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伟鹏,孙慧,王晶,等. 中国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力探析[J]. 经济地理,2022,42(10):72-82.
[2] 莫惠斌,王少剑. 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机制[J]. 地理科学,2021,41(8):1324-1335.
[3] Wu H,Qiu Y,Yin L,et al.Effects of China’s land-intensive use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A new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2,10:1073565.
[4] 黄志基,朱晟君,石涛. 工业用地出让、技术关联与产业进入动态[J]. 经济地理,2022,42(5):144-155.
[5] Peng J,Zheng Y,Liu C.The impact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change on carbon emissions:Evidence from the China land market in 2000-2019[J]. Land,2022,11(9):1440.
[6] 陈前利,马贤磊,石晓平,等. 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影响工业能源碳排放吗?——基于供应规模、方式与价格三维度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2):57-67.
[7] 刘璇,许恒周,张苗. 土地出让市场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传导机制——基于产业结构中介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6):12-21.
[8] Gao B,Huang Z,Zhang T,et al.Exploring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land price distor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Evidence from China[J]. Land,2022,12(1):92.
[9] 黄志基,宋澜,高菠阳,等. 工业用地出让、产业选择与城市空气质量[J]. 地理研究,2022,41(1):229-250.
[10] 贺灿飞,毛熙彦,彭建. 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演进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21,41(10):70-78.
[11] 毛熙彦,贺灿飞.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 地理研究,2022,41(1):4-17.
[12] 姚鹏,李慧昭,孙久文. 工业用地价格扭曲、产业转移与产能回潮[J]. 经济学动态,2022(10):81-100.
[13] 李汝资,刘耀彬,王文刚,等. 中国城市土地财政扩张及对经济效率影响路径[J]. 地理学报,2020,75(10):2126-2145.
[14] 陶然,袁飞,曹广忠. 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效应: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世界经济,2007(10):15-27.
[15] 雷潇雨,龚六堂. 基于土地出让的工业化与城镇化[J]. 管理世界,2014(9):29-41.
[16] 邓楚雄,赵浩,谢炳庚,等.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21,76(8):1865-1881.
[17] 余泳泽,宋晨晨,容开建. 土地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J]. 财经问题研究,2018(9):43-51.
[18] 耿凤娟,苗长虹,胡志强. 黄河流域工业结构转型及其对空间集聚方式的响应[J]. 经济地理,2020,40(6):30-36.
[19] 刘满凤,刘熙,徐野,等. 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J]. 经济地理,2019,39(8):126-136.
[20] Huang J B,Liu Q,Cai X C,et al.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on China's carbon intensity:New evidence from a panel threshold model[J]. Energy Policy,2018,115:32-42.
[21] Yang Y,Zhou Y N,Poon J,et al.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nd driving factors:A spati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1:640-651.
[22] 马海涛,王柯文. 城市技术创新与合作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2022,41(12):3287-3304.
[23] 于斌斌,苏宜梅. 土地财政如何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基于规模与技术视角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J]. 地理研究,2022,41(2):527-545.
[24] 徐博禹,刘霞辉. 进出口贸易对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研发投入数据的门槛检验[J]. 经济问题,2022(2):27-33.
[25] 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城市工业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8):1703-1712.
[26] 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2001,130(3):498-509.
[27] 王兆峰,杜瑶瑶. 基于SBM-DEA模型湖南省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019,39(5):797-806.
[28] 王涛. 工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碳排放[J].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6):131-138.
[29] 孙作人,刘毅,田培培. 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与城市碳效率[J]. 工业技术经济,2021,40(4):46-57.
[30] 张彩江,陈佳平. 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否存在地区与工业类型差异性?[J]. 商业研究,2016(9):8-16.
[31] 吴朝霞,许越,孙坤. 城市集聚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J]. 经济地理,2022,42(10):25-34,71.
[32] 毛文峰,陆军. 土地要素错配如何影响中国的城市创新创业质量——来自地级市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2020(3):17-29,126.
[33] 郭炳南,卜亚. 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中国碳排放效率——基于SBM与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8,40(6):13-20.
[34] 欧阳晓灵,张骏豪,杜刚. 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J]. 中国管理科学,2022(8):1-12.
[35] 张苗,陈银蓉,程道平,等. 土地利用结构和强度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5):624-628,675.
[36] 谢贞发,朱恺容,李培. 税收分成、财政激励与城市土地配置[J]. 经济研究,2019,54(10):57-73.
[37] Huang D,Chan R.On ‘land finance’ in urban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18,75:96-104.
[38] 宋丽颖,张安钦. 中国“压力型”财政激励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J]. 财贸经济,2021,42(6):21-36.
[39] 丁一兵,刘威. 进口产品复杂度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来自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 经济评论,2018(3):31-45.
[40] 任海军,赵景碧. 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碳排放分组的PVAR实证分析[J]. 软科学,2018,32(7):30-34.
[41] 赵涛,张智,梁上坤.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20,36(10):65-76.