] |
|
[7] |
王梦晗, 苏明明. 中国省际居民生计资本的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2, 42(5):36-44.
|
[8] |
耿亚新, 刘栩含, 饶品样. 农户生计资本和区域异质性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 2021, 43(5):17-31.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ScoonesI.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1-16.
|
[14] |
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 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K), 1999.
|
[15] |
崔晓明, 杨新军.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与社区可持续生计发展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一区三县为例[J]. 人文地理, 2018, 33(2):147-153.
|
[16] |
|
[17] |
左冰, 陈威博. 旅游度假区开发对拆迁村民生计状况影响——以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为例[J]. 热带地理, 2016, 36(5):776-785.
|
[18] |
苏伟锋, 马晓龙, 贾文通, 等. 共同富裕目标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居民生计类型及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2):474-489.
|
[19] |
刘小波, 王玉宽, 李明, 等. 典型山区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分析[J]. 山地学报, 2020, 38(4):596-607.
|
[20] |
刘俊, 张恒锦, 金朦朦, 等.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生计策略选择——以海螺沟景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1735-1747.
|
[21] |
朱建军, 胡继连, 安康, 等. 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2):49-58.
|
[22] |
赵智聪, 彭琳, 杨锐.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 中国园林, 2016, 32(7):11-18.
|
[23] |
|
[24] |
陈传明, 侯雨峰. 山区生态保护对当地社区居民生计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林业科学, 2019, 55(3):160-166.
|
[25] |
王昌海. 中国自然保护区给予周边社区了什么?——基于1998-2014年陕西、四川和甘肃三省农户调查数据[J]. 管理世界, 2017(3):63-75.
|
[26] |
李双, 孙孝平, 方彦君, 等.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1):64-75.
|
[27] |
赵雪雁, 苏慧珍. 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及关键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9):2217-2236.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李树茁, 梁义成,
|
[33] |
王蓉, 代美玲, 欧阳红, 等. 文化资本介入下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测度——婺源李坑村案例[J]. 旅游学刊, 2021, 36(7):56-66.
|
[34] |
梁长军, 程文仕. 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定西市实证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 36(5):83-8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