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艳冰,张彤,熊冬梅.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评价及差异化振兴路径——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20,40(10):230-239.
[2] 宋文杰,刘娟,田家兴,等. 基于旅游点评大数据的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特征分析——以北京市28个传统村落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22,40(6):110-118.
[3] 张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8):37-43.
[4] 赵华勤,江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9,37(2):9-14,93.
[5] 叶建平,朱雪梅,林垚广,等. 传统村落微更新与社区复兴:粤北石塘的乡村振兴实践[J]. 城市发展研究,2018,25(7):41-45,73,161.
[6] 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等.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15,35(2):189-194.
[7] 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57-162.
[8] 李伯华,曾灿,窦银娣,等.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677-687.
[9] 杨燕,胡静,刘大均,等. 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识别及影响机制[J]. 经济地理,2021,41(2):232-240.
[10] 窦银娣,叶玮怡,李伯华,等.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 经济地理,2022,42(7):215-224.
[11] 杨立国,彭梓洺.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度评价——以首批侗族传统村落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2):74-82.
[12] 卢嘉浩,安永刚,张立生.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要素关联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1):83-96.
[13] 卢松,张小军. 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9,39(12):204-211.
[14] 潘颖,邹君,刘雅倩,等.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性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J]. 人文地理,2022,37(2):132-140,192.
[15] 许雷,方遥,徐梓杰,等.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研究,2023,15(3):55-68.
[16] 刘康,王坤. 贵州省交通通达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4):24-33.
[17] 刘水良,吴吉林,粟娟.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旅游发展关系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20,39(2):21-29.
[18] 张阳,靳雪,龚先洁. 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异特征与可达性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5):26-32.
[19] 翁钢民,盛开,潘越. 国内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基于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37(4):99-105,136.
[20] 凡来,张大玉. 基于MGWR的华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园林,2022,38(10):56-61.
[21] Beranger B,Duong T,Perkins-Kirkpatrick S E,et al. Tail density estimation for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using kernel methods[J]. Journal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2019,31(1-2):144-174.
[22] 赵璐,赵作权. 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14,34(8):979-986.
[23] Tobler W R.A computer movie st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Detroit Region[J]. Economic Geography Supplement,1970,46(2):234-240.
[24] 柳清,陆明. 空间自相关性视角下市(县)域尺度生态源地空间分布研究[J]. 中国园林,2019,35(10):83-88.
[25] Wang J F,Li X H,Christakos G,et al.Geographical detectors-base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neural tube defects study of the Heshun region,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0,24(1):107-127.
[26] 沈体雁,于瀚辰. 空间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7] Oshan T M,Li Z,Kang W,et al.MGWR:A Python implementation of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for investigating proces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sca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2019,DOI:10.3390/ijgi8060269.
[28] Hurvich C M,Simonoff J S,Tsai C.Smoothing parameter selection in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using an improved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98,60(2):271-293.
[29] 刘安乐,明庆忠,杨承玥,等. 滇黔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发展关系[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166-177.
[30] 向刚,郭海鞍,刘海静,等. 红色文化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红军长征出发地福建中复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22,40(11):112-119.
[31] 杨立国,刘小兰,陈伟杨. 传统村落利用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4):561-567,591.
[32] 曹小曙,颜廷真,陈忠暖,等. 中国地学通鉴·城市卷[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3] 李江苏,王晓蕊,李小建.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20,40(2):143-153.
[34] 倪敬峰,张翀,赵昕. 陕西省县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异与影响机制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3):202-208.
[35] 胡蜜,张孟楠,易娜. 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机制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7):153-157.
[36] 熊梅.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153-158.
[37] 黄庭晚,张大玉. 中国传统村落遴选指标与价值评价演变研究[J]. 城市规划,2022,46(10):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